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生关系的内涵和意义

师生关系的内涵和意义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有效实施教育的前提。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具有教育性和情感性。师生关系融洽和气氛的和谐,特别有利于处理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产生的矛盾,及时把消极的因素消灭于萌芽之中。因此,健康协调的师生关系,对于转变社会风尚,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和意义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有效实施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关系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关系:

教育关系:即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主体,没有教育关系,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同样存在,但没有教育关系,教育活动就难于开展。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参与者、促进者、合作者和探究者,学生作为学习者和参与者,他们处在不同的位置,履行不同的职责而形成教和学关系,即教育关系。

道德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存在着广阔的道德生活领域,渗透着丰富的道德内容。对教师来讲,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等。对学生来讲,学生要尊敬教师的劳动,虚心向教师请教等。

心理关系: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一切师生关系之中。心理关系又具体包括认识关系和感情关系。所谓认识关系,即师生之间相互正确认识的关系。它常常要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有较多的感情因素参与,以相互理解、尊重为基础;常受认识者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具有相互反馈的性质。所谓情感关系,即师生之间相互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表现在情感上的关系。它是一种高级的感情,具有社会性、普遍性和稳定性;是建立在师生直接、正常交往的基础之上;以教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认识为前提。

(二)师生关系的意义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教师要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积极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互不关心,双边活动就难以进行。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教育功能。师生关系本身孕育着一种教育,师生关系性质不同,其教育的功能也就不同。尊师爱生,师生间互敬互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体现了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会使教师、学生从中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和自尊自爱,也体会到受到他人尊重的愉快感受,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尊重和爱,会为师生带来积极的教育影响。

其次,激励功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的激励力量,通过师生心里的交往和交流,激发起创造性劳动的巨大热情。学生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使教师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从而增强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坚定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更好更多地培养人才。学生在教师的爱护中,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也感受到教师殷切的期待,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再次,协调功能。师生关系具有教育性和情感性。师生关系融洽和气氛的和谐,特别有利于处理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产生的矛盾,及时把消极的因素消灭于萌芽之中。情通理顺,情通理达,这种通情达理状态下教师的教育就易于、乐于为学生所接受,否则,往往会出现“情感障碍”。

最后,德育功能。学校中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着师生自身,也影响着社会。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公民。他们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影响怎样,修养程度如何,师生关系的性质、水平决定着是否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树立起典范,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怎样做人,从而影响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健康协调的师生关系,对于转变社会风尚,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