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献资源组织管理

文献资源组织管理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规划好文献资源组织管理,有利于馆员组织、管理好各类文献资源;有利于读者查找,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有利于文献资源的保护,使文献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文献组织管理工作的职能,就是合理布局,科学排列,保护文献,清点藏书,剔除滞书,加快流通,最大限度的发挥文献的使用功能,满足读者需求。这也是“每本书有其读者”原则的一种具体

第六节 文献资源组织管理

文献资源组织,是将收藏的文献资源,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布局、排列、保护、清点、剔除的过程。这是读者工作部门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科学规划好文献资源组织管理,有利于馆员组织、管理好各类文献资源;有利于读者查找,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有利于文献资源的保护,使文献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文献资源管理,是文献资源控制、调节活动,是在文献资源组织过程中的同步活动。它按照一定的目标,有效地控制文献资源运动的方向、速度、范围和密度,使文献流、读者流及需求流相互沟通,有序结合运转,避免干扰,处于均衡饱和的最佳状态。文献流与读者流在开架辅助书库及流通出纳台建立结合点,减少中转环节,提高运转效率。

文献资源组织管理的任务在于,就是将浩如瀚海的文献资源,按照文献资源使用要求,合理规划馆藏布局,同时按照文献资源分类体系,科学组织排架、形成有序的文献资源体系,保持文献资源序列的最佳化;保持文献资源长期完整地保存、充分有效的利用。整个文献资源总是处在相对静止状态和不断流动状态,保存与利用交织进行。使用期长的出版物,要求长期保存使用;使用期短的出版物,则要求在有效期内加快流通速度,减少静止保存时间,充分发挥它们的应有作用。一般来说,某些文献利用愈频繁,破损率越高,保存的完整性愈差;某些文献利用愈少,破损率愈低,保存的完整性愈好。文献组织管理工作的职能,就是合理布局,科学排列,保护文献,清点藏书,剔除滞书,加快流通,最大限度的发挥文献的使用功能,满足读者需求。

一、文献资源的布局

1.布局的原理与方法

文献资源的布局,也叫文献资源划分,是将文献资源区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建立各种功能的文献资源库,为每一部分文献资源确立合理的存放位置,以便保存和利用。文献资源布局的基本要求是:方便存取、方便排检,方便利用。文献资源存放的位置,要便于馆内已加工整理的出版物从编目部到文献资源库之间,文献资源库到文献资源库之间,文献资源库到外借处、阅览室、参考咨询室之间灵活迅速地转运交流,直接简便的沟通伸展,减少中间转运点。文献资源存放的序列,要便于馆员有效的排列、检索、清点、保护、剔除;便于馆员系统研究馆藏信息资源;便于读者直接借阅参考。

文献资源的总体结构分多种层次:第一,按用途建立多种功能文献资源库,包括保存性文献资源库、参考性文献资源库、流通性文献资源库。前一种文献资源库,不允许读者入库或允许部分读者入库,第二、第三种书库,基本上开架借阅。第二,按出版物的类型划分,可以分为普通文献资源库、期刊文献资源库、特种资料文献资源库、电子文献资源库等等。第三,按出版物年限和文种,可进一步划分为不同文种、不同年限的文献资源库。第四,按出版物的利用效率,可分为一线文献资源库、二线文献资源库和三线文献资源库。

综上所述,文献资源库划分,通常有以下几种:

(1)按文献资源载体划分,有普通书库、报刊库、线装书库、特种资料库、缩微资料库、视听资料库、手稿库、数据库资源等等。

(2)按文献资源学科门类划分,有社科书库、自科书库、文艺书库;还可进一步划分下一级类别的专业书库。

(3)按文献资源语言文种划分,有中文书库、外文书库、少数民族文字书库。外文书库还可进一步划分为西文书库、俄文书库、日文书库及其他文种书库。

(4)按文献资源用途或使用方式划分,有外借书库、阅览书库、参考书库、保存书库、提存书库、储存书库等。

(5)按实体馆藏或虚拟馆藏划分,有文献资源库和电子文献资源库。

(6)按文献资源利用率划分,有一线书库、二线书库和三线书库等。

上述几种文献资源划分标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文献资源成分的多种特征和属性。每一种具体出版物都具有上述多种属性标志特征,相互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布局文献资源,划分文献资源库,必须以某种标志为主,作为依据划分标志,将其他几种标志结合起来,作为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标志,分层分级地组成层次分明的文献资源体系。

我国各类型图书馆划分书库的一级标志,各不相同。有的按学科,有的按类型,有的按用途。一般来说,我国大中型图书馆,从保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大多习惯用藏书用途或使用方式作为一级划分标志,将全馆藏书首先划分为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和专门书库,然后再按其他标志进一步区分分支书库。国外一些图书馆,则按藏书利用率作为一级划分标志,将全馆藏书划分为一、二、三线书库,然后再按其他标志进一步区分分支书库系统。

2.基本书库结构功能

基本书库,亦称总书库,或储存书库。它是全馆藏书中心。基本书库特点:藏书数量最多,类型类别复杂,用途广泛各异,由若干个子书库组成多区间、多层次的书库群,在全馆藏书中起着总枢纽、总调度的作用。基本书库的藏书成分,包括流通率高的新书样本,利用率低的旧书,过期刊物及特种文献,参考用的内部书刊和保密资料,以及内容有毒素的提存书刊等。

(1)基本书库的构成部分。

①史料性子书库。藏书成分包括中文古线装书,中文旧平装书,过期中外文现代书,过期中外文包括杂志,过期中外文特种资料等等,作为长期保存,供少数读者研究参考用。

②内部书刊子书库。藏书成分包括内容保密的书刊资料,规定限制流通的书刊,政治思想不健康的书刊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改革开放,实行新闻自由,目前大部分馆文献阅览放开,保密书刊仅是很少一部分,思想不健康的图书限制采购,所以说,图书馆现设内部书刊子书库并不很多,各馆可根据馆情,妥善处理好这部分书的库存。

③保存本子书库。藏书成分包括从入藏全部书刊或有长期使用价值的书刊中,每种抽一册样本作为保存本图书,长期保存,备查参考。这部分藏书,有的集中入专库,有的分散在各基本书库内,用特种彩色书标标示。保存本子书库藏书品种齐全,保存完好,有的称样本书库,供临时调阅、复制借阅等急用备查参考。

阮冈纳赞(S.R.Ranganathan)图书馆五定律中的前三条,“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藏书的目的与价值,图书馆的宗旨就是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藏书的第一要旨,图书馆藏书不应为收藏而收藏,藏书量的大小与藏书质量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在数字化时代,更应优先考虑建立适合地区需求的藏书体系而不是藏书规模。小规模但高质量、实用的馆藏使用将超过大规模但却包括许多破旧、过时图书的馆藏使用。因为,在后一种情况下,新书将会淹没在大量的旧书之中而增加读者使用上的难度,而过期的参考资料且失去参考价值的图书将会给读者提供不准确的信息,这些都会减少读者对馆藏的使用。因而,对信息过时、书况极差又可以补充替换的图书,图书馆应剔除,不应专设保存本子书库(或称基藏书库等)予以保存。这也是“每本书有其读者”原则的一种具体体现,尤其是馆际互借、电子传递的开展及网上信息和各种数据库的普遍使用,就更加减少了图书馆保留大量保存本藏书的必要。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具有本馆特色的专题藏书、绝版书或具有版本价值的收藏等,由于不太可能补充、替换或以其他载体形式出现,可以适当保留,闭架开放。对负有保存义务的图书馆,如版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和一些大型的区域性图书馆,仍需设专门的保存样本书库。

④特藏书刊子书库。藏书成分包括珍本书、善本书、孤本书、手稿、地方文献、贵重工具书、视听资料、缩微资料等等。这部分文献资源专门保管,特殊使用,在基本书库中以保存为主,在专门阅览书库以参考使用为主。

⑤临时储备性书库。藏书成分包括流通率低,复本过多,实用性差,但尚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书刊资料,这部分藏书临时储备,经过审查通报后,将分别剔除处理。

(2)基本书库的功能。

①储存馆藏及其所有书刊品种,为读者各种专门需要提供调阅、外借、补配、复制、参考及交换服务,担负着长期完整保存,以供人们参考的任务。

②回归流通书库担负着回归、临时储存及剔除处理的任务。

③为宣传图书、陈列图书、编制书目文献、建立特色文献资源库及其他特殊需要,临时调用有关书刊、组织专藏,担负临时调节、专门供应书刊的任务。

总之,基本书库在全馆藏书中,居于总枢纽、总调度的地位,具有全面收藏、长久储备、临时调阅参考以及剔除处理的功能。

3.辅助书库的类型与功能

辅助书库,是指直接为读者流通参考使用而组织的各种藏书库,又称流通书库。各种辅助书库配备的共同特点是:以读者使用为主,现实性、针对性、流动性强。凡是失效书、不对口的书,滞架书等,应及时从辅助书库撤离出来,回归到基本书库中去。

(1)辅助书库的种类。

按读者使用的方式,为各种服务机构配备专用藏书,包括外借处、阅览室、研究参考室以及展览室等分支部门的辅助藏书或辅助书库。

①外借处、阅览室的辅助书库。其藏书范围适应读者对象的借阅需要,分为综合性藏书、专业性藏书和专门性藏书。专业与专门藏书,按学科门类、读者对象、图书类型分科设置。辅助藏书具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的时效性。不断地充实新书,又不断地剔除滞架书,不具有长期保存藏书的职能,保持着藏书使用的流动状态。固定的辅助书库,应健全相应的读者目录,全面反映辅助藏书的内容,并保持藏书与目录的一致性。

②参考研究室、展览室的辅助藏书。这是为特定研究、宣传需要临时组织的专藏,内容侧重某一专题、某一类型、某种文别的新书。这一部分研究性、陈列性专藏,数量较少,范围集中,针对性很强,一般陈列室内专架上,待特定任务完成后,即撤回基本书库。

(2)辅助书库的功能。

为不同读者类型、不同使用方式配备流通参考书,辅助藏书的组织,以方便使用为原则,使读者最需要的藏书最接近读者;保持藏书的实用性,及时做好藏书的新陈代谢。

4.专门书库的特点与作用

专门书库,又称特藏书库。是指为特殊保管和专门参考而组织的某些珍贵藏书。专门书库藏书范围,如前所述,包括珍本、善本、手稿、特种文献、地方文献、视听资料、缩微资料、馆藏特色资源等等。它们反映了图书馆的藏书特色,是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系统珍贵文献资料。

专门书库的作用:对系统特藏书刊,集中组织,集中保管,供特殊参考使用,不作一般流通参考使用。这部份珍贵书刊,有些要配备专门的保管和使用设施条件。它们同其他部份书刊分库组织排列,并规定专门的使用条例,并非所有图书馆都必须设置专门书库。那些历史较短、规模不大,不具备建立专门书库条件的图书馆,可以不设专门书库。只有那些有系统特藏,而没有建设馆藏特色数据库的图书馆,可设专门书库。

5.电子文献资源库

电子文献是指以磁介质或激光介质存储信息的载体。磁介质文献和激光介质文献都要借助专门电子设备把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储存起来,然后再以一定的电子设备使其恢复为人们感知的信息形式。目前电子文献有:①网络信息资源,它包括网络电子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信息发布、专家学者主页、学术论坛、专业新闻组、组织机构网站等;②虚拟信息资源,其资源主体是,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书目库、特色数字资源库、Web网站等;③数字化音像制品。电子型信息资源存储密度高,读取速度快,易于网络化和网络化程度高,高速度、远距离传输信息的特点,使人类知识信息的共享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四种书库,各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全馆藏书整体系统。

基本书库处于中心地位,是全馆藏书的组织、调剂、储存基础,起枢纽、调节、调度的作用,它们主要功能是长期系统地保管藏书。

辅助书库是读者使用藏书的前沿,使藏书接近读者,最能直接反映流通参考效果的关键部位,它同基本书库的联系,主要通过剔除书刊的回归及临时专藏的调阅。

专门书库作为馆藏特色部份,主要用于特殊保管和专门参考。它同基本书库的联系,表现为书库设置的集中与分散两种关系;集中设置专门书库表现为调节关系;分散存放在基本书库中表现为包含关系,即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电子文献资源库*,是所有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资源,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与应用,通过现代技术,将传统介质和数字介质中具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影像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进行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同时提供在线式的知识解答与帮助的系统。它扩大了基本书库馆藏,在自建的基础上集中了基本书库的特色资源,所有的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用任何互联网的数字设备来访问所在馆馆藏。

6.储存图书馆

储存图书馆(storage facilities),是联盟成员合作储存文献的常见形式,以便储存、保管和提供利用那些利用率低、成员馆无力或无意长期保存的文献。一般而言,联盟都在专门的地方建立储存图书馆,集中存放各成员馆中陈旧过时或流通率极低的“呆滞书刊”。除了为这些文献提供一个集中收藏的场所,储存图书馆还开展基于其馆藏文献的复印、咨询、阅览等服务,也经常从事缩微胶卷(胶片)的制作等业务。

储存图书馆是联盟之间文献储存、交换、交流、保管的场所,它为各图书馆之间集中存放陈旧、过时及流通率极低的“呆滞书刊”提供了一个集中收藏的场所。它调节、调度各馆藏书,其主要作用有:①可以解除图书馆剔除滞书的后顾之忧。也就是说,没有保存文献任务的图书馆,在剔除滞书时,不再担心剔除了藏书,一旦读者需求时,图书馆无法满足。因为藏书虽然从本馆剔除了,但读者需要时仍能够从储存图书馆获得。所以,图书馆可以毫无顾虑地剔除本馆藏书中陈旧过时及利用率很低的呆滞书刊,精化藏书,提高工作效率。②将各图书馆剔除的文献品种进行密集式集中存储,可以大大节约各图书馆的藏书空间和管理劳动,避免因重复收藏和分散管理而造成的浪费。③可以将各图书馆送交的剔除书刊在其成员馆内进行调拨分配,使各馆的呆滞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联盟之间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与利用。④完整无缺地保存具有潜在的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文献,并为读者的特殊需求提供文献保障,从而成为全国文献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上一些图书馆事业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储存图书馆的建设。如美国的储存图书馆是以若干图书馆资源联合为基础建立的。比较著名的是美国研究图书馆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Libraries)。作为全国性的储存图书馆,其职能是储存使用率低的图书资料,以节省各馆空间;合作收集、集中保管罕用资料并提供研究用;作为馆际互借所需资料的供应中心。除了研究图书馆中心这种全国性的储存图书馆外,美国还有不少地区性的储存图书馆,如罕布什尔馆际中心、纽约市医学图书馆中心等。

作为储存图书馆,其职能在于:接受并主动收集各馆剔除的滞书,有目的有计划地予以选留,以完整、系统地保存图书版本;统一调拨,协调分配各图书馆剔除的藏书,使滞书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文献资源中心,开展复制保存和资料查询服务,编制各种联合目录、资料索引等。各图书馆有责任向储存图书馆无偿提供本馆剔除的藏书,而储存图书馆也应保证能随时将这些藏书提供给成员馆使用。

7.三线典藏制

三线典藏制是国外实行的藏书布局体制。所谓三线典藏制,就是按照图书文献利用率的高低及新旧程度,结合服务方式方法,将藏书依次分为三个层次,组成一、二、三线书库的布局体制。

一线书库为开架辅助书库,包括开架外借处辅助书库和开架阅览室辅助书库。其藏书特征是:利用率高、针对性强、最新出版的书刊、供读者开架借阅。首先保证分科开架阅览用书需要,其次将复本满足分科开架外借用书需要,或提供复制品。

二线书库为开架或半开架辅助书库,也包括闭架外借辅助书库和闭架阅览辅助书库。其藏书特征是:利用率较高、参考性较强、近期出版的书刊、供读者开架或查目借阅。首先保证馆内阅览用书的品种,其次将复本书满足读者外借用书需要,或提供复制品。

三线书库为典藏书库。其藏书特征是:利用率低的近期书刊、过期失效书刊、资料性书刊、以及内部备查参考书刊等等,这些藏书不对一般读者外借阅览,对部分读者研究参考需要提供临时调阅,供馆内查考使用。

一、二、三线书库之间,不仅存在着藏书新旧与利用率的层次联系、服务方式的区别,而且存在着增加新书与剔除滞书动态性联系。随着文献资源建设的不断变化,使图书在一、二、三线书库之间异动,即一线藏书至少能满足读者总需求的80%;二线藏书应满足读者总需求量的15%~20%;而三线藏书的借阅量则不能高于总借阅量的1%,始终保持图书的最佳利用状态。

三线典藏制布局方式,反映了文献利用分布高度集中与相对分散的规律,即80%的需要集中在20%的书刊品种中,而其余20%的需要则分散在80%的书刊品种中。三线典藏制的布局条件,必须实行分科开架借阅体制,并从满足读者对图书文献不同需求的角度着想。离开这种体制和思想是难以实行三线典藏制方式的。

