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经”

语文“经”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围绕课文情节内容展开分析的状况依然存在,结果耗时不少,而学生只记住了一个故事梗概,对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帮助不大。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品评、赏析。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品味与揣摩,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内涵,达到了“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教学效果。

语文“经”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围绕课文情节内容展开分析的状况依然存在,结果耗时不少,而学生只记住了一个故事梗概,对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帮助不大。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紧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比较细推敲,悟文品字,理解词语并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表现技巧,学会运用,从而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一、通过换用词语来进行分析比较,悟文品字

课文中有许多精妙传神的用词,学生看看似懂,而实际上却不明白作者用这个词好在哪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品评、赏析。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一句中的“摸”字就是一例。

怎样使学生体会到“摸”字好在哪里呢?教学时,⒈可运用换词法将“摸”字换成“走、跑、爬”等字,再与“摸”字比较,从中悟出“摸”字用得多么准确传神。“摸”不但表明“天还没亮”摸黑走路,而且表明我军行动是“悄悄地”。⒉“摸”字使人脑里浮出一幅黑夜沉沉、快速而又没有声音的行军图。⒊“摸”字体现了前文“突然袭击”的战略要求,而别的字却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品味与揣摩,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内涵,达到了“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由情到理的过渡。

二、对同一文中同一词语的不同用法进行分析比较,悟文品字

课文所表达的自然、社会、艺术之美,都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对于一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品出美妙之处,悟出深邃之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这句诗中两个“异”字,意思一样吗?就需要我们下一番悟文品字的功夫了。“异乡”的“异”有“另外”、“别”的意思,“异乡”就是“他乡”,指作者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别的地方。“异客”的“异”是“与众不同”或“不同于一般”。“异客”就是“不同于一般的客人”,它与“独”字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身处他乡的孤独之感。两个“异”字不经过仔细推敲,深入理解,又怎能品味到遣词用语的精妙之处呢?又怎能谈得上向名家名篇学习语言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悟”字当头,品在其中,培植语感。

三、通过对课文所用词语的搭配来分析比较,悟文品字

古人说“夫缀之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情”是一篇文章的主旨,观文入情,强调了读文章要体味情感。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而课文中一些句子中词语的准确搭配,往往能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抓住这些词语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能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提高语言过其实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过了一会儿,黑暗里发出了一下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琴声本来是好听的,这里为什么却用“凄惨”来形容呢?学生回答:“因为扬科这时心里非常害怕被他的主人知道,所以连这哑响的琴声也感到凄惨。”还有的学生认为,这“凄惨”二字也写出了作者对扬科的同情,同时也预示了扬科命运的结局是悲惨的。学生理解的多么细致入微!在这里,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明白词语搭配要合理,要考虑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中人物的心情、感受,力求生动。

四、通过对课文中标点的使用来分析比较,悟文品字

课文中的标点,有时有特殊的表意作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标点符号的用法上多思多想。郭沫若在《沸羹集》中说“标点符号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标点是文字的眉目,在玩味句子的同时,切不可把标点忽略。《忆铁人》中,当铁人知道自己错批了阿姨时,睁大了眼睛“哦?……咳!”在教学中,可设疑引思:⒈铁人简短的话语是什么语气?⒉“哦”后面为什么用问号?省略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⒊这时,铁人心里会想什么?⒋从这句话,你体会到铁人是怎样的人?经过思索推敲,学生认识到这个问号是说铁人忽然明白自己将阿姨批评错了,活现出铁人如梦初醒,瞠目结舌的神态。省略号在这里说明铁人百感交集、矛盾复杂、欲言又止的心理,他内心在责怪自己,咋不把事情搞清楚就乱批评,从心里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咳”这个自责的感叹。要去承认错误的念头产生后,“调头,回去!”的命令就脱口而出。在揣摩中学生懂得了作者使用标点的匠心所在,体味出铁人是个性格直爽、勇于改错的好党员,受到了强烈的思想感染。其他诸如分号、句号等,都有特殊的表意作用,只要抓住了关键,便能思一字而懂全文。

悟文品字的方法很多。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在理解文章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思考文章中字词的含义,分析、品味字词运用的妙处,相信学生会在领会和运用词语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设计链接

在发现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做操》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中华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⒈《做操》是儿童文学作家胡木仁的作品,是一首韵律感很强的儿歌,语言生动活泼,给人以琅琅上口、自然和谐之感。

⒉这首儿歌用简短富有童趣的语言,配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将早晨欣欣向荣的景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如“小露珠,起得早,滚来滚去,在树叶上做操。”多么富有韵味的语言!读着读着,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动感的画面,画面里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有露珠在树叶上如舞蹈般做操的可爱样,还有露珠映衬下的树叶的灵动之美。用心诵读,学生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之情。

