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语言概述

教师语言概述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语言的规范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教师必须熟练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普通话必须成为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方音讲话不规范,用普通话语言讲话,语汇、语法方面出了问题也是不规范的。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师的语言有的放矢,取得实效。教师语言的主导对象是学生。显然,甲的语言是符合教师语言的激励性原则的。

第一节 教师语言概述

一、教师语言的特征

同其他行业或职业所运用的语言特点相比,教师语言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规范性

在学生看来,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可以模仿的。因此教师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以期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教师语言的规范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教师必须熟练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模范。普通话必须成为教师的职业语言。如果一位教师只会用方言土语教学,那么即使他妙语连珠,也算不规范化语言。用方音讲话不规范,用普通话语言讲话,语汇、语法方面出了问题也是不规范的。例如,一位老师指着黑板的某一地方说:“同学们,请看这个地掌儿(地方),要看清亮(清楚),不能囫囵马约(马马虎虎)。”他的读音合乎普通话语音要求,但使用了普通话里没有的语汇,因而就不是规范的教学语言。要用普通话教学,就要熟练掌握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能讲流畅、准确的普通话。

规范性的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教师的语言在遣词、造句方面不要出现错误,尽量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半截话、复义语、颠三倒四等语病。例如,一位教师批评女同学用了“妇女同学们”一语,一下子激化了师生的矛盾,引起强烈对抗。

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比较强的,他们不仅跟教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跟老师学习语言。教师语言规范,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也便能讲规范化语言;反之,教师语言不规范,则会产生消极的示范效应,使学生学了不规范的语言尚不自知。

另外,只有规范的语言表达才能把所要讲得内容讲得清楚、明白,只有规范语言才能谈到语言美,才有可能使语言的魅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科学性

教师所讲授的各门学科,都是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必须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来表达。教师所讲的概念、原理、规则、结论等,都必须符合各门学科的科学性要求,做到准确、无误、完整、周密。不能向学生传播无用信息,更不能传播错误信息。

不同学科的教学活动,具有各自不同的知识领域和知识体系。例如,符号“0”,数学教师把它讲成一个数值,语文教师把它讲成一个拼音字母,化学教师把它讲成氧原子,音乐教师把它讲成休止符。各自有别,含糊不得。讲授不同的学科,就要使用不同学科所规定的不同术语、概念。例如,不能用“橘子皮”代替中药学里的“陈皮”,不能用“钱”代替经济学里的“货币”。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从“商品”到“货币”,到“资本”,再到“剩余价值”,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用一系列经济学术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教师只有准确使用科学的专业术语,才能使学生学到应有的科学知识。

有这样一位小学教师讲到“天花板”一词的时候,本来只要指着天花板,然后用科学的语言阐释一下即可,这位老师故弄玄虚,滥用启发式教学:

师:你头上是什么?

生:头发。

师:头发上面呢?

生:是帽子。

师:(有些急躁)帽子上面是什么?

生:(恐惧,用手摸帽顶)是老鼠咬的窟窿。

(众生哄堂大笑)

这位教师之所以弄巧成拙,闹出笑话,也是因为语言和方法都不科学。

(三)针对性

教师语言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针对性。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运用不同的语言。这便是常说的“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师的语言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例如,有一位教师对三个不愿意登台讲话的同学采用了不同的动员和激励方式。对一个胆小、借口“没准备”不愿上台的女同学,教师说: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登台,是一种自信;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敢于面对听众,是一种伟大;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说得不理想,可以理解;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说得很精彩,难能可贵。你愿意试一试吗?对一个腼腆、扭捏、自认为“不善辞令”的男同学,教师说:内秀的人不靠辞令取胜,靠的是他的真诚。我相信你有比一般辞令更能打动大家的实际想法。对第三个性格倔强、冷冰冰抛出“我说不好”的男生,教师说:具有谦虚美德的人,往往对自己要求过高,但决不会让大家失望。请你说几句并不至善至美但又辞恳意切的心里话。

结果这三个学生都登台进行了演讲,有的还讲得很不错。这位教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因人而异,突出了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如自尊心强的和自尊心差的,学习好的和学习差的,性格外向的和性格内向的,骄傲的和谦虚的等等,都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求收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的语言表达不仅要因人而异,还要因教材内容而异,因环境场合而异,因时间变化而异……总之,要注意教师语言的针对性。