二、文献资源典藏家具与排列方式

1.典藏家具

典藏家具主要是用于存放图书、报刊及其他资源的家具,是图书馆家具的主要类型之一,主要包括书库书架、一般书架、密集书架、书柜、报纸架、期刊架、缩微柜、目录柜等。

书库书架一般在书库中采用,为多层书架,主要分为书架式、层架式和积层式。

书架式又称堆架式,是传统书库中最早出现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在两个结构层之间采用积层(堆架)或多层书架时,库内书架层层堆叠,全部荷载连同各楼层的甲板都由书架的支柱或侧板承重,向下直接传递到地面,自成一体,基本上脱离书库的四壁而独立,外墙只起围护作用。其缺点是书架固定,不能移动,无法改变行距,使用上没有灵活性,对防火也不利。因此书架式主要应用于基本书库子书库。

层架式也称楼板承重式。这种方式的书架尤其明显的特点是结构单一、刚性好,书架材料选择具有较多的灵活性,而且各层都有钢筋混凝土楼板隔绝,利于防火,书架不必固定,行距可以调整,使用上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正因为如此,这种书架在书库常被使用。

积层式书架是书架式和层架式的混合式。其方式是书库两层承重的钢筋混凝土楼板之间有2~3层书架互相叠置。叠置书架的荷载由其下部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承受。这种方式结合了书架式和层架式两者的优点,因此,这种混合承重式书架在新建图书馆中采用的较多。

图书馆的一般书架按其质材分,主要有钢制、木制、钢木结合等,有的还采用混凝土材料再配以木材等。一般书架主要由支柱与搁板或书斗组成。搁板、书斗与支柱的联结有固定式与活动式两种。前者构造简单、牢固;后者可根据图书馆的藏量规模进行调整,使用方便。

一般书架中的钢木书架用于各阅览场所,有高低两种,一般为组装型。如上海图书馆的书架,单节高书架尺寸为950毫米×460毫米×2200毫米,单节低书架尺寸为950毫米×460毫米×1300毫米,在局部沿墙处,安排单面钢木书架。

钢书架分为普通书架、密集书架、积层书架等。钢书架一般用于书库中组装型。如上海图书馆的钢书架尺寸为950毫米×450毫米×2200毫米。

书柜则主要是钢制和木制,尺寸与书架类似。

为了提高有效藏书面积的比例,压缩交通面积,在设计书库时可采用密集书架。密集书架就是把许多特制书架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只留出找书和取书的通道,不再是一排书架一条夹道;需要提取图书时就用手动或电动方式,将书架拉开,取书以后,再恢复原位。密集书架有旋转、抽拉簧、平行移动等形式,其中以平行移动方式较多。平行移动书架是单位面积容书量最多的一种,几乎完全节省了全部夹道面积,使书库里的有效使用面积提高75%以上。

密集书架一般用于存放古籍图书,在书库空间紧张的图书馆内,也可用于存放库本图书和报刊,如首都图书馆的古籍、库本图书、库本报刊均采用的是密集书架。

密集书架可分为两种,即古籍密集书架和普通图书密集架。古籍密集书架用于存放樟木书柜,分为单面和双面两种,双面单节尺寸为1020毫米×940毫米×2300毫米,分上下两层,采用折叠式插柄,底座以槽钢制作,导轨采用轻轨以增加受载能力和移动的灵活性。如上海图书馆的普通密集书架用于存放流通量较小的藏书,双面单节尺寸为950毫米×500毫米×2200毫米,2级传动,导轨以15毫米×20毫米的方钢制式,以增加驱动力。

密集书架一般只适用于存储书库。

报刊架分为木制、钢木制、钢制。木制报架存放未装订的报纸,分6、8、10层三种,报纸夹在木板上然后放在抽屉板上,需要时,拉开抽屉板即可。钢木制的报纸合订本架存放开架的报纸合订本,10层,单节外形尺寸为1140毫米×880毫米×2200毫米。木制和钢木制的报架用于报纸阅览室。钢制报架用于书库,存放书库内的报纸合订本,尺寸分别为1140毫米×880毫米×2200毫米和1300毫米×960毫米×2200毫米,可分别存放建国前后的报纸合订本。

期刊架有木制和钢木制。如上海图书馆的期刊架为木质结构,分3层和5层,面板可翻启,底层面板可插入柜内。柜内可存放期刊,五层期刊架尺寸为1000毫米×400毫米×1870毫米,3层期刊架尺寸1000毫米×400毫米×1170毫米。

缩微柜、录音录像带柜、缩微母片柜、唱片柜为钢制结构,其造型与规格按载体的功能、尺寸及使用要求专门配置。

目录柜是传统目录大厅及公务目录的专用家具,一般为木质结构,用于存放目录卡片,其外形尺寸为930毫米×500毫米×1540毫米。

从功能看,图书架、期刊架、地图架、视听资料架、展示架、光盘柜、缩微资料柜等传统的馆藏资料部分对书架柜的要求没什么变化,但网络环境下许多新文献载体的出现对书架、书柜则提出了不同要求,如磁带、录像带、软盘、光盘等,一般对其环境要求也较高,如温度、湿度、防磁、防静电等。

总的说,图书馆的书架规划是家具规划的重点,所有馆藏文献资源均需有一适当的存放空间,这要求对不同类型的文献设置最适合的家具。

2.家具排列方式

在自由开架式的辅助书库里,家具排列组合方式呈现出5种设计形式:壁面式、并列式、梳式、辐射式、母子空间排列式。从便于管理、便于查找、便于阅览等三个目标出发,各具优点,也各有其缺点。在图书馆管理实践中,根据辅助书库的建筑情况,可选择任何方式,也可以采用它们的组合方式。

(1)壁面式。

墙壁四周安置单面书架,中央陈放阅览桌椅,出入口旁边设咨询台,读者进入室内,到壁面四周书架上自由选取书刊资料,在室内中央桌椅上阅读,看完后再行更换。这种家具排列方式,使读者感到视野开阔,标示醒目,容易查取所需书刊资料,主要空间用作阅览,容纳读者较多。其缺点是,壁面面积有限,除窗口外,四周面积很少,放置家具及陈列文献较少,且读者经常来回走动,易分散阅读注意力,难以保持安静的阅读气氛。这种设计方式,适用于阅览空间较大的普通报刊阅览室,以及自修性阅览室布局。

(2)并列式。

在辅助书库中央设置双面书架,靠近壁面四周陈放阅览桌椅,出入口旁边设咨询台。读者进入室内,集中到中央书架上自由选取书刊资料,然后到附近桌椅上就近阅读,这种排架方式,主要空间用作陈放和查找藏书,容纳书架和藏书较多,对读者阅读干扰小,起着某种程度的分散作用,读者可以安静地阅读。其缺点是,书架过于集中,读者查找资料易受干扰。这种方式适用于专业阅览室,或文献检索阅览室布局。

(3)梳式。

阅览室空间分成两边,一边垂直间隔排列双面书架,另一边对称陈放阅览桌椅,书架与桌椅面对墙壁垂直并列配置,咨询台设在出入口靠近阅览桌椅旁边。这种书架排列方式将书架空间与阅览明显地分开,查找资料与阅读书刊互不干扰,读者可以安静地阅读。其缺点是读者阅览时难以做到随阅随找。这种方式适用于外文书刊阅览室或特种文献阅览室布局。

(4)辐射式。

辅助书库以咨询台和个人阅览桌为中心,将书架由中心向四周直接伸展排列,在书架间隔处陈放小型阅览桌椅,书架藏书与阅读桌椅融为一体。辐射式书架间呈不等距状态,靠近中心地区距离小,靠近边缘地区距离逐渐增大。其空间结构分三层:第一层,中轴设咨询台,圆心地区集中设置一圈个人阅览小桌,读者自由使用。第二层,书架与书架之间,交替陈放单人阅览用桌椅,双人或多人阅览用桌椅,在阅览桌椅周围排列同类书架,并留有人行通道,便于读者通行查找书刊和就近阅读使用。这一层的阅览用桌椅,为读者提供了查阅书刊的便利条件。第三层,圆周外围较大空间,比较密集排列书架,书架与书架之间只留人行通道,不设阅览桌椅,陈列数量较多的辅助图书,圆周外围小空间可建立个人阅览专用室,同时利用塔楼四角较大空间,设置几人共同阅览研究讨论室,以配合读者研究工作。

辐射式书架排列方式,作为阅览室整体布局结构形式,使书库和阅览空间融为一体,既发挥了开架书库方便使用的特点,又发挥了阅览室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阅读、研究、讨论、参考的综合作用,综合了书库与阅览室两者的优点。这种布局排列方式,用在一般长方形阅览室空间里,浪费面积较多,放置书架较少,只有在圆形和半圆形阅览室空间才适用。

(5)母子空间排列式*。

母子空间,是大空间内围隔出的小空间,是在原有较大空间的范围内对空间的二次限定。它与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楼中楼”、“屋中屋”的做法颇为类似,在大空间内围隔小空间,封闭与开敞相结合,它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丰富了空间层次。许多子空间往往因为有规律地排列而形成一种重复的韵律。它们既与大空间相互交融,又有一定的领域感和私密性。

母子空间,它为阅览排架提供了良好的思路,我们可以在辅助书库内,按照某一规律排列成若干子空间,子空间可由若干个单面书架或书柜围成,留有出口的矩形空间,书架或书柜上存放某一学科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紧俏书及近期新书、新刊,中间置放阅览桌,阅览桌上放有计算机,计算机办公桌面上置放该学科的信息门户,同时具有信息导航、跨库检索、工具书在线等功能,读者置身于母子空间,人在书中,机在人旁,它为读者阅读、科研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一般来说,母子空间适用于工具书库、研究室、检索室。

流通中有阅览,阅览中有流通,已成为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因而,流通辅助书库排架,可参照以上排架规范,结合辅助书库建筑结构,具体设计好流通辅助书库排架、阅览。

流通辅助书库以借阅为主,因而书架面积远远大于阅览面积,具体比例,各馆必须根据阅览需要及辅助书库建筑结构设计、规划好书库书架、阅览与服务台的排列。同时,为方便读者阅读时采光,防止阳光直晒读书。笔者认为,流通辅助书库阅览与藏书排列,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①阅览座位最好由阅览桌与阅览桌椅组成。

②单人或双人阅览坐椅两边有扶手,靠在扶手上可阅读,抽出来可放书在上面阅读或记录笔记。

③阅览桌一般可设置在窗台边,读者阅读时既采光,又可欣赏室外风景。心情舒畅,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为有效利用书库面积,又要方便读者阅读,阅览坐椅一般放在书库中间柱子边及窗子边,既节省面积,又不影响书库书架排列。

⑤书架不宜与窗子相隔太近,既给阅览留有空间或作为读者通道,同时,又可防止阳光直晒图书。

⑥书架排列最好与窗子相互垂直,方便通道采集室外光线。

三、文献资源的排架与整架

文献资源具有开放性、流动性的特点,其排架、标架和整架,要更多地考虑读者使用的因素,既要方便读者查找、取阅,又要方便馆员上架、整架、管理,这就要求对期刊、图书、视听资料、缩微资料的排架、管理,有精心的研究,科学的布置,使其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方便读者的阅读活动,同时,也有利于文献保护及馆员管理。

1.图书的排架

图书馆的文献,都是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系统地依次排列在架上,使每一种文献资料在架上都有一个明确的位置,以方便取阅、归架与管理。

(1)图书排架的基本原则。

①文献排架要有利于馆员迅速而准确地取书和归架,便于馆员直接在书架上研究和熟悉馆藏。

②要有利于充分使用书架,节省库房面积,提高库房使用效益,尽量减少倒架频率。

③建立准确清晰的排架标示体系,方便读者查找文献。

④有利于文献的清点、剔除和整顿。

⑤开架书库应便于读者查找文献,使读者能够迅速准确找到所需文献,并能发现感兴趣的书。如把新书放在特定的书架上。

完全达到上述五条要求,实际存在困难。实践中,要满足按内容系统选书和研究馆藏的要求,往往难以兼顾检索简便和节省空间的设想;而提高检索效益和排架简便经济,往往同使用藏书的内容体系相矛盾。藏书排架与目录组织不同,只能单线排列,一本书排列在一个位子上,它不像目录可以多头著录反映,多途径排列检索。藏书排架存在着局限性,难以做到形式简便与内容系统两全其美。合理解决的办法,选择不同藏书类型的排列方式,尽可能找到各类排架法的结合点,以便灵活地加以运用。

(2)图书排架号。

文献在架上是按照一定的标记符号排列,这种标记符号称为排架号。排架号是从架上索取文献、办理借阅手续的依据,所以又称索书号。图书编目时,一本书的目录卡片上会出现分类号、书次号、卷次号、版次号、著者号、登录号等符号,哪一种符号是索书号,则取决于文献在库内的排架是按哪一种符号顺序排架。如果按分类号排架,那么分类号就是索书号的核心部分,通常称为分类索书号。分类索书号通常包括:分类号、书次号、版次号、卷次号、复本号、特藏号等。据此可知,分类号并不等于就是索书号,它只是索书号中的一部分。索书号除了分类号外,还包括其他许多辅助性符号。有些馆按照登录号排架,那么登录号就是索书号。

排架号的编制应本着易读、易写、易懂、易排的原则,同时排架号的编制必须科学、规范,保证每一种文献在书库中有一个准确、唯一的位置,从而保证文献典藏的质量。

(3)图书排架要求。

①书架应能够提供良好支持,确保图书的安全、整洁、存取方便。放在移动书架上的书排列整齐,固定性能好,以免书架移动时书掉落下来被碾压。

②发挥书架间行距通道,以及高层空间的载书能力,做到“最小的容量的最大的集中”。一般来说,闭架书库采用高标准的书架架位容量,充分利用库内上下左右前后的立体空间,使用205厘米高度的7层单面与双面书架,书架行距在80~100厘米。有条件的图书馆,可设立有轨移动式书架,最大限度地密集布局书架,提高单位面积藏书存放容量。开架书库采用低标准的书架架位容量,书架格数为6格,取消最低一格,书架间的距离在100~120厘米。在开架书库内,要对读者借阅宣传辅导,如图书布局图、书架类目标志、检索说明、机检设施等,减少读者借阅的盲目及图书错架现象。排与排之间架位可在120~200厘米,以利于交通。

③图书的排架不宜过紧,一般来说,书架每格放书不超过4/5,流通量大的图书每格放书不宜超过3/5。具体来说,开架书库每格放书平均30~50册左右,闭架书库每格平均放书40~60册左右。防止图书的挤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过紧的排列有利于虫类生长,也因图书的增加而引发经常性的倒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④图书应当垂直放在书架上,如果斜放,书的整个压力都集中在书脊,可能造成书脊的折断或撕裂。书脊之间应形成一条平行线,这样不仅查阅方便,而且书架上的图书之间压力均匀,可使图书免受损坏。

⑤金属物装订的书籍紧挨未受保护的书籍时,前者最好放在盒子里,或者至少两者之间用木板隔开。纸张、布料和皮革装订的图书要分隔开来,以防皮革中的酸和油性物质会转移到纸和布料中,加速它们的损坏。而且退化的呈粉末状皮革会弄脏纸和布料。

⑥图书高度过高(一般来讲,书刊的高度或宽度凡超过31cm,均属超标准尺寸大书刊)不能直立时,可把那些书移走就近单独存放,水平放置那些体积过大、笨重、结构脆弱、受损书籍、高度过高的图书,如大开本的书籍、杂志、报纸和没有装订的杂志及活页材料。不要把书的侧面放错方向,因为这有可能损伤书的机构,使装订变松。水平放置图书要从小到大,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必要时可以使用书鞋(一种支撑物,覆盖住书的封面和封底,留出书脊)或者在图书之间放置聚酯膜。同时,要保证图书排架号或书名清晰可见,这样不必移动图书就可以识别图书。要取出一本或几本水平放置的大型图书时,上面的图书必须就近先移入空架或装书的推车中,用双手取出想要的图书,然后再把移入空架或装书车中的其他书归回原位,此一类图书归架时也应如此。

⑦很薄的书应放在有槽或带有夹子的书架上,避免图书下滑时遭到损坏。散装资料、小册子上架时可用无酸的纸袋、盒子装好后再上架。切忌用橡皮筋捆扎资料,避免在图书上留下难以除掉的污渍。

⑧如用书箱存放图书时,书箱最好用钢制成,镶嵌烤瓷。当书箱紧挨墙壁时,内装书籍要离书箱背部5厘米,或者说书箱至少要离墙5厘米,当书籍被储放在书箱里时,书箱周围适当开些孔,保证书籍的通风。但要注意的是,孔不宜开在箱子上方,避免灰尘、碎末等可能穿过上面的孔掉在书上。(使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书箱最好用木制成,防止屏蔽。)

⑨图书不宜在书架与书桌上堆积过高,避免图书倾倒损坏图书。

⑩使用书档来保持图书整齐,书档表面须光滑,有宽边,这样可以防止磨损图书,使书页破损或起折。取书时,可把所取图书两边往左、往右或往后移动图书,取出所需图书后把其他书和书档重新整理。图书归架时,把书往左或往右移动,移出一定空位后再把书放进去,尔后再行整理。切忌硬插进去,这样会损坏图书。

