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介入式阶段性实践教学在《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

介入式阶段性实践教学在《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出将《文献检索》课分为4个阶段,教学内容逐阶段递进,学生结合具体的课题分阶段实践。教师在每个阶段通过课堂讲评,学生讨论和个别沟通的方式介入学生的实践环节,加以引导,直至完成最后的文献检索报告。这样的过程虽然比较复杂和繁琐,但是的确能使学生得到锻炼,而且为《文献检索》课积累了大量的案例。

介入式阶段性实践教学在《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

霍丽萍 李 慧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200237)

摘 要:本文探讨了介入式阶段性实践教学在《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提出将《文献检索》课分为4个阶段,教学内容逐阶段递进,学生结合具体的课题分阶段实践。教师在每个阶段通过课堂讲评,学生讨论和个别沟通的方式介入学生的实践环节,加以引导,直至完成最后的文献检索报告。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分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介入式;阶段性;实践;文献检索;案例

1 引言

《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直在不断改革,目前从教学内容上看,基本上都是以介绍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为主,加以一般的文献基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除单纯地介绍数据库检索技巧外,逐渐开始采用案例教学[1]、互动式教学[2]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等,总之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的局面,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提高了《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效果。但是,仅仅会写几个数据库的检索式并不是本课程的最终目的。实际上,检索规则的教学不再是重点,因为每个数据库都有详细的“帮助”。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检索词的选择,逻辑算符的正确使用,检索结果的筛选和信息的提炼上。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辅以具体的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介入式阶段性实践教学”。

我们所实施的“介入式阶段性实践教学”,将教学内容分为4个阶段,教学内容的深度随着不同的阶段逐渐加深,每一位或每一组同学针对某检索课题配合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检索实践,教师就每一个阶段的检索实践情况加以针对性地指导,指导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课堂讲评、同学课堂讨论和个别沟通等多种方式,通过这种教师随时介入学生检索实践的手段,使学生检索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得以解决,增强了学习效果。下面通过案例分阶段详细阐述每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介入指导过程及教学效果。

2 第一阶段:确定检索课题——学生初步学会信息的分析和提炼

本阶段的任务是确定检索课题,通过确定检索课题提高学生初步的信息分析和提炼能力。

确定检索课题,无非是两种方式:教师推荐课题和学生自己确定检索课题。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前者可以确保课题选择与专业有关,同时确定的课题比较有针对性,且经过老师的初步检索,不会出现检索结果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因此课题的可操作性强,学生通过完成课题可以得到相对全面的检索技能训练。但是这种方式使学生直接越过了确定课题的过程,在对现有信息的思考和提炼方面得不到训练。而学生自己确定课题,同样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课题选择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例如有学生确定自己的检索课题为“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这样的检索课题显然是无从下手的。所以教师的介入很重要,与学生沟通,将课题进一步细化。这样的过程虽然比较复杂和繁琐,但是的确能使学生得到锻炼,而且为《文献检索》课积累了大量的案例。所以,笔者倾向于采用第二种方式。

案例1:检索课题“遗传算法和小波神经网络PID在电机参数辨识及控制中的应用”

这个课题经过反复的修改确定下来,学生在最后的检索报告总结中这样描述了他们的课题选择过程:“我们通过在万方上搜索了信息学院顾幸生教授近年来发表的文章,发现他在利用智能控制改进PID算法中已有许多研究,同时发表的文章也比较新,最后确立这个课题,但随后我们发现,该研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的方法论以及具体算法有好多种,使得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检索量非常大,之后经过了对若干篇文章的仔细阅读和了解,最后我们选取了其中较为具体的两个方面:神经网络以及遗传算法。所以,选题范围太大,使得检索过于宽泛,信息筛选不够严格;选题范围太小,检索面又比较狭窄,不能全面地概括所研究课题的内容。因此,分析选题是基础,决定了整个文献检索内容的准确性和清晰性,是完成好检索任务,正确提取信息的关键所在。”

这个学生的总结非常好,将确定课题的途径和中间的过程叙述得非常清楚,从中看出的确是动了不少脑筋。这个案例说明,课题的选择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通过课题的选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老师,并且初步学会从大量的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重点信息,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文献检索》课毕竟不是专业课,《文献检索》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与学生的专业也不一定一致,不能从专业课题的选择上给予深入的指导,但是可以鼓励学生和自己的专业课教师探讨,既完成了文献检索课的作业,同时学会了如何提炼信息,抓住重点。

