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项目全程训练模式提升环境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

项目全程训练模式提升环境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结果表明,项目全程训练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多数高校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均设置了毕业实习、“独立研究”课程等,有的院校甚至对学生还有创新学分与学科竞赛等要求,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初步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为学生将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全程训练模式提升环境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1]1

马香娟[2]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 要:针对环境类专业学生的严峻就业形势和考研需求,结合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专业特点,提出了以实验研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主要训练类型的项目全程训练模式,让学生全程参与并独立完成相关研究或评价工作,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结果表明,项目全程训练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全程训练模式让从事研究的学生了解并感受了研究过程,让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学生提前接触了工作岗位,体验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自身的不足,更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就业方向。

关键词:项目;全程训练模式;综合能力

一、项目全程训练模式的提出

在全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大背景下,高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招生年均增幅甚至超过全国的平均扩招速度,致使环境类专业毕业生数大大超过社会需求数,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考研、考公务员或直接就业是各毕业生最为纠结的选择。近年来,环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呈现出的特点有:(1)一次性就业率持续走低;(2)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升高;(3)毕业后从事非环境类专业领域的比例明显升高。究其原因,实践经验的缺乏已成为学生就业的短板,综合能力(如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的强弱一直是用人单位和硕士生导师招生所看重的方面,但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须经一段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环境类专业招生院校应分析新形势下社会对环保高等人才的需求,并在人才培养中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合社会的需求。

目前,多数高校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均设置了毕业实习、“独立研究”课程等,有的院校甚至对学生还有创新学分与学科竞赛等要求,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初步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为学生将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但毕业实习实施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如实习经费紧张、实习单位落实困难、实习时间与考研、考公务员的冲刺阶段冲突等,致使实习实践环节形式化,未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样,“独立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少,学生人数多,实验场所有限,研究经费的缺乏,最终难以确保每位同学独立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此外,学校创新项目的申请对象往往是大一大二学生,而此时的他们又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导致部分同学参加创新实验等科技活动也仅仅是完成创新学分而已。面对上述窘境,在校高教课题和预选精品课程项目的资助下,充分利用学院教师丰富的工程经验、社会资源、科研优势以及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实践平台优势,提出并尝试了项目全程训练模式以提升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全程训练模式的实施

(一)项目全程训练模式

根据学生对科研和工程训练的不同需求,项目全程训练模式设置了工程和科研两大类项目,以满足更多学生对项目训练的要求,确保学生在读研和就业前接受较好地训练和实践,为学生进一步深造与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全程训练模式始终围绕项目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教师(工程师)进行全程指导,具体实施路线如图1所示。

1.工程类项目。针对学生就业意向,选择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工程类项目的训练内容。项目全程训练模式要求学生从项目洽谈、现场勘察、资料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研读、现状监测、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议与确定,直至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撰写、项目评审和报批等全程参与。

通过项目全程训练,让学生熟悉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掌握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环节,明白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和事项。此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因需要经常与环保局、业主单位等保持沟通联系,因此,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事的重要性。项目全程训练模式的优势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技能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提前体验了工作的艰辛,进而倍加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2.研究类项目。选择了实验室研究和社会调研两类课题为研究类项目的训练内容。不同训练阶段,指导老师的指导重点如下:

(1)文献检索阶段: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资源掌握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研究或调研课题框架。

(2)项目申请阶段:抓住学校“希望杯”、“新苗”人才计划等项目的申报机会,指导学生撰写项目申请书,包括立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研究基础和预期研究目标等。针对调研类课题,重点关注调研重点、调研对象、调研问卷的设置,尤其要关注所确定的调研对象的代表性。针对实验研究类项目,重点放在实验方案的制定、分析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该阶段的各项任务,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未知领域主动探索的精神。

(3)项目实施阶段:学生独立开展实验研究或调研,老师应及时关注实验和调研进展,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信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4)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阶段: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数据处理与绘图,帮助学生分析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结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内容。