(4)图书架位控制。

目前,许多图书、情报部门在图书资料分类排架时,每类后边预留多长空位大都是无依据的,随着文献资源增长,经常出现倒架现象,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图书架位控制,实指规划图书排架时,每类图书后面架位预留位置。这实际上就是对每类图书今后馆藏增长情况预测。这涉及历年文献量增加的厚度(  单位:厘米)。在此基础上找出图书增长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和方程解,再据此预测今后的趋势,从而计算出各类图书的预留位置长度。图书架位控制计算有三种方法:

①简单计算方法:

a.求出比例常数K。

K=书架空位总长度(厘米)/已存图书总长度(厘米)。

b.求出各类图书架位控制长度。等于K与各类图书厚度的乘积。

c.对计算结果进行调整,再确定各类图书架位控制长度。

②回归分析法:

a.各类图书的厚度随时间变化,前者为固变量,后者为自变量。统计历年来这两个变量的数据,并作图,发现厚度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厚,大致呈线性关系,可进行回归分析。

b.根据统计数据,求出回归系数,确定某类图书的回归方程。

c.从回归直线方程计算该类图书在今后几年所需要的预留位置数值。

③藏书空间计算:

书架的排列长度是控制提书距离的一项必要措施,如书架两端有通道时,书库连续排架的最大限量为:开架藏书为9档、闭架藏书为11档。藏书空间每平方米使用面积含有书架量(架∕平方米):开架藏书为0.5~0.55,闭架藏书0.6~0.66。

每架藏书量=每格板净长度×填充系数×每层架数×双面∕平均每册书厚度

a.根据对40家图书馆的调查,中文科技书平均厚度为1.86厘米,中文社科书为1.76厘米,中文合订本3.83厘米,外文科技书为2.58厘米,外文社科书为2.4厘米,外文合订本为3.54厘米。

b.标准书架每格板净宽为95厘米,以6层计算。填充系数开、闭架均定为75%。

5.图书排架质量控制

书库历来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核心地带,在闭架借阅时期,为确保书库人员迅速地找到读者所要的图书,图书排架严格按照索书号顺序细排,很少出现乱架问题。实行开架借阅以来,大批读者自由出入库,查找、翻阅图书,导致图书乱架问题非常严重,排架质量大幅度下滑。图书排架质量不仅反映了图书馆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而且直接影响读者查找图书的速度和效果,因而加强图书排架质量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最佳排架粒度”概念的引入。

“粒度”(granlity)一词原用于表示固体颗粒性物质的粗细程度,即颗粒的大小。因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物质或事物构成的一个个小群体往往表现出颗粒性特征,所以目前“粒度”已经出现在很多学科领域。在图书排架中,并非每一册图书都有唯一的排架位,总有一定范围和数量的图书,由于具有共同的属性,其排架位不分先后顺序,这就是图书排架的颗粒特性。在“颗粒”内部,各种图书排架顺序可以是任意的,但属于不同“颗粒”的图书却必须严格分开,不能混排在一起。我们将由一定范围内排架顺序可以不分先后的若干种图书构成的一个群体称为“排架粒度”,排架粒度的大小由该群体中的图书册数决定。

我们知道,读者在查找图书的过程是积极的,通常要连续浏览多个书架,以便找到自己需要或以后可能需要的图书。所以说,一定范围的图书乱架,并不影响读者查找利用图书,但超过这个范围,图书排架会变得混乱不堪,严重影响读者查找与利用。因此,图书排架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细分程度,这里我们引入“最佳排架粒度”概念作为图书排架标准。

(2)最佳排架粒度。

图书排架粒度直接影响读者利用,所以最佳排架粒度是在充分考虑读者使用方便性和图书排架简易性的基础上确定的最适合的排架粒度。

排架粒度的大小准确地反映了图书排架的细分程度,排架粒度数值越大,说明排架越粗,读者利用也就越不方便。细排架中,同一种图书的不同复本之间的顺序是任意的,所以最小排架粒度为同种书的复本数。在粗排架中,相同或相邻分类号范围内的图书是任意的,所以最大排架粒度是相同或相邻分类号范围内所容纳的图书册数。由于图书内容的千差万别,要确定相同或相邻分类号范围内所容纳的图书册数,显然难以办到。那么最佳排架粒度是多大呢?有研究认为:读者每次浏览书架为10个左右,其中仔细查找的书架大都不超过3个左右。更进一步的详细调查表明,对于同一书架的同一层或相邻两三层出现的乱架现象并不影响查找,在同一书架不相邻的各层乱架会带来不方便,但还是可以找到。当同一排书架乱架时,查找会变得非常困难,当不在同一排时几乎找不到。所以,相邻两三层之间的乱架是可以接受,但更大范围的乱架会大大增加查找难度,使读者失望而去,甚至出现不满心理。我们可以将读者可以接受的乱架范围内所容纳的图书册数确定为“最佳排架粒度”,根据统计,同一书架相邻三层中所容纳的图书数量平均为220册,考虑图书厚度,排架密度,计算方便性等因素,我们将最佳排架粒度确定为200册,也就是说,当某一类的图书数量不超过200册时,图书集中排在同一书架的连续两三层之间,不排序不影响查找,但是当同类书超过200册,则必须进一步采用其他属性(如主题、出版年、著者等)组织排架。

(3)“最佳排架粒度控制”。

确定最佳排架粒度后,需对馆藏文献分类统计,对于收藏图书比较少的类目,可以合并相邻类目,反之,对于同类书相当多,远远超过最佳排架粒度的类目要逐一列出,选择其他属性进一步细分。使相同属性下的图书数量控制在最佳排架粒度范围内。

不同图书馆,不同分类类目,可以有不同的最佳排架粒度。采用最佳排架粒度既避免了“细排架”造成的排架工作量大,又避免了“粗排架”类目过粗造成的图书查找困难,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由于各类图书的不确定性,给最佳排架粒度带来更多的纷扰。一般来说,采用属性确定最佳排架粒度,必须依据图书架位控制,适度留有空间。各馆可根据书库各类图书布局、规模、具体确定各类图书某一区间的最佳排架粒度。

从最佳粒度排架实践可知,粒度排架最后可能会发展成为三级类目和四级类目排架,为避免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在某一最佳排架粒度确定后,最好用颜色或单设其他属性以示区别。

2.文献分类排架

文献分类排架是文献最常用的排架方法。文献分类排架的基本要求是每一种文献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严格进行线性排列,满足藏书管理的需要,因此,一种文献只能具有唯一的排架分类号。由于在文献管理中上架、归架、顺架是日常频繁的工作,为了提高排架的效率,要求分类号适当简短一些。文献分类排架不仅是管理的需要,也是读者直接查找文献的需要(类似浏览式检索)。随着阅览室、书库普遍使用开架方式,这种浏览式检索的功能也越突出。排架分类号越细,藏书在书架上反映出来的系统性越好(越接近分类目录的组织),就越容易满足直接查找文献的需要。比如将数学分成10个类,数论、拓扑、概率论的文献就会分别聚集在一起,而如果把数学只分成一个类,这些不同学科就会交织排列在一起。显然,这种做法既不科学,也违背了排架分类号简短性的初衷。

我国文献信息机构在编制排架分类号时通用有两种做法,一是排架分类号与分类目录分类号完全一致,这是使用较多的做法,优点是不需要另外单独编制排架分类号,有利于读者直接索取文献;二是在主要目录分类号前部截取一段(比如3级或4级)作为排架分类号,也就是采取目录详分、排架粗分的方法将两种分类号加以区分,以提高排架效率。

(1)分类排架的方法。

图书分类排架,是按分类法的知识体系和类目次序组织藏书的方法与过程,通过分类排架形成与分类法类目体系一致的实体图书次序。分类排架对读者直接查找图书、工作人员管理图书非常方便。图书分类排架的方法与分类目录排列的方法基本相同。即按照索书号的次序依次排列,索书号的排列次序是:先分类号、后书次号。如果图书有图书类型号或文种号,则首先按图书类型号或文种号排。也就是按类型符号或文种符号—分类号—译本号—版本号—卷次号的次序依次排列。

(2)分类号的排列。

凡属层累制分类号,其数字部分均按小数制的方法排列。有些分类法的大类是使用顺序制编号法,大类以下按层累制编号,如《科图法》、《人大法》,那么大类的排列就使用顺序制排。《中图法》的分类号是字母——数字混合的层累制号码,排列时要逐位对比排列。首先按字母的顺序排列,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再比较第二个字母;字母部分相同时,比较第一位数字;第一位数字相同时再比较第二位数字,由此类推;如果数字后面还有字母,再按字母的次序排列;分类号中如果有推荐符号“a”,则排在相同类号的最前面;分类号中的辅助符号按-、()、“”、=、<>、:、+的次序排列。

标记符号的排列:

①类号的排列采用由左至右逐位对比的方法进行排列。先比较字母部分,再比较数字部分。字母部分按英文字母固有的次序排列。例:

B2中国哲学

B3亚洲哲学

E27各种武装力量

E512苏联军事

TM92电气化、电能应用

TU201建筑设计原理

②类号中的阿拉伯数字依小数制排列。例:

B02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论

B022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论

B022.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C532社会科学会议录

C54社会科学年鉴

D035.37交通公安管理

D035.4监察、监督

③数字之后如还有字母,则在前部类号相同的基础上,再按字母顺序排列。例:

TP312AL ALGOL程序语言

TP312BA BASIC程序语言

TP312CO COBOL程序语言

④类号的末位标记有推荐符号“a”者,排在本类的最前面。例:

Ea马克思、恩格斯论军事

E军事

E-54军事年鉴

E0军事理论

E2a毛泽东论中国军事

E2中国军事

⑤类号中有辅助符号时,在其前的各位符号(A-Z,0-9)相同的情况下,依下列顺序排列。

—总论复分号

()国家、地区区分号

“”种族、民族区分号

=时代区分号

﹤﹥通用时间、地点区分号(表示通用地点)

﹤﹥通用时间、地点区分号(表示通用时间)

:组配符号

+联合符号

例:

R711妇科学

R711-62妇科学手册

R711(711)加拿大妇女学

R711(711)=56八十年代的加拿大妇科学

R711=6二十一世纪妇科学展望

R711:R83航海妇科学

R711+R173妇科学和妇女卫生

(3)书次号的排列。

在书次号中,首先排著者号或种次号,以区分不同种的图书。著者号或种次号相同的,按版本号和卷次号排,以区分同一种图书的不同版次和卷次。同时具有版本号和卷次号的,先排版本号,使该图书同一种版本集中。版次号相同的再排卷次号,这样同一版本的不同卷次也就分别集中了。

(4)分类索书号及其编制。

分类索书号是表示某一图书在分类收藏中位置的号码。它是图书排架、读者索取图书的依据,也是藏书管理和清点的依据。索书号通常包括分类号、书次号和辅助区分号三个部分,通常也将辅助区分号作为书次号整体的一部分。索书号印(写)在书标上,粘贴于书脊或封四,也有的直接印在封四。根据图书的书型和厚度不同,索书号分别有一行、二行、三行的书写方式。

①一行书写:

分类号/书次号/辅助区分号

②二行书写:

分类号

书次号/辅助区分号

③三行书写:

分类号

书次号

辅助区分号

辅助区分号,包括版本区分、译本或注释本区分、卷次区分,并用一定的符号标识。

译本号:通常用“一”标识,以区分同一著作的不同注释本、不同的译本,一般从第二种译本开始标记。例如: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高植译)1512.45/T953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草婴译)1512.45/T953-2

版本号:通常用“=”标识,以区分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例如:

高等数学第1版013/125

高等数学第2版013/125=2

高等数学第3版013/125=3

由于不同的注释、不同的译本也是一种版本形式,因此也有的将译本与版本合并,均按不同的版本对待,用顺序号加以区分。在实际编制辅助区分号时,要制定区分版本的规定,因为图书上记录的版本并不一定代表该图书的实际版本,有时一种图书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所标明的版本是不一样的。另外还有修订版、修订二版、二版修订本、新一版、增订本、增补版等不同的形式和称谓。通常按分编的次序依次给版本顺序编号,达到不同版本区分的目的。

卷次号,通常用“:”标识,区分同一种图书的不同卷次。例如:

韬奋文集 第1卷 Z427

         Z968∶1

韬奋文集 第2卷 Z427

         Z968∶2

多卷书如有多层次区分时,应规定进一步区分卷次的符号;当多卷书的各个卷次没有编号,而只有文字名称时,应人为地将各卷用数字标识并做好记录。例如: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第14辑:1928年

K258.06

Z644

:1(14)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第15辑:1929年

K258.06

Z644

:1(15)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电稿第2册

K258.06

Z644

:2(2)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评稿一号作战之三(下)

K258.06

Z644

:3(3)2

该例中,分别把丛稿的第一级区分“大事记”、“电稿”、“评稿”等人为编号为1、2、3。

年鉴、年刊以及按年代出版的手册、索引、报告、名录等,一般直接使用年代作辅助区分号。年代之后如果再区分卷次,则再使用卷次号进行区分。例如:

中国出版年鉴2002年G239.2-54/2002

国外社会科学著作提要1990年第2辑C55/1990:2

除上述译本、版本、卷次辅助区分外,图书机构还常使用图书类型(书型)区分号、文种区分号。类型区分号用以揭示特殊图书的类型,通常使用汉语拼音字母标识,如用“G”表示工具书,用“T”表示图谱,用“X”表示线装书等。文种区分号用以揭示图书的文别。如用“E”表示英文,用“J”表示日文,用“F”表示法文等。这两种区分符号均标识在分类号的上方。例如,《英汉计算机词典》一书的索书号为:

G

TP3-61

M452

3.排架法的使用

图书馆藏书的排架法很多,而适合辅助书库藏书排架的方法,只是其中的几种。根据读者对不同类型藏书使用的习惯,结合藏书本身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排架法。

(1)中外文图书主要采用字顺排架法、分类排架法、专题排架法、书型排架法和语种排架法。

读者查找图书,首先是按照自己的需求,查找自己所需文种图书,而同一文种图书,读者习惯于按类查找,按学科体系了解藏书,这也方便馆员取书、归架、熟悉藏书、宣传推荐图书。对于研究参考性图书,读者习惯于按主题范围查找。同一主题的书集中在一起,专架陈列,可方便读者根据课题参考研究需要全面查找、集中使用。有些图书,如艺术类、图册之类图书,由于它们书型不一,不易摆放,因而也可以按照不同书型排列(书型排列,也可称版型排架法,即先按照文献的大小或装订形式划分文献,然后再在同一书型范围内按照分类、种次号或字顺顺序来排列。这种排架法的索书号前都加有特定拼音字母,作为不同版型的符号。采用这种排架法的书库整齐美观,节约空间,但也存在同类文献不能集中在一起,从而不便于文献的宣传、推荐,因此不能单独使用),也就是按图书开本的大小排列,然后在同一书型中再按书次号顺序排列。这样既美观好看,也便于读者按照开本的大小查找图书,同时为方便读者查找,分别用不同的字母代表地图、画片、照片、胶卷、唱片、磁带等等,再与其他标志书号连接,组成排架号。凡是特大、特小规格的书刊资料,都配备特定代号,以示区别。

对于新到图书,各馆可因地制宜,设立新书库,或组织专架陈列,引起读者注意,在经过一段时期流通后,再按需要转移到其他馆藏中。

(2)中外文期刊主要采用分类排架法和刊名排架法。

未装订的单行本期刊与已装订或合订本的期刊应分别排架。合订本期刊先按文种分类,不同文种期刊采用不同排架法。外文期刊,一般按刊名的各文种字母顺序排列,同一期刊再按年代和卷期号码顺序排列。中文期刊,按刊名的字顺排列,如按笔画笔形、四角号码或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同一期刊再按年代卷期顺序排列。另外,采用分类排架法时,先将期刊按分类表中的大类顺序,再按刊名字顺序排列,并给每种期刊编制相应的排架号。一般来说,期刊基本上是一年一订,变换频率不高,我们也可以在上述排架的基础上给某期刊一个固定架号,期刊的固定架号是由书架号、架层号和期刊在该架层的顺序号组成。例如15/2/ 3即表示某册期刊在第15个书架,第2架层的第3本位置上。这样,读者在书目数据库查到某期刊的所在位置,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所需期刊。

(3)零散资料和特种文献资料,主要采用主题排架法和文献序号排架法。

首先将小册子、活页资料、手稿、标准、样本、报告等陈放在文献夹或资料盒内,按资料的连续程度加以装订或汇集,再按主题范围标示号码,排列在资料柜或书架上。对于那些本身有连续序号的特种文献资料,则应按照文献本身的序号顺序加以排列。

缩微资料、视听资料应陈放在专用的资料盒中,一般按资料盒本身的顺序号、主题范围或图书索书号加以划分排列,同时在书目数据库对缩微资料、视听资料,其内容范围按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著录,以便读者能简便迅速地使用。

