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

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辩证的,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学习受制于个体心理发展水平这一事实,在上一节影响学习的因素中已经作过充分讨论。研究发现,隔离时间长的恒河猴,会造成心理上的失调。从个体的一生发展来看,其心理发展无疑是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习在心理发展中是一个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二、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

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辩证的,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具体表现在心理发展制约着学习,学习也能促进心理发展。

(一)学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依存性

学习受制于个体心理发展水平这一事实,在上一节影响学习的因素中已经作过充分讨论。现在的心理发展水平作为制约学习的内部条件,是学生进行新的学习的根据,它决定着学生能够从事何种性质、何种复杂程度的学习,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效率。因为学习是心理结构的构建过程,是通过主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将主体新获得的经验和原有经验结构相整合而实现的,有效的学习是以原有心理结构中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和一定的动机为前提的,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动机,则难以产生学习,新的心理结构也难以建立。例如,缺乏加减运算的知识和技能,就难以进行乘除运算的学习;阅读与写作的学习又必须以字词的掌握为基础。

学习受制于个体的心理发展,这只是学习和个体心理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个体心理发展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实现。

(二)学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习对于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动物实验证明了早期经验的作用。

img18

图4-4 社会性剥夺后的猴子的异常行为表现

哈洛和他的同事把刚出生的恒河猴隔离在特制的房间里,猴子成长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都能得到满足,如食物与水都能自动供应,但不与人或其他猴子接触。研究发现,隔离时间长的恒河猴,会造成心理上的失调。这些猴子与处于正常环境的小猴子相比,显示出了许多异常的行为模式,如自己咬自己,做表示害怕的怪相,走路身子摇晃,喜欢独自蜷缩在角落里,还有许多刻板的动作(见图4-4)。

研究发现,幼猴行为失常的严重性与隔离时间的长短、隔离开始的时间有关。表4-1列出了成长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猴子,在新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可以看到猴子的社会性剥夺后造成的持续影响。猴子社会性剥夺后的持续影响如表4-1所示。

表4-1 猴子社会性剥夺的持续影响

img19

注:表中的数据表示在观察的10min中内,各种测量行为出现或持续的时间,单位为s。

相对于人类而言,在动物身上进行有关早期经验的剥夺与早期环境条件的丰富性研究更具有现实可行性。动物繁殖与成长的周期短,因此,能较快地看到研究的结果,也不受人类道德原则的制约。研究者可以把动物实验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推断到人类。

从个体的一生发展来看,其心理发展无疑是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习在心理发展中是一个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无论是个体自身的发现还是通过接受,这些学习方式都使得个体能够获得经验,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这些经验解决问题、适应环境、完善原有的经验结构,使习得的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概括,促进心理的进一步发展。通过经验的获得和应用,心理结构得以不断的构建。个体从早期的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后来的抽象逻辑思维,这一过程不是自发的、自然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构建心理结构而实现的。

从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看,新的学习情境引起个体的认知不平衡,即产生一种问题情境,并导致个体产生相应的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使个体学习动机由潜在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成为学习的实际动力。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的不断产生、不断满足,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从心理发展的过程看,个体通过不断学习,获取各种知识、技能与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并通过广泛的迁移,逐步形成能稳定调节个体活动的多种类型、多种水平的能力与品德。能力与品德作为个体的两种典型的心理特性,其产生与逐步形成、完善的过程就是心理不断发展、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这种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又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