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侯鸿鉴的教育事业

侯鸿鉴的教育事业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侯鸿鉴最早创办的是竞志女学,他是无锡地区最早创办女子学校的教育家。在长期的实践中,侯鸿鉴积累了丰富的女子教育经验,1916年,在历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暨师范校长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女子师范特别注意之事项”议案,被教育部采纳和加以推广。此次会议后,侯鸿鉴返回省城,向省提学使汇报情况。侯鸿鉴所采取的措施和对问题的分析,令当地教育界众心悦服。此书集中反映了侯鸿鉴的师范教育思想。

(一)侯鸿鉴的教育事业

侯鸿鉴最早创办的是竞志女学,他是无锡地区最早创办女子学校的教育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月,他“倾两年编译与教授之薪资八百八十金”为开办费,租赁无锡水獭桥南首廉皂大厅等14间房屋(今中市桥上塘85号内)为校舍,创办私立竞志女学。这是无锡历史上最早的女子学校,也是江苏省和全国较早成立的女子学校。其妻冰兰女士也在此校任教,并发起成立了解放妇女组织“天足会”。竞志女学在随后的几年中逐步完成小学、中学、师范三个学级的设置,于1908年由省公署改为无锡女子中学,1912年正式命名为无锡私立竞志女子师范学校,与上海务本、爱国和苏州振华等女校齐名,为我国近代创办最早的有影响的女校之一。

侯鸿鉴创办竞志女学,制定了“勤肃朴洁”四字为校训:“力行不怠之谓勤,律己惟严之谓肃,屏绝纷华之谓朴,荡涤旧染之谓洁。”“以真实劳苦为鸿鉴十年来励行之教育主义,故对于本校,尤时时以此四字为教育实行之程。毋自欺者真也,不蹈虚者实也,毋怠荒劳也,卧薪尝胆苦也。”他所写回忆文章《无锡私立竞志女学校概略》可以让我们详细了解关于该女子学校各个方面的简要情况:设备(校舍、校园、教具、图画用具、体操用具、博物标本、图书、幼稚园玩具、幼稚园运动器具)、编制人员(职员、学级、学生、学籍、学生年龄分布、单式复式之分配、幼稚生课程配置、开学时间)、教授课目(教科目、授课时间、教科书、表簿、教授方法、体操及图画、教育方法)、管理(职员、级别及职责、值日、寄宿管理、学生言行记录、奖惩)、训练者(校训、教育主义、训话、个人训诫、宿舍谈话、操行检查、学校新闻公布、学艺、家政)、学校经济(学费及膳食费、日常费用、建筑费用、预算)等等,我们由此得以知道他在教育管理方面付出的心血。[6]比如,教学所用的自制标本,动植物标本数十种,矿石岩石标本一百七十余种,都是他游历全国各省乃至世界各地时留心搜集的;学校教科书方面,除了采购文明、中华、图书、商务各书局的课本之外,学校还自编了一些图书,其中由他个人编著的就有《高等小学女子修身课本》、《乡土历史及地理》、《单级教授法讲义》、《保姆学》、《竞志杂志》、《蓷刀体操法》、《范教及试教之教授案》、《初等文法教科书》、《最新式七个年级教授法》九种。另外,他在繁忙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余,每周还要抽十五分钟至二十分钟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训话,讲上一周偶发事件、本周应完成工作和训导;每周还要抽半个小时与寄宿生谈心,讲格言、中外故事、女子与家庭的关系,以及他在各校所见的可效法的事、他所经历的人生困难,等等,鼓励学生自强自新。尽管学校是私立性质,但除了向学生收取伙食费之外,其余费用“均由鸿鉴一人担任,筹借及募捐种种方法,并以个人劳力所得年薪、译资等充之”。1908年,他还主持成立了无锡女子理科研究会,很大地提高了本地妇女的科学素养。在长期的实践中,侯鸿鉴积累了丰富的女子教育经验,1916年,在历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暨师范校长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女子师范特别注意之事项”议案,被教育部采纳和加以推广。