除以上涉及的各种排架法,还有登录号排架法、年代排架法、地区排架法等。一般来说,登录号排架法,简单易行,节省库房面积,不用倒架,便于清点,与固定排架法相结合,多用于储存书库。年代排架号由年代号与报刊字顺组成,多用于报刊排架,地区排架法是先按文献的出版地区划分,然后再按其他排架法排列。

实际上,任何一种排架法都各有利弊,都不能同时满足图书排架的原则要求,只能根据不同文献、不同读者、不同借阅方式等具体情况,选定图书排架法。

图书馆选定排架体系要从长远的角度去慎重考虑。因为大量的文献排架以后,再改变排列次序,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工作人员和读者还需要重新熟悉馆藏。实际上,分类种次号和分类著者号排架方式在图书馆已经普遍使用。

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登录号排架法因不能把同类书、同著者的著作集中在一起,不能系统地反映馆藏体系,不便工作人员管理及向读者推荐使用馆藏文献,因而,各馆一直慎重使用。但随着计算机在外借工作中的检索使用,可以准确地了解文献资料在库内的收藏和借还情况。目前国外许多国家图书馆,已不用分类排架法,而改用字顺和个别登录号排架法。这种发展趋势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4.标架

标架的作用,主要在于标明各书架上陈列书刊的内容范围,便于读者和馆员从标示上一目了然地了解藏书排列顺序,熟悉各种藏书的架位,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迅速在书架上检索、排架、取还书刊。

不同的藏书排架法,有各自相应的标架系统。按分类排架法排列书刊的书架,须将每一个书架、每一排书架用标示牌标明图书分类号的起讫号及类目名称。按专题范围或主题范围排列的书架,则须标明各架的专题或主题词名称。按书刊名称字顺排列的书架,则须标明各架书刊名称的字母起讫顺序,或按汉语拼音起讫号顺序,或四角号码起讫号顺序,或笔画笔形起讫号顺序。按文献本身序号排列的书架,则须标明各架书刊的文献号码起讫顺序。

标架要求简明、醒目、美观,并与书架上书刊序列保持一致。当增加新书、剔除旧书,以及倒架或调整架位时,必须及时更改书架的标示,使标示与书架上的书刊相符合。

5.整架

整架是排架工作的继续,是一项经常性、反复性的工作。整架的主要作用,在于经常保持藏书排架整齐,架位序列正确,有条不紊,便于读者查找图书,便于馆员图书上架。

书架上的书刊经常处于流动之中。读者翻动次数频繁的开架藏书,抽取和插入不断,时间一久,容易造成乱架,图书秩序混乱,置放歪斜不齐,有的书造成破损和变形,不仅读者难以辨认,难以查找,而且致使某些错排的“死书”长期得不到正常利用。因而,经常性、及时地整架,一方面有利于馆员咨询、读者查找图书,发挥藏书的作用;另一方面能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调整藏书,掌握流通动向,预测发展趋势,保持动态平衡。

整架工作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收集读者在浏览使用后放在馆内各个地方的书刊,及时准确地将这些书刊归架(图书馆不鼓励读者自己把书归架,因为书刊错位会带来许多问题);

(2)新书上架;

(3)及时收集读者借出归还书刊并准确将其归架;

(4)要随时检查书刊排列是否整齐,避免倾斜和损坏,配置足够的书立;

(5)检查书刊在书架上的排放顺序,发现与纠正排列错误;查找读者找不到、但并没有借出的书刊;

(6)发现损伤的书刊,及时提出修补和加固;

(7)发现失效和复本过多的书刊,及时清理剔除;

(8)馆藏书刊的部分或整体移动;

(9)建立岗位责任制,定人定期检查整理藏书。

四、文献资源保护

1.概述

人类自发明书写技术以来,就开始了对书写材料的保护。当时知识的载体是一些质地牢固的材料,如金石、甲骨、竹简和后来的手工制造的纸,它们的寿命往往超过几个世纪,因此当时的保护工作相对简单,重要是防虫、防霉,其技术是传统的修复与托裱工艺。我国古代的藏书楼在图书的防灾与保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图书文献量剧增,手工纸的制造过程缓慢已满足不了对纸张的需要,随着机器造纸的应用,近百年图书的寿命明显缩短,不仅增加了图书防灾与保护的急迫感,同时图书防灾与保护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其重点不仅是对危害图书的因素进行研究,以延长图书的使用寿命。图书保护的范围也从珍本书,善本书而发展到对图书馆所有藏书的保护。具体说来,促使图书防灾与保护的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知识载体的物质形态是出版事业发展的历史证据,是研究版本学的重要史料,从图书馆发展的角度,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对图书馆的物质形态进行保护,使图书真正完整地保存下来。但是现在印制图书用的机器纸张从外表看与手工制造的纸区别不大,然后使用寿命却明显缩短,大多数纸张从制造到脆化以致不能使用,时间不超过几十年。如何提高纸张的耐久性是今天图书保护的重要内容。

(2)非纸型图书的出现。

非纸型图书的出现使图书保护的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向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磁盘磁带、缩微品、录音带、录像带等多种信息载体共同存在。

(3)环境污染。

现在由生活污染、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空气中的有害化学成分对各种不同载体的馆藏文献造成的损害,加速了图书文献载体的老化过程。

(4)图书馆性质的变化。

现代图书馆更强调面向社会,为大众和社会服务,情报与信息对人们工作的影响日益增强,大批读者借助图书馆进行学习、科研和消遣。图书在借阅、流通与管理中的人为破坏大量增加。如何使传递和储存情报信息的物质载体长期存在是今天图书防灾与保护的重要课题。

(5)自然陈化。

随着存放时间的增长,图书出现发黄变脆,字迹逐渐褪色,最终丧失收藏和使用价值,这种变化被称为“自然陈化”。“自然陈化”的本质是图书载体内部的分子发生变化。

(6)复印技术的应用。

复印的过程也就是对图书进行烘烤的过程,纸张受热后的关联反应就是变硬,纸张硬度的增加,导致耐用强度下降。图书的防灾与保护的出发点不仅立足于对藏书知识内容及其物质形态的保护,还应将图书保护工作同读者的要求以及图书馆的其他功能协调起来,任何图书馆或文献收藏单位都面临保护图书文献,以利于长期收藏的问题。图书馆只有将图书保护工作与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纸型图书的日常保护与对策

(1)藏书保护的任务与要求。

①藏书保护的任务:

藏书保护的任务是,保护藏书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保证完整而长久地为读者使用。藏书资源是国家和社会的财富,是图书馆长期收集、整理、系统组织的文化珍品。它不仅要为当代人阅读使用,发挥应有的现实作用,而且,具有长久使用价值的出版物,还要为后代人继续参考使用,发挥潜在的使用价值。图书馆担负着保护藏书的任务,它有责任也有条件完整而长久地保护藏书资源,使之免遭意外损失,避免过早地夭折、散乱而丧失使用价值。为此,就要明确保护藏书的要求,就要研究影响藏书安全的原因,采取预防与治理措施。国家的一系列法律、法则,国际社会组织的有关公约、文件,都明文规定图书资料和其他文化财富应受到保护的条款。

②藏书保护的要求:

a.重视藏书保护,馆员要增强护书责任感,加强对读者爱书的宣传教育,帮助读者养成文明用书的习惯。

b.健全保护和使用藏书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定,防止并惩处任何蓄意损坏和偷窃藏书的行为。

c.加强藏书管理,改善书库内外环境条件,经常检查、维修藏书,清除一切危害藏书的污染源,保证藏书的安全与完整。

(2)藏书保护的内容与方法。

从改善自然条件与加强防治工作两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安全保护措施,长久而完整地保管和利用藏书。

①防火:

图书资料是易燃品,遇火成灾。书库内要防止一切可能引起火灾的祸源,严禁存放各种易燃易爆材料,严禁吸烟、烤火。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电源、电路、供电设备及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要建立切实的消防制度,配备自动灭火设备和自动报警仪器装置。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逐级防火、防盗、防事故等安全责任制,及时发现和杜绝可能引发火险的一切源头,未雨绸缪,将火险扑灭在未发生时。

②防潮与防高温:

纸书印刷品既怕潮湿多水,又怕高温干燥。它容易吸收水分,也容易放出水分。当书库内空气长期潮湿,图书会大量吸水而发霉;当书库内空气长期干燥,图书会大量失水而脆裂。较大的书库,每年不断地吸收和排放成吨的水分。正常的空气流速应保证在每秒0.3米左右。空气流通过缓,影响室内外通风交流,不利于及时排除废气和杂质。空气流通过速,将会在室内形成过堂风,破坏纸张的正常含水量。

要经常保持书库内的恒温度和恒湿度,控制和调节温差与湿差的变化。一般说来,我国中心地区,书库内理想温度,夏天以22~28℃±3℃,冬天以18~22℃±2℃较为适宜,南方的温度比北方高几度。书库内的相对湿度,夏天以50%~60%±5%,冬天以40%~50%±5%较为适宜。温度过高,湿度降低,会使印刷品变形、脆裂、失去弹性;湿度过低,温度升高会使印刷品发霉腐烂,潮湿粘连。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侵蚀,使印刷品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减弱其抗强性能,导致藏书过早老化变质失效。

有条件的图书馆,要安装隔热层和防潮层,在书库配备密闭空调,通风吸潮设施,保持恒温恒湿度。要排除空气中杂质和废气,对贵重图书实行药物处理、封闭保存,是延长藏书寿命的理想方法。

书库照明分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太阳光辐射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使纸书载体发生光学和化学变化,使它发黄褪色,降低强度,直接破坏视听资料和声像资料。要避免阳光长期照射藏书,尤其避免强光直射书库,尽量减少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可安装毛玻璃、百叶窗、窗帘、遮阳板及散光结构,书库窗的玻璃应采取一定的防紫外线措施。此外,书库内要尽量使用人工采光,并将照明度、照明时间和照射方向控制在藏书各种载体能接受的限度。具体来说,书库内禁止使用日光灯而采用光线适宜并用半透明的球形灯罩罩住的白炽灯或普通钨丝灯泡,灯泡应安装在书架之间通道的正上方,尽可能不让人造光的光源与书架接近,以免发生火灾及损坏图书。

③防尘、防菌:

灰尘、病菌、废气、废渣等空气污染物质,对藏书威胁很大。混浊的空气也是各种有害害虫和微生物滋生繁育之所。空气污染源来自室外的灰尘、废气、燃料、烟尘,也来自读者流的携带和手中传递。带有病菌的出版物在馆员和读者手中接触交流,使出版物成为各种病毒流行传染的媒介,影响读者的健康。所以,除尘灭菌,净化空气,隔离污染源,采取积极措施保护藏书的卫生条件,也有利于保障读者的身体健康。我们要搞好库内外清洁卫生,做到一年一大扫,半年一小扫,除尘灭菌,防止有害气体、尘土、烟尘侵入书库,对入室空气使用空气过滤器过滤,并用吸尘器除去室内灰尘,清除室内微粒物质,防止病菌传染。有条件的图书馆,可设置紫外线消毒器或图书消毒设备,对归还藏书进行消毒;也可以在书库安装空气过滤器,它不但能滤掉空气中的灰尘,还可以将二氧化硫气体基本除掉;如果说能安装空调器,那当然最好不过,它不仅有效地控制温度和湿度,而且也能起到过滤污染气体的作用。

霉菌是一种微生物。它能分泌出一种纤维酶,这种酶可促使纸张的纤维水解,并能使纤维素通过它的细胞膜变成水溶纤维素,使纸张遭受侵蚀损害。我们常会看到一些被霉菌侵蚀的图书,它们出现各种色斑,字迹模糊,有的书页黏在一起,有人形象地把它们称为“书砖”。影响霉菌产生繁殖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是温湿度。如果书库的相对湿度超过70%,温度超过20℃,那么图书就会受到霉菌的侵害。缩微胶片在同样的温度下,相对湿度超过60%,就有可能生霉。灰尘多,空气不流通会给霉菌的繁殖创造条件,霉菌繁殖的适宜pH值为4~6左右,偏酸性,因此,图书纸张如果为酸性纸,则容易生霉。因而,我们要搞好书库的通风防潮和清洁除尘工作,使霉菌失去滋生繁殖的有利条件;对于发生霉菌的图书要立即采取除霉菌措施,以防霉菌的蔓延扩大;对于酸性纸张纸制成的图书,要进行脱酸处理(对藏书进行脱酸处理。用碳酸氢镁或碳酸氢钙混合溶液去酸的方法是:把溶液倒在水池里,把文献放在耐水的载体上,逐页浸泡。若去酸的书页胶性小在溶液里浸泡10分钟就可以了,倘若文献的纸张很厚,必须在溶液里浸泡40分钟以上,然后把书页从水中池里捞出来,垫上过滤纸晾干。木浆纸和酸度过高的纸,在去酸之前,最好先用干净的水冲洗15分钟)。

④防虫、防鼠:

霉菌、蠹鱼、白蚂蚁及其他昆虫与老鼠,是直接伤害藏书的有害生物。微生物附着在载体材料上,昆虫和老鼠隐藏在书库内,蛀蚀书页,咬断装订线,破坏出版物的物质结构和抗强能力,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书橱里可放些樟脑丸、香片纸等,或在书架壁上洒些香水以驱虫类,要保持书籍的清洁。藏书的地方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应该经常保持在6~20℃,湿度应经常保持在50%~60%;收藏的图书要经常挪动一下,即便是不常借阅的书籍,也应该定期翻动;书架、墙壁或地板都不要有裂缝,要堵塞大的漏洞,如通风管道、下水道、墙缝和地面洞口,不要在室内存放食物,以免招老鼠入库,一旦发现老鼠,要及时捕捉和根除,采用化学毒饵和机械装置,消灭鼠害。

防虫灭鼠,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防止有害生物在书库内生长、发育、繁殖。一旦图书生虫、发霉,应采取调节温度和湿度来控制,采用冷冻、微波辐照杀菌、伽马射线辐照杀菌、臭氧消毒灭菌等措施对图书进行杀虫和消毒。但要注意在杀虫与消毒的过程中不应对图书造成损坏或在图书上留下痕迹,引起纸张、色彩的变化或使字迹溶解等,同时更应该注意不要对人造成伤害。

我们知道,书中本无害虫,那些害虫是在图书运输或使用中由外界带入,因此书库为了避免害虫侵入,图书入库前要认真检查,发现害虫要进行杀虫处理后方可入库;对于书架等图书设备也要进行杀虫处理;害虫的生长繁殖与书库中的温度密切相关,把库中的温湿度控制在不利于害虫生长发育的范围内,是消灭害虫的有效方法,此外,保护库内外环境卫生,可以切断害虫入库通道。

以下简要介绍两种效果较好的防虫杀虫技术。

a.低温冷冻杀虫技术。低温冷冻应用于图书、档案害虫的杀灭,具有杀虫效果好,对图书纸张和字迹无不良影响,对人体无毒无害等优点。实践证明,在零下20℃左右温度下,将图书冷冻5天时间,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害虫均可被杀灭。目前,该项技术应用于古籍书入库前冷冻杀虫,入库后的古籍书没有出现生虫现象。

b.新型的图书防虫杀虫剂。以精萘为原料的卫生防虫剂具有毒性高(可致癌),杀虫效果不够理想等缺点。目前有一种高效无萘樟脑丸,经实验证明具有防虫杀虫效果好、气味清香、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并且对书籍纸张、字迹等材料没有不良影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虫剂。该产品主要成分为高纯度对二氯苯,纯品为白色结晶,易升华,其毒性比樟脑低40倍,比萘低10倍;在使用剂量0.5~3.0克/立方米时,7~30天内可以100%杀灭黑皮蠹、花斑皮蠹、烟草甲的幼虫或成虫。

⑤防腐、去污:

书刊不宜放置在化工原材料附近,否则纸张易被腐蚀变质。如果沾上强酸、强碱、纸张会碳化或脆化。此外还要避免油渍、墨水、铁锈、有色化工颜料的污染。

如果书籍沾染了污迹,一般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物理方法去污步骤:

a.除尘:清除纸张灰尘是最基本的方法,采用吸尘器吸去浮土。

b.用软毛刷轻轻刷掉灰尘,同时再用吸尘器吸一遍。

c.污迹厚者可用细砂纸仔细打磨,也可用刀片由污迹中心顺着纸纹向外刮;如有破裂,则顺着纸张裂缝的方向刮。

d.对铅笔等色料浮在纸张表面的痕迹,以软橡皮或干湿适中的面粉团用力按压污迹,便可黏下部分污迹,黏不下来的部分再用橡皮擦。以铅笔直线划痕为例,应以垂直于划痕的方向擦,若顺着铅笔痕迹檫,会扩大污迹范围。

e.水洗:通常用蒸馏水清洗,除去纸上的水渍和泥斑,这是最经济、最常用的方法。清洗之前先检验一下水对字迹、色彩的溶解效果,如果出现褪色,就应当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溶液或胶矾水对字迹色彩加固,然后再行处理。(胶矾水。胶就是黄明胶,也可以用牛骨胶,都是小颗粒状的,呈淡黄色,透明,明矾(白矾)学名是苯甲酸钠。胶矾水的配制方法为:两份胶、一份矾,分别用开水泡开,倒在一起加上适当的清水。注意白矾研成细末易溶化。泡胶用开水,不能用水煮,因为超过100度胶的黏着力会减弱。)水洗时要注意水温,一般用温水,必要时也可选用沸水。操作时,先准备一个比纸大的容器,注入蒸馏水,将纸张文件平展在塑料托板,或支撑在塑料网上,然后放入容器中,直至全部浸湿。用毛笔刷洗污迹,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把文件由容器中取出,继续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最好再检测一下pH值,然后用吸水纸吸掉水分,放在两张吸水纸中间压平、干燥。

f.把潮湿的纸质文献放在冰箱内,使其慢慢阴干,尽量减小因潮湿造成的变形。如果是大面积污渍或书因潮湿粘连揭不开、变形者,以笼屉蒸之后,挤压水分,水分干后再用酒精涂抹即可。