(5)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的撰写阶段:强调论文撰写的技巧和格式的规范性。针对调研类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并对作品申报书的撰写进行指导。

通过研究类项目的训练,让学生学会了文献检索,还让学生对科研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研究过程中学会了严谨,调研过程中学会了与人交往,为今后考研及毕业论文撰写打下较好的基础。

图1 项目全程训练模式及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项目全程训练模式实施办法

为保证项目全程训练模式的实施效果,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受训学生面试制。为避免学生流于形式,让有意愿且能全力投入项目全程训练模式接受训练的学生向指导老师提出书面申请,写明训练类别、自身优势和就业或考研意向等,经指导教师面试把关,确定最终的人选。面试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让学生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实践机会。

2.柔性的时间安排。调研类课题从大二阶段开始,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与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工作的开展、研究结果的整理以及论文的撰写等。工程类项目从大三学期末的暑假开始,确保不考研同学尽早且有足够时间进行就业前的岗位训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毕业实习环节人数过于集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3.导师负责制。由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及工程师担任各类项目的指导教师,并要求对学生进行项目全程指导。

(三)项目全程训练模式解决的问题

项目全过程训练模式不仅全方位、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资料整理与归纳能力、文本撰写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等,如图1所示。同时解决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降低了集中安排大量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实习单位落实难度,缓解了部分优秀学生面临的实习时间与考研、考公务员冲刺阶段冲突而出现的焦虑情绪,根据学生的意愿设置训练项目类型,体现了“因人施训”,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第二,通过外单位训练,不仅给用人单位提供了选拔人才的机会,还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与能力的机会,促使学生顺利就业,同时缩短了学生就业和工作适应期。

第三,通过科研训练,让同学提前体验了科研思路和过程,并使其更加明确将来的规划。

三、项目全程训练模式实施效果

以项目为主线,让学生参加科研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围绕项目的各阶段开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鼓励学生发表科研论文和参加各类学科性竞赛,为环境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训练模式。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思路

科研选题紧紧跟踪环境类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热点课题,让学生大胆参与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近两年时间内,指导学生完成了2项调研类课题研究和1项实验室研究类项目。调研相关成果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其中1项获国家三等奖。研究类项目成果获校级“希望杯”三等奖1项,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上述经历为学生考研及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了学生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和就业能力

由图1可知,项目全程训练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项目不同阶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侧重点不同。如资料收集与研读阶段,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快速收集资料,还提高了学生的资料整理与归纳能力;因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频繁与环保局、业主单位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环境影响评价文本撰写阶段,不仅让学生明白了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和具体的步骤,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字处理和表达能力;项目评审阶段,通过建设项目评审,让学生发现其编制的文本中存在的不足,经过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力。

可见,项目全程训练模式体现了各种能力的培养,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

(三)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项目全过程训练模式,用人单位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敬业精神、学习意愿、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自身优势的机会。通过实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使部分学生做到了环境影响评价岗位的零距离就业,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经过半年时间训练的学生,多数能编写出合格规范的环境影响登记表,较为优秀的同学能独立完成了30多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登记表填写工作,同时还负责完成了4—5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具备了同届大学生所不具备的就业竞争优势。凡接受训练过的同学均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许多同学在实习单位直接就业。

四、结 语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共有30名同学参加了项目全程训练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着实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能力,为学生考研和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经过项目训练的学生进入大四的毕业论文环节时,已对文献的检索、研究方案的制定、实验的开展及论文撰写过程,相当熟悉。通过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训练的学生均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良好的实践效果激励了在校同学应努力学习以争取训练的机会。此外,项目全程训练模式也为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祖波,等.强化环境类专业学生就业的教学改革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237—239.

【注释】

[1]校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和校级预选精品课程项目,项目编号:xgy1136和1260XJ101016。

[2]马香娟,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与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