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所以经济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举办大规模的学前教育,也不需要发展学前教育。综观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史,就会发现,世界各国大都在大机器生产时期,始办学前社会教育。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了正规教育体系,立法确定学前教育的社会地位,实行学前

第一节 学前教育社会发展

一、学前教育与政治

(一)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的制约作用

政治主要指国家性质、各阶级和阶层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国家管理的原则和组织形式等。

首先,学前教育的性质受社会政治的影响,并为政治所决定。不同的国家,其幼儿教育的性质各不相同。因为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要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普遍的国家意志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必然深受其影响。对哪个阶级和阶层的子女进行教育,进行什么样的教育,要培养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有关教育和学前教育的领导权、法令、方针政策、目的任务及教育制度的问题主要是由社会的政治决定。在人类历史中哪个阶级掌握政权,哪个阶级在教育上也会居于统治地位,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为他们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接班人。儿童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环境以及成人期待和社会期待的影响。历史上不同形态的社会中,学前教育的性质也就不同。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学前教育是人的启蒙教育,在儿童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基本动作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和认识自然环境等具体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有一部分不随政治的改变而改变,而是相对独立的,这就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在教育任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有其相近的一面。

其次,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受政治的影响和制约。幼儿教育的目标通常是由国家直接制定,或在国家的指导方针下由地方政府制定。幼儿教育内容范围的界定,亦要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影响。这样,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就必然反映了各级政府的意志。如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和内容。幼儿德育的目标和内容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幼儿教育方面的最集中的反映。如我国幼儿德育中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等德育目标和内容,都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我国新的幼儿园规章中提出要尊重和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和侮辱幼儿,这也反映了我国民主、平等和法制的要求。

再次,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也受到政治的影响和制约。学前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的一部分,必然反映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特色。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其学前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各不相同。如美国属于联邦制国家,各州有较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自主权,学前教育也实行地方分权的管理体制,各州自订有关幼儿教育的目标、园舍建筑、经费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而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政治体制,因此,国家制定法规,对全国的幼儿教育目标、课程标准、园舍建筑、经费筹措、师资等都做出了统一规定,各省基本上照此执行。另外,社会政治也影响幼儿园内部的微观管理体制。国家不仅可以通过立法决定幼儿园的内部管理,如我国规定实行园长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还可以通过思想渗透影响幼儿园的内部管理作风。一般说来,民主制国家,其幼儿园的内部管理也较民主自由,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权,幼儿自主(个人)的活动多;反之,则实行集中管理,教师只能照章行事,对幼儿管制较多,幼儿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

最后,学前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受到政治的影响和制约。幼儿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虽然最终受制于经济,但直接受国家制度的干预或影响。当国家政策鼓励发展幼儿教育,国家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愿意给予经费支持时,幼儿教育就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反之,幼儿教育就会发展迟缓。

总之,社会政治影响学前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者的权利及幼儿教育的性质、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管理体制及幼儿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是直接的。当然,学前教育对政治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幼儿教育可以初步培养幼儿具有社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使幼儿初步社会化,培养幼儿对国家和社会的良好感情和态度;也可以减轻幼儿家长的负担,使幼儿家长能安心工作,舒心生活,这也能增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学前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作用

学前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首先,学前教育能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后代,他们长大成人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其次,学前教育机构在传播一定阶级的意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限于在学前教育机构的婴幼儿,而且对于一个社会的风化习俗、道德面貌等方面都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可以说,一定性质的学前教育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决定,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以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学前教育与经济

(一)经济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经济最终决定、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而必然地决定、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经济水平为学前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正规的幼儿教育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并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还处在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阶段时,生产规模很小,一般只需一家人或少数几个人合作完成整个生产操作过程,由于生产效率不高,农民只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手工业者也只能用自己生产的极其有限的商品换取生活必需品,低下的经济使得人们为了最基本的生活而劳动,根本没有多余的物质生活资料为幼儿社会教育服务。所以经济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举办大规模的学前教育,也不需要发展学前教育。我国的大工业生产落后于欧美的许多国家,真正的近代工业始于洋务运动,因此,我国幼儿教育的诞生,也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了近一个世纪。这些历史事实说明,大工业的出现,经济的提高,是有组织的幼儿社会教育产生的社会动因。

