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造就创新人才努力推进博士后事业新的发展

造就创新人才努力推进博士后事业新的发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今天我们召开全国优秀博士后表彰暨博士后工作会议。要求我们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推动博士后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后来,又在企业发展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全国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6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18个,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32000余人,期满出站的20000余人。目前在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平均每人承担3项研究项目,其中国家级研究项目占37.3%,省部级项目占27.9%。

健全完善制度 造就创新人才努力推进博士后事业新的发展——在全国优秀博士后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张柏林

(2005年10月21日)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今天我们召开全国优秀博士后表彰暨博士后工作会议。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认真总结博士后制度创建20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宣传表彰先进博士后工作单位和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及管理人员,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博士后工作,加快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努力把博士后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非常关心。今天上午,温家宝、曾庆红和贺国强、路甬祥、华建敏、陈至立、徐匡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受表彰的同志和单位代表。家宝总理作了重要指示,强调“博士后制度的建立是完全正确的,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希望“在全国的博士后当中会涌现大批的科技领军人物,会出现大批的杰出人才”。国强同志在表彰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20年来博士后制度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为促进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强调广大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求我们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推动博士后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为今后的博士后工作指明了方向,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博士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博士后制度实施20年的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

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怀、支持下,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倡议,经国务院批准,于1985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级人才严重短缺,人才难以流动。为了加快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我国开始建立博士后制度,选择一批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到一些科研环境较好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承担科研项目,进行一段时间(2~4年)的独立科研训练,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使他们加速成长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后来,又在企业发展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完成研究任务出站后,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工作单位。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在设站单位的关心、培养下,博士后制度这个新生事物,在过去的20年里,充分显示了勃勃生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成长。目前,全国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6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18个,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32000余人,期满出站的20000余人。培养了一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学科专业比较齐全、地区部门分布广泛的工作体系,为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的独特作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20年的发展历程,博士后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些经验是今后一个时期博士后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科技进步,是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我国博士后制度20年的发展史,就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的历史。在博士后制度建立之初,为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实力,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学科领域率先设立了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了满足企业科技开发创新的需要,从1994年开始启动了企业博士后工作;随着博士后事业的不断壮大,为适应国防科技的需要,2000年开始在军队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顺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开放的挑战,开始在银行、证券公司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满足筹备2008年奥运会发展体育事业的要求,开始在体育学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缓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一些有条件的设站单位还自筹经费,扩大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等。这些措施,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促进了人才、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博士后制度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目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覆盖了12大学科门类的86个一级学科,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覆盖了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

广大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几年的科研实践中,通过承担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科研课题,进一步培养了独立创新能力,许多人逐步成长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已经出站的2万多名博士后中,绝大多数成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目前在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平均每人承担3项研究项目,其中国家级研究项目占37.3%,省部级项目占27.9%。平均每人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苏义脑院士在站期间,成功地将航天制导概念引入钻井工程,在世界上首创了井下控制工程学,奠定了地质工程学的基础。

(二)坚持人才培养和使用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是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0年来,各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把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贯穿于博士后工作的始终。许多设站单位坚持一手抓培养,一手抓使用,为博士后研究人员严格挑选合作导师,放手让他们承担重大研究项目,使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成长。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博士后培养使用中,坚持将学习、研究和产业化结合起来,引导博士后研究人员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特别是企业博士后工作的开展,为产学研结合架起了博士后科研工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实现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和企业优势资源的有机融合,加快了博士后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博士后制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大庆油田先后有60多名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形成了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为老油田重新焕发青春做出了贡献。