(四)鼓励性

鼓励性也是教师语言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教师语言的主导对象是学生。学生处于成长时期,由于未成年,更盼望别人把他们看成大人。一般说来,他们自尊心很强,也特别敏感。面对这样的谈话对象,教师必须爱护他们,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时时鼓励他们积极上进。

教师的语言表达最忌讳“冷”、“硬”、“辣”。传授知识时,要忌讳“笨”、“傻”之类的埋怨;启发诱导时,要忌讳“呆”、“木”之类的挖苦;指责骄傲时,要忌讳“真行”、“真了不起”之类的冷嘲;批评错误时,要忌讳“没治了”、“看透了”之类的断言。教师对学生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任何时候都不能伤害学生,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激励性。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两位教师分别对一位参赛准备不积极的学生的谈话:

甲:这次智力竞赛的准备时间很紧,你没有感到太劳累吗?不过,你气色还好,有几个同学都瘦了。你们都是立志要夺标的。你认为时间还来得及吗?

乙:你怎么回事!别人都玩命地准备参赛,人也累瘦了,都觉得时间不够。你却“面不改色心不跳”。你不想参赛了吗?

我们能感觉到乙的语言又“硬”又“冷”,刺激性很大,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破坏谈话时的和谐气氛。甲的语言采用了询问、商量的语气,显得和蔼亲切,使学生感到对自己的尊重,并明确提出“你们都是立志夺标的”,这与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相吻合,从而激发了这位同学维护集体荣誉的责任感。显然,甲的语言是符合教师语言的激励性原则的。

教师应当把自尊、自爱、自我调节的权力留给学生,自己只起点拨、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教师要多几分耐心,多几分爱心。教师的语言应该像“雪中炭”、“三春雨”、“六月风”。

(五)教育性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教师的全部活动都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作为教师借以完成现实职责的主要手段的教师语言,当然也始终贯穿着教育性。教师在开口与学生讲话时,一刻也不能忘记自己是教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重任,要时时做到“心中有人”,“目中有人”。

教师语言教育性特征首先要求教师语言本身要健康、文明、进步,禁绝粗俗、低级、反动。有些教师为了逗乐,爱用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土话俚语,或讲些庸俗的笑料,带些粗鄙的口头禅,这是应当反对的。有些教师爱在学生面前大发牢骚,如一位教师公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考试作弊,还说这是社会风气逼我们这样做的,谁老实谁吃亏。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违背了教育性原则。

教师语言其存在的教育性特征还要求教师无论在教学语言,还是在交际语言中都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把“德育”渗透在全部语言实践当中去。有位教师被聘请到少年劳教所讲课,不料刚一进门就跌了一跤,少年犯们立即大笑,起哄。这位教师不慌不忙登上讲台说:人生谁能不跌跤,跌跤不要紧,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今天我就来讲一讲“人生与社会”这一问题。这位教师把一个突发事件顺手拈入教育过程中,迅速组织了精彩的教师语言,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再如,一位小学教师在教学生“打”字时,有学生说:“是打人的打。”老师立即纠正说:“应该说是不打人的打,少先队员还能打人吗?”还有位教师借谈打球对学生进行积极进取精神的教育,效果也很好。这些都是符合教育性原则的优秀的教师语言范例,值得学习和借鉴。

我们所说的教师语言的教育性,从广义上来讲,主要包括文化知识教育、语言能力教育、德育、美育等许多方面;从狭义讲,一般指思想品德教育。这里是就后者来谈的。

(六)审美性

教师的语言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性,有比一般人的语言更高的美学价值。这一特点是很重要的。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表达是应该有文采的,教师的语言尤应如此。教师的语言美,仔细分析起来,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美,一个是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深刻,富有哲理,充实而又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形式美则要求教师在遣词造句和修辞上显示出高超的艺术,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规范化语言,要锦上添花,努力做到具有“建筑美,色彩美和音乐美”。许多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教师语言范例,都是富于审美性的。因为它美,所以才动人。例如,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等一组写景散文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这样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美几乎是无处不在。当然,大自然的美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也不同于充满青春活力的人体美。然而大自然的美又似乎融合了所有的美,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美的姿态。今天我们要学一组文情并茂,描写四季景色特征的散文,来领略祖国大自然的美景。这段导语通过精当的词句和引用、排比、对照、夸张等修辞手段,表达了富于哲理的美学思想和热爱祖国大自然的美好情怀,烘托渲染了一种美的氛围,正与教材的风格相吻合。可以说,这段话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美的。无怪乎她的学生要说,听于老师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了。