⒊《做操》这首儿歌,段与段之间结构相似,是训练学生仿说、仿写的好材料。同时,文字的意境之美,对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也有好处。

[教学流程]

⒈儿歌是一年级孩子们喜爱的作品样式。本首儿歌中富有童趣的“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小朋友”等形象较为学生们所爱。而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可以让学生学起来更直观更有趣味。

⒉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把学生的原认知纳入新的学习轨道上来,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积累,充分利用学生的起点资源,因材施教。如学生的拼读能力和生活识字积累。针对一年级的学习要求,在抓牢、抓实识字、说话、写字等基础性训练的同时,重视拓展性训练,如让学生模仿课文写法续编儿歌,让学生自行发现语言规律,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而这些目标,则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展开,有机地融合,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⒈认识“起、得”等7个生字,会写“在、飞、光、起”等4个字。

⒉通过自主识记、合作交流、游戏巩固等多种形式熟练地认、写生字;通过朗读、诵读、品读等多样形式,读熟、读懂儿歌《早操》,理解每一个“做操”的不同意思,能仿照儿歌来创编新的儿歌。

⒊从内心喜欢这首儿歌,并能通过想象体验,感受“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小朋友”做操的可爱形象,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美好,内心激起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

⒈制造“兴奋点”:创设情境,层层激趣。

“趣”字领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能不能很好地激趣,调动每个学生的“胃口”,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把孩子的心理可接受性放在第一位,优先考虑学生的兴奋点,并在教学中着力激发这些兴奋点,是保证全体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前提。如在上《做操》一课时,播放事先准备好的精美的课文内容动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被激活了,兴趣自然上来了,相信在观察描述中,孩子的思维会更活跃,语言也一定会更生动。

“读”占鳌头。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朗读情境,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如教师范读、个人挑战读、比赛读等。对于疑难问题,采用演一演、评一评、读一读等学生们较喜欢的游戏环节,读出画面,读出感受,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整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我表现的舞台。

⒉巧设“训练点”:趣味练习,积累语言。

这篇课文段落结构相同,句式相同,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积累语言,创造语言,是细心的老师能捕捉到的“训练点”。因此,结合课文设计形式多样,构思巧妙的练习,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运用中,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如学完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创编儿歌,可以写地上走(跑、跳)的,可以写天上飞的,也可以编水中游的,还可以图文并茂。孩子想象的翅膀一旦放飞,相信充满着童趣诗一般的语言定会随之涌动着。又如教材课后练习中的“你会读下面的句子吗?”也是一个让学生发现语言规律的好练习,可以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通过比较,朗读,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自己的发现,明白句式“我怎样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知道如何写更生动,更具体。而课文中的“滚来滚去、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等可以让学生仿照着说上几个,让学生在仿说中领悟这种语言现象的存在,再通过表演读,感受到语言背后特有的韵味。再者,这是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活化意境。

⒊针对“重难点”:层层深入,循序渐进。

“认字、写字”几乎是一年级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做操》这篇课文的生字教学力求趣味化,如“飞”,可以引导学生把“飞”与鸟联系起来记,“起、得”笔画挺多的,特别难记,鼓励学生个性化识记,如编字谜、儿歌等。“光、飞”特别要竖弯钩与横斜钩的书写注意点。

同时,朗读指导也是一年级的重难点。一年级学生把儿歌读准读通并不难,但要读出感受,读出情趣,读出意蕴,却很难。因此,点拨、示范很重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换位思考,配上动作朗读,显得非常重要。比如“滚来滚去、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让学生想象画面,它(他)们怎么做?在朗读技巧上的点拨外,更要引导学生移情、换位思考,读出独特的感受,读出别样的情趣。

[课时预设]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描述画面,引发阅读期待

播放课文内容的课件,描述情境。

二、朗读课文,自主识字,整体感知

⒈自读课文,圈认生字。

⒉创设情境,合作认字。

⒊指名分段读,读中识字。

(遇到难读的句子老师指导全班同学反复读。在语境中检查字音,纠正字音,识记生字。)

⒋赛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分小节赛读,老师做适当的评价,相机指导,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得有感情。)

三、精读课文,读中解惑,读中体验

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学生读通课文后,再次读课文,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主问题,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小露珠、小鸟、小蜜蜂、小学生为什么都要做早操呢?”“小露珠、小鸟、小蜜蜂都是怎样做早操的呢?”“滚来滚去是怎么回事?”“跳来跳去是什么样?”)

