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中的教师自我教育

浅析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中的教师自我教育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以教师为主体,对教师的自我教育进行论述,以期丰富和完善教师教育的理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教师自我教育是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主动向善,有目的、自觉主动地发展。教师自我教育的特征有很多,但是笔者以教师专业发展的视域认识教师自我教育现象,认为教师的自我教育特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主客体同一性。

浅析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中的教师自我教育

李军丽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自我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然自我教育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使自身不断得到完善。本文将在分析教师自我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努力探求教师自我教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策略,以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教师 自我 自我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自我教育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其中,自我教育是一种独特的、富有挑战意义的教育方式,它涉及的个体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一个个体承载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角色。自我教育充分体现了个性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21世纪以来,自我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然而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研究自我教育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多注重对学生自我教育的研究,而对教师自我教育的研究就更贫乏了。笔者认为,自我教育既然作为一种有效地教育模式,那么就不仅适用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而且应该也必须适用于教师的自我教育。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以教师为主体,对教师的自我教育进行论述,以期丰富和完善教师教育的理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一、教师自我教育内涵的解读

(一)自我

不同的学派,不同的研究领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自我”的理解,有着不同侧重点。在哲学领域,虽然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诠释,但是哲学家们目前认同的一个观点就是“自我就是人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自我感和自我意识。没有这种自我感和自我意识,也就没有关于对象的意识,没有自我与对象的区分,也就不可能形成主体与客体”。[1]在心理学领域,“自我”指的是人格中通过知觉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那个方面,弗洛伊德指出“自我”是人格的有机方面,他把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在教育学领域,教育学者认为,“自我”是指被“我”意识到的和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独立的主体。

综上所述,我们对“自我”可以有如下的认识,“自我”不仅是“me”,而且是“I”,更是“myself”,是一个有机的认知结构,不仅包含主体的自我,也包括客体的自我,不仅包含物质自我,也包含精神自我,是能动的主体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识。它是执行者、感知者与调控者的统一体。

(二)自我教育

如同对“自我”的理解一样,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人们对“自我教育”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他们多是立足于教育者本身之外,从社会、学校及受教育者需求出发,将自我教育的内容限定于思想品德教育范畴内。但事实上,自我教育的内涵远远超出思想品德的范畴,像“教育”本身所包含的教育内容一样广泛,它既可以指向人的思想、品德、心理、情感,也可以指向人们知识技能的习得、外显的行为举止的改变以及内隐知识的习得和各种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甚或深入到个体参与具体情景时对自己内心活动的监控与调整。它不是单纯的德育或智育,它是有人对自己实行教育的各种活动,涵盖了人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它不仅是教育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更是一种教育观与教育思想。简单地说,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也就是说受教育者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的对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同一的,是统一的,即个体有了双主体性,既是施教的主体,又是受教的主体,两个要素合于一体。自我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不教”。

(三)教师自我教育

1.教师自我教育的概念

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自我教育。如孔子曾指出教师自我教育的内容包括修养道德、渊博知识、反省和改正自我。他主张教师要做正直、诚信、善良的有道德之人,用良好道德来垂范、感召他人;要忠实于自己的教育事业,能够淡泊名利、安于贫困、耐得住寂寞;在学习上,孔子倡导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和好学、乐学、“学而不厌”的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并重视学、思、行结合的方法,主张教师要抓住任何机会积极地向社会各方面学习;他还主张教师在学习的同时要搞研究,研究能够巩固学习效果。孔子还主张教师“内省”“克己”“慎独”,不惮于改正自我,并提出了自讼、思齐等具体改过的方法。孔子思想中的道德涵养、终身学习、反省改过等,对教师进行自我教育提供了实际的指导。此外,《大学》说的“君子必慎其独”,也是一种自我教育的功夫。孟轲也强调德性涵养要依靠“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并提出了“立志、持志、恒心、循序渐进”等方法。

