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哪些专业可以考教师资格证

大学哪些专业可以考教师资格证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笔者观察,这种现象在我国高校的一年级新生中普遍存在,笔者认为这是新生角色转换存在问题所致。按正常情况,学生从一个中学生转换为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过程,一般需要一年左右。以上主客观的原因,阻碍了新生角色转换的进程。正是这样一种状态,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基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新生角色转换

骆 兰

经过了数月高考备战,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满怀希冀,准备迎接新的学习。然而,刚进大学的兴奋过后,接下来的却是学习的迷茫,对专业的无知,对大学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的不适应等等。由此,迷茫者有之,消沉者有之,后悔进了这样大学的人也有之。据笔者观察,这种现象在我国高校的一年级新生中普遍存在,笔者认为这是新生角色转换存在问题所致。

一、新生角色转换存在问题

“角色”概念本来是戏剧、电影中的名词,本意是指演员所扮演的戏中人物。而大学一年级新生所扮演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即指与大学一年级新生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系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1]。新生进校后,高校都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学前教育,有的还要进行军训,人手一册学校学生管理手册,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均记录在案。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大一新生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角色,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按正常情况,学生从一个中学生转换为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过程,一般需要一年左右。

然而,许多学生由于对大学各方面情况的不了解、不适应,对自己从一个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的角色变化认识不清,理解上存在差异,因此,在角色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偏差,缺乏高中阶段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阻碍了新生角色的快速转换。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学生未建立新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内在动力

“考上大学”是许多学生高考时的学习动力,就像一个学习的短期目标,激发了许多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内在动力。而考上大学后,原有的学习目标已经达到了,新的学习目标还未建立,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中学阶段,对新的学校、新的专业还缺乏认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生没有了考大学时的学习劲头,先放松一下甚至混日子的学生大有人在。

2.教学方法单一,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近几年由于大学扩招,师生比严重失调。为了缓解师资不足的现状,许多高校均大量引进刚毕业的研究生。这些刚毕业的研究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几乎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但在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把握上,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课堂内容等方面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单一,且多采用灌输式方式传授知识。此外,不管什么专业的一年级课程,开设多为必修公共基础课,如政治、英语、体育、计算机、数学等课程,几乎占了学生总学时的90%以上,大部分课程都是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缺乏专业概念,对专业学习认识不足

目前大学一年级课程设置多为必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没有或很少开设,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了解。高考前填写志愿专业时,主要受社会、家长、老师的影响,对填写的专业几乎没认识。进入大学后,尽管许多大学在新生入学时会进行新生学前教育,其中也包括专业介绍,但据笔者的了解,许多学生对专业介绍中所涉及的内容听后就忘了,没有感性认识更没有理性认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而新生对一个自己知之甚少的专业,既没感性认识,又没理性认识,怎么可能通过一次专业介绍就对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多数一年级新生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毕业后究竟能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不足。

4.师生之间交流较少,缺乏正确的学习引导

大学里,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较少。目前许多高校合并后,一年级新生大部分被安排在新校区,教师一般不住在新校区,往往是教师上完课就走人,师生除了上课、实验等外,见面时间有限,教师往往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希望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只是单方面地、“一相情愿”地按自己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认为重要的知识,没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专业学习的引导,更缺乏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情感沟通,良师益友的作用日益减少。

二、加强新生角色转换的措施

以上主客观的原因,阻碍了新生角色转换的进程。为了缩短新生角色转换的过程,改变目前新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常规的学前教育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思想只有被深厚的情感渗透时,才感到充实,才有一股向上的力量,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常常是从最初的愉快感以及多次接触以后发展起来的。当学生经过努力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并受到老师和同学肯定时,对学习就会产生更加浓郁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反之,如果学生经过努力,学习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成绩不突出或成绩不及格,而受到老师的批评、讥讽甚至惩罚,就会感到失败和不愉快,甚至厌恶和放弃学习。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经常鼓励他们,以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尽量避免让学生产生学习不愉快的感觉,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教师也应当满腔热情地帮助他,鼓励他,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说的学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也包括课外知识的学习;既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实践知识的学习。教与学是双边活动过程,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的提供者是教师,信息的接受者是学生。教师除了拥有较强的信息优势外,还处于一种“激发态”,如强烈的责任感等;学生除了在某一学科领域内暂时处于低信息量状态外,还因其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受外界的触发而处于较高的“感受态”。正是这样一种状态,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基础。当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学生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而是对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后,按照自己的某种标准作出选择,或接受,或忽视,或排斥。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达到最佳的“感受状态”,使学生具备较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独立地去获取各种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2.强化专业意识,引导专业学习

