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感教育与新课标

情感教育与新课标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有许多知名的教育家都曾经明确指出,对学生必须要注重加强情感教育。也就是说对一名教师而言,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式。新课标中明确地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本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现代教育转变的重要体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关键是注重选择教法。已经有不少的学校自编了一些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小册子,这无疑保证了情感教育的开展。

第五节 情感教育与新课标

一、新课标下情感教育如何开展

人有别于动物的一个区别是我们有丰富的情感。人的情感,可以兴邦,也可以亡国,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有许多知名的教育家都曾经明确指出,对学生必须要注重加强情感教育。也就是说对一名教师而言,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式。先让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两个实例:

在法国,一个13岁的男孩曾在“鲸鱼学校”上学,他这样写到:“鲸鱼是如此安详,并让我接近它,它们的身体徐徐摆动。我靠近一头在母鲸身边回游的小鲸。它距我仅20公分,不安地望着我,不知我将怎么对待它。这太诱人!我忍不住去抚摸它……这是多么美妙啊!”小男孩的脑海里出现了对生命的赞美,这就是最直接、最成功的情感教育。我们相信,这位男孩长大后,不仅会珍惜自己的生命,更会热爱大自然。

海南岛,一天早上,几个小孩在家长们的陪伴下在海滩上边跳着边放声大笑:“这里有一只,那里又有一只!快,快一点!”他们在追逐沙滩上的寄居蟹,并用脚去踩死那些找不到贝壳躲起来的寄居蟹!我们的小孩在成人的陪伴教育下,对生物、对弱小的群体展开了大规模的杀戮。长大后,我们的孩子会怎么样?我们不敢想像。

新课标中明确地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本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现代教育转变的重要体现。

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它包含爱国情感、民族情感、集体情感、珍惜生命的情感、亲情、友情、荣誉感、自尊心、同情心、热爱大自然、社会责任感、政治意识、美感……这些都是人类文明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的成果。所以,我们的教育是有任何理由放弃对学生、我们未来的接班人进行情感教育。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呢?

第一,要培养教师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我们都知道,情感不是知识,也不是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东西,而人的感情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材很难把握情感,很难把情感用语言表现出来。有思想的教师能够教会学生去思考;有责任心的教师能够让学生学会尽责任;有激情的教师则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关键是注重选择教法。目前,很多教师都在不断地充电,在完善着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教育技能,然而是最需要充电的不是知识,也不是教育技能,而是教师的情感。试想,一个对生活没有情感,对教师职业没有情感,对自己的学生没有情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没有情感的教师怎么可能上出有激情的课,更不用说进行什么情感教育了。同时,我们不可否认,现在中小学教师要承受来自工作、生活中巨大的压力,有报道说某地有60%的教师存在着心理问题。良好的情感体会,其基础是有健康的心理。

第二,情感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教育中是不够的,它需要渗透到师生参与的一切活动中。

情感教育并不能单从课堂教学内容中挖掘,而应当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挖掘。有的教师在生活中对学生比较冷漠,从来不去主动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从来不去问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是不能把情感教育办好的。也许有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挖掘出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创设优秀的教育情境,这表明他有这样的教育技能,是一种情感教育的表演,它能够感染学生,但不能真正地教育学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必须从教师开始,每一位教师必须加强对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因为情感教育绝对不是什么空谈主义,而是实实在在的言传身教!

教育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能够善于抓住每一个机会,恰到好处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教育活动。情感是从细微的行为开始,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第三,情感是知识的基础。

“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不仅是力量,也是人类情感的基础。试想,一个对社会、历史、自然一无所知的人,哪会有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知识的获得依赖于广泛的阅读。而把知识转变为情感则需要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情感体验,从感性到理性的提高。新课标非常重视学习的过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培养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当中,教师的作用是“导”,而不是“教”。其表现为指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指引学生培养哪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升华。

第四,家庭环境给情感教育最直接的影响。

情感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示范性教育活动,中国古语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体现了其中的道理。要想把情感教育落实到实处,还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庭。