案例2:检索课题“DSP技术在机器人语音识别中的应用”

这个课题组的学生第一次就确定了这样一个课题,而且比较有操作性,比较适合检索实践,无需再做任何改动。经过与学生的沟通,发现他们确定的课题源于一门专业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问题并经过初步思考,产生了一个想法,但是没有深入去思考。而恰好《文献检索》课要求自己确定课题,于是原来一闪而过的想法在他们的头脑中变得逐渐清晰,最后确定了这个课题。

这个案例说明,自己确定课题促使学生将自己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想法进一步认真思考,从而将本来模糊的想法清晰化。利用《文献检索》课学到的知识,从文献中找到答案或者考察自己的想法是否成熟。完成文献检索课作业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文献验证自己的想法。经过检索,他们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确定检索课题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因此需要占用一个课时来讲评课题确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让每一组同学确定出可操作性的检索课题,当检索课题基本确定以后,教学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3 第二阶段:检索策略的制定与修改——学生学会合理制定检索策略,辩证理解查全率和查准率

检索课题确定后,学生本学期学习的一个具体的任务也就确定了,他们的目的就是针对本课题进行检索,最后完成一个检索报告。为了及时介入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检索进度,每次将完成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综合点评,并请同学们一起讨论,这样的点评和讨论课要占用三到四个课时,这样几次讨论以后,大部分同学在关键词的选择和检索策略的制定上基本不存在问题,并逐渐学会了根据检索结果修改检索策略。

案例3:检索课题“关于反义RNA在治疗艾滋病方面的研究”

该课题属于生物技术领域,专业性很强,学生只有充分掌握了数据库的检索规则,并结合专业知识分析才能写出正确的检索式。在讲评课上,提出同学们在检索时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在选择检索词的时候经常只从字面意思出发,没有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思考,使检索结果过多或过少。因为涉及专业知识,限于教师的专业背景,请同学们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和讲评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这个课题,该组同学这样总结自己的检索过程:制作检索策略时首先应该明确想要检索的内容是什么,列出尽可能查全的检索式,然后进行初步的检索,当检索结果较多并大都为不理想的内容时,可以分析一下哪一个词汇出了问题,并将此词汇与其他词汇进行分析,再次修改检索式。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综述性的内容,但是所搜出的内容大都在于细节方面,“AIDS OR HIV”这个条件搜出的文献大都是载体构建方面的,但是我们不需要,关于艾滋病综述性的论文必然会提到AIDS,所以将检索条件简化为“AIDS”;在反义RNA方面,虽然这个技术是属于RNAi技术方面的,但是由于反义RNA与RNAi技术里某些方面的技术相比,可应用性不高,应用范围也较狭窄,故也直接搜“antisense RNA”。并且,综述性的文献在大体上都是很相像的且经常相互引用,所以可以稍稍降低些查全率。虽然我们所采取的检索策略使得文献的查全率降低了,但是所得到的文献内容也足以用于加深对课题的理解了。”

从该同学的总结中可以看出,很好地结合专业知识确定检索词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这一点经过课堂上的交流大部分同学已经基本掌握。另外刚开始检索的时候,同学们从不会考虑查全率过渡到了非常关注查全率,尽可能多地考虑同义词,使用截词符,少用检索词,扩大检索年代等。当同学们具有了查全率的意识,并且掌握了提高查全率的检索途径时,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辩证地考虑查全率和查准率的观点,并试着让同学们接受,因为单纯地考虑查全率,会降低查准率,使大量无关的文献被检索出来,不仅干扰了相关文献的检出,而且检索结果过多使检索者失去阅读文献的兴趣。所以,要同时关注查全率和查准率,在这一点上,这位同学也做出了分析和改进。并且通过课堂交流大部分同学接受了这个观点并且掌握了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的技巧。