二、教师语言的修养

教师语言的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修养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直接体现。可以这样说,思想决定语言。鲁迅先生说得好,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流出来的是水。很难设想,一个根本不热爱教育工作的人,会教育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讲出热情洋溢的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话语来。也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民族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思想境界平庸的人,会说出催人奋起、激人上进的精妙语言。

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说千道万,思想转变。”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这是他教学成功经验总结。言为心声,要提高教师的语言水平,更应先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没有好的思想,发言技巧愈好,修辞水平愈高,就越能造成恶劣影响。那些被学生背地里称为“巫婆”、“瘟神”、“狱吏”的老师,恐怕更多的不是缺乏语言技巧,而是缺乏一种好的思想,一颗爱学生的心。

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先得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锤炼语言,应先锤炼思想。要使语言闪光,引人入胜,先得使自己的思想迸发火花,光彩照人。

(二)心理素质修养

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做到沉着镇静,宽容大度,处变不惊。如果一位教师每当临场讲话,内心十分紧张;学生稍有冒犯,便暴跳如雷;面对突发事件,则手足无措;那么他就注定讲不出精彩的话语来。只有心理素质高的教师才能创造出语言奇迹,创造出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

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到一个班上口语课,发现桌上有一张纸条:

李老师:

谁不会说话?口语课有什么可讲?有些话怎么讲也妙不起来。像“88—8”这阿拉伯数字,您能说出花来吗?

88—8班一学生

这位教师看过纸条,把由衷的微笑投向目不转睛的学生,然后用柔和而自信的语调说道:

很荣幸到咱们班来上口语课。88—8班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班名。

“88—8”,像叩击科学大门急切的敲门声;“88—8”,像攀登人生险峰坚定的脚步声;“88—8”,像扫荡邪恶势力的无情的枪炮声。

希望你们学好口语课,将来登上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时,都能“88—8”妙语连珠!

教师看见学生写的这样的纸条,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考验,也是投石问路。面对这一切,如果教师惊慌失措,断不会想出绝妙言辞来扭转僵局。这位老师则如此沉稳、自信,以友好的态度和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很快化解了学生与老师的心理隔膜。每一位教师都应有这样的心理素养,但这样的心理素养是需要长期锤炼的,往往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逐步提高的。

其次,教师的心理素质还应该包括善于揣测,把握自己的教育对象——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如中学生处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又是语言表达的“退潮期”。他们讲话,往往失去了儿童的天真、质朴、流畅,又赶不上成年人的周密、严谨、深刻。他们担心话讲得不好会影响自己的“社会形象”,于是干脆就不说,以掩饰自己的稚嫩。教师教这样的学生时,就应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激励他们由“羞于启齿”到敢于开口,再逐步转变为善于讲话。

(三)知识修养

可以这样说教师语言是各种知识信息的载体。许多语言功底深厚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知识修养,他们深厚的语言功底正是来自广博的知识。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不仅要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型的知识的人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为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教师,自己的知识要在“专”的前提下向“博”的方向发展。

我们来听听一位在全国智力竞赛中获奖的同学曾说过的话:“我认为人的知识结构有如下三种:一种是珍珠型的,尽管颗颗闪光,但缺一条线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一种是牌楼型的,雕梁画栋、精细绝妙,但只靠几根木柱撑,经不起大的冲击。一种是金字塔型的,有雄厚的基础,有严密的结构,有突出的尖端。我力求达到这种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对自己提出如此严格的要求,教师更应考虑如何无愧于今天的时代,无愧于这样的学生,努力使自己的知识牢固而不僵化,广博而不芜杂。这样,才能迅速地提取、变换、组合,从而外化为完美的、具有示范性的教师语言。

