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展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

开展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5年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都是空前的。“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次游行示威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和国民党的不抵抗行径,也宣告了法西斯式专制教育的破产。“一二·九”运动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成为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起点,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早已彪炳史册。

“一二·九”运动

刘 静

1935年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也为中国教育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我国的东北全境。1933年1月,日军进犯山海关,不久,热河省沦陷。1933年和1935年,国民政府与日本侵略者先后签订了《塘沽协定》、《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接受了日本侵略华北的种种要求。

img104

1935年“一二·九”运动

由于害怕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的增长,为禁锢青年学生的革命意识,国民党加强了对学校的控制。1930年,行政院发表整饬学风的通令,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涵养身心,“凛古人思不出位之训诫”,不能“受共产党人及一切反动派之诱惑”,进行任何革命活动,违反规定的学生和老师要严加惩办。同时,国民党极力宣扬“读书救国论”,企图把学生和老师圈到学校这个小小的象牙塔里。但是,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时刻,当侵略者的铁蹄在祖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时,爱国而要救国的学生怎么还能安心读书呢?学生们对国民党的独裁和高压政策进行了激烈反抗。他们热切地寻找着救国的道路。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八一宣言》受到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尤其让爱国的青年学生看到了希望和方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学生组织了许多进步团体,成立了北平学联;学联决定于12月9日发动全市学生进行反对华北自治、反对日本侵略的大请愿。

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的学生六千余名涌上街头,一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冲破军警的阻拦,汇集在新华门,向何应钦的代表递交了请愿书,提出了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六项要求。当要求没有得到答复时,学生遂改请愿为示威。游行队伍遇到了军警的阻拦和大刀、木棍、枪托的袭击,学生受伤者四十多人。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发表通电宣言,支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并举行游行示威,积极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全国各地爱国人士也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同情,抗日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于12月16日举行了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在这次游行中,学生被捕三十余人,受伤四百余人。

“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次游行示威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和国民党的不抵抗行径,也宣告了法西斯式专制教育的破产。

“一二·九”运动前后,某些激进的学生因为反对国民党提出的“读书救国论”,产生了一种“救国就不能读书”的思想。对此,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的口号,并在各校成立了求知学会,既批判了“读书即救国”的谬论,又纠正了只搞救国活动反对读书的行为。这对于青年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学生运动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都是很重要的。

“一二·九”运动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成为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起点,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早已彪炳史册。同时它还把中国历代学子忧国忧民、为民请愿、舍生取义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为后来的青年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