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指标体系的确立过程

指标体系的确立过程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指标体系的确立过程,就是根据绩效考核的要求,依据一定的指标体系提取方法,梳理并确定出具体的绩效考核内容的过程。提取指标时体现上、下级指标的一致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使他们成为“复合型”的教师,集教书、科研、育人、管理、服务于一身。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高校体制改革的任务,明确指出高校学生管理的根本是要改变落后

二、指标体系的确立过程

评估指标体系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研究目的而由若干相互联系的指标组成的指标群。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要明确指标体系有哪些指标组成,也要明确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指标结构。指标体系的确立过程,就是根据绩效考核的要求,依据一定的指标体系提取方法,梳理并确定出具体的绩效考核内容的过程。

1.指标体系的提取方法

在指标提取的具体方法上,可采取综合法与因素分解法相结合。一方面采用综合法进行指标的初选,即在国内外相应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已经存在的指标按一定的标准聚类,在此拟定的指标体系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归类整理,使之条理化后形成一套体系。另一方面在广泛调研获得大量资料、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解法。即按照学生管理工作较好的一批学校的实际工作结构逐级进行分解,并结合教育部统计资料,把分解出来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估指标。

提取指标时体现上、下级指标的一致性。下级指标是上一级指标的具体化,如果下一级指标集合不能构成上一级指标或满足不了上一级指标,就不能实现上一级评估指标,同层次的指标不相互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通过对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并参考已有指标体系,最后形成初步框架。

2.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1)制度和机构保障

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去指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体系创新,设计出规范、科学、有序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确保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制度、体系和机制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和准则,程序、方法则是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艺术水平及效率的工具和手段。面对发展、开放、日趋复杂化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要靠制度去约束学生,使学生知法、守法、遵法和用法,强调依法治校要靠机制和体系规范教育和管理,体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性化和文明程度靠工作程序和方法引导学生自知、自醒、自约、自管、自教。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学生管理机构的支持和保障。现行高校学生管理机构的设置基本上是适应高校正常运行需要的,但也不否认还存在不少问题。长期以来,学生管理的职能部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实施者,学生管理机构的设置具有垄断性,缺少竞争性,有的高校也还存在因人设机构、主观定机构的现象,导致了学生工作的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合作意识不强,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诿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经费保障

教育经费是高等教育发展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是高校办学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近年来,由于扩大招生和学生缴费上学政策的实施,高校教育经费总量快速增长。而我国的教育是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显而易见的,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2002—200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国民收入比例分别是3.41%、3.28%、2.79%、2.8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到4%,但到2008年仍为3.48%,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与之相对照的是,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了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了4.1%。目前国家对公办高校的经费预算一般不及大学运行经费的一半,而用于学生管理的经费就更是不足。高校要发展,要建设,要实行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光有好的想法和措施是不够的,必须有相应的经费作保障。在目前国家不能投入更多经费的情况下,想办法促进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如学费、产学研合作、服务社会、社会捐赠以及银行贷款等有效解决学生管理工作财政经费不足的问题。

(3)人员保障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使他们成为“复合型”的教师,集教书、科研、育人、管理、服务于一身。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往往扮演着“救火员”、“防洪兵”的角色,他们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地位不高待遇低。事实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教师群体,他们肩负着为祖国和人民培育一代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新的时代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具有高超的管理、服务水平,更具坚强的毅力和实践能力,成为“复合型”的特殊教师。这支队伍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繁重任务,是高校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他们离学生最近,与学生面对面的机会最多,最了解学生,他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因此,学生工作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甚至影响着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高校稳定与发展的组织保障。学校,应时刻关注和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培养、建设高素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多鼓励、多指导、多关心、多帮助、多支持,要为广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提供发展、成长、提高的平台,让他们在发展中求提高,在提高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要密切关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价值目标和期望,使他们的生存之需、生活之需、发展之需得到满足,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思考、行动、选择、独创、调适的发展氛围,使他们在工作之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工作的乐趣,最大限度释放自身潜能。

严格地讲,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由分管的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牵头组成学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计划、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院系的党总支副书记、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领导。各项工作由各院系团总支、辅导员,以及专兼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党政干部,工作人员等具体实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广泛性,本身也是一项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这项工作仅靠任何一个部门或个人单兵作战都是搞不好的。我们要在学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干部参与其中,组成一支有质量,有数量的兼职学生管理队伍,各部门协调配合,专兼职队伍齐上阵,齐抓共管,就能形成合力,这样,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观念保障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高校体制改革的任务,明确指出高校学生管理的根本是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思想。这个改变,关系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科教兴国的大计。因此,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既是全国高校教育管理者们探索的课题,也是各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得以全面实施,必须从更新观念做起。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老师,在管理工作上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都反映出一种思想观念,措施和方法要根本改变,实质仍然是观念改变的问题。因此,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并在全校上下达成共识,一线的学生教育管理人员要坚持以生为本,学校各级领导更要带头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这样全校上下才能真正把新观念落实到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实施。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从观念上认识和转变有三个基本理念一定要树立起来:一是育人为本的理念。教育要育人为本,以这个为指导来树立学生管理的理念。什么是育人为本育人为本就是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始终要把学生看成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要把促进学生发展看成学校的发展之本,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改革的动力之本,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确定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功能。二是服务育人的理念。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应该说学校的主体应该明确就是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这个道理非常清楚。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由此而定。我们学校的工作要服务于学生,也就成为管理的内容之一。大学生管理要转变观点,要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型,增强对学生管理的服务意识,更多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三是管理育人的理念。大学生在学校里面还属于青春年少,自我把握能力还不高,社会知识也比较欠缺,还处于智能的发育期,在成长的关键阶段需要塑造和规范,这就离不开管理,尤其现在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学习,他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独生子女家庭的呵护到大学校园的独立生活,更需要学校的引导、帮助和管理。

3.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如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是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评估体系的重要问题。赋权方式一般可分为两种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组织在现实运行中可能受到环境和评估者的主观意愿影响而呈现出不同方面的特征,这就给我们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通过主观途径来确定权重系数,即根据人们主观上对各项指标的重视程度来确定其权重系数的方法—主观赋权法,它主要是通过专家咨询综合量化确定指标权数,有代表性的如德尔菲法、功效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等,缺点就是主观性较强。客观赋权法则一般站在统计的角度来考察,根据相关性来确定权重,但是这种方法,计算繁琐,而且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实用性较差。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是分析复杂问题的一种简便方法,特别适宜于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指标进行分析的复杂问题,可以紧密地和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及推理联系起来,对决策者的推理过程进行量化的描述,可以避免决策者在结构复杂和方案较多时的逻辑推理上产生失误,因而在国内外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之所以要采用主观赋权法确定权重,是因为客观赋权法有复杂的计算,并且学生工作者们根本不知道这些权值从何而来,相对来说,主观赋权法要求参与的资深学生工作者和相关机构领导更明白哪些指标更为重要,这样也会提高我们学生管理工作在这些目标即指标上的执行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