由于不同的学者对“自我”“自我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自我教育”的概念也就有了不同的内涵。笔者结合我国各位教育家对自我教育进行的一系列诠释,将教师自我教育定义为:教师自己教育自己,即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规律的要求,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发展规划设计,不断地进行自主学习和自觉调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的品质和能力的过程。它包含了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自我改造以及自我提高六方面。教师自我教育是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主动向善,有目的、自觉主动地发展。其实,只有教师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教师专业水平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2.教师自我教育的特征

教师自我教育的特征有很多,但是笔者以教师专业发展的视域认识教师自我教育现象,认为教师的自我教育特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客体同一性。教育包含的诸多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产生“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站在教育者(教师)的立场上,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而站在受教育者(学生)的立场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这种“他我教育”的主客体不是同一个体。教师自我教育属于教育的一种,当然也就包含有最基本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与“他我教育”不同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即教育的主客体是同一个体。

(2)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也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是教师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主动认识到自我教育在专业发展中的必要性,并引发了教育自我的觉悟。具体来说,教师作为具有足够自我意识能力的人,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对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进而不断地、自觉地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能够适当地将之付诸实践,进而调整自身的发展。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受外界的利益性的诱惑或强制性的约束,不受他人的支配和控制,而仅仅将自我教育作为一种内在的需要、一种迫切的渴望,由教师自己决定和依靠自己的力量,积极主动地要求自己、发展自己,从而达到自我的提高。

(3)终身持久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自我教育在教育时间上体现了终身持久性,教师的自我教育应该贯穿教师的整个教育生涯之中。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使教师不可能受过一次传统的师范教育而能终生受益,教师还必须在踏上工作岗位以后,通过各种方式继续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与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接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化发展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才不会下降。外界的各种培训条件和资源总是有限的,而教师自我教育可以使教师一直处在自我素质的提高之中。教师的自我教育切合了终身教育的理念,需要教师坚持下去,将之贯穿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并将其作为事业来看待,正如第斯多惠所述“进行终身教育,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政治职责。”[2]从而将自我教育养成教师的一种必然的习惯。

二、影响教师自我教育的因素

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由之路,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也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教师自我教育的因素有很多,从不同的侧重点来划分,可以包含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等。虽然教师自我教育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系于教师个人因素,因此本文主要对影响教师自我教育的主观因素进行分析。

(一)教师主体意识

教师主体意识,是指教师意识到自己在教育环境中的客观存在事实,意识到自己是教育工作和教育生活的承担者和主人。这几年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察以及理论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主体意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把狭隘的功利主义带进教学过程,片面追求升学率,把教师捆绑在僵硬、机械的行为方式上。加之国外“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等观点与我国“子女至上”的文化内涵相融合,更忽视了对教师主体地位的关注,严重地造成了教师对自己主体地位的“无意识”。虽然近几年,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但是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教师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还是很淡薄,更加不会意识到自我发展的内涵应包括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自主、通用能力、专门学科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而是狭隘地理解教师把课上好就行了,忽视了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教师自我教育意识

教师自我教育意识是指教师为了获得自身专业发展而不断地自主学习和自觉调整,完善自身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的意识,是教师对自己实践活动及教育观念的一种省察和反思,即对教师自身发展的反省认知。“作为教师自我教育发展的内因,自我教育意识的有无和强弱,直接决定着教师自我教育的成效。”[3]只有先产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才能真正开始对自我的教育;如果自我教育意识薄弱,自我教育就会受阻。教师自我教育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在专业发展中主要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强烈的责任感;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设计、自觉实施和自觉调整,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素质及其结构;[4]强调教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更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目标直接指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因为只有具备自我教育意识的教师,才会注重自我反思和自我修养,才可能去自我规划其专业发展,才能去自觉调整与发展自我。

