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中国现行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都极其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解决。因而,如何根据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中国现行的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教学状况,推进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

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经济管理学院 王 芹

摘 要 目前社会对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的需求持续旺盛,在校研究生人数大幅度增长,由于规模的扩张和速度的加快,造成了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与研究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文中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课程设置

全国2009年研究生计划招生475000人,其中国家计划招生386931人,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招生88069人。招生计划中,博士生60000人,硕士生415000人。其后又增加5万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主要用于招收今年考研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而1991年在校研究生人数只有近9万人,2007年达到150万人。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高速扩张,原有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和模式已经严重不相适应,随着研究生扩招,经管类研究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培养质量有下降之势。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先进生产力与先进文化、实现国家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当代科技和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包括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导师队伍建设、办学设施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与学位论文管理等。其中,研究生课程教学是整个研究生培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

与其他学科相比,经管类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社会需求大,培养速度快。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经济、管理等领域结合得更紧密,从而高校也就更直接地担负起为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的重任。中国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需求持续旺盛,在校研究生人数大幅度增长,虽然这种速度和规模的增长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主动适应,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但由于规模的扩张和速度的加快,造成了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与研究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第二,经管类研究生生源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社会对经管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经管类专业以其就业单位层次高、地区好的优势吸引了众多考生竞相报考。另一个原因,由于经管类研究生入学考试较其他学科稍低,如对数学和专业课的要求,许多学生选择报考经管类研究生,其中不乏跨学科报考的考生,而这部分考生进校后由于并未接受过经济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在专业基础方面有明显欠缺,相应的,科研能力也相对薄弱。

第三,培养模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一种研究型培养模式,即在本科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相关课程的深度学习,在一定的方向上作理论研究。这实际上是一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大多数研究生在毕业后并不从事理论研究工作而是面临实际运用这一事实,导致研究生实际应用能力普遍较低。在师资方面,经管类专业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在数量上虽然每年都有所增长,但相对于研究生数的增长仍是远远不够的,在质量上导师之间也有较大差距,他们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距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中国现行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都极其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解决。因而,如何根据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中国现行的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教学状况,推进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经管类研究生专业教学基本是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所有的教学活动几乎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学生缺乏对经济现象的社会感知。

个别课程虽然也组织一些教学参观、实践或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但这只是点缀性的,其目的往往是为了证实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这样必将导致教师对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的忽视,产生教学就等于课堂教学的错误认识。实际上,课堂的课时是很有限的。以我校为例,一门课程一般每周只能安排一次课的时间来进行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是由学生自由支配,因而课后的自学、互相交流与实践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学生课后的任务通常只是完成作业和预习新课,作业大多局限于对教师课堂上所讲授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这无助于拓宽学生视野和发挥课后时间的学习效益。考虑到经管类学科实践性强、内容多而且与其他专业之间存在较多知识交叉的发展趋势,这种教学方式的缺陷更加明显。

2)以教材内容为主,忽视对教材缺陷的弥补,课程内容有些与本科重复。

在我国,教师的讲授多是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而作为大学生学习使用的教材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以及规范性,这便于学生掌握既成的理论体系,也便于教师规范地组织教学。但是经济类教材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教材与原著的关系难以处理。一般而言,教材的内容体系多是取自于众多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著作对具体理论作阐述往往十分细致、严密,篇幅较多,而教材则由于篇幅所限,只能是对相关理论作简单介绍,学生无法由此准确把握其理论的精髓,甚至曲解理论。二是任何经济理论都有其成立的客观条件,而教材内容很多是从西方引进的,与我国的国情存在距离,无法直接应用于实际经济生活当中。过于强调教材的内容,容易使学生头脑僵化,既学不好理论,又不能对理论加以应用,无助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实验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很多经管类研究生认为经济管理是理论性的社会科学,主要研究文文中献资料,而不注重社会调查实践。经管类硕士研究生应该要真正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要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学会运用所学经济管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能力,不断积累新知识,逐步形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但是,当前我国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严重脱节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缺乏实践锻炼,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所做出的科研成果难以把握到本质,也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没有社会实践这片肥沃的土壤,经管类硕士研究生所进行的科研活动也就很难开出绚丽的创新之花。