其次,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受社会经济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国家经济水平决定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一个国家的幼儿教育能有多大的规模、能够吸收多少幼儿入园(所)、学习年限的长短等,都必须由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所决定。国家是否愿意为幼儿教育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愿意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其决定因素就是经济是否需要学前教育以及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状况。当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正规教育的起点必须提前到幼儿年龄阶段时,国家才会重视学前教育,才会给学前教育投资,制定法规制度,并努力倡导学前教育。综观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史,就会发现,世界各国大都在大机器生产时期,始办学前社会教育。在电机时代,开始重视学前教育;而到电子计算机时代,才进一步强调学前教育,深挖社会潜力,利用多种手段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了正规教育体系,立法确定学前教育的社会地位,实行学前义务教育。所有这些,绝非主观愿望使然,而是经济这一根本因素推动的结果。

再次,学前教育的内容、手段和设施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学前教育内容和手段有了很大的变革。封建社会的教育一般侧重于道德、宗教礼仪、语言文字等方面,这一点不论是中国教育还是外国教育都有相似之处,即和生产劳动相脱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充实且趋于系统化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日渐增大,经济的提高更多地依靠科技而非人的体力。于是,学前教育的目标开始以智育为重点,学前教育的内容也以科学知识和智能的开发为主。而现代经济的极大提高、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又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自然资源匮乏、地球环境恶化、吸毒犯罪等,社会生产对人的素质也相应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这就使得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开始重视人的全面素质。学前教育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重视幼儿体质、智能、品德、审美等多方面的发展。从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发展对幼儿教育目标的影响。

在手段方面,儿童的游戏更为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学前教育的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幼儿主要通过听课学习,幼儿教育以口授法和教师演示法为主;而现代社会,进一步强调幼儿的自主活动学习,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和大量的操作机会,让幼儿通过探索和发现学习。现在,电视、电影、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总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学前教育将更多地采用幼儿个别活动的方法和电子化教学手段,而方法的日趋多样,亦为趋势之一。

(二)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人才的素质,这两方面都需要通过教育而实现。因此,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进行教育投资,开发人力资源。我国是人口大国,如果教育的水平提高,那么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就显露无遗,就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有研究者提出,西方有些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增长十分迅速,有些国家使经济增长的份额占国民经济总额的40%以上,有的国家达到了65%。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最初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提高人的素质不只是在进入小学后的教育,入学前的教育也很重要。学前儿童的年龄小,身体抵抗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通过学前教育,尤其是学前体育教育的实施,能保护婴幼儿的生命与健康,这对保护劳动者的下一代和劳动者的延续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学前教育在提高未来人才和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学前教育可以减轻家长养育幼小孩子的负担,使他们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从而为发展经济服务。

三、学前教育与文化

所谓文化,广义的理解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理解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以及制度的一种复合体。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文化是政治、经济作用于学前教育的中介。即通过文化传递一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如通过舆论、文章、书籍、广播、影视导向等现实文化反映政治经济的要求,从而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水平。社会观念的更新、先进文化的引进,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吸收,都会对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文化作为一种氛围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会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水平,反过来,文化素质提高了,也会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好的文化背景,这一背景就是重视文化,人们具有高度的文化需求,这一点无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如此。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高,对子女的期望程度就高,就越重视子女的教育,学前教育也就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的设计与组织应该根据国情、区域环境与家庭的文化背景,根据不同背景下儿童的需要设计学前教育的不同方案,同时应致力于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最后,学前教育的良好发展也能促进文化的发展。通过教育,能够把人类的优秀文化不断地传递,使得人类文化不断的得到积累和普及。另外,教育在传递文化的同时,通过培养优秀的人才也在不断地创新文化,促进人类的进步。学前教育还可以通过传递幼儿其他民族的文化背景,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加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