许多流动站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立,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更加贴近生产实际,起到了导向作用,促进了科技创新。企业对研发项目的投入,增加了流动站单位的科研经费,为流动站单位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渠道。正是通过培养和使用的结合,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为载体的博士后制度推进了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促进了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使博士后研究人员加速成长,成为科研队伍的重要力量,成为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实践证明,坚持人才培养和使用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是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注重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制度,是博士后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有效地吸引、培养、使用高水平年轻科技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国家到地方,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环境、项目落实、生活保障、资金支持、户籍迁移、人事调动、人员编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形成了一整套新的管理制度,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流动开辟了一个“制度特区”。随着博士后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博士后管理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后制度,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的制度,人事部门和教育、科技、财政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制度,充分发挥设站单位博士后培养主体作用的制度,设站要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和开展评估考核等制度。这些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为博士后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整体合力,是博士后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国博士后制度是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各有关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有组织地建立并推行的。为使博士后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博士后制度建立之初,就成立了由人事、科技、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领导和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负责协调有关工作,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博士后事业的发展。随着工作的发展,从1992年开始,我们先后在14个省市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下放管理权限,明确管理职责,进一步调动了地方省市和各设站单位的积极性。设站单位将博士后工作列为人才工作的一项重点,作为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创造良好的科研、生活条件,不断完善博士后管理办法,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设站单位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促进博士后事业的快速发展。

(五)切实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博士后事业。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建立博士后制度,并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江泽民同志对博士后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亲自为博士后制度实施10周年题词。以胡锦涛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健全完善博士后制度,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养高层次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省区市党委和政府以及组织部门也高度重视博士后工作,许多省区市和部门领导,亲自担任本地区博士后管委会主任,把博士后制度作为实施人才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纳入人才工作的总体布局当中。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同志,亲自关心、过问博士后工作,与博士后研究人员交朋友,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党和政府的重视,有利于协调有关力量,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工作发展,为博士后事业开创新局面提供了保证。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指出,李政道先生在推进我国博士后事业的发展中,做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李先生不仅是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倡导者,而且对博士后事业的发展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每年回国,他都要同我们商谈博士后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博士后事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对李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总结博士后20年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的博士后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博士后管理制度;如何进一步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质量;如何进一步促进博士后制度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和经济建设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博士后工作

今后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指出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基石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是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逐步培养造就一批在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的领军人物,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博士后制度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博士后群体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推进博士后工作的发展,对于加强我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遵照温总理和国强同志指示精神,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今后5年博士后工作的思路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按照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健全完善制度,稳步扩大规模,注重提高质量,造就创新人才,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创新能力强的跨学科、复合型、战略型博士后人才队伍,为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保障。根据这一思路,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培养造就创新人才

这是博士后工作的紧迫任务。我们要按照建立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要求,发挥博士后制度的优势,着力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创新能力,围绕国民经济急需的宏观性、战略性和跨学科领域发展的需要,逐步培养出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原始创新能力的博士后人才。要积极鼓励创新,采取各种方式支持博士后研究工作,特别是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工作。对作出重大创新性成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要给予奖励。

要根据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选择一批有发展潜力、创新意识强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实施“国家特别资助计划”,给予重点培养。当前,要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行业和技术领域,挑选一批在站的博士后或优秀的博士毕业生进站,为他们提供比较充足的经费,支持他们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原创性项目研究,通过几年的重点培养,力争取得一批创新成果,突破一些重大关键技术,造就一批拔尖创新型人才。对获得特别资助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其在站时间可以根据项目研究的需要适当延长。各设站单位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赋予他们在立项、经费使用、团队组建、项目实施等方面的主导权,让他们承担重大项目,放手培养,在高起点上出成绩、出人才、出效益。在实施“国家特别资助计划”的同时,要完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点面结合的资助模式,加强对从事原创性、应用基础性、重大公益性研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资助,不断提高择优资助的效益。

(二)健全完善博士后工作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新形势下博士后工作的组织保证。要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高层次人才的成长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博士后工作管理制度,创新博士后工作运行机制。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调整管理权限,逐步健全国家、省区市和设站单位的分级管理制度。今后,国家博士后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政策,负责流动站和工作站的审批、评估、督导等宏观管理,以及全国性、区域性的综合协调工作。各省级人事部门要按照国家政策,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博士后工作规划,加强本地区、本部门博士后工作的综合管理,制定配套政策,保证国家政策的落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是博士后工作的主体,要扩大设站单位的管理自主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建站和管理水平。

(三)健全完善博士后工作质量保证机制

质量是博士后制度的生命线,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工作的关键。根据今年我们对2002年底以前设立的927家流动站和660家工作站进行评估的结果,运行状况良好和较好的流动站占99.7%,工作站占89.2%。今天上午,我们对95个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127位全国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和30名全国优秀博士后管理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同时,我们要看到,确有个别流动站和少数工作站评估不合格,近期我们将对存在突出问题的部分流动站和工作站提出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并对问题严重、不符合设站条件的工作站撤销设站资格。

