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人文社会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体育人文社会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立足于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辩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启发——学思——辩论——概括——写作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

2 体育人文社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教学模式是师生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按照一定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活动的模型或策略。它既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践化,是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形式,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和纽带、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近几十年来,体育方法学发展显得比较滞后,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更少,导致长期以来对本学科的教学停留在单纯的语言说教、学生机械背诵、呆读死记的“应试”教学上。教师说教辛苦,学生背诵厌烦,教学效果不佳。并且在教育实践中体育专业学生喜欢体育项目的实践课教学,轻视理论学科的学习,尤其不重视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严重影响着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在培养体育人才素质中特有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各种人才的人文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文素质决定着人才发展的观念、价值取向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已引起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人文素质。可见,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在培养体育人才的正确观念、思维方式、品德、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是任何自然学科或运动项目所不能代替的,更是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研究,探讨适合该学科特点和体育专业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师生教学活动方式,对培养具有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意识、知识、素质、能力并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对华东交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1999~2001年三个年级的(本科)学生,306人,其中男268人、女38人;按自然班分为实验组(共150人)和对照组(共156人);两组学生的学习基础相近。

(2)研究方法

教学实验法:在《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教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社会学》等五门课程中,进行了三年(轮)的教学实验。在教学实验后对学生的教学成果及反映分别进行了三轮问卷调查和三次座谈,并结合文献资料法和实践观察法来收集材料进行研究。

3.研究实验设计

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立足于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辩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启发——学思——辩论——概括——写作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具体教学要求是:启发环节是教师设计教学主题,采用语言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20分钟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学思环节是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进行30分钟的自己学习与思考,寻找答案;辩论环节是教师把学生分为几组进行30分钟的交流和辩论;概括环节是教师对学生辩论的结果,进行10~20分钟小结性的归纳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动;写作环节是布置学生围绕课堂主题,在课外完成的小作文。形成五个教学具体环节的统一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实验。对照组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说教方式进行教学。

4.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生掌握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情况分析

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学习是本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社会意识和素质的前提。通过本学科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后,学生考试结果(表4-1)可见,实验组学生的五门课程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比对照组学生有明显提高P<0.01。这说明启发——学思——辩论——概括——写作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有利于学生获得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其原因表现在:通过启发环节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思结合环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辩论环节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交流互补知识;概括环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和巩固知识的要点;课后的写作环节也是进一步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和再思考的重要方面。因此,该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有较大的优越性,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知识。

表4-1 反映学生掌握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考试结果统计表

img72

续表

img73

(2)学生的体育人文素质培养情况分析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文素质由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试从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以及为人表现等方面来分析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体育人文社会学科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后,由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表4-2),反映思想观念素质的调查内容前四项分别为:实验组认同率分别是84.4%、82.3%、46.5%、75.5%;对照组认同率是75.6%、65.2%、62.3%、62.6%,学生对思想观念作用的认同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该教学方式改革。对学生的人文思想和观念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有较好的作用。反映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调查内容五六项分别为:实验组的学生认同率是68.4%、32.8%;对照组的学生认同率是52.5%、57.2%,两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通过改革,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有良好的影响。反映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培养的调查内容后二项表明,实验组学生的认同率是64.6%、72.5%;对照组学生的认同率是42.3%、56.2%,两组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可以认为启发——学思——辩论——概括——写作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表4-2 学生的人文素质调查统计表

img74

(3)学生的人文社会能力培养情况分析

人文社会能力是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等。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的人文社会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之一。通过该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表4-3),反映表达能力的调查内容前两项,学生的认同率分别为:实验组是76.3%、74.5%;对照组是65.2%、43.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说明学生的中文写作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反映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调查内容三四项,实验组学生的认同率分别是72.2%,76.1%;对照组学生的认同率分别是46.7%、55.2%,两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反映应变能力的调查内容五六项,实验组学生的认同率分别是65.4%、62.7%;对照组学生的认同率分别是48.3%、39.5%,两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也得到较好的培养。反映公关能力的调查内容后两项,实验组学生的认同率分别是38.4%、57.5%;对照组学生的认同率分别是25.5%、37.8%,两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学生的公关能力也得到良好的促进和提高。由此可以认为启发——学思——辩论——概括——写作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学生人文社会素质的提高,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表4-3 学生获得人文社会素质的调查统计表

img75

5.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人文社会学课程采用启发——学思——辩论——概括——写作的教学模式,更有益于学生掌握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能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形成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激励作用与学生自学、发现、思考、答辩、口头和书面表达等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有机地组合起来,贯穿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值得引起广泛关注和推广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可以结合所在学校的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有创造性地调控各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活动安排,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其理论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