刚刚进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离开了过去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没有了过去中学老师的严格督导,没有了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没有了过去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帮助,在全新的环境里,新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尚未建立,加之一年级的学习主要为必修公共基础课程,不上早晚自习,老师除了上课平时很少见到,作业不多甚至没有作业,对专业几乎没有概念和认识,这就让学生容易误认为大学的学习比高中阶段还轻松,老师不管,自己也不学;也容易让满怀希望的学生产生失望感和厌倦感,认为专业没有特色,将来毕业也不知道能干什么工作,这样就让学生完全处于松懈状态。一两年后,当这类学生知道该学习或想学习时,由于前两年基础不牢固或习惯成自然,养成了懒惰的毛病,学习缺乏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混毕业完事。如果在这一“转型期”给予学生必要的专业指导和专业教育,强化学生“专业”意识,树立大学专业学习目标,了解本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将毕业就业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提前让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设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目标明确。同时,改变目前高校一年级只开设公共基础课,不开或很少开设专业基础课的通行做法,在一年级就开设专业基础课,并由教学效果好、负责任的老师给一年级新生上课,这可以引起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学校、专业的信心,引导学生专业入门。

3.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当今信息社会,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显得尤为重要。情感交流,无疑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与联系的一座重要桥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投入真情实感,以情感为纽带,与学生建立情感交流的平台,尽量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达到积极的情感“正效应”。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教学时,除了丰富的知识和阅历让学生信服外,在品德、作风、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教师的言行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心爱护,与学生建立一定的情感联系,在此基础上取得学生的信任。实践证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越是关心学生学习生活,与学生的情感联系越多,就越容易赢得学生的喜爱与信任,学生遇到了学习、思想、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也愿意向教师请教、坦言、吐露心声,这就为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找到结合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高校中,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不好,而且纪律松懈,思想也较散漫,如果单靠辅导员做思想工作,效果并不太理想。但如果专业任课教师在学习上给予指点,思想上给予帮助,生活上给予关心,是完全可以帮助学生一点一点树立自信,走向成功之路的。能够考上大学,说明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较好的学习基础。韩国釜山东义科学大学在全国大学中最早引入“人生向导(life guide)制度”。所谓“人生向导”是指:教授从学生入学时起,在学习期间以及毕业后,均指导学生的生活,作为他们人生合作伙伴的制度[2]。这种制度,不仅要求教授在学生在学习期间,而且还要求教授在学生毕业后也对其负责。这说明青年时期,大学以及大学教师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乃至人生道路的重要性。基于此,重视大学一年级新生“转型期”的角色转换过程,通过专业教师的专业引导,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随着师生情感联系的加强,师生双方的关系更为密切融洽,教师的学识、修养、品德、作风均一览无遗地显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因此,加强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讲的师资培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训,二是指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训,可以强化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意识,为学生在做人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可以解决教师知识“老化”,学问“陈旧”,方法“滞后”等问题,为学生在做学问等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不断吸收、补充新的知识,扩大知识面,使教师在原有单一学科基础上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迈进,逐渐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与学术科研水平,使教师在知识的广度、深度方面达到一定层次,并能站在学科前沿,指导学生对新的知识领域进行探索,真正体现“师高弟子强”。

参考文献

[1] 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主编.现代社会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31

[2] 蔡京春.韩国大学建立“人生向导”制度[J].比较教育研究,2005,(08)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

[3] (美)斯各特•卡特里普,艾伦•森特,格伦•布鲁姆著,明安香译.公共关系教程(第八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