化学方法去污步骤:

用以上物理方法不能有效清除污迹时,可根据污迹的种类选择对应的化学溶剂加以清洗。以下是基本步骤:

a.先判断污迹的化学成分,再使用相应的去污配方;

b.以化学溶液浸透污迹;

c.在污迹纸页上下各放一张吸水纸,吸收被溶解的污物;

d.如污迹较重,可分多次完成,不要急于求成,以防止文献损毁。

无论哪种方法都会对文献纸张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化学清污方法造成的损伤更严重,若非必要,尽量少做。由于污迹产生的随机性,使文献清污和修复工作无法批量进行,每一次清污修复工作都有独特性。这就要求操作人员仔细辨析,精心操作,并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断探索新的清污方法,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如下去污方法(以下清洁配方比例均为容量比):

除蜡迹。在有污迹的纸上下各放1张吸水纸,用熨斗轻轻地熨烫几遍,污垢即可被吸入纸内,使书页平整干净。若有残留痕迹,再用氧化镁除污。也可以用几滴汽油和氧化镁的混合剂擦除。

除墨水迹。在染有墨水迹的书页下边,先垫一张吸水纸,再用20%的双氧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污斑,然后在书页上边放一张吸水纸,并压上重物,等干后墨水迹就会消失。如果用高锰钾溶液有褐斑,可以用草酸或柠檬酸溶液去除。各种墨水迹清除方法如下:

除蓝黑墨水迹:浓度10%的稀硫酸溶液33%+高锰酸钾溶液67%。高锰酸钾溶液的配比为100毫升水加固体高锰酸钾1克。双氧水溶液的配比为100毫升水加双氧水100毫升,再加5毫升稀硫酸溶液。如果用高锰酸钾溶液时有褐斑,可以用草酸溶液(水:草酸= 1:1)除去。

除红墨水迹:用氨水和酒精制成混合剂浸洗;先用温洗剂,再用10%的酒精液洗。除碳素墨水迹:用松节油或者蓖麻油浸一下,然后用汽油试着擦有时可以,但是如果时间太长就不好处理了,碳素墨水的痕迹很难去掉(碳是很稳定的),也可以用肥皂—酒精的混合物试着擦洗。

除圆珠笔油迹:将浸油处在酒精中浸泡一分钟左右,待油部分溶解后,换些酒精再浸泡,直到油基本溶解后再用酒精棉球擦洗,即可擦干净,开始一定要浸一下,否则一开始就擦洗可能会扩大污染。先用洗头液浸透污迹处,再用刷子蘸些白醋加水稀释的溶液轻刷即除。先将稀硫酸和高锰酸钾的混合溶液涂于字迹上,去除字迹。涂后仍留下红色迹,再用双氧水和稀硫酸溶液或草酸溶液涂抹。依次经这样两次涂敷,就可确保钢笔、红、兰圆珠笔和复写纸字迹去除干净,也不存在纸面变黄,纸质下降问题。在纸面原字迹处又可重新书写。

除记号笔迹:清洁剂有氨水浓溶液、草酸、3%双氧水、松节油、优质汽油。

除霉斑。用棉花蘸上氨水,轻轻地在霉斑上擦拭,至除净为止。以带棒脱脂棉蘸矾水、氨水清洗擦拭,然后用吸水纸或粉笔把水吸干,轻压干后可消除掉。以水、高锰酸钾调配成汁(浓度依霉斑轻重),污页下垫吸水性强的纸或专用吸水纸,等将汁涂于霉处,待几分钟后再以草酸涂之,并用笔轻微擦拭后,清水洗净(防汁液腐蚀)。亚硝酸钠水抹之,永不起霉。如霉斑重,可分几次完成,不要急于求成,以防书损。

除手指印。先用肥皂蹭去手指印,再用湿布擦去肥皂迹,最后在书页间衬上吸水纸,把水吸干。

除苍蝇便迹。用棉花蘸上醋液或酒精,在苍蝇便迹上轻轻擦拭,至除净污迹为止。

去黏结物的方法。去除黏在书页上的黏结物,也可用去油斑使用的有机溶剂,使用甲苯混合剂最好。在清除黏结物之前,也要象清除油斑时那样先检查文字的墨迹是否会因被溶剂溶解而褪色。如果文字墨迹不溶解,就可以使用移液管把溶剂滴在书页的黏结物上,然后用解剖刀往下揭。揭开一个小边之后,用手提起黏结物,在揭开的缝隙里再滴上一点溶剂,慢慢地从纸上把黏结物揭下来。取下黏结物之后,再用浸蘸溶液的棉花团仔细擦掉粘物的污斑。若是在薄纸上的黑斑,也不一定能彻底清洗干净。

去油斑的方法。各种油斑都可以使用有机溶剂清除。在开始清除油斑之前,必须先检查文字的墨迹是否会被溶剂溶解而褪色,以便选择用何种溶剂清除油斑。检查的方法是:取一滴配好的溶剂滴在过滤纸上,立即把过滤纸滴有溶剂的地方对准文字放好,用力挤压,假如过滤纸上没有脱墨的印迹,就可以用这种溶剂去油斑。去油斑时,先在去油斑的书页的下边垫上过滤纸,然后用浸蘸溶剂的棉花絮团在油斑上挤一下。油斑溶解后,即被衬垫在书页下边的过滤纸吸收。过滤纸吸油后,再换成干净的过滤纸。书页一面的油斑去掉之后,把书页翻过来,用同样的办法去掉书页另一面的油斑。如果去掉油斑后文字有水洇的印,待溶液完全挥发后,用水冲洗干净。

动物油(包括奶油、牛油、鱼油和骨油)、矿物油(机油)、蜡和石蜡等油斑,可以使用苯、汽油、醋酸乙酯、四氯化碳等溶剂清除。去油斑后,再用水冲洗干净,这些化合物对纸张没有危害。三氧甲烷和四氯化碳按1∶1比例混合,三氯甲烷和苯按1∶1比例混合,苯和醚按1∶1比例混合,苯和乙醇按1∶1比例混合。这几种混合溶剂清除油斑的效果都很好。

植物油的油斑特别顽固,清除植物油的油斑是非常困难的,有时甚至根本不可能去掉。但是,使用四氯化碳溶剂,醋酸乙酯溶剂,以及四氯化碳和醚1∶1混合溶剂,四氯化碳与三氯甲烷1∶1混合溶剂,苯与醚1∶1混合溶剂,都能清除掉葵花籽油的油斑。

吡啶是清除油斑的一种有效溶剂。使用吡啶可以较好地除去干性油、亚麻油和桐油的油斑。但是使用吡啶去纸上的油斑应当非常谨慎,因为吡啶会大大降低纸张的坚固性。用吡啶去掉油斑之后,要立即用净水把残留在文献上的溶剂冲洗掉。

像蒎烯和苛性碱这类药剂,可用于博物馆的去油斑工作。因为这类药剂对纸张的损害非常严重,所以,绝不可用于图书和档案资料的除油斑工作。

对于其他的一般污迹,只要用肥皂细心擦拭,再用湿布擦去肥皂,然后在书籍上衬上吸水纸吸干水分,就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辅助工具包括:直尺、生宣纸或吸水纸、脱脂棉、毛笔、刷子、熨斗、电吹风、裁纸刀、喷壶、镊子、吸尘器、细砂子、橡皮、毛帖、玻璃板等。

总之,对于一种污迹常常有多种不同去污配方,尽量选择安全、简便、宜操作、成本低的方法。利用有机溶液去污,效果好,速度快,不会使纸张引起明显的膨胀。但许多有机溶液易燃,有的还有毒性,因此使用时注意安全。无论哪种方法都会对文献纸张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化学清污方法造成的损伤更重。若非必要,尽量少做。由于污迹产生的随机性,使文献清污和修复工作无法批量进行,每一次清污修复工作都有独特性。这就要求操作人员仔细辨析,精心操作,并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断探索新的清污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对文献的损害,以最低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

⑥装订修补:

做好书刊资料的装订、修补、加固工作,是保护藏书机械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对于磨损、撕页、脱线的书刊,要及时修补、裱糊,使它们恢复和接近原状。古籍线装书的修整裱糊工作,是一项工艺性和技术性强的专门业务技能,需要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对于零散的期刊资料和连续出版物,按年按套装订成册,保持它的完整性。对于借阅流通量大的图书,采用加固封面,增添书衣、书套、书纸及透明薄膜等办法,配备保护性外壳,以增强抗磨强度,既保护藏书,又便于读者长期使用。

图书修复的原则就是要求做到整旧如旧,保持原件的本来面目。修复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修复方法。应当选择纤维长、质地柔软、吸水性好、强度高而薄的纸,并使用聚乙烯醇粘被破损的图书。

在古籍修复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纸浆补书机,国家图书馆修复中心研制的纸浆补书机具有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用水少、噪音小、造价低等几个显著的特点,被图书馆修复界广泛采用。

⑦复制文献,使用代用品:

将珍本书及需要永久保存的重要资料、文献复制下来,在流通中使用代用品,从而减少对原件的损伤。现代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使图书的知识内容从一载体转换到另外一种载体的办法。

⑧图书的封闭保存:

封闭保存对图书馆资料的保存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为图书处理不当时提供保护;转运过程中提供保护;提供在架保护;提供防火、防烟和防洪的保护;避光;防尘;能减轻周围环境波动的影响;能减轻大气污染的影响。

选择文献作为封闭保存物,优先考虑下列保护对象:装订脆弱且重要的书籍;已损坏和易破坏的书籍,比如散页、脱页书籍、封面不牢固的书籍和牛皮纸装订的书籍。牛皮纸根据相对湿度的不同而胀缩,这会使得封面歪曲或损坏书的连接部分,盒装能够将这种影响减至最小。

封闭保存物应不含木质素,不含硫,能缓和碱性,有很高的纤维含量(超过87%)。具体说来,封闭保存物有以下几类:

a.裁缝制作的书盒和布盒很理想,但是造价很贵,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巧缝制。只有那些极其珍贵、独特、有价值的资料采用这样的盒子保存。它的好处是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比其他任何类型的封闭保存物都要坚固。

b.有隔层的盒子要便宜一些,它能够提供短期(15到20年)保护。

c.工厂制作的可以保存档案的盒子和文件夹有不同的大小,量体裁衣,依书型定盒子。

如果封闭物太贵或者太占用空间,可以选择硬卡包装袋或存入书橱中,保护那些有价值的图书文献。

⑨图书的转移和运送:

搬运图书时,双手不要一次搬运过多的书籍,以手感觉不费力和能将书握紧为限。把书搬出房间时,把它们放入结实的盒子里。如有必要,用聚苯乙烯或泡沫塑料垫在盒子里,这样可以将书固定。用纸盒搬运单独的图书,走出房间把盒子放入聚乙烯袋子。当书移出建筑物外,使用配备有合适盖子的防水聚丙烯容器。移动那些纸张脆化的资料,可置于纸板之间形成坚硬的保持层。

使用手推车搬运图书,要使用大的橡胶轮子,能保证稳定性、机动性,减少震动,要有宽架和保护栏,能够保证运送图书的安全。在车角装有缓冲器,保证不小心造成车颠簸时,能够使损伤减至最小。当把书放入推车时,要保证:图书直立在车里设置的书架上,得到很好的支撑;图书边缘没有突出车外;车要装载好,使重心降低,保证图书安全。

⑩安全措施:

维护藏书的安全与完整,防止人为失窃与破损,同一切不良倾向现象作斗争,是图书馆员的责任,也是读者的义务。要建立书库管理制度,明确图书馆员保护藏书的岗位职责。对于专人管理的闭架书库,要按照规定,不允许读者进入,也不允许其他工作人员擅自进入。图书馆员首先要模范地遵守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向读者进行宣传教育,帮助读者正确地利用图书馆,自觉履行爱护藏书的义务。要加强借阅流通书刊的借还工作,严格借还制度。要建立、健全读者遗失、损毁、盗窃藏书的赔偿罚款制度和处理条例。借阅台口要配备UPS电源装置、监测仪,有条件的图书馆要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尤其要做好藏书的安全保卫工作。

从根本上说,藏书保护与利用是一致的,它符合国家、图书馆、读者的长远利益,要使藏书保护得好,利用得充分,必须依赖于馆员与广大读者的共同努力。

3.音像载体及数字文献的保护

(1)照片资料的保护。

照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图书馆中有相当的资料以照片的形式存在。所以对照片资料的保护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①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粗心的操作很容易损害摄影媒体,因此使用者应该做到:任何时候都提供拷贝而不是原件;操作摄影媒体的时候戴无尘棉布手套并且不要接触任何照相影像的感光面(如照片、底片、幻灯片等);准备一个干净的工作台;双手拿照片或者用硬卡片支住;照片上不要使用胶带、订书钉、插针、文件或橡皮筋;保存和操作时宜向专门保管人员咨询。

②理想的储存环境:

照片媒体对环境因素非常敏感。总体上说,储存湿度应该尽可能低,应当采取措施减少资料暴露在光、紫外线辐射、大气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中;黑白照片和底片应该保存在18℃(65华氏度)以下,相对湿度30%~40%的环境中。彩色照片宜保存在2℃(35华氏度)以下,相对湿度在30%~40%的环境中。只有在咨询过专家以后,才能把照片放入低温环境保管。对于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的混合收藏,建议放在相对湿度35%~40%的环境中保管;要避免温度和湿度的浮动。

③各种照片媒体的储存方法:

a.照片。最好每张照片都有自己的封套。这样能给予照片保持与支持,避免受到损伤。所有的封套都必须达到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制定的照片活动性测试(PAT)标准。这项严格的测试主要是检测封套对照片的影响。许多封套制造者和供应商在对他们的产品都进行这种测试。如有可能,最好购买通过PAT的产品或者规定任何购买的封套都必须通过PAT。

因为纸封套是不透明的,如果要察看照片的话必须把它从封套里取出来。透明塑料L套,加上一块硬纸板支持照片,这种设置可以使研究人员直接察看照片,而不需要把它从里面取出来,因此减少了照片的磨损。

对于那些装在硬纸板上的面积很大的照片,必须要特殊保管。这种纸板通常带有酸性,并且比较容易脆化,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就很容易出危险而损伤到照片。这种类型的照片一定要小心保管,有时需要装入特制的封套中。处理照片时也要格外小心。

照片如果被装入封套中,它们需直立或者平放在储存盒里。平放比直立要好一些,因为平放能够提供全面的支持,避免如弯折照片之类的机械损伤。但如果直立储存,存取照片就会相对容易,能减少操作。但直立储存照片应该放在无酸的文件夹或信封中,文件夹或信封本身应该放入储存盒里悬封着的文件夹内,避免照片装得过多。在储存盒里悬封文件夹的目的是防止照片滑落一张张叠在一起和方便照片处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注意照片不要装得太紧。

如果照片受到损伤,通常要加一层衬纸保护,但是如果衬纸压迫照片的话,最好不要用。那种有粘胶页面和塑料封面的相册不应该使用。

b.其他。相册应该平放,最好放入衬有无酸棉纸的盒子里。底片可以保存在纸套或聚酯封套中,放入盒中或放入柜子里悬挂的文件夹中。盒式照片,比如说银板照相法和玻璃板照相法照出来的照片应该平放在盒子里,储存在柜子里的抽屉或保存箱中。存有照片的保存箱应该放在金属架上,如果有可能,同等大小照片应该存储在一起。不同型号的照片放在一起会造成磨损,小照片遇到的风险可能性更大。一个保存箱内的所有照片的封套都应同样大小和箱子一般大,箱子里的照片不要装得太满。

(2)胶片媒体资料的保护。

①胶片媒体的种类:

胶片媒体主要有三类: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聚酯纤维素。这些材料可以用来支持底片、幻灯片、电影画面、缩微胶片和其他产品。

a.硝酸纤维素胶片。性能不稳定,易燃。在室内温度或更低的温度条件下,会发生缓慢、持续的变化,在此过程中释放出气体。如果气体不能逃逸出胶片保存的容器中,分解会加速。胶片变黄,然后变成褐色,再变粘、变脆,直到分解成为灰褐色粉末,彻底破坏图像或声音资料。这种化学反应同时会导致胶片燃烧,这会给附近的资料、人与建筑造成灾难性影响。

b.醋酸纤维素胶片。1935年引进,从1939年起,开始为硝酸纤维素所取代。在室内温度条件下,它产生分解,在此过程中释放出气体,气味和醋相似,因此这个过程被称作“醋症候群”。最终它会完全分解,直到最近发现,分子中含有三个醋酸基的纤维素胶片比较适合档案资料的储存。胶片的稳定性仍然是个突出的问题。

c.聚酯纤维素胶片。通常被称为“安全胶片”,对于大多数需要永久保存的照片来说,掺入聚酯的胶片是目前专家建议的选择。

②保存环境的要求:

