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秋日杂感(其二)

秋日杂感(其二)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秋日杂感(其二)陈子龙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不信有天常似醉[1],最怜无地可埋忧[2]。开篇两句将悲秋的主体形象置于海雾江云的迷蒙境界之中,蕴涵充塞天地的无尽愁思。颈联追念吴昜等义士,也为那些落魄的明廷故臣而感忧伤。尾联在清兵饮马五湖、难觅放舟之处的叹息声中,表达故国沦丧、容身无所之慨。

秋日杂感(其二)

陈子龙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1],最怜无地可埋忧[2]
荒荒葵井多新鬼[3],寂寂瓜田识故侯[4]
见说五湖供饮马[5],沧浪何处着渔舟。

【注释】

[1]“不信”句:意谓不信天道会长久昏聩如醉,让清人统治整个中国。

[2]“最怜”句:意谓清人肆掠,国破家亡,连埋愁之地都不可得。

[3]葵井:长满冬葵之井。井边本不应长冬葵,故用葵井来形容荒凉景象。新鬼:指吴昜(yáng)等死于清兵之手的人。

[4]“寂寂”句:秦亡后,东陵侯邵平隐居长安城东,以种瓜为生。此句用该典,指明亡后不少士大夫隐居不出。

[5]五湖:一般认为古代指太湖及周围四湖。饮(yìn):以饮料给人或牲畜喝,此句意谓听说五湖已成清军饮马之所了。

【阅读提示】

陈子龙的创作以诗见长,清人吴伟业说他“诗特高华雄浑,睥睨一世”(《梅村诗话》)。早期诗作或绮丽或哀婉,明亡后则向悲壮沉雄一路发展,本诗即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开篇两句将悲秋的主体形象置于海雾江云的迷蒙境界之中,蕴涵充塞天地的无尽愁思。颔联写诗人心中的愁结所在:虽坚信清兵肆掠只是暂时现象,终有一天会光复河山,然而面对现实,又有“无地埋忧”之慨。颈联追念吴昜等义士,也为那些落魄的明廷故臣而感忧伤。尾联在清兵饮马五湖、难觅放舟之处的叹息声中,表达故国沦丧、容身无所之慨。全诗穿插若干历史典故,与抒情融为一体,自然妥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陈 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