通过上面两个阶段的实践和讨论分析,同学们可以自学没有讲过的数据库,并且在检索策略的制定上不会再出现大的错误,同时明确说明在检索策略的制定上不必再从教师这里寻找标准答案,而是小组成员之间和其他同学之间根据专业知识灵活制定检索策略,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同学起初的目的只是完成文献检索作业,教学进行到这一步时,同学们对自己的检索课题本身发生了兴趣。于是,经常会有些同学提出问题,诸如数据库的分析功能怎样更好地使用,全文文献都有哪些检索途径等,于是教学内容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

4 第三阶段:信息的筛选与信息分析——学会利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

本阶段是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全面的筛选和分析。学生对检索工具的使用基本掌握,教师在这个阶段可以适当简单介绍一下文献学、情报学领域与文献检索有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方法,例如文献计量学方法、内容分析法等,结合自己的检索课题,同学们除了从内容上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之外,还可以利用数据库对文献的外部特征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重点介绍中国引文数据库、SCI数据库和Scifinder数据库的文献漫游和分析功能。将分析得到的数据写入文献综述,大量的数据使综述部分更加清楚和全面。有些同学经过实践,发现了数据库的文献漫游功能的作用,并加以运用。

案例4:蜘蛛丝蛋白的生产制备

学生在检索这个课题时,制定了详细的检索步骤,检索的数据库非常全面,特别是对数据库文献漫游功能的运用。他在检索报告中这样总结了这部分内容:“SCI提供的‘Cited References’、‘Times Cited’和‘Related Record’功能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首先在SCI中发现一篇已在EI中找到并使用的文章,该文章有54篇参考文献,其中就有和我此次课题相关的文献,然后还可以通过页面右侧的‘Related Record’进行相关文献的查找,其结果有973篇,且其中有较多的相关文献,这较为令我欣喜。更加令我欣喜的是,这些文献不但和我的课题相关,而且在质量、权威性、知名度方面也是相当的出色(其中两篇文献分别被引用了22和27次)。我想这回SCI的这个功能应该算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了。”

由此可见,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挖掘数据库的其他功能来辅助自己的检索了。

案例5:移动机器人的碰撞问题研究

在课题的检索过程中,学生通过SCI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分别就该领域研究文献的文献类型、作者、国家和地区、发表文献的年代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日本的文献最多,这与日本先进的机器人制造水平不谋而合,中国也比较多;大部分文章都是会议论文,少数是论文,说明这个领域暂时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东西;文献基本上都集中在2000年之后,说明这方面的研究是一个比较新兴的热点;从语种来看,是清一色的英语,从中可以看出来,这个话题的国际性比较强。

虽然该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还有待思考,但是这种对数据库深入运用的技能还是值得肯定的,也是本阶段的教学目的之一。

另外,因为这个阶段引入了一些文献学和情报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检索的同时对自己专业之外的领域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一位同学的总结中写道:“最后关于文献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使我意识到文献检索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也有着很深的原理,所使用的方法论都是我以前没有了解的,看似简单的知识点其实也有着很深的研究背景。”在这种思想引导下,信息学院的同学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有些数据库的原理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研究,这也启发了教师,如果学生所学的专业与《文献检索》课有一定的关系时,完全可以引导他们确立交叉性的课题,例如有关“自动化标引”、“领域本体与信息检索”等之类的课题。

5 第四阶段:完成检索报告——初步学会撰写文献综述

本阶段主要通过阅读文献,完成文献检索综述,引导学生了解文献综述的用途、所要包含的内容、撰写的规范等。从作业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规范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但是在综述的内容上仍然不全面,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时间阅读所检索到的大部分文献,而仅是筛选部分文献进行阅读。对于教师来说,对这一部分的要求重点放在形式上面,一则教师本身专业知识有限,二则《文献检索》报告实践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同学们学会一种方法,为以后的信息检索打好基础,毕竟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在文献检索课中完成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是这个过程仍然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6 结语

介入式阶段性实践教学将《文献检索》课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目的不同,上课内容不同,采用上机实践、课堂讲评、同学交流、个别沟通等多种形式完成了每个阶段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每个阶段都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第四阶段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个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罗敏.案例教学在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应用探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101-103.

[2]李芳,顾江.文献检索课互动式教学法探索.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136-137.

[3]王新荣.文献检索课之任务驱动式学习的思考.图书馆学研究,2005(6):79-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