(四)语言技能修养

所谓的语言技能主要指发音时的用声技能和修辞技能。只有丰富、深刻的思想而缺少应有的语言技能也是不行的。因而,语言技能的修养是很重要的。

发音时的用声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气息控制、语音辨识、音量把握、语调变化、节奏处理以及态势配合等内容。口语是以语音为信息的物质载体,因而科学的呼吸、换气和发声是最基本的前提。要使声音响亮、持久,必须有良好、稳定的气息。有志于提高口语水平的教师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发声运气的训练,如练习胸腹联合式呼吸等。音准是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要提高音准率,就必须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声韵母的基本发音,善于分辨和纠正方言字音。如可通过有针对性的“绕口令”进行训练等。音量的把握也很重要。音量过大,刺激性强,学生容易产生抑制状态,教师也容易疲劳。当然,声音过小也不行。经过训练,音量把握在十米之内能听清,三米之内不震耳为好。语调变化和节奏处理是显示语言魅力的重要手段,应在生活口语和艺术口语的实践中注意观察、体会、品味,以掌握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的技巧。要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一脉相承,流畅贯通,还要力求严谨周密,情真意切,形象生动,态势语的配合也必不可少,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使态势语自然得体,帮助有声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和生动感人。

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多种多样的口语修辞手段,谐音、双关、比喻、夸张、引用、对比、对偶、排比等等都要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这就要求多向优秀的口才专家学习,向一切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学习,也要从书面语中汲取营养。要做到处处留心,事事留心,像学习写作一样认真、刻苦,反复训练。

三、教师语言的分类

教师语言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按照思维过程,可分为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按照信号接收形式,可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按照表述分式,可分为叙述性语言、说明性语言、讨论性语言、抒情性语言等。这里按照语言环境和语言运用的目的,把教师语言分为教学语言、教育语言和交际语言。

所谓的教学语言主要指的是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教师语言,一般是在课堂上用。教学语言,按照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方式,又可分为导语、阐释语、提问语、应变语和结语等几种。导语即某篇课文或某章节内容正式讲授之前教师所讲的导入语。导入语或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或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或摘要本课所讲的内容,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引发一种情绪,总之,设计好导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阐释语,也叫讲授语,它主要是对所讲知识的解释、分析和阐发,这种语言以简明、准确、条理清析为要。提问语也是教学中常用的。好的提问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并容易把问题引向纵深。应变语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如学生诘难、教学失误、外部冲击等。在突发事件面前,从容不迫、迅速组织语言,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是每一位教师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应变语不仅用在教学方面,其实也常用在其他方面。结语是课文或章节讲完后的结束语或总结性的话,好的结语会发人深思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谓的教育语言主要指的是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语言。教育语言多运用在课堂之外,也有不少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育语言可再分为说服、疏导、鼓动、表扬和批评等。说服侧重摆事实、讲道理的正面教育,内容一般较为完整和丰富。疏导则侧重对疑难问题的解答,特别是当学生在对某一事件、问题想不通时,教师一番话要使学生情通理顺,心悦诚服。说服和疏导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鼓动,一般是指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参加某项活动前进行的动员性演说。这种语言往往感情激越,词语优美,激励性强。表扬语和批评语也是教师常用的语言。表扬不能溢美和流于嘲讽,批评则更讲究艺术性,一定不能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所谓的交际语言主要指的是教师在直接的教学、教育活动过程以外的场合中使用的与教师职业有关的语言。它的交际对象,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家长、同事、领导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教师交际语言,可以分为家庭访问、工作交谈、思想劝勉、座谈发言、专题对话、即兴演讲、备稿演讲、报幕串词等8个小类。其中报幕串词指的是主持人在主持诗歌朗诵会、演唱会等节目时使用的语言。其他几个小类只要顾名思义便能理解,这里不再阐释。

在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这样的分类只是为了编排和读者检索方便,只具有实用的意义。实际上,教学语言和教育语言等大类之间,说服语与疏导语等小类之间都是难以分得很清的。如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穿插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疏导未尝不可以认为是一种说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