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素质教育与个性化教育

素质教育与个性化教育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教育又称优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适应其能力与倾向,同社会要求相一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是旨在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所以,要想成功地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实施个性化教育。提倡个体性化教育,把它看作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不是要将它看作一个独立教育实体,而是要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第一节 素质教育与个性化教育

素质教育又称优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适应其能力与倾向,同社会要求相一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是旨在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的教育,其核心是个性发展的“主”应该落实到“素质”这个“体”上,如果素质教育失去这个“主”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灵魂。所以,要想成功地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实施个性化教育。

如何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国教育工作在建立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运行机制、确立个性发展观、优化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和探究个性发展的实践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在具体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创造教育模式、愉快教育模式、成功教育模式、激励教育模式、活动教育模式等,这些个性化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对个性化教育的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倡个体性化教育,把它看作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不是要将它看作一个独立教育实体,而是要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能简单地把个性教育等同于兴趣教育、健康教育、才能教育或仅仅是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也不能把它与集体教育对立起来而放纵学生,滋生学生的个人主义。这里的个性教育不仅是某一个或某几个教育模式的简单相加,而是体现在所有教育模式中,其功能大与所有教育模式整体功能相加的和;或者说学生个性的培养不能依靠某个固定模式来完成,而应该体现在所有的教育过程中。它是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教育模式。鉴于此,提出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发展学生自主性,重视主体性教育。

个性教育强调人的需要、价值,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个性教育的内因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自主性的人是客观环境的支配者和控制者,不盲目受环境的控制也不盲目顺从他人。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就是要使得学生成为自主、自强、自觉的人。个性教育要求教师重视激励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实现其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等自主性品质的个性。

二、重视差异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个性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强调个人的特殊性。个性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选择和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差异性。既要有丰富的课程和教材,也要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个别化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一切,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找到最能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并把社会发展的统一要求转化为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要素。

三、用启发手段和审美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启发式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特殊性、好奇心,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敢于提出问题,发展求异思维能力,使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地开发。审美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开发又依赖于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审美活动的形象性、直观性和愉悦性、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创造性情感,发展创造性品质。

四、要注重活动性和未来性。

学生的个性只能在具体的活动中得到形成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完整个性的发展。例如,艺术活动有利于通过审美情趣的形成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科技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公平竞争的意识、超越自我的观念;公益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助人为乐等道德品质。活动是个性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师要经常变化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活动的需求,强化学生参加活动的动机、兴趣和能力,并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使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培养完整的个性。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作为多种隐蔽性课程,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随着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特别是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功概念的复归,个性化教育一定会有新的飞跃,这样教育才真正能为个性发展创设实质性促进条件,才能够逐步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给素质教育一个广阔的发展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