由于侯鸿鉴创办学校,从事教育的成绩异常突出,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应江苏提学使之聘,任江苏省视学。光绪末年至宣统初年这短短几年,由于新旧教育体制转型,全国很多地方或因“抽捐办学”,或因罚没庙产,兴学措施与地方利益、宗教信仰产生冲突,或者纯属各地教育会与劝学所之间的利益矛盾,致使校方与社会摩擦不断,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都发生了学务纠纷,个别地方甚至导致民变。[7]光绪三十三年(1907)8月,靖江也发生学务纠纷,教学一度瘫痪。当时侯鸿鉴正作为省视学在江阴视察,受命整饬靖江学务,立刻赶往靖江。据他自述:“窃以鉴之赴靖邑也,特因学界风潮迭经波折,此行虽以调查学校为本职之要务,而欲泯激荡之狂流,牵舟陆地,用胼胝之劳烈,移山海滨,又惴惴焉,自惧绵力之薄弱,不足以助此邦之学务,致有负学使之托也。”

在县城各校调查了三天之后,侯鸿鉴不顾阴雨天气,路途难行,又在各乡学校调查三天,返回县城后立即召集各方代表开会,宣布各校学政优劣,商榷改良之法,并将几天来听到的各方所持意见,以及相互攻讦的理由婉言陈述,又重新申明国家教育方针,让大家明辨国家公利与地方利益之轻重,达成兴学共识。此次会议后,侯鸿鉴返回省城,向省提学使汇报情况。一个月后,返回靖江,施行由他制定的“改良政策”:首先是“甄别师范”,强调师范的重要性,提高标准;其次是统一城乡小学各科教科书,解决各学校教科书系统紊乱、授课时间多寡不等的问题;第三是统一和推行劝学所管理办法;第四是制定各校教职员工的资薪、权限、任期等,理清职责,减少推诿,提高效率;第五是改良高等小学的办学条件。具体办法,一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将学校日常收支经费列表公之于众,供大家监督;二是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加强管理;四是确保卫生条件,让学生家长放心。

侯鸿鉴分析“靖江学务”案发生的原因,婉言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地方劝学所和教育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他劝导说:“世界未有不竞争,竞争愈烈则社会程度之进步愈速,顾所谓竞争者,激于义理则文明增进,互竞权利则思想日卑。”

侯鸿鉴所采取的措施和对问题的分析,令当地教育界众心悦服。在解决“靖江学务”案后,侯鸿鉴总结自己的调查过程和心得,撰写了《靖江学务箸议》一书。其上级主管江南苏州等处提学使司提学使毛氏阅读后为之作序,说:“本司前派省视学侯绅鸿鉴赴该县整饬学务,兹据禀陈各节,并陈《靖江学务箸议》一册,览悉该视学研究教育实有心得,此次办理靖江学务,规划详明,不辞劳怨,可谓心精力果。”

“靖江学务”案的前因后果,以及处理过程,后来汇总成《靖江学务实行改良政策》一书,并由省学务处推行各地劝学所以资参考。此书集中反映了侯鸿鉴的师范教育思想。比如,关于师范生的要求,他认为:“师范为小学之基,不可不慎重其选,故师范之资格及程度,尤宜注意。”要求劝学所和教育会的师范教育要统一标准。在对靖江师范学生所做的题为“师范生之价格及职业”(师范职业价值)的演讲中,他再次强调了自己的主张,指出师范工作是崇高的职业,“故必立品端谨、励志坚定,更加以毅力热心,方有师范之资格”。还提出,为人师表还要有甘作“死囚、乳母、园丁”三种人的精神,这是因为“惟有死守之心,乃能安于小学教师之重任,为造就全国国民计。惟能耐劳苦烦琐,而更有活泼之心,则一般儿童安得不入我范围,而心性相与俱化?亦惟能耐劳苦烦琐,而更有活泼之心,则教育之萌芽乃能欣欣向荣,将来获收奇花良果,以毕吾胼手胝足,灌溉栽培之职业”。他还特别强调学校管理的问题,指出:“管理员之管理学生,宜随时随地寓管理之微意。管理员而兼任教科,则寓管理于教授之时者一,寓管理于休息谈话之中者一,所谓课堂上之管理,休息时之管理,寄宿舍之管理,自修室之管理。”实际上提出了“处处体现管理”的思想。这些理论,用今天的教育理念衡量,仍不失为先进。[8]

