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他

学生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他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过程要经过一定的教学阶段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种类的划分,历来有多种多样的观点,但我们考察所有的观点发现,教学过程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型:接受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运用即“学以致用”,这是教学过程的最高阶段,它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拓宽、延伸已巩固的教学内容。随着发现式教学方式的提出,接受式教学方式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要经过一定的教学阶段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统一性的正确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置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过程,具有统一性的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因而,探讨教学过程的合理顺序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的阶段,是指教学活动由开始到结束的合理顺序。教学时采用的教学形式不同,要经过的教学阶段也会不同。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种类的划分,历来有多种多样的观点,但我们考察所有的观点发现,教学过程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型:接受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

(一)接受式教学的基本阶段

接受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来掌握现成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形式。接受式教学中,学生不需要进行任何性质的独立发现,他们的任务是把教师呈现给的材料全部接受并内化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它再现出来。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接受式教学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从教学过程展开的程式上来看,一般认为接受式教学过程要经过准备、感知、理解、巩固及运用五个阶段。

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主要是要创设一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机,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收集相关的教学材料,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考虑一定的教学手段,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心理状况,摸清学生的个别差异,调整好自己的心绪状态,以便能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感知是理解的起点,感知即通过感官接触教学内容,形成表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感知的对象一般是动作、图像和符号。在这个阶段,教师选择感知对象,把物体的直观与符号的直观结合起来,并且引导学生感知这些对象,而学生则重在观察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为了使学生获得事物的清晰表象,要注意指导学生周密地观察,区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教会他们在感知过程中发现主要的、本质的东西。

理解就是要初步地、较为概括地了解现象与过程之间的联系,了解它们的结构、成分和意义等。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理性认识。理解既可建立在原有感知内容上,又可脱离感知建立在已有认识之上。在理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思维形式或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等思维活动,而学生必须同步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的翅膀,才可能真正形成概念、原理、本质等规律性认识,同时培养态度、情感、价值观体系,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品质,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巩固即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牢牢保持在记忆里,形成比较稳定的情感和认知状态。巩固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上阶段学生的理解水平,另一方面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的这一阶段,教师主要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感知和理解的不足并采取办法加以改进,学生则通过作业等练习,形成稳定的认知状态。

运用即“学以致用”,这是教学过程的最高阶段,它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拓宽、延伸已巩固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以致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巩固的效果,而且可以把知识运用于学习和生活的实践,最终掌握所学知识。

以上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既循序渐进,又互相交叉、渗透,不同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过程会存在差异,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调整。

(二)发现式教学的基本阶段

自从有了学校,接受式教学方式几乎一直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但从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接受式教学在很多方面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解决问题、以创造为核心的教学过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随着发现式教学方式的提出,接受式教学方式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发现式教学强调探究过程而不是接受和记住现成的知识,要求学生从各种特殊事例归纳出结论,并用来解决新问题,而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学生的探究过程提供条件和帮助,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辅导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而言,作为结果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发现式教学的基本程序是,从各种特殊事例中归纳出一般法则,并用之来解决新问题。这一过程通常要经过以下五个步骤。

(1)设置问题情景。设置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创设一种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情景所引发思考的主题后,教师应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性结论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现象的显著特点并逐步缩小观察范围,把注意集中于某个中心点。同时,收集足够的实际资料,应付由问题引发的各种思考。

(3)提出假说。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必要的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和组合,以提出假说,然后推断整理和排列这些假说,推断可能解决问题的假说。

(4)验证假说。通过运用来检验假说的正确与否,或者进行必要的修正。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事实为论据验证假说,不断地对假说加以修正和完善,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从提出假说到验证假说直到得出结论的几个关键性的步骤,要让学生分析思维过程,关注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是怎样思考,怎样得出结论的,学会思考方法。

(5)运用结论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即通过自己的发现得出的结论纳入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并运用于新的问题情景中,使其得以巩固和深化,形成迁移能力。

(三)两种类型教学形式的优点与缺点

接受式教学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接受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最后,在教学经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学校,教授式教学要求的教育设施水平较低,因而经济易行。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缺点是,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及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发现式教学的主要优点是:首先,一旦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其次,有利于保证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最后,学生掌握了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缺点是教学过程费时较多,效率不高,因而适用范围有限。

在接受式教学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式教学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发现式教学的开展需要以接受式教学获得的知识为基础,发现式教学又进一步促进了接受式教学。所以,接受式教学应和发现式教学结合起来,以接受式教学为主,发现式教学为辅,两者做到优势互补,才能使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