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技术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

现代技术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图书馆实现了服务对象和服务区域的广泛化,从为到馆读者服务到面向全球读者提供网上服务,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为到馆读者服务,读者群单一且数量所限,并且受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而面向全球读者的数字图书馆,对读者的管理采用了权限管理,在保护知识产权、访问许可和记账服务等完善的权限管理系统下,经授权的信息利用因特网的发布技术,向全世界各地传播,实现全球信息共享。

第十四节 现代技术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存储技术、多媒体和超文本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已经使图书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技术改变了图书馆用以收集和传播知识信息的符号;各种数据库的建立又使图书馆工作面临知识的空间选择和重构;网络技术使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用户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共享全球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用来创造和交换知识,保证各种信息在最短的距离和时间内安全可靠地到达目的地;大容量和宽带技术使计算机具备了巨大的存储能力和极快的处理功能,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幅度提高。在馆藏资源电子化、虚拟化和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基础上,文献资源收集、整理和传递手段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建立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等所形成的图书馆网络体系和发达的服务环境,就会使图书馆更有效地为世界各地提供全球性的信息服务。总之,现代技术越来越紧密地将信息用户、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系统联系起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营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空间,也给图书馆这一重要的社会服务系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令人振奋的挑战。我们要认真辨析现代技术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重新审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社会定位,深刻认识读者服务工作(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领域)的变革,审时度势,加快发展。

1.服务模式的转变

读者服务模式应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化。

传统图书馆无一不以藏书作为“赖以发展一切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就是现在,也未能真正改变图书馆实践领域中文献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文献建设始终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读者服务的范围和水平严格受制于文献的布局和规模。因而图书馆,文献往往作为主体存在,而读者则作为客体出现,读者始终有求于图书馆。

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外部信息环境和内部业务机制已经或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信息资源的广泛性、获取选择的多样性,以及社会信息机构的多元化,都迫使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将真正实现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即实现“以藏书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了读者服务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被动走向主动。图书馆只有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作为最高宗旨,把工作的立足点从藏书转向读者,把“吸引读者”,“争取读者”作为重要的策略。即以读者为本位,以读者为主体,以服务为核心,以满意为目标,积极组织和开展资源匹配,读者服务等一切活动,向着满足读者需求,由读者直接驱动的“以读者为轴心”的主动服务模式转化。

2.服务对象的延伸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是一种依靠计算机和通讯网维系的图书馆集合体,每一个具体的图书馆都是这个集合体中一个小小的分子,都是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对于某个图书馆而言,其所在网络系统内任何一个使用本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人都是自己的读者;对于社会上的某个人而言,他既可以是某个图书馆的读者,也可以是另外或更多图书馆的读者。数字图书馆实现了服务对象和服务区域的广泛化,从为到馆读者服务到面向全球读者提供网上服务,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为到馆读者服务,读者群单一且数量所限,并且受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而数字图书馆打破了读者数量和类型的限制,面向全球读者提供网上服务,服务对象广泛化、实现了读者全球化。同时,读者管理实现了从流通管理转变到权限管理。在传统图书馆,对读者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性,主要是通过流通手段来管理。而面向全球读者的数字图书馆,对读者的管理采用了权限管理,在保护知识产权、访问许可和记账服务等完善的权限管理系统下,经授权的信息利用因特网的发布技术,向全世界各地传播,实现全球信息共享。享有不同权限的用户可以不同程度地、合法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3.服务范围的拓展

传统图书馆以藏书作为主要的物质基础,读者服务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图书馆这个特定场所之内、依据现有馆藏,为相对稳定的读者提供“阵地服务”和“定向服务”来满足读者对“已知文献”要求。在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有限性和用户信息需求无限性的矛盾”依然突出,因此,利用现代技术,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就成了图书馆孜孜以求的目标。远程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数字图书馆的蓬勃发展,使图书馆与近程和远程读者,各类信息服务中心,各类书目机构和联机信息检索系统连成了一个整体,尤其是图书馆与因特网相连,服务由馆内向远程发展,读者在网上可以获得多个图书馆的服务,不存在因多人使用而相互冲突,使读者获得众多信息服务系统中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献信息资源广泛共享。

