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大学与中国左翼文学

上海大学与中国左翼文学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2年成立的上海大学的前身是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本为一名叫王理堂的人假借陈独秀、胡适等人之名开设的私立学校。1923年3月7日上海大学正式开学。这所政治意义明显大于学术意义的大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影响要等到它退出政治舞台之后才开始显现。目前对上海大学与左翼文学关系的研究基本还处于史料的整理阶段,本书将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讨。

第九章 上海大学与中国左翼文学

1922年成立的上海大学的前身是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本为一名叫王理堂的人假借陈独秀、胡适等人之名开设的私立学校。许多学生入学后发现名不符实,遂于1922年10月18日借膳食问题发动学潮,以学生周学文、程永言等人为首驱逐王理堂,同时通过邵力子说服于右任接任校长一职。于、邵二人接手上大后,邀约李大钊、张继商量校务。据当时在场的程永言回忆,李大钊当即推荐了邓中夏、瞿秋白二人,“于、邵两氏即叫程代表去宝山路欢迎邓先生到校视事”。(1)1923年3月7日上海大学正式开学。4月,邓中夏到校出任总务长一职,陈望道、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沈雁冰、沈泽民、张太雷等共产党人后亦相继到校任职任教。国民党方面对上大也给予了相当重视。孙中山视上大为“贯彻吾党之主张,而尽言论之职责”的学校,(2)希望能将其经营成培养文职干部的黄埔军校,时有所谓“文有上大,武有黄埔”的说法。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议决每月补助上大一千元为办校经费,1925年9月为建设江湾校舍,广东革命政府再度拨款两万元。国民党员叶楚伧出任教务长,何世桢任学务长、英文系主任。张继、汪精卫、戴季陶等国民党要人多次到校演讲,张继还曾专赴南洋为上大募款。

上海大学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的历史正好贯串了两党从合作到分裂的历史,双方都希望把这所学校建成自己的革命干部养成所。从1922年10月改组到1927年5月被封,上大的历史由一次又一次的学潮组成,并在五卅运动中达到鼎盛。1924年任教上大的郑超麟曾回忆道,五卅运动的“下层干部中,上海大学学生占的成分,正如北伐军下层干部中黄埔军官学校学生占的成分一般”。(3)这所政治意义明显大于学术意义的大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影响要等到它退出政治舞台之后才开始显现。目前对上海大学与左翼文学关系的研究基本还处于史料的整理阶段,(4)本书将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讨。

上大短暂的历史中一度聚集了影响此后十年间左翼文学的关键人物:“革命的浪漫谛克”的最坚决的批判者和“文艺大众化”最积极的鼓吹者理论家瞿秋白;1930年代最重要的几位左翼作家茅盾、蒋光慈、阳翰笙、丁玲等;以及与前者构成的左翼文坛主流始终若即若离,以“第三种人”姿态致力于探寻不同的左翼文学道路的施蛰存和戴望舒。在后来的左翼文学批评话语中,他们正是“小资产阶级”这一概念的主要所指,围绕这一概念而兴盛一时后又屡遭批判的“革命的浪漫谛克”,以及作为其对立概念出现的“文艺大众化”,或许可以从对上海大学的考察中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