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的大样本调研和统计分析,对第四章提出的GDSP产学研合作知识创造机制对产学研合作知识创造绩效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做了验证和修正,结果表明,原先的研究假设都得到了证实,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四个阶段所体现的能力分别正向影响了其技术创新绩效。因此吸收过程也包含识别外部信息的价值、消化、商业化应用等与GDSP知识创造过程类似的过程。

6.6 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的大样本调研和统计分析,对第四章提出的GDSP产学研合作知识创造机制对产学研合作知识创造绩效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做了验证和修正,结果表明,原先的研究假设都得到了证实,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四个阶段所体现的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知识共享能力和知识增殖能力)分别正向影响了其技术创新绩效。各研究假设验证的情况汇总如表6.20所示。

表6.20 产学研合作知识创造过程假设验证汇总

img121

本研究有力地证明了产学研合作知识创造过程存在知识获取(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71,且自变量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知识消化(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16,且自变量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知识共享(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77,且自变量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和知识增殖(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50,且自变量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对产学研合作知识创造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部分组织学习领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本研究的结论。如Argyris和Schön(1978),Huber(1991),Helleloid和Simonin(1994),Sinkula(1994),Slater和Narver(1995),Nevis,DiBella和Gould(1995),Bessant和Francis(1999),Crossan(1999)等人的研究认为组织学习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知识获取(发现、感知)、知识共享(分发或传播)、知识解释,知识整合(应用、制度化)等四个过程,而这四个过程同GDSP产学研知识创造理论提出的四个阶段是类似的,但顺序上略有差别,主要是GDSP知识创造理论中知识的消化解释先于知识共享和传播过程,而组织学习理论中两者的顺序正相反。这是因为组织学习是关于有效地处理、解释、反应组织内部的各种信息,进而改进组织行为的过程(Argyris&Schön,1978),组织学习使企业通过提升理解内部知识能力来提高企业行动能力(Fiol&Lyles,1955)。因此组织学习更多地关注企业内部知识和信息的消化和处理,因此获取后全员共享的过程要先于消化和应用。但在产学研合作的情境中,企业从学研机构获得由抽象的学术知识转化而来的原型知识,复杂性很高,因此通常是小部分人(从探索性案例和实地访谈结果来看,多是产学研合作企业方的项目成员或企业研发人员)先对获取的外部知识进行消化和掌握,待完全掌握后根据企业具体情境赋予新的结构和框架,然后才能完成新知识的全员推广过程。因此消化过程先于共享过程。

此外本研究结论同吸收能力领域的学者的研究成果有相通之处。Cohen&Levinthal(1990)从认知学习的视角(cognitive learning perspective)将吸收能力看成企业知识创造的过程,具体就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储存、传递、应用、转换、创新的过程。Zahra&George(2000)认为以往关于吸收能力的文献揭示了这一概念的四个维度:获取(Lane,1998),消化(Kim L.,1998),转化(Dodgson,1993)和使用(Leonard Barton,1995)。因此吸收过程也包含识别外部信息的价值、消化、商业化应用等与GDSP知识创造过程类似的过程。

【注释】

(1)“消化”和“吸收”的中文解释分别见《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1988年1月第9次印刷,第938页和729页;digest和absorb的英文解释分别见《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1984年第1次印刷,第三版的331页和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