经济管理类专业以其就业优势和报考条件吸引了众多的跨专业考生,从而导致其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突出表现为数学功底普遍较差、专业外语基础薄弱,这一方面导致大部分研究生缺乏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去研究和探索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对学术前沿问题,尤其是国外经济学、管理学研究最新动态的了解和掌握。此外,部分研究生由于没有受过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系统熏陶,基础相当薄弱,导致了这部分研究生在重视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经管类研究生没有通过实验等各种方式获得数据以继续下一阶段的探索,所以学术论文质量不高、创新不足成为当前经管类研究生的主要弊病。现在研究生发表的文章数量很多,但真正有点新意的却寥寥无几。

二、完善我国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1.学术沙龙形式

学术沙龙具有不受参与者身份和研究领域限制、思想和言论自由、有较强的学术性和思想性等特征。在我国研究生数量大增,师生之间学识情感以及精神上的交流机会减少的情况下,学术沙龙因其实施的灵活多样性,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沙龙使研究生们在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氛围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促成研究生批判意识生成和学术素养养成的同时,可以增强研究生组织的凝聚力。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管理工作未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学术沙龙在增强研究生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方面还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盲区,润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并用文化的高品位来点化研究生内心的进取精神,以学术之火点燃他们新生活的火花。

2.课题制的形式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研能力是教育的核心。真实的科研环境、充足的科研经费、学术团队的通力合作以及导师的精心指导等都是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的保障因素。导师凭借自身的学术优势向国家有关部门或企业申请研究课题和经费,吸纳研究生参与,组成课题小组,并按申请书与合同书的承诺将科研课题的完成与研究生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导师既培养和指导研究生,又作为课题负责人组织和指导具体的科研工作。由于导师申请到的研究课题都有特定的研究目标,每个研究生负责部分的研究进展及完成效果对实现其研究目标有决定性作用,因而导师必须加强对研究生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并为研究生创造好的研究条件,这样才能保障其研究课题的顺利完成。导师在完成研究成果的同时,又培养出了具有创新能力和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研究人才。

3.调整培养方案

改进教学方式首先确定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集共性与个性与一体,并注重第一年基础理论学习。在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时,应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学科互补为前提,相关学科有机结合形成学科群,实现学科结构、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的多元化,从不同方面拓展研究生教育的立体空间。其次研究生的教学应该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并辅以学生自学、查阅文献、科学实验、总结提高等多种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注重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世界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古典的经济理论在现代化经济环境中显得难以适应。经济现象日趋复杂化,这就需要更加完善、更能适应全球化现代经济的经济理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国金融行业对金融类人才求贤若渴,而对国际化金融人才更是视若珍宝。

尽管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已经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与国外一流研究生教育机构相比,差距仍很大,课程体系前沿性、国际性不足,难当重任。中国很大部分的经管类研究生由于接触不到前沿性知识,也就无法进行创新性学习和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阻碍。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特别是研究生授课教师及时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引导研究生在最新知识领域从事学习与探究,将对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强化实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经管类研究生虽然不需要像其他工科类研究生一样以实验课程为主体,但经济理论也同样离不开实践。经济环境、经济行为不同,经济数据自然也随之而变。经济理论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并对经济主体的依赖性较强。换言之,经济理论并不是时时成立,事事成立的。应该依据时间的不同、所研究对象的不同而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晓丽.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3):22.

[2] 曲艳华,孙中伟.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探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101.

[3] 王琴.论二级学院负责制下的研究生培养制度[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5):63.

[4] 张继平,余丹丹.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特色探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7/8):101.

[5] 李星星,彭兴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J].传承,2009(10):1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