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高职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加强高职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实习要从教师专业化建设出发,整体上把握教育实习工作,并对这一工作进行强化。另外,更多地发展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协会和组织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自主权力,同时从其他方面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以一系列的相关制度来保护高职教育教师的相关专业权益,从而为教师专业化提供相关的外部保障条件。高职教师教育体系主要由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组成。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教师在职教育的健康有序进行。

三、加强高职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1.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

教师教育一体化是以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教师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把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培训渠道打通、融合,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实现了教师教育过程的连续、形式的统一、阶段的衔接、内涵的扩大和功能的完善。

要实现高职教师教育一体化,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我们目前的教师教育一般在职前教育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是对于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却没有形成一定的培养机制。事实上,后两种培养内容也同样重要。高职教师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三者的同等重要,既要健全职前培养机制,同时更要将教师入职教育与在职教育与培训作为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能力。其次是教育课程的一体化。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重点是实现各阶段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相互衔接,探索其结合部位,使之形成既显示教育阶段性,又体现整体性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第三是师资培训力量的一体化。建立一支既能胜任职前培养,又能承接在职培训任务的一体化教师教育队伍,是实现一体化教师教育的重要保证。这就意味着要加强教师教育单位与各个高职院校的联系,教师教育单位要了解高职教育教师的需要和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避免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完全分裂的状况,实现二者合一。

2.加强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因为教师专业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教师的德行直接对学生造成方方面面的影响,稍有失误则可能对学生造成终生的伤害。目前的情形是,在教师的职前教育中,师德教育几乎没有涉及;而在教师的在职后教育中,注重的仍然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师德教育也没有成为一个必修的内容。因此,在教师的职前教育中,教师职业伦理道德教育(师德教育)应该作为一门重要的独立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对教师职业有更加广泛与深入的认识,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道德,对教师职业产生更亲切的感情。在入职教育与在职教育中,也应该恰到好处地将师德教育融入渗透。除了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更应该引导教师反思自身教育实践中的职业道德履行状况,更准确地理解教师职业伦理道德内容,建构一种基于个体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规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以教学技能的高效率地教知识以保证学生的学业成功的工具性伦理规范,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真正培育一种适合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师德素质。

3.构建教师教育保障体系

构建高职教师教育保障体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建立教师教育实习制度。教育实习是“一项常规工作”、是一个必要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的目的在于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教育实习要从教师专业化建设出发,整体上把握教育实习工作,并对这一工作进行强化。一是要重新认识教育实习的作用和地位。教育实习在一名教师的成长过程中,除了是教师初次接触教育工作、体验教师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教学技能技巧的锻炼之外,更应该是教师最初体验教师工作快乐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种快乐体验和自我实现不是教育教学技巧所能够涵括的,而是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审视教育实习,把教育实习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机会。实习指导教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实习生的教学反思能力即教学的自我诊断能力,并不断引导学生在从教的过程中体验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和专业情操。二是要实行弹性实习制度。教师培养学校、各个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接受者都应该承担教育实习的责任和享受教育实习的权利。教师培养学校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的结构和特点,联系实习学校,安排实习工作,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流,对有强烈愿望成为教师的同学和就业意向并不在教师职业的学生进行分流实习教育,集中优秀资源为前一部分同学提供条件。除了在毕业前夕安排教育实习之外,还可以在这个时间之前的学期安排教育实习活动,让一部分有强烈愿望而又达到条件的学生提前进入教育实习阶段,提前认识教师职业,体验做教师的快乐。同时,学生的实习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时间长短,而不必做硬性的规定。

(2)完善教师资格证书体系。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师相关资格证书制度保障体系的完善,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有力保障的相关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完备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专业化进程。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针对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教师教育的机构认证是专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能够使专业认证具有合理性,就需要制订专业标准体系。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教师教育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评估标准等构成了一个专业标准体系。但是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高职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到目前发展并不完善,执行情况也有待进一步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由于高职教育教师工作的技术技能性特点,在建立高职教师资格证书体系时,要把高职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证书列入高职教师资格证书体系,这是进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另一个门槛。不具备技术资格证书,也就不具备专业教学的资格。具备高职教育的“双证”,也就具备了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的最低标准,“双证”构成高职教育教师制度保障的最基本成分。另外,更多地发展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协会和组织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自主权力,同时从其他方面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以一系列的相关制度来保护高职教育教师的相关专业权益,从而为教师专业化提供相关的外部保障条件。

(3)构建教师教育体系。高职教师教育体系主要由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组成。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的在职教育,教师在职教育在整个教师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师在职教育仍然是由政府主导,在校外的教师培训机构进行,其体系和机制都存在不完善之处,培训难以体现出高职教育教师教育特色,而且培训主体单一,有一定的垄断色彩,高职院校和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协调合作机制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教师在职教育的健康有序进行。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建立新型高职教育教师在职教育中心。建立新型高职教育教师在职教育中心就是根据高职教育教师特点,建立有别于已经建立的部分职业院校所实施的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项目,体现出技术技能和学位要求。二是实行高职教育教师教育市场化机制。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为高职教育教师在职教育市场化提供一定的条件,也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在当前,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教师教育都是在政府主办的机构进行,无论是职前的培养、入职的教育还是在职的培训,都是在公办的教育部门举行。这种政府主导的机制一方面为高职教育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师资,保证了我国师资体系的持续;但另一方面,这种近乎垄断的培训机构虽然规模庞大,但效率并不高。资源的垄断导致了竞争的缺乏,培训体系也无法得到完善。教师教育市场化机制主要是让部分有能力提供高职教育教师教育的单位,如企业参与到教师在职教育中来,变以前教师在职教育的政府行为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学校行为和个人行为相结合的新模式,使教师教育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提高教师在职教育的质量。三是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指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在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当中,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校本培训的加强。校本培训主要着眼于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在反思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身份转变。通过提高教师的反思和研究能力,使教师逐渐由“糊口型”和“享受型”,最终转变为“发展型”,真正实现高职教师专业化。

【注释】

[1]中国百科全书·社会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2]潘锦棠.劳动社会学[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

[3]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刘莎莎.教师专业化:现实与思考[D]:硕士论文.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4

[5]瞿保奎.中国教育研究新讲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月l日起施行

[8]张贵新,饶从满.国际新教师专业特性论评介[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9]刘剑虹,吕杰.美国高校如何开展师资培训与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1(12)

[10]刘海鹰,刘昕,毕宪顺.发达国家高校教师聘任制度评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11]黄建平.美国的高校教师工作[J].师资培训研究,1998(3)

[12]康叶钦.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策略探析[J].邢台学院学报,200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