(三)教师自我教育动机

教师的自我教育是一项持久的终生的事业,在这种长期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需要动机的帮助。动机是指激发、引导、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它好比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为教师专业发展既提供动力,又调节方向。动机的强度直接影响教师自我教育是否能够贯彻下去。一般来说,动机的强弱与教师自我教育之间呈倒“U”形的关系。教师拥有强烈自我教育的动机时,就可以克服自我教育中的困难,消除自我教育过程中的障碍,使教师热情执著地加强对自我的教育。相反,教师没有自我教育的动机或自我教育的动机薄弱,那么教师则没有恒心与毅力去战胜自身的惰性,很难解决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甚至会放弃。当然,自我教育的动机也不能过强,否则,教师会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压力太大,从而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

三、培养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策略

教师自我教育能力影响到教师是否能够顺利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快慢的核心因素。在现实中,教师之间的教学能力(理论、实践、技术)有着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别在教师刚刚步上工作岗位时表现极小,但随着经验和教龄的增加,自我教育能力强弱直接影响了其专业发展的速度、质量、水平,进而使得教师之间的差别迅速扩大。

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教师自我教育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的发展,以有利于更好地履行其专业使命。教师自我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本文针对影响教师自我教育的三个因素,提出培养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策略。

(一)唤醒教师主体意识,是培养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前提条件

要培养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要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就要求教师解放思想,重新认识自我。教师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主体意识观,即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自己也是教育的主体;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处于被动地位,受外界的支配,而应该认识到自己才是专业发展的主体,准确定位。教师重新认识自我,就是要对自己的存在及意义作出肯定,对自己同外界的关系进行客观的认识与评价,这是教师对自己主体性的意识和觉醒。具体地说,教师应该认识到,现代社会,教师从业前的知识在老化,而且知识更新的速度已经不能够满足其持续发展、从容任教的资本。教师唯有掌握发展的手段、研究的技巧,使自己的发展能力提高,保证在周而复始的时间中拥有强大的发展潜力,才能更好地跟上和超越教育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步伐,胜任教书育人之职。教师认识自我,标志着教师开始成为一个自立、自为、自觉的人,成为认识的主体和实践的主体,反映了教师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主体责任的觉醒。

(二)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是培养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关键

高素质的教师都是在持续自我的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具备自我教育意识,才能“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5];才能使教师成为自我引导学习者,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但自我教育意识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它是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逐渐培养提高的。

从教师自我教育意识的概念中可以看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反思才能提高教师自我意识。学习,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使其更具文化眼光,更重要的是教师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丰满,使其具有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自我教育。反思是现代教师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助推器。反思,不仅发生在教学行为之后,还应特别表现在教育教学行为的进程中,在行为过程中认识、反思自己。经由反思,能够培养和发展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充分激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师总是倾向于主动地、创造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件。

(三)激发教师自我教育动机,是培养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保障

激发教师自我教育的动机,教师要认识到三点。

一是社会的变化,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要积极自我教育。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生产新知、传播新知的能力愈来愈强,信息传播与更新越来越快,人们逐渐意识到不断学习和增强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整个世界正成为一个大学堂,教师则成为这支学习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人们不能指望一劳永逸地培养出能应付不断变化着的教育世界的教师。教师应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永远的自我教育者,唯其如此才能保证不被不断前进的历史淘汰。

二是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要积极自我教育。当今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社会教育资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这也决定教师只有增强自己的专业性和自身发展的能力,时刻紧跟社会的步伐,与时俱进,才能在教育生涯中站稳脚跟。

三是人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构成了教师的自我矛盾,从而促使教师去改变并发展现实的自我,促使教师进行自我教育,成为自我教育的动机。一个建立科学的、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人,他的追求目标应是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充分发挥,在创造中享受乐趣,他的奋斗目标就会内化为自我教育的动力[6]。因此,教师通过自我评价与反思,实现对自身弱点的认识以及对这些弱点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理想的自我。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自我教育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将外界需求、影响转化为教师内在发展因素的根本动因。教师自我教育是个不间断的过程,只要教师生涯不结束,教师自我教育便不能停止。教师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自我调节,不断地超越自我、提高自我,从而使自我得以不断地完善。

(作者系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

【注释】

[1]张晓静.自我教育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洛克.人类理解论(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袁祖荣.教师自主发展初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7)

[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李群.论自我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