有关研究表明低温保管是唯一可行的能增强已显示老化迹象资料的稳定性的方法,它也是唯一可行的能够使新资料处于良好保存状态的方法。

如果低温保管不是短期保存的选择,那么保存环境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酸性气体的产生,它会使纤维素胶片老化的化学反应过程加速。要尽可能保持环境的稳定、凉爽和干燥,应该避免湿度和温度的显著变化。

③保存方法:

胶片媒体很容易损坏,甚至条件良好时也是如此。以上三种胶片以及上面的胶质黏合剂,都可能被刮伤、磨损或起折。手上的油和污物也会损害到它们,由此影响到图像的质量。胶片的老化过程一旦开始,处理胶片时就更加容易出问题。老化的胶片变得很脆,在这种情况下,胶片移动时就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老化的胶片很有黏性,会粘住其他物品。

处理胶片最好由专门人员负责,只有胶片保管员才能够放映或翻印这些胶片。操作人员需要戴上棉手套,只能触及胶片边缘,在一个面积足够大小的场所进行操作,该场所要干净,照明和通风状况良好。吃、喝、吸烟在操作场所都不允许。在老化的底片前暴露过长时间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在大型胶片收藏前更是如此。

每种类型的胶片资料最好分开保存,这样可以保护资料不会受到硝酸纤维素和醋酸纤维素老化时产生的衍生物影响。尤其是硝酸纤维素老化时形成的硝酸会使镀银图像褪色,使得胶质黏合剂变软和发黏,腐蚀金属容器和箱体。这种分开保存的方法也可以使保管人员更加有效地监控藏品情况。同样重要的是要把那些老化的资料和好的资料分隔开来。因为资料老化产生的衍生物会导致其他资料的老化。

一张一张的胶片,如底片和幻灯片等应该装入套中,套子应该放在盒子里或抽屉里,盒子或抽屉应该放在金属架子或柜子里。胶卷如电影胶卷和缩微胶卷应绕核心缠绕,感光面朝内,放入容器中,容器内不含增塑剂、氯和过氧化物,但是聚乙烯和聚丙烯可以接受。任何放入容器中的纸和卡片应该取走,外部的纸包装也要去除,胶卷要分开保存,分别记录。不管是胶片还是胶卷,都应该水平安置在金属架上,放置环境宜阴暗、干燥、凉爽、空气流通好。

(3)音频碟片的保护。

①图书馆中常见碟片的种类:

在图书馆里最可能被发现的声音载体就是慢转密纹碟片(12英寸、33转/分;7英寸、45转/分)通常压制在聚氯乙烯材料上,或78转/分的虫胶碟片上。

a.虫胶碟片。虫胶碟片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在使用,后来慢慢为乙烯基碟片所取代。确定虫胶碟片老化的原因很困难,因为还有大量质量各不相同的虫胶和活页纸制造商还在使用。在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里,这些碟片会经历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虫胶脆化过程。温度大会加速虫胶碟片的脆化过程。每次重放碟片,脆化产生的粉末就会从碟片上洒落下来,消去了密纹槽保存的信息。尽管虫胶本身据说是可以抵抗真菌的,但是碟片里的有机材料却很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

b.聚乙烯碟片。尽管聚乙烯性能稳定,它的寿命却有限。聚乙烯碟片通常由聚氯乙烯(PVC)制成,当暴露在紫外线或者高热当中时,化学性质会蜕变。因此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在树脂中加入一种化学物质,以保证它的稳定性,这并不能阻止蜕变,但是可以起到控制作用。聚乙烯碟片可以抵御真菌的生长,不会受到湿度过大的影响。

②储存环境的要求:

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上升和快速浮动会影响一些碟片内的合成树脂的化学性质,影响声音效果,使碟片变形。建议保存环境的温度为18摄氏度(64华氏度),相对湿度为40%。碟片上的真菌会在表面造成点状腐蚀,会影响放音效果。灰尘以及唱针给碟片密纹的压力能够使密纹永久损坏,影响声音效果。灰尘也有可能永远嵌入碟片的热塑料物质当中。

③储存和使用方法:

储存时,把碟片放入柔软的聚乙烯内套内,避免用纸、纸板或聚氯乙烯制作内套。不要把碟片放在靠近光源(尤其是紫外线)和热源的地方,因为合成树脂很容易受到光和热的影响。不要把重物放在碟片上,也不要把碟片叠在一起。把碟片放在架子上的时候边缘要垂直放立。不要使用使碟片受压不均的存放架,也不要使用支持物间隔10~15厘米以上的存放架。不要把不同大小的碟片存放在一起,因为小点的碟片容易找不到,也容易损坏,而大点的碟片又有可能受压不均。长时间使用的留声机碟片的收缩包装要完全去除。收缩包装会继续收缩,从而使碟片变形。

使用时,从封套里取出有凹槽的碟片时,把封套(含有内套)置于胸前,用一只手轻轻施压,把封套打开。握住内套一角取出碟片,避免用手指按压碟片,因为内套和碟片之间的灰尘有可能会被压入沟槽中。从内套中取出碟片时,让碟片逐渐滑入摊开的手掌中,这样的碟片边缘就会落在拇指的关节处,中指就可以触到碟片中部的标签。不要把手伸到内套里面,拿碟片的时候,把拇指放到碟片的边缘,用一只手的其他手指放在标签处以维持平衡。双手触及碟片的边缘,把碟片放入唱盘当中。

(4)磁性媒介保护。

①磁性媒介的种类:

磁性媒介(磁带)包括盒式录音带、录像带、电脑软盘等,通常是由黏合剂把铭磁层或者氧化铁磁层和聚酯底盘黏结而成,经过水解作用和氧化作用,黏合剂很容易起变化。由于磁带上储存的信息是磁化粒子的格式,磁化物受损就会引起信息的丢失。

②储存环境的要求:

磁带保存环境应该凉爽干燥:(15±3)℃[(59±5)华氏度]和相对湿度30%~40%的条件比较适宜。极热和极冷的温度会损坏磁性媒体。相对湿度超过40%会加速磁带黏合剂的退化,避免磁带经历温度的快速变化,如果储存区和操作区的温度相差8℃(15华氏度)以上,气温每相差10℃(18华氏度),磁带就需要在操作区放置4小时以适应气候。

③储存和使用方法:

a.保存方法。使磁带和软盘远离磁场,不要把它们叠在电器设备的上方。保持保存区域的清洁无尘,灰尘吸附湿气,加速水解作用,这是一些长期保存的磁带产品老化的一个共同原因。同时灰尘有可能造成对磁带永久的损害:灰尘造成磨损,给磁带表面和录音机磁头之间造成压力,会损坏氧化物层和录音机磁头。不要让卷盘和盒式磁带暴露在阳光下,卷盘和盒式磁带要垂直放置,卷盘应由盘芯支持,使用高质量的卷盘或盒式磁带、盒子、其他保存容器、附件等。卷盘要使用保护套,不要把磁带存放在质量差的纸板套、盒里,因为可能含有酸,也不要放在含有氯的聚乙烯盒子里。

b.注意备份。音频、视频和电脑软盘如果需要长期保存的话,需要周期性地复制、更新以确保能够读取信息。每3~5年,应把所有重要资料的原版复制到高质量的、以聚酯为基础的新的媒体介质上,只有在需要复制另外使用的复件时,才使用这些原版进行复制。要在不同的时间复制资料,避免它们一起老化。

使用音频卷盘进行原版音频复制。一个录音带或录像带的书写稿可以当作“可利用的复制品”或是“备份复制品”。书写稿中包含原带中的每一个字或词或者仅仅只是关于内容的大体上的记录。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旧的信息格式逐渐消失。为了确保信息的存取,在即将过时的播放设备仍然可以找到时,要把旧格式的资料用新的技术复制到稳定的媒体上。

c.音像资料数字化。音像资料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传统的音视频资料(如录音带、录像带)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方便利用和长期保存。音频资料的数字化整理一般采用计算机的声卡、光驱和相应的软件来处理,视频资料的数字化,可由视频资料播放设备(摄像机、录像机、影碟机等)、带视频捕捉卡(视频编辑卡)或IEEE1394(俗称“火线”)的计算机、视频线和相应的视频处理软件组成一套视频资料数字化设备(实际操作技术可见《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1):27符国伟《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音像资料数字化建设》)。

d.使用注意事项。使用中应注意减少操作次数,避免用手触及磁带或电脑软盘的表面。皮肤上的油脂会留下残余,盖住设备播放磁头,吸引灰尘;不要触及磁带表面和边缘,如有必要的话,需要戴上手套操作;不要使用商业广告推介的磁带和软盘清洁产品,同资深的专业人员接触,商讨如何清洗和修复脏带子和受损磁带,使用后立即把带子和软盘放入单独的盒子里存好,避免染上灰尘和造成损伤;不要使用回形针或胶带直接把纸条黏在盒式磁带、卷盘或软盘上,只在干净的地方处理磁带;不要让磁带或带头拖在地板上,不使用磁带就把它们放回保存容器中;不要让磁带掉落,不要让它们受到突然的震动。开放时卷带中坏了的带子或带头、带尾要截除;不要使用万能胶去黏磁带或拼结磁带,如有必要,使用专门用途黏合剂。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做法:为所有磁带贴上标签;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定期维护设备,确保播放磁带时不会造成损伤;按照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彻底清洗录音机磁头;扔掉有划痕的磁带和任何表面有损伤的磁带,因为它们会在录音机里留下碎片;在播放了一盘受损的磁带后,使用清洁磁头的盒式磁带;在磁带用作其他用途时,必须要彻底消磁;周期性地快速前后倒带;不要让磁带停在中间,应该完全倒带;保护播放设备和磁带不受灰尘的影响。

(5)光学媒介的保护。

①光学媒介的种类:

a.镭射光碟。镭射光碟通常是30厘米左右的玻璃或塑料碟片,成百上千万的信息点被刻入光碟表面,由投射到表面的激光束来阅读。激光投射到表面会反光,被反射的光被转换成传统的模拟号。

b.CD-ROM。CD-ROM(只读光盘)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音频光盘衍化而来。两者的尺寸和性质都一样,只读光盘和音频光盘的主要区别是音频光盘只包含音频资料,而只读光盘包含音频和视频图像资料。

模压塑料光盘上有由许多信息点组成的连续的螺旋线,铝制的反射层使得光盘驱动器里的激光能够阅读信息点里包含的信息。光盘的一面喷漆,另一面是塑料基片,目的是保护里面的信息。

②储存环境的要求:

光盘应该保存在没有灰尘、凉爽(低于20℃或68华氏度)、较干(40%RH)的环境中。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会导致金属反射层的氧化、褪色、聚合物基片和涂层的退化。不要把光盘放在阳光下。

③储存和使用方法:

由许多生产者和经销商提供的丙烯酸“珠宝盒”能够很好地保护光盘不受划伤、磨损,不受灰尘、光线和湿度快速变化的影响。要更好地保护盒装的CD,可以把它们装在封闭的柜子里、抽屉里或箱子里,这能提供针对光线、灰尘和天气变化的额外保护。如果生产者还提供了一个衬垫或其他的物体放在“珠宝盒”里,应该把他们保留下来。

对光盘进行清洗时避免使用清洗剂清洗。轻微的灰尘可用擦镜头的布轻轻地擦去,但是使用空气枪更好。应从中间向边缘轻轻擦拭,擦拭路线呈辐射状(像车的轮轴,不是圆周形)。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弯曲或者用尖头划过光盘表面,这样会对光盘产生最严重的损坏,会破坏光盘衬底,抹去信息点,使光盘不能被阅读。举例来说,圆珠笔的笔尖,能够对聚碳酸酯基片产生压力,也会对笔尖处的金属反射层产生压力。不要把光盘忘在光盘驱动器里,处理光学媒体时要戴上手套操作。

(6)数字文献保护思考。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已促使图书馆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电子技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信息形式。从安全管理角度来讲,随着数字文献资料数量和品种的不断增加,安全隐患和风险也随之增加,并有风险集中和不断升级的特征,所有这些都正在迫使图书馆和档案馆肩负起保护数字文献资料的历史使命。

①数字文献保护范围:

a.保护文献资料的内容。

在任何信息的环境下,首先是要识别和选择那些最值得保存的资料(刘家真曾在《保护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研究综述》中指出,必须对保存的数字信息进行鉴定与挑选,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保留所有的数字信息,对必须保存的数字信息必须对其价值进行专家评定,以决定是否有必要保护其长期存取性。在考虑这一问题时,应权衡该信息的内在价值、保存其长期存取性的费用及该信息今后可能带来的利益等),可是预见将来在各个科学领域上的信息需要时很复杂,数字信息的动态特点又增加了新的困难,因为一种信息资源很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版本,选择保留哪种版本就更非易事。任何一个数字信息的提供者必须存贮数据,并提供系统管理,维护传递数据的技术。更长时期文献资料的保护需要附加技术,因为数字文献资料是依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来使用它们的,所以硬件和软件必须保持有效。如果改变,数据必须被转移到新的平台上。转移的一项重要技术就是软件开发,该软件能仿真最初软件运行的环境,这将促使软件商维护逆向兼容来开发新的版本,由此大大方便了转移工作、转移引起的问题,说明数字文献资料和纸质印刷型文献资料的保护根本不同。

b.保护文献资料的原文引用。

保护数字文献资料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存它的原文引用。对于数字文献资料的复制转移,保存它的原文引用是必不可少的。

c.保护文献资料的存取。

网络的出现使检索数字文献资料更加容易,为了确保能够存取,就需要有传输和使用它的基础设施。数据库必须联网,必须提供检索、处理数字信息的软件;必须有一个对数据库资料定位,查找的可靠系统以及提供一个保护所存贮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系统。由于数字信息的出版者、提供者对于开发所有这些功能的技术非常感兴趣,因此图书馆以及其他信息存贮机构在维持存取方面的努力并不是孤立的。

②数字信息保护所面临的新问题:

传统的物理存贮信息的图书馆仍以纸质印刷型图书资料为主,随着存贮信息的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演变,数字文献资料的保护也就成了图书馆和档案馆面临的新课题。

a.虽然数字信息的载体寿命不长(例如磁带寿命约为15至20年),它要求不断地重新复制,以便保持已存贮信息的稳定性,而更加重要的是短寿命的硬件和软件,为了取得更高的信息密度,文献载体不断地更新换代,容量不断增加,存取速度不断加快,因而硬件和软件也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需要长时间保存的信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一个电子环境转移到另一个更新的电子环境。相比之下,载体的寿命显得关系不大了,关键是永久性的技术,而保护技术的方法比起保护载体的方法来说更为复杂,这使得数字文献资料的保护大大复杂化。

b.数字文献资料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可靠性要求增加。计算机网络并不十分安全,有时会出现隐患,如人为失误和计算机病毒,使某些信息化为乌有。目前全世界已发现4000多种病毒,而且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水灾、地震、火灾和停电会对信息设备和备份系统造成破坏。因此数字化以后的纸质印刷型资料仍需保存,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珍贵图书尤其应该保存。

c.在新的数字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提供功能,与其他信息存贮机构的功能没有明显的区分。在数字信息领域中,图书馆从出版者那里联机获得信息,有时是磁带和光盘,并逐步通过网络获得信息,而图书馆不用新添图书。后一种情况下,图书馆没有意识到要永久地保存某些数据,也没有这么做的手段。在这特定的信息领域中,图书馆的藏书职能就不再明显了。这种即时存取和长期使用之间的模糊界线导致了许多信息提供者认为他们自己就是他们的数据库保存者,认为不需要图书馆和档案馆来提供数据库的保存。

d.数字信息的寿命周期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够确切。数字文献资料的出版至今只有很短的时间,图书馆在处理数字信息方向的经验还很有限,还不能预期该领域的寿命周期以及这样的保护工作所需的费用。因为硬件和软件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数字信息的保护费用还须加上对职工的培训等非直接费用,因此数字文献的资料保护不会比传统文献的保护更便宜。

e.在物理存贮信息的领域中,保存和使用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资料使用得愈多,就愈遭受磨损和撕裂,使用和保存不仅是不同的业务,而且是相互对立的。在这个领域中,仅仅是图书馆和档案馆涉及长期保存的问题,而在数字信息的环境下,保存和使用功能之间的界限很不明显,使用将保持数字信息的活力,没有被使用的数字信息将成为无用的信息。