每个个体最早生活和开始学习的环境是家庭,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古人对此也深有体会,孟母三迁就是其中的著名例子。但是,我们的家长,特别是年轻的家长,很多由于繁重的工作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情感陪护。有不少学生抱怨说一天与家长相聚的时间只是一餐饭的时间,更有不少的学生说从早到都见不到父亲一面。家,已经成为家长留宿的地方,就像一位孩子所说的:“我多么希望自己再次生病,只有这样,我才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亲情是世间上最为珍贵的东西,也是任何东西也不能代替的,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份责任,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们应有的亲情体验。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做好言传身教的好榜样,通过日常生活,让孩子们充分体现亲情的伟大。

现在有不少的教育工作者都把家庭教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已经有不少的学校自编了一些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小册子,这无疑保证了情感教育的开展。我们应该把家长学校的内容更加系统化,从小学到中学,形成系列,以便家长能够系统、深入地对孩子们进行全面的教育。

二、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应用

学校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互相配合、互相交流的过程,这之中不仅仅包含知识的交流,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教师与学生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

教师的情感不仅仅直接影响教师自身教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也对学生的感知、想像、思维、记忆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对认知系统的促进作用,做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从而优化教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导入引人入胜

教学过程中蕴涵着师生双方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交流。学生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常因为对老师的好恶而决定是否喜欢某一学科。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更应具备高超的人际交往经验,善于与学生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并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备课与课堂教学中。

情感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有张有弛、趣味盎然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上展开的,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受课堂情绪的影响。而教师的心理状态、情感因素对课堂气氛有直接影响,起决定性作用。所以一开始上课,教师就要创设一种愉快的学习情境,渲染一种欢快的课堂气氛,达到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目的,使学生喜欢任课老师并乐意学习这门课。特别是第一节“序言课”,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点燃学生学习的第一束火花,在师生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增加信任、理解和吸引力。也可以使用提问法开始,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思考,自己看书去发现问题,对概念加以理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每节课中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做到开场白精彩,引人入胜。这是优化课堂教结构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二)以情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要使课堂有情,教师先要有情。例如,历史课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重要手段,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有情感教育的特点。因此,教师应针对每个班的具体情况、具体特点,根据每节课的不同内容,创设情感教育情境。

第一,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绪,教师讲课应像大海那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澜壮阔。绝不能面无表情、麻木不仁,把自己置身于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要首先融入课堂教学中。

第二,教师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感。“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人格魅力是最具说服力的。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三,教师要善于处理教学内容。例如,当教师讲到我国历史上灿烂的文化、无数优秀人物对世界文明、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时,教师应充满骄傲和自豪之情,并溢于言表。当讲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进行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史时,教师应当充满爱国激情,用内容和激情共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奋进图强、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责任感。当讲到外国列强对中国肆无忌惮的刮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时,教师应慷慨陈词、义愤填膺,心情沉重,语调深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引起他们的沉思。

(三)在情感教学中,教师要投入积极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的影响最积极、最活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自觉地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投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教师必须打破教师独占讲台、一支粉笔、一张挂图、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不能板着面孔,以冷漠的“法官”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背诵”自己不知讲过多少遍的人物、事件,让学生机械地做笔记,这样“程式”化的教学,学生自然会感到麻木,效率自然不会提高。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注意的焦点,他们时时刻刻能从中获取某种信息。所以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要包含浓厚的情感色彩,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在讲唐太宗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理解时,教师先以手心向上托;然后在翻掌用力向下按,以说明人心与政府存亡的关系,表达了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容。体态语言是不容忽视的,它也是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善于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加强同学生的情感交流。

第四,优化课堂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信息反馈的把握。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精心布置习题及对习题的检查。习题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同时也是对学生教学内容理解程度的检查。同样这个环节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发挥,教师对待学生习题的批改,也可以体现教师对情感教学的合理运用。习题做对了,教师给予一句充满爱意的评语;答错了,也不要批评,要多加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学生有时那面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产生偏颇,对待这样的学生要先给予肯定,然后在共同探讨,师生进行平等地、面对面地知识和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同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补上了一节正确思想的课程。

总之,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充满情感的主体,他们需要的是充满情感的教师。教学主客体双方面都不是机器。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是知识型的,更应该是情感型的。言传身教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运用情感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为之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