4.服务内容的发展

传统图书馆的读者活动主要围绕着印刷型文献资料,包括部分非书资料的开发利用来组织和开展的。随着大量联机数据库的出现,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和传统馆藏的数字化转换,电子信息资源将成为信息时代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主体,给图书馆管理工作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方法和手段。网络环境下,各图书馆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介绍图书馆的馆藏情况、信息服务概况,发布实时信息,提供书目和各类数据库的检索入口,提供文献借阅、预约、续借、催还等服务,建立文献资源咨询系统和参考咨询平台,提供常用软件下载,开发多媒体课件进行用户教育和检索技能培训等。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带来了图书馆服务的便捷化和高效率。运用电子邮件、聊天室等软件,可以低成本地实现运程实时服务。用户在网络上可以检索任何位置的馆藏,还可以在一个界面下实现多个数据库的跨库检索,不必分别进入每个数据库的接口。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延长了服务时间,扩大了使用图书馆的用户范围,回答的问题不再局限于是否收藏有某一文献、某一文献的馆藏位置等一般性问题,更多的是要帮助用户学会如何利用电子文献、如何选择数据库、如何从网上查获本馆缺藏的文献、如何操纵远程通讯软件等方面的问题。图书馆员还要开展综述、评论、专题研究报告、预测报告、动态分析等三次文献的高级咨询服务等,有效提高读者服务质量与水平。

5.服务功能的扩展

向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包括一次文献的外借、阅览、馆际互借、电子文献传递等,也包括二次文献的传递、如书目、索引、题录、文摘等参考工具的提供)是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最基本的形式。在信息时代,随着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读者服务的社会功能也将向新的方向发展。如在网上可开展联机目录查询、馆际互借、光盘远程检索、远程登录、专题讨论或电子论坛、布告栏服务、信息检索、电子邮件、网上咨询、预约登记、用户点播、远程电视会议、图文信息、电子传递等服务项目。同时,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制造、检索和使用的界限将逐渐模糊,提供珍贵文献和智能服务将成为重点,个性化服务、特色化服务、网络信息导航服务和用户培训会受到重视。

6.服务手段的发展

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超媒体、超文本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一改图书馆长期以来以落后的手工操作方法维系对外各项服务活动的局面,实现了从手工操作为主的事务型服务向依靠综合文献信息技术的智能型服务的转变。

在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和综合应用文献信息技术的现代图书馆中,读者服务操作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变化将体现在读者服务领域的各个方面。如电子信息查询系统、电子引导系统、联合编目、数字信息检索系统、声像点播系统以及文献资料的无纸化组建、传递、浏览等等。总之,借助现代高度发达的文献信息技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将逐步摆脱传统图书馆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事务型服务方式,向依靠综合文献信息技术提供智能型服务的转变。

7.馆员角色转变

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是图书馆各项任务的完成者。传统图书馆馆员的基本工作形式是与文献结合、与读者结合,并承担两者之间的媒介,手工操作占较大比例,馆员具有一般的文化知识以及与其所在岗位相关的分类知识、编目知识、借阅知识等就可适应工作。

网络环境首先改变了馆员的职业环境,馆员将每天面对大量的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馆员与读者的交流既有直面的也有网上的;其次,调整了馆员的岗位结构,图书馆将根据需要新增自动化系统设计与维护人员,数字化信息转换人员等,且与网络信息相关的馆员比重将不断增大;最后,促进馆员素质提高,既要求馆员具备图书馆学知识,情报学知识、外语知识,还要求馆员具备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版权知识等,新一代图书馆员将成为信息资源管理者、知识导航员、网络向导、网络信息过滤者、学科专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