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方案,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而作出的重要部署。我们把组织实施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和效果,视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精神,抓住实施“05方案”这个契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效。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推进“05方案”新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杨 苏

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别是从战略高度出发,全面制订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案,并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与此同时,教育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这一切,都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长期改革与探索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质量与水平,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方案”的精神,加快推进落实“新课程方案”的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从五个方面做好“98方案”向“05方案”衔接、过渡和拓展。

一、高起点拓展改革与创新成果

我们在贯彻“05方案”的工作中,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98方案”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形成的经验、建设的队伍,都是全面落实“05方案”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基础。

早在党的十四大到十五大期间,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与社团研讨的紧密结合,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果,被教育部定为全国高校“两课”改革重点联系单位、被上海市教委定为全市高校“两课”改革试点示范单位。新闻媒体报道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同志批示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组成联合考察组来我校,对我校开展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

在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大期间,我们进一步把“邓小平理论”教学与学生党建、理论社团、社会实践、形势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因而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年年荣获“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连续5次荣获“上海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被上海市教委、团市委评为“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先进单位”,先后三次在我校召开现场会、交流会、研讨会,对我校全面推进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有力的推动。

在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期间,我们贯彻“与时俱进”的精神,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创新中,不断地“探索新路、培育新人、迈出新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为全面实施“05方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长期以来,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教学创新和教书育人工作中认识到,在新的发展时期,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是培养和造就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百年大计,也是我们赢得未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保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创新实践中,对“优化三大载体,深化三进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载体一:课堂教学在与“势”俱进中,联系实际,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我们认识到,科学的理论要用科学的方法进入大学生的头脑,并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成才目标、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也就是我们建设的第一载体。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不失时机地“唤起需要”,切实有效地“满足需要”,全面正确地“引导需要”,并作了三个方面的有效探索:

(1)唤起需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把握教学对象的“需求点”;

(2)满足需要:联系改革开放实际,把握教学内容的“结合点”;

(3)引导需要:联系理论发展实际,把握教学过程的“着力点”。

载体二:社会锻炼在与“事”俱进中,注重实践,扩大素质教育成果

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教学中认识到,要使青年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在“进头脑”中见成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把握课堂讲授与亲身感受的“结合点”。为此,我们将理论学习的课堂向社会延伸,并将社会发展新貌作为现实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利用假期和休息日,组织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

(1)实践生动:在社会考察中,针对“兴奋点”,引导学生认清社会责任

(2)理论深刻:在社会调研中,针对“困惑点”,引导学生深入钻研理论;

(3)思想升华:在社会服务中,针对“动情点”,引导学生立志成才报国。

载体三:社团活动在与“世”俱进中,讲究实效,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应该着力在学生中树立一批具有较高学业成就、思想修养和政治觉悟的标兵,并通过他们的榜样力量,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确立报效祖国的精神支柱,成为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和好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我们进一步提出,要通过“三进”达到“三出”的基本目标。

(1)深化认识:在理论研究中,指导出一批优秀学习论文;

(2)优化方法:在组织建设中,训练出一批优秀理论骨干;

(3)强化实践:在目标导向中,培养出一批优秀建设人才。

我们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继续努力,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加大工作力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真正做到在更高起点上,进一步拓展改革与创新的各项成果,为高质量落实新课程教学方案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高质量落实新课程教学方案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方案(“05方案”),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而作出的重要部署。我们把组织实施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和效果,视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精神,抓住实施“05方案”这个契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们坚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视为“灵魂工程”、“生命工程”和“导向工程”,专门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计划安排,并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列入教学改革方案和事业发展规划,通过专题学习,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切实贯彻。我们组织专题学习中宣部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5号、9号等重要文件,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由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批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经过中央政治局研究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全部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组织编写和审定;中宣部、教育部、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分期分批组织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这不仅仅是一次课程改革,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重要举措,关系到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当代大学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事,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国家意识、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殷切期待。这是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需要我们第一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承担起特殊的政治责任。我们必须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从国家战略的政治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领导。