⒉反复朗读文本,读出画面。

(抓住“滚来滚去、跳来跳云、飞来飞去、跑来跑去”想象不同的画面。照样子说几个“________来_________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逗号,读得跳跃,读出欢快的语气。)

⒊边动作表演边读背《做操》。

激励学生自主创新编动作,比如小鸟儿怎么做操?边读背儿歌边跳舞,辅之以《劳动最光荣》的曲调伴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引导发现,激励肯定,积累语言

⒈利用课件把课文分层次出示,让学生读,让学生去感受,自己找到窍门,发现规律,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句式,并且教师竭力宣扬“这个办法是你们自己发现的”,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感,作为一个发现者的自豪感。

第一层次“谁干什么”:“小露珠做操。”“小鸟儿做操。”“小蜜蜂做操。”“小朋友做操。”

第二层次“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小露珠在树叶上做操。”“小鸟儿在树枝上做操。”“小蜜蜂在花丛中做操。”“小学生在阳光下做操。”

第三层次“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小露珠滚来滚去在树叶上做操。”“小鸟儿跳来跳去在树枝上做操。”“小蜜蜂飞来飞去在花丛中做操。”“小朋友跑来跑去在阳光下做操。”

⒉拓展延伸,仿照编儿歌,升华美。

⒊推荐作品,链接课外,激发兴趣。

这首小诗歌写得这么生动,知道他是谁写的吗?胡木仁爷爷,他写了很多好文章呢。有《太阳的颜色》,《小兔开店》,《小镜子的秘密》。不少作品被选入幼儿园和小学教材或阅读教材。1994年,《中国少年文学家》编委会授予他“小朋友心中作家”荣誉称号。你们看,胡木仁爷爷对你们说话了,请听听他都说了些什么?

课件出示: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你们是世界上最美、最可爱的花朵。我希望自己能变成一丝温暖的阳光,天天拥抱你们;我希望自己能变成一颗晶莹的露珠,天天亲亲你们。

——胡木仁

五、多样形式,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⒈游戏巩固识字游戏活动,巩固识字成果。

⒉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导写字。

[教学板块]

一、识字写字

⒈识字。

(1)本课生字中,“光”“得”是字音学习的难点,应让学生读准确,“光”读准拼音,同时读准后鼻音,而“得”是则轻声。

(2)识字方法要有趣有效,以下方法供参考。

①自主合作识字。自己圈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于拼音自主认字,小组合作中识字,请教同学、老师识字。引导交流识字方法:你记住了哪些字?用什么好办法识记的?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识字,并总结出识字好办法。如“起、枝、叶”可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来认记,也可以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得、在”等字可以在反复的见面中识记。“飞”可引导学生想象鸟飞的样子来识字,右边的两笔表示鸟的翅膀。

②游戏“蜜蜂采花”:将生字写在纸花的背面,谁读对了,就奖谁。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点难度,比如组词造句,可以用一个词说话,也可以选择两个词连起来说话,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⒉写字。

本课要求写的4个生字中,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笔画的摆放位置。教师要讲清要领,“光”和“飞”要引导学生写好笔划“竖弯钩”和“横斜钩”。同时要注意学生写字的习惯和写字卫生。

二、朗读感悟

⒈针对儿歌特点,朗读指导中重视情趣的培养。读出轻快,读出活泼,读出趣味。

⒉表演读,读出画面:第一、二两句,“小露珠,起得早”、重在读出惊喜,侧重于教给学生如何把自己心中的情感读出来,第三、四两句,重在读出画面,想象说话,如“小露珠是怎样做操的?”“滚来滚去是怎么回事?”“如果你就是小露珠,你想说什么?”“对着小露珠,你想说什么?”让学生把感受带进去扮演小露珠在绿叶上表演做操,而后评价,使抽象的词语形象化。力求体现出儿歌本身表达情趣。

⒊赛读,品评词句。根据课文内容分成四队,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一队。在朗读比赛前,让小队员们充分读后,互评、互读,让学生在评中理解“跳来跳去”、“飞来飞去”等词的意思和特殊用法,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在比一比、赛一赛、评一评、改一改的练习中公平竞争,互相帮忙,最后达到诵读者入情,听读者受感染的境界。同时,教师可适时点拨指导学生处理好儿歌中的“,”的停顿,读得轻快、跳跃,表现惊喜、欢快的心情。

三、实践活动

⒈表演朗读。

儿歌《早操》很适合配以动作表演方式来进行读、背练习。教师要激励学生自主创新编动作,模仿“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小朋友”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儿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⒉创编儿歌。

学完《早操》这课,可引导学生创编儿歌,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编,培养其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引导学生与父母共享学习所得。表演背诵儿歌向爸爸妈妈汇报或与他们创编儿歌。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

⒊读儿歌。

《做早操》

小朋友,╱起得早,╱一二三四做早操,╱先学鸟儿飞,╱再学马儿跑,╱天天做操身体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