③数字信息长期保护技术策略局限性分析:

a.数据更新(refreshing),指通过拷贝方法将数据流从旧存储介质转移到新存储介质上,保护数据本身不受存储介质质量恶化的影响。拷贝过程往往需要周密计划,以便有序地将不断积累的数字信息在它们各自存储介质可能超过安全存储期限前转移到新的存储介质上;而且,在拷贝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检验或数字摘要等技术来检验拷贝后数据流与原始数据流一致。目前数字技术的变化速度远远超过物理介质质量恶化速度,即使原始数据介质还完好无损,有关软件可能早已过时甚至消失。因此,主要依赖数据更新来保存数字信息存在很大的危险性。

b.技术仿真(emulation),是在实施数据更新保存数字信息内容的同时,通过保存数字信息利用环境(软件与硬件)来保障数字信息内容的可利用性。当然,我们可以物理地保存有关的软件版本和硬件设备,但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升级换代,对于绝大多数机构来说这种方法不现实。实际上,人们更多的是详细描述数字信息利用及各种技术参数和环境条件,以便未来计算机系统可以模仿原始系统环境来读取和使用数字信息内容。但是,技术仿真要求较高的和持续的技术水平和运行支持能力,这往往是一般机构难以独立做到的。

c.数据迁移(migration),是持续地将数字信息从旧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例如旧版本旧格式)转换到新计算机环境(新版本新格式)的过程,从而保证当前存储的数字信息总能被当前系统读取。数据迁移中并不要求绝对保存原始数据的全部“面貌”,而主要是保存数据内容和内容关系。但也正因为每一次转换都可能丢失一定的结构、版式、链接、交互关系等信息,持续的转换可能将这些信息损失累积起来,从而使当前数字信息内容(包括结构、关系等)出现严重的差异。

除了上述办法之外,还可通过将数字信息转换为模拟信息(例如打印),使用后向兼容软件,提高各类系统相互操作性等来保护数字信息。

最近出现的新技术方法有:

一是UVC:是由IBM提出的,UVC是一种新的用于还原数字对象的方法,它并不依赖现有的平台和格式。一个虚拟计算机可以用于详细说明今天的过程,这些过程可能在将来的某台未知机器上运行。这种方法的唯一需求就是要有UVC仿真器。荷兰的国家图书馆与IBM合作研发了首台工作的UVC,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

二是多重备份与适时迁移:多重备份的基本思想类似于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尽量避免因不可避免的因素而造成的数据损失。目前,各类数字资源保存系统多采用Cache技术,采用分布式架构,在位于异地的多台机器上分别缓存点恢复数据。

适时迁移是根据软件、硬件的发展将数字资料可以在发展的环境中被识别、使用和检索。根据迁移条件的不同,迁移可分为硬件迁移、载体迁移、格式迁移、版本迁移和访问点迁移。

硬件迁移主要是由硬件更新引起的,是将数字资源存储到新的硬件环境下。硬件迁移往往适用于数字保存单位条件升级或提高的情况,软件迁移主要是由于使用的软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是将数字资源转移到新的软件环境中,以保证数字资源在新的环境中的可用性;载体迁移主要是由于数字资源存储载体的变化而引起的,是将数字资源转移到新的载体中,如将以光盘为载体的数字资源保存到硬盘中;版本迁移主要是由于软件更新或升级引起的,是将数字资源转移到新的软件版本环境中,以保证数字资源在新的版本环境中的可用性,如将Word6环境中的文档转移到Word2000环境中;格式迁移是将数字资源从一种格式转换成另外一种格式,以适应新的环境中对数字格式的要求,如将HTML格式转换成XML格式;访问点迁移是指访问入口点的改变,如从客户端方式改为从Web浏览器方式。

三是开放描述与登记:开放描述是目前流行的一种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数据可读性与互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所谓开放描述指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可识别的开放语言和规范方式来描述自己系统各个层次的内容。尤其是自己的数据格式、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所形成的描述文件及其定义语言置于本系统公共位置,或递交公共登记系统,第三方系统可以对这些描述文件进行搜寻,按照开放语言规则进行解析,从而使第三方系统能识别、理解本系统的格式和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系统间的互操作。数字资源的开放描述可以将数字资源的存储、描述、组织、传递方式以第三方可以获取的形式描述,从而实现第三方或未来对该类资源的使用。开放描述与登记机制包括文件格式登记、描述登记和服务登记。

文件格式登记一般实现文件格式登记、格式识别、格式有效性检查、格式转换等功能。描述登记是对数字资源描述的一种开放性与注册方式,通过该种方式第三方可以了解数字资源的具体描述方式、方法、解析方法等内容,从而可以方便使用该资源。目前流行的描述登记有元数据登记、持久标识符登记等。服务登记的目的是以一种开放的描述方法描述服务,第三方可以通过服务注册中心发现需要的服务,并通过服务请求调用等方式完成服务调用,从而实现需要的服务。目前流行的Web服务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其中UDDI是该技术方法的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中心,它可以完成服务注册、服务发现与服务绑定。

四是模拟环境与环境封装:模拟环境在新的环境中模拟原有的数字资源保存、运行环境,实现在新的环境中资源的利用,如在Windows环境中模拟DOS环境运行DOS程序。

环境封装是对数字资源进行包装的过程中,将该数字资源所需的运行环境,如动态链接库、运行环境等一起打包,从而实现在其他环境中运行该程序包,如在JAVA程序中加入J2SDK,从而保证在新的环境中JAVA环境要求。

J.Rothenberg认为可以创建在原始硬件中运行原始数据所需软件的软件模拟器,来完成在未来的环境中运行原始数据的工作。他还认为这种模拟原始环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在数字图书馆中原始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

环境封装包括在XML中包含原始文件、在描述文件中包含指向软件的链接、包含软件本身3种情况。包含软件本身往往是保存与数字资源有关的所有内容,如文件本身、文件的上下文信息、文件运行的软件、硬件环境等。AOLA(Austria On-line Archive)项目采用迁移和模拟环境的方法。

五是数据恢复与数据考古:数据恢复与数据考古是从原始的字节流中恢复数字资源的原貌,并保证数字资源的可读性和可用性。数据恢复包括数据灾难恢复、数据格式恢复等。数据恢复是具有挑战性的技术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已经无法获取数字资源的原貌,就无法评估数据恢复的成果。因此在正常的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过程中,不赞成使用这种方法作为长期保存的技术方法,而应该采用更为实际的运作方法。该方法仅在长期保存方法无法发挥作用时使用。

六是技术保存(又称硬件博物馆):同时保存计算机中的文件、硬件和软件,并保持它们的生命力。

七是数字校园容灾备份:UIT建议用户采用数据容灾备份系统,在灾备服务器上安装UIT CDP软件和备份软件,实现两个功能:第一,实现信息中心与图书系统中重要数据的实时复制,将复制的数据保存到灾备端的SV3200/3600系列存储系统中,当信息中心的数据丢失时,可通过灾备服务器进行实时快速恢复;第二,实现信息中心服务器数据的自动备份,备份服务器采用磁盘到磁盘(D2D)的工作方式,将数据备份到最新的BL2000系列虚拟磁带库中。

如果数字资源操作和软件程序过时,资源没有及时迁移到新的系统,虽然资源数据没有丢失,但却不再获取。这就需要数码考古(data archaeology)的方法来解救。解救的方法很多,仿真法也是其中之一。有时需要破解数码结构和连接才能重新获得数据。希望未来技术的进化会使这种方法更为易行。

数字资源的保存并非总得依靠未来的技术。利用现有的传统保存方法也同样可行。比如将数字资源还原到缩微胶片上,甚至做成纸本,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发起的“多份拷贝保持文档安全”(LOCKSS,即,Lost of Copies Keep Stuff Safe)计划(http://www.lockss.org/ lockss/Home),就是利用低成本的开放资源软件构建数字平台来保存图书馆订购的网络期刊资源。

元数据的保存也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一个重要方法,因为有了元数据,数字资源就有可能脱离具体的操作系统而独立存在。显然,这就减少了因系统更新、软件换代造成的获取障碍。任何资源都只有在相关元数据完整记录资源生命周期的情况下才可能保存。

数字资源的保存代价很高,但其必要性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资源的完整由内容、固定性、参考、起源、上下文五个方面来衡量。保存数字对象的完整尽管必要,却并不等于数字图书馆因此就可以提供持续存取。这里还有其他因素,包括政策、经济手段和法律权利的交涉等。

④数字资源保存工具:

许多数字资源保存机构致力于工具开发,帮助长期保存系统提高保存行为的效率。英国社会科学数据存档中心(UK social science data archive)在JISC资助下开发了社会科学数据交换模型和数据转换工具——Dexterity,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长期保存。巴斯大学建立的CAD工程模型是用来保存工程数据的,该项目开发了使用表征信息(OAIS)建议采取合适策略进行CAD模型迁移、数据交换的保存计划工具和提供简单格式架构的LiMMA;美国弗吉尼亚科技大学介绍Planets保存规划方法使用仿真、迁移策略保存视频游戏的经验。

⑤数字馆藏管理软件——CONTENTdm:

图书馆把一些重要文件和图像数字化以后,就需要一个管理软件,用来管理数字化的文件和图像。CONTENTdm简单、易用,完全解决了数字馆藏的管理难题,实现数字馆藏的存储、管理和通过网络向读者提供服务等功能。CONTENTdm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的数字馆藏。无论是历史档案、新闻报纸、图书、地图、幻灯片或音频/视频,都能够使用CONTENTdm进行储存、管理和传递馆藏,并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访问。

CONTENTdm安全性能满足用户需求,确保仅向特定的用户或IP地址开放资源。在单一馆藏中,图书馆能决定向所有用户提供元数据,同时要求提供密码方可查看文件,或对资料和数据同时进行限制。有了CONTENTdm的安全方案,可选择多种方式对版权或其他受限资源进行保护。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无限制地访问数字馆藏;如果需要,图书馆也可对访问进行限制。

CONTENTdm的安装、使用非常简便,目前许多用户仅用了几周时间就建成或者转换了馆藏。他们得到了模板、批处理、可定制“即开即用”网络界面、教程、网络培训和全方位帮助文件的协助。

CONTENTdm功能强大。使用CONTENTdm的搜索引擎,不到一秒钟,便可从上百万个电子资源中找到检索结果;可作为存储库使用,用来储存PDF文件、论文、报告和影音等任何类型的文件;可以对CONTENTdm进行升级,不需要另外安装新的软件。

OCLC提供从馆藏数字化到保存的馆藏发展方面世界一流的支持和服务;OCLC致力于帮助用户建设优秀的馆藏。OCLC的专家团队可为用户的整个馆藏建设过程提供支持、建议和培训。

图书馆使用CONTENTdm软件对数字馆藏进行管理时,要先把CONTENTdm安装在图书馆局域网或OCLC托管的服务器上。使用CONTENTdm可以在任何地方添加电子资源。另外,馆藏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管理。

⑥国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计划:

国外的主要图书馆已经开始或规划实施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计划。美国国会图书馆NDIIPP项目和DuraCloud宣布,他们将联手发起一个为期一年的试验计划,检验利用云技术进行数字内容永久存取的情况。该试点计划围绕着一项新的以云技术为基础的服务—DuraCloud开展,该服务由DuraSpace组织发起和主持管理。在NDIIPP项目成员中参与此计划的有纽约公共图书馆和生物多样性历史文献图书馆。云技术通过互联网利用远程计算机提供本地服务。DuraCloud将让一家机构在没有自有专门技术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数据存储和存取服务。

2009年2月,新西兰负责国家图书馆的部长启动了“国家数字遗产档案”(NDHA)计划,是第一个有关数字遗产保护保存的商业化解决方案。该项目与Ex Libris和Sun Microsystem公司合作,提供软件和硬件支持。

(7)对数字化文献保护与保存的几点建议。

在数字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的保存策略、模式、技术都与印本资源的保存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图书馆来说,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不仅是一项新的使命,也是一项面临技术、经济、法律等诸多难题的重大挑战,也是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图书馆(特别是国家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对于国家、图书馆和用户的战略意义,并且在这样一项新的事业中发挥关键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吴慰慈对我国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研究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①建立分布式保存系统,由多个保存机构在合作的基础上共同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保存。要制定标准、使用元数据、确定优先级别、分配保存责任。

②国家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并领导网络信息保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字遗产保存指南》中指出:“尽管数字保存必须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但是必须要相应机构来进行领导。”“既然国家图书馆拥有法定权利去获得和保存该国出版的文化财产,因此国家图书馆在网络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中应该起领导作用。”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关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的任务的分析报告中指出:“国会图书馆应积极承担数字信息的长期保护任务。”澳大利亚、英国等在指定的各种与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相关策略中,都明确了国家图书馆应起组织和领导作用。

③优化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政策法规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的优化主要应该在相关的法律中体现与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相关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政策法规框架。《图书馆法》是国家对图书馆政策的体现,因而在《图书馆法》中应该明确规定:赋予图书馆为保存的目的复制网络信息的权利,赋予图书馆为保存的目的修改网络信息格式的权利。还有《呈缴法》,目前我国的呈缴法没有明确规定网络信息资源在呈缴之列,应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对目前的呈缴制度进行改革,如对那些不能公开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像需要输入口令的在线数据库等要求制作者进行呈缴,在呈缴数量、呈缴时间、呈缴方式等方面做出适合于网络信息资源呈缴的具体规定。

④尽快制定保存元数据的标准。对于网络信息资源来说,由于URL地址的不稳定,不能以此作为共建共享的基础,需要唯一标识符的技术。在唯一标识符技术还没有成熟之前,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就必须建立在对网络信息的元数据进行充分描述的基础上,因此应该颁布网络信息保存元数据的标准与细则。

(8)数字信息保护的展望。

数字信息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虽然已有一些专业部门在使用它,但还远远没有实现资源共享。而图书馆和档案馆已经开始面临数字文献资料的保护问题,他们可以从各专业部门成功的经验中学习,进行研究。例如数字文献资源的类型,大量信息的存贮以及转移等。政府应对抢救存贮信息的合作计划、主办数字信息的编档保存、研究和开发有关新技术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对承担数字文献资料存贮的机构制定规范等等。

数字文献资料的保护是一个国际性的、崭新的、多学科的重要领域。为了达到保护的目的,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有关的国际协议,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通过最新的通讯手段,分享最好的策略和最新的技术成果,为做好数字文献的保护工作而努力。

四、文献资源清点

1.文献资源清点的目的与要求

文献资源清点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活动。文献资源清点的目的,总的来说,是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免受损失,保证文献资源长期完善地保存,充分有效地利用。具体说,文献资源清点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摸清家底,了解馆藏情况。有些图书馆长期存在着文献资源数字不准、丢失原因心中无数、有书无目录、有目录无书或者目录与书并不相符等混乱现象。通过清点,可以准确统计文献资源入藏、注销和实存文献的数量,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文献资源清点可以检查馆藏文献资源的完整与否,找出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如采购、分编、典藏、目录组织和流通借阅)存在的问题。通过清点,堵塞文献资源保管和流通工作的各种漏洞,改进文献资源管理工作,理顺文献资源与目录体系,维护文献资源的安全与完整。以上说明,文献资源清点是文献资源组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使馆员明了馆藏文献资源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做好文献资源服务工作。

文献资源清点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文献资源清点的要求,总的来说,通过清点,达到文献、目录组织和财产账三者一致。为此,在清点进行前,应制定清点的原则和计划,包括清点的目的、范围、方法、要求、时间安排、人力资源组织和人员分工等等。另外,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如整理书架与排架目录,集中分散图书等),以方便清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文献资源清点过程中,还要求将文献资源清点与文献资源整顿结合起来。例如,在清点中,可进行旧书剔除、内部书提存、破损书修补、改正分编中的差错等等。在清点后期,我们可根据文献资源利用率调整各类图书的数量比例、调拨不符合需要的书刊等工作。

文献清点的范围,可以是全部文献的清点,或局部文献的清点,也可以是积累许多局部清点达到全部清点。一般来说,为方便读者利用,清点工作不应闭馆进行,可采取分区、分库、分类的办法进行局部清点,使清点工作细水长流,经常化、制度化,积众多次局部清点完成全部清点。

2.文献资源清点的方法

(1)排架目录清点法。

排架目录是反映文献资源在书架上顺序的一种目录。而就目前,绝大多数国内馆排架目录系统与文献资源排架系统完全一致。所以,用排架目录清点文献资源既迅速又准确,是一种常用方法,具体做法是:清点前,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统计出某一馆藏各类文献数量、各类文献外借册数、文献损失赔偿册数、各类文献利用率,(为文献资源剔旧提供依据);尔后,按照排架目录序号,逐一核对每本书的书名、著者、索书号和登记号,准确无误,说明书与目录相符。如果有目录无书,有书无目录或目录与书不相符,可在统计表上分别标识,然后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方法。文献和排架目录核对后,再用目录与个别财产登记簿进行核对,查清实存文献数量,注销损毁文献,做到文献、财产目录、账三者完全一致。