今后,各有关单位都要以培养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为核心,严格管理,确保质量。一方面,要严格设站条件,保证设站质量。根据博士后设站学科、领域和行业等特点,改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设站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设站条件,改进设站审批办法。对已建立的流动站和工作站,要实行定期考核评估制度,考评成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坚决取消设站资格。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质量。要采用各种方式,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重点培养造就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要不断改革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遴选条件,严把入口关。对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要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各级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和设站单位要齐抓共管,进一步健全完善博士后工作质量保证机制。

(四)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建设。国家要重点加强新兴学科、重点学科和基础性、原创性、重大公益性研究领域的流动站建设,加强高科技战略领域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领域的流动站和工作站的建设,加大对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博士后事业的支持力度。到2010年,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比2005年底增长30%左右;科研工作站总数比2005年底增长50%左右;博士后研究人员年招收规模达到8000人左右,其中企业博士后年招收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

地方和部门博士后管理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支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建设,加强管理和指导。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要加强内部建设,不断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项目落实、经费落实、管理落实和服务保障落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之间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五)健全博士后服务、保障体系

服务和保障关系到每一个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切身权益,也是保证他们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的重要条件。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切实加强博士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络便捷高效的特点,尽快搭建网络化、高效率的博士后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高效的学术交流、信息发布、成果转化、项目洽谈等服务,实现综合管理的信息化、便捷化。各地区、各部门要为广大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创造条件,积极举办学术论坛,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加强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拓展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学术活动空间,积极吸引留学人员、优秀外籍博士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各设站单位要努力改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全身心的投入科研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要追踪和了解出站博士后的发展情况,支持他们转化科研成果,更好的促进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培养和使用。要参照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结合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进程,逐步解决在站博士后的社会保障问题。

(六)加大对博士后事业的投入力度

博士后制度建立以来,国家给予了很大的资金投入,并且逐年都在有所增长。随着博士后事业发展,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博士后事业的投入力度。预计今后5年,国家对博士后日常经费和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投入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要抓紧研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重大基金向博士后科研工作倾斜的办法,解决国家重大项目研究经费投入博士后工作的渠道。主管单位也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要确立与国家投入相匹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本地区、本部门博士后投入机制。各设站单位要结合本单位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加大资金投入。要加强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工作的支持,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要严格专项经费使用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此外,要广开思路,采取多种途径,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广泛吸引包括社会资金在内的各种资金投入博士后事业。

三、加强领导,保证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博士后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面临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要实现博士后事业新的发展,关键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切实加强领导,保证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进一步提高对建立博士后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更新了,工作才会有新思路、新举措。所有从事博士后工作的同志,都要充分认识博士后工作在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将思想统一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上来,努力提高做好博士后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博士后工作,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把博士后制度建成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品牌制度。

(二)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的领导

国强同志强调,“各级人事部门要发挥好带头作用,与组织、教育、科技、财政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博士后管委会的指导协调作用,齐心协力地把博士后工作搞好。”作为主管博士后工作的人事部门领导,一定要把博士后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定期研究,认真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和基层意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推动博士后工作的开展。要主动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博士后工作,把博士后工作纳入到本地区、本部门人才战略的大局中统一谋划,科学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博士后工作发展规划。要以“博士后制度2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各界了解博士后制度,重视博士后工作,支持博士后事业的发展。积极宣传受表彰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先进事迹,倡导学术自由,激发创新思维,着力营造尊重个性、宽容失败、宽松和谐、奋发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博士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博士后管理人员的队伍素质,是做好博士后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切实加强对博士后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博士后管理人员队伍。各级博士后管理部门的同志,要以受表彰的优秀博士后管理人员为榜样,自觉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跟踪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努力提高贯彻党和国家人事人才工作政策的能力。要发扬“甘为人梯”的精神,主动了解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想法和困难,及时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关心他们的成长,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博士后事业是一项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把博士后制度20周年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不断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我国博士后事业新的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