我们在学校党委和学院的领导下,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如何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就工作中涉及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制订行动方案;在课程安排、实践环节的设置以及教师的激励政策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的布置,为高质量落实新课程教学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实实在在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政策环境,确保“05方案”高目标、高起点、高质量落到实处。

三、高层次推进教学与科研互动

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学位点建设、研究所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三位一体”,学术研究、理论研究、教学研究“三维贯通”的学科及课程建设模式。在实施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使新方案的新课程建设拥有相应的学位点依托,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依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点。使新课程有了相应的学科背景,新课程教学获得了相应的学科支撑,形成了学位点、研究所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三位一体”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建设理念和发展格局,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研究层次。

我们高度重视建设“三位一体”和“三维贯通”的学科及课程建设格局,充分肯定教学研究成果与学术研究、理论研究成果同样看待,以此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注重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为了全面深入地贯彻“05方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2006级学生中高起点高质量开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心在学校的支持下,遴选和资助了一批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重要教学研究课题,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性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两支队伍联动建设研究等。每门课程以教研室为课题组,针对教学中需要完善和新课程方案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这批课题共形成教学研究论文35篇。2007年5月,中心编辑出版了《求实与创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研究论文集》和《实践性教学:理论与探索》两本教学研究著作。这些成果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理论支撑,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高水平实施精品化发展战略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已成为上海市“精品课程”,正努力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我们根据中央16号文件和“05方案”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设计了思想政治理论课“2+1”教学模式,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总课时中,用1/3课时组织实践性教学。我们要求根据课程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构建起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品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按照学校要求,新课程制订了相应的“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计划和具体的行动方案。

在高起点高质量开设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新课程建设的重点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讨,依据课程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按照新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思维逻辑,从新课程教学的理论体系、基本观点、体系建构、教学难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新一轮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设计了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高标准加强三方面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同时,我们也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仅靠课堂教学是难以体现的。因此,学校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要与学生辅导员队伍、学生骨干队伍实现优势互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要与第二课堂、网络课堂有机结合,产生联动效应,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广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和人生发展中得到体现和检验。为此,我们在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内涵提升、三支队伍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指导学生社团和培养学生骨干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做好师资培训,重视内涵提升

一是按照新课程设置的规定,对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了合理调整;二是根据新方案实施的需要,引进了一批博士和高级职称教师,他们在主讲教授的带领下,全部在课堂第一线发挥作用;三是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学习,包括由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组织的教师培训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心自己组织的集体教学研讨班等;四是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力求做到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全博化”。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言传身教,处处为学生作出表率;夯实理论基础,加强科学研究,始终站在学科前沿,练好内功;深入社会,深入学生,调查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努力探索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教学途径和教授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榜样。

2.三支队伍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政治辅导员和优秀学生骨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我们倡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辅导员两支队伍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具体做法:一是采取辅导员兼职主讲或担任助教的灵活形式,鼓励辅导员走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积极承担教学任务。二是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第二课堂,担当起辅导员的部分角色,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三是从机制和组织方面给予保障,确保两支队伍互动的积极性。如制订培训计划,加强对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请富有经验的老教师结对帮教,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使他们能够较快胜任教学;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岗位上表现突出的辅导员申请转入教学系列提供政策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指导课外活动,可以计算一定的工作量;如果指导的学生获奖或取得突出成绩,教师也同样获得奖励等。两支队伍有机结合,辅导员始终坚持与专职教师一起集体备课,在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共同提高,他们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教学优势得到了发挥,也为专职教师了解学生、贴近学生、联系学生提供了便利,这不仅使两支队伍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共同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指导课外活动,培养学生骨干,三大课堂联动

在鼓励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我们也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学生课外活动当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骨干队伍。

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结合“形势与政策”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在第二课堂中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水平,并在其中培养指导学生骨干,提高学生骨干的理论水平。同时,参与指导学生的社会考察或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指导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学生实际更加贴近,使用的课堂语言也更加生动活泼,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学生骨干三支队伍优势互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第二课堂、网络课堂三大课堂结合联动,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探索,将会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水平。

我们在学校的直接领导和殷切关怀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新的起点,在认真总结实施“05方案”起步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努力使课程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都上新台阶,真正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终身管用”的精神动力、“终身难忘”的精神支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