进入民国以后,侯鸿鉴起初任无锡教育会会长,后长时期在全国各地考察教育,在“奔走教育职务,南北驰驱,筋疲力尽”之余,他对家乡江苏的教育情况仍然非常留心。1916年,有感于近年来“江苏教育,有退无进”,自己原先从事的“个人教育事业,亦恐日渐凋零,形萎骨枯,补救莫及”,更令人忧虑的是,全省教育水平从原先全国排名第三降到第五,而原先排名十一的山东省却跃居第三。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状况,他专门对江苏省的教育进行宏观研究。他认为,当前江苏省六十余个县的教育状况,实际上可划分为五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苏、常、通、沪地区,从事教育研究的人最多,学校教育也比较发达(农村相对落后)。但是,该地区自命为教育专家的人太多,“校自为风,人自为学,意见龃龌,任事者时多棘手”,从而造成“公私学校,日益困难”的局面。第二个区域是松、太、海、泰地区,研究教育的人数次之,学校质量、数量也次于前者,教授、管理方面都需要提高;而且财政困难,地方士绅也缺乏主观能动性。第三个区域是扬、镇、宁地区下属各县,研究教育的人比前者更少,学校更不发达,地方多有依赖国家的思想。教学方法大多还是陈旧的方法,经济更为困难。第四个区域是徐、淮地区属县,教员文化水平低,周边社会环境不安定,自然灾害又多,“欲求学校之推广,正不知何年月也”。第五个区域是海、灌、赣、沭等县,这个地区的学校寥寥无几,教育几乎仍处于起步阶段。他指出,造成以上教育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人才缺乏,二是财政困难,三是上级行政管理方面不积极,四是学校方面责任心不强。前两者在全国都是通病,后两者则是江苏的地方弊端。江苏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手,才有可能改变“教育日见退步,大有一落千丈之势”的局面。[9]可以看出,侯鸿鉴是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发达程度来划分学区的,其所提出的问题,很具有针对性。

侯鸿鉴认为,乡土教育的目的不但是要提倡爱家乡、爱祖国,更应该和世界形势的教育相结合。外感于欧洲列强之争夺,内感于日本之侵略,目睹中国之贫弱,他主张进一步修订教科书,指出:“窃谓今日所编之教科书,尤必以合乎今日世界之趋势,及今日吾国吾民必须之知识,并所最缺乏之德育与体育,是为纲要中之纲要。”他认为,教科书编审的要求和标准,必须能体现“世界观念”、“军国民教育”、“国粹教育”、“国耻教育”、“劳苦教育”、“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所谓世界观念,是指对目前国际上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相互结盟和竞争的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军国民教育,是指要加强军事教育和国民意识教育;国粹教育,是指要注重保存国学;国耻教育,是指要教育人民对中国外交失败、权利丧失的国家命运“知耻而后勇”;劳苦教育,是指要教导人民习苦耐劳;实利主义,是指要注重农、工、商、矿等实业知识;实用主义,指要注重日常知识的普及教育。这些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是当时教材编撰主要的指导建议之一。[10]

侯鸿鉴一生从教,在国内推行当时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方法,创建、治理全国各地的多所学校,先后在多个省份从事文化教育、管理工作,并直接开创了江苏省女子教育的先河,在当时教育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促进了江苏省近代教育向现代化的转型,在向中国引进和普及西方教学思想方面功不可没。他所撰写的大量教育、文化著作,蕴含了丰富的珍贵材料。他在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管理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