对于没有开展计算机管理且备有排架目录的图书馆,清点时,可用排架目录逐一核对架上文献和已借出文献的书装卡,其核对内容有书名、著者、登录号、索书号等。准确无误,说明书、卡相符;如果有卡无书,或有书无卡,可做好记录,然后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一些丢失、注销文献,必须在个别财产登录簿进行核对,做到书、卡、账相互一致。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快、准确性高、可以分库、分区、分组、分类同时进行,比较方便。清点的结果能使架上的图书恢复正确的排列次序,改正乱架现象。

(2)登录号清点法。

登录号清点法,就是利用图书财产登记直接核对书架上每一本书,然后根据登记簿上的索书号核对分类目录,达到文献、目录组织、账三者统一,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登录号顺序排架的文献资源清点。具体做法是:借助计算机管理系统,可将架号、登录号、书名、著者、索书号、外借册数、图书损失赔偿数、图书注销登记号等一一标示出来,尔后与书架文献进行核对,准确无误,说明文献、文献财产登记相符,如果有账无书,或者有书无账,可在统计表标示,尔后再行与排架目录核对,发现有出入,可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处理。

(3)文献抽样清点*。

面对浩如烟海的馆藏文献资源,摸清家底,发现问题,改正工作,这是图书馆必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然而,目前大中型图书馆,动辄百万馆藏文献资源,因此,文献资源的清点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浩大工程,旷日持久,且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况且,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窗口单位,闭馆清点,势必影响文献利用,因而,图书馆总希望投最小的人力、物力,求得最大的清点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各馆可分库、分区或分类抽出部分文献进行清点,它既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又能真实反映馆藏文献资源现状,此一过程,笔者称之为文献抽样清点。

文献抽样清点,必须考虑以下2个问题:

①我们进行馆藏清点,当然希望了解馆藏所有情况,然而,馆藏资源十分庞大,涉及琐事繁多。在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盘点馆藏资源全部,我们只能抽样调查部分文献资源,寄希望文献抽样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能真实代表文献资源馆藏的基本特征;能反映文献资源馆藏的典型特征;能全面反映文献资源的全部状况。这三个特征(代表性、典型性、全面性)就是抽样的基本思想。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也就是为了提高抽样的效率(真实性和全面性)。

②要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文献抽样要求条件是“随机抽样”和“样本足够大”,只要抽取的样本足够大,随机抽样得到的数据就能够反映真实特性。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很难做到,甚至无法做到。实际操作中,随机抽样往往由于它的偶然性,很难满足以上3个条件,要使“样本足够大”,在现实中很难估计什么叫“抽样样本足够大”“抽样一万本,样本是否足够大”?因此,实际抽样时,一开始我们就要考虑抽样效度,也就是从抽样结构和实际操作中去设法弥补这些缺陷,我们要根据馆藏布局、文献利用、书库功能等等因素去设计好文献抽样。一般来说,文献抽样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a.针对借阅中的异常情况,做好统计。如有目录无书,或者说目录与书内容有出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好统计。

b.一般来说,一线书库文献利用率大、丢失率、破损率随之增大,因而,做好一线书库的清点,很有必要,也势在必行。

c.建设、保存好本馆的特色资源,它包括:重点藏书、特色藏书、工具书、地方特色资源等等,这也应为本馆文献抽样清点考虑的重要因素。

d.一些大型书库,动辄几十万册藏书,闭馆清点,且要在短时间完成,显然不现实,分区、分类清点,细水长流,又影响了文献的利用。理想的做法是:首先统计库、区各类别文献的数量及外借册数,其次核对(按册数清点)架上馆藏文献,最后计算出每一类别文献的丢失率,对一些丢失率较大类别的文献,纳入抽样清点范围。

e.一些流通量大,丢失率大,污损率大的文献类别,应列为抽样重点。

根据以上几点,筹划好文献抽样类别,安排好人力,按照排架目录清点方法,清点各类文献,找出问题,改正工作,并做好文献清点分析报告。

(4)条码技术在图书清点工作的应用。

随着条码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使用,条码技术在图书清点时也发挥着积极应用。清点时,只需把条码扫入数据采集器,校验后即知馆藏实况。

(5)RFID技术在图书清点工作的应用。

条码清点时虽说提高了工作效率,优于传统清点,但馆藏清点时必须将一本本书刊取下、翻开、读入条码后再逐本放回并整架、排架,工作任务极其繁重。而使用RFID技术,只要手持RFID阅读器在书架上上下扫描一遍,上述工作就基本完成,不但极大地减轻馆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可以使馆藏清点工作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清点文献,一定要达到文献、目录组织、财产账三者完全符合。清点收尾工作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统计清点过的各类藏书数字;二是对确定丢失的图书,填写注销单,给领导批准和办理注销手续;三是对一时找不到下落的图书和其他遗留问题,要有专人继续整顿;四是对清点工作进行总结,把清点中发现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的问题和改进意见认真讨论,认真总结,并制定今后工作的计划和实施办法。

五、文献剔除

我们知道,图书馆的馆藏空间是有限的,而文献资源的增长却是无限的,如果文献资源只进不出,哪怕馆藏空间再大,也是容纳不了。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若干年的积累,需要剔除的文献资料很多,书满为患,影响了最新文献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认真地、不断地进行文献剔旧更新工作,腾出更多的空间补充馆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断发展新的文献,文献资源才有生命力,只有不断地剔除失效文献,文献才能健康地发展,才能有效地组织文献,提供给读者使用。

1.文献剔除原因

图书馆是一个社会开放系统,文献资源是一个动态体系,它本身就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文献资源的剔除,是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献剔除的外部原因,是由于出版物的不断增长衰退,社会需要的不断提高和更新所决定的。文献的发展要与出版物的增长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反映新的知识情报内容;文献剔除要与出版物的衰退相一致,才能反映知识情报的老化与转化规律。社会各领域对出版物的需要数量质量的提高,内容品种的更新,要求图书馆不断剔除失效文献,发展新的馆藏。

文献剔除的内部原因,是由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的需求所决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保存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

保存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其实质是保存优秀文化成果,既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任务所要求的,也是读者的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所决定的。保存好文献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满足当前需要,兼顾未来发展;还要注意知识情报的老化与更新规律,及时入藏有长远保存价值的优秀文献,不断剔除无长远保存价值的失效文献。剔除失效文献与保存文化遗产是一致的,剔除是为了更好的保存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该剔除的不剔除,该保存的就会被湮没。就文献建设而言,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2)为了保持文献利用的活力。

文献是为了让读者利用,尤其是各种辅助性藏书,要直接组织读者流通使用。在相对稳定集中有序的馆藏系统中,各种文献由于读者的使用而处于流动状态。静止是暂时的,流动是经常的,为了保持经常的流动性,减少暂时的静止性,保持文献的利用活力,要源源不断地补充读者所需要的最新文献,保留有利用价值的文献资源,剔除积压失效的文献,使各种失效文献退居二线、三线,或清除注销,以提高文献的流通率和使用效果。

(3)为了建设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

馆藏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总体规划、宏观目标,又要有具体设计、微观控制。它的特点在于边建设、边利用、建设馆藏与利用馆藏同时进行,在建设中利用,在利用中建设,不断调整建设与利用的关系,使之形成相互依存、结构合理的良性循环系统。

馆藏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在宏观上要保持文献总量的发展,同读者的文献保障率、读者文献需求率、满足率,馆员的平均工作量、建筑设备的可容量比例合理。在微观上要安排好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建设。一般来说,虚拟馆藏主要指网络信息资源(包括网络电子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信息发布、专业学者主页、学术论坛、专业新闻组、组织机构网站等)、虚拟信息资源(主要指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书目库、特色数据库、WEB网站等)。

文献发展的具体设计控制,就是要精心安排好各类书刊文献成分的选题、类型、年限、品种、复本和内容的比例标准,使它与读者的实际需求、经费的分配、出版社的出版发行供应量等协调一致。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在宏观上沿着静止水平的方向稳定发展,在微观上朝着动态水平的方向变化发展,这就要求在文献的发展与剔除过程中,始终坚持按照实际情况,有区分地选择馆藏文献的原则。

2.失效文献剔除范围

失效文献,相对流通而言,是指长期滞留在书架上,读者少用、不用或无用的书刊资料、视听资料。失效文献的剔除,是指图书馆馆藏中一部分流通率低、不流通或不适合公开流通的书刊文献,从流通馆藏中分离出来,按不同使用价值分别处理,以提高文献的使用活力和使用效率,腾出空间,让更新、更实用的书刊充实馆藏。文献使用中,不断出现失效文献,需要不断地进行分离,因而剔除失效文献,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一般说来,历史愈久,文献愈多,入藏量愈大的图书馆,失效文献剔除的任务愈重。尤其那些一直未剔除过失效文献的图书馆,其失效文献数量超过全馆文献数量30%以上,更需要集中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剔除活动,然后转入经常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剔除工作。

剔除既然是对一部分文献的撤离、转移、注销的活动,而且是在馆内已入藏的文献中进行,剔除对象就不会太单一。概括地说,失效文献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复本过多,长期压架的书刊。

在一定时期,为了满足读者集中使用的基本需求,有些热门书、紧俏书、指定参考书,采购量大,供应分配量多,供求基本平衡。但是,当大量读者集中使用期一过,便出现一些书刊复本过多而长期压架现象。这些书虽然对本馆读者仍然有使用参考价值,但现实使用读者人数大大减少,以致大量复本积压浪费,占据书架空间,并影响使用价值的发挥。因此,无论是流通书库、参考书库,还是保存书库,都应该剔除过多的复本,保留基本够用的复本数量,减少书库拥挤,保持书库平衡。

(2)残缺破损已无法流通的藏书。

一般说来,流通量越大的书,破损越快、越严重。为了延长流通时间,保证使用寿命,图书馆对借阅辅助书库的藏书,采用装订加固、修补的措施加以保护。但是,书刊资料本身毕竟有一个老化损耗的过程,读者长期反复接触翻检,加速了书刊的自然损毁的过程。图书本来是为读者利用的,通过利用被逐渐损耗,从而完成其使用寿命,是一种正常的自然损耗。投放在一线书库的书刊,尤其在开架书库的书刊,应该是复本书刊和复制品资料,不要求长期保存参考。据有关专家统计,精制纸书印刷品,平均流通100次就残缺不堪,不能再修补继续流通使用。据计算,在每年流通藏书总数中,约有1%的精装书和10%~20%的平装书不能再继续使用,因而,图书馆每年可按1.5%~2%的比例从流通藏书中报销藏书合理损耗率。

(3)陈旧过时的书刊。

书刊的有用性随着书龄的增长而衰退。从出版后所经历的年限,称为书龄。一般说来,书龄的长短,同书刊的情报价值成反比,同内容更新的需要成正比,同读者的利用率成反比。当然,一些使用价值高的长效书例外。书龄标准剔除法,作为最一般的剔除标准,在于将各种书刊中出版时间长、内容陈旧过时的书刊,从多数读者借阅的常用书库中剔除出去,代之以近期出版的新内容的书刊。书龄的确定,主要参照各类型出版物的有效使用年限,一般来说,哲学和一般社会科学著作为30年,一般文献5到10年,历史、地理著作应长期保存,为适应形势要求编写的史地著作为5到10年,自然科学著作、经典名著和基础理论著作要长期保存,一般的为5到10年,纯科学方面著作,应剔除陈旧的信息或理论图书,剔除旧版的一般著作,该领域的经典要长期保留,普通教科书要保存10年;应用科学,如医学、计算机、无线电、电视以及商业等领域的文献可保留5到10年;艺术作品除精美的画册、图集需长期保存外,一般保存10年。文学方面的著作,一般均应长期保存,读者不感兴趣不再重印的非著名小说家的作品应保留5年。工具书应长期保存,但内容有错误,为暂时需要所编辑的应剔除。科技标准、产品样本等一般保存3到5年。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标准,分别将有关学科的文献从常用书库中剔除出去。至于参考书库和提存书库,保存书刊的年限更长,剔除的书龄更高。不同的书库,不同的读者需求类型,图书的剔除年限不尽相同。但是,无论什么书库,都要剔除陈旧失效无参考价值的书刊。

(4)实用性差、流通率很低的书刊。

除了全国和地区极少的特大型图书馆及保存中心以外,绝大多数图书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收藏、保存包罗万象的出版物。有限的经费,有限的保存空间,要求建立实用性强、质量高、数量合理的馆藏体系,而不允许收藏并保存那些实用性差、流通率低、读者不用或罕用的书刊。实际上,许多图书馆都收藏并积累一大批实用性差的书刊,长期完好地陈放在书架上睡大觉。长年累月既无人阅读,又无人查考,耗费了资金、人力,占据着有限的空间,增加了馆员的工作负担,浪费了书刊的潜在情报价值,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这些书刊的内容质量及时效性都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只是它们的主题内容、文种、水平深度等不符合本馆的任务和读者的实际需要,以致造成长期压架而无人问津的状况,主要原因是采购中的盲目性,只考虑书刊本身的内容质量,而不熟悉馆藏范围、结构、读者成分及需求类型所造成的;同时,高校评估,追求数量,不问质量,一大批廉价而过时的图书入馆,影响了馆藏质量,因此,应将这些实用性差、流通率低的书刊从书库中清理出来,减轻书库负担,调整到需要它们图书馆的读者中去。

(5)无法使用的视听资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图书馆对视听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它不仅形象直观,记录准确,而且具有体积小、容量大、检索快、易保存、易复制、且流通方便、有利于资源共享等优点,因而它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然而,声像资料服务管理有着特殊的要求,必须有一定的使用规则和保护措施,从业人员必须掌握配置设施的管理维护基本方法和调制技术,具有一定的维修技术。但在实际使用中,图书馆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或使用人员不懂基本的使用常识,因而视听资料损坏现象时有发生,我们要及时清理损坏视听资料。

剔除一些内容陈旧、不符合馆藏范围和读者需求;因产品更新换代、品质变坏、质量差或记录部分内容或全部被抹去和破坏的,导致阅读设备无法读取;存储空间不足或其他数据库重复率高的数据库,可考虑剔除一些次要的数据库或使用频次较少、投入经费较大的数据库,用文献传递等其他有效办法满足相关读者需求。

3.剔除方法与处理方法

失效文献剔除关系着科学建设馆藏体系,必须积极、慎重而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在统一认识、调查研究、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计划,确定范围,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失效文献逐类审查、逐种鉴别,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图书馆在剔除工作进行之前,一般会根据本馆馆藏建设方针,制定一系列的标准、规则或准则。由于剔除标准、规则或准则是针对整体馆藏的指导性原则,它使剔除人员在宏观上有所把握,防止剔除工作出现大的纰漏,但在实际剔除工作中,剔除人员面对的是具体的藏书,其涵盖的知识内容千差万别,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剔除人员把握尺度不同,结果往往会不一样,单凭工作人员的经验和印象对文献资源进行主观判断剔除是不正确的,因此对架上复审法选出的有疑问的文献,还需参考其借阅记录,查询读者对其需求情况,必要时还要征求读者的意见。

失效文献剔除,根据国外的经验,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统计法。

根据历年来文献的使用情况统计,确定文献的去留,这是科学有效的剔除方法。

①外借流通统计:

检查外借书刊流通记录,在一个长时间内,如3年、5年、7年、9年统计全部外借书库中文献,如长期无人借,或从未流通过,可以剔除。其结论是,9年来未流通过的书,可以从馆藏中撤离。随着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应用,为统计数据的搜集、计算,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②书龄与滞架统计:

书龄统计是按照书龄增长而利用衰退的原理,以书刊出版日期、版权日期、印刷日期、进馆日期为起点,以在规定的年限范围内流通的次数为标准,把低于流通次数的书刊作为剔除对象。

滞架统计是按照书刊老化更新而利用衰退的原理,确定书刊两次利用的间隔时间,超过规定指标时间作为剔除对象。

③馆内阅览统计:

馆内阅览的利用率大大高于外借流通的利用率。据专家估计,它们的比例高达5∶1。书刊在馆内阅览的利用情况很难统计。我们可以通过对取阅书刊的归架来进行统计,或者通过流通管理系统,由读者借、还阅览来了解书刊的利用情况,作为剔除书刊的参考依据。

此外,还可把馆际互借记录、引文统计分析,作为期刊和专著剔除的参考指标。

(2)架上复审法。

由馆员直接在书架上剔除图书。对多余的复本书、过时的超龄书、已被新版取代的旧版书、以及实用性差流通率很低的滞架书,我们对剔除的滞架书要征求读者与专家的意见,然后再作剔除或保留处理。

(3)目录比较法。

通过将馆藏现有中、外文文献和系资料室的文献目录与相关的某学科的标准书目、核心书目、核心期刊代表或某些权威的馆藏目录进行比照,评估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对馆藏进行复选,决定是否剔除。

(4)用户评议法。

通过征询、访问、问卷调查和召开小型座谈会等,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评价与建议,如哪些书不符合需求或已过时,或需要加强补充,或复本过多或过少,根据用户的建议确定剔除范围与标准。

(5)外形判断法。

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剔除标准就是以所藏文献外形为依据。即:①外观陈旧、妨碍使用;②纸质低劣或印刷质量差的文献;③书页肮脏、发黄发脆、书脊开裂、缺页严重,甚至影响阅读的文献;④多次修补无法继续使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属于剔除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