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整合内涵中寻求实施对策

从整合内涵中寻求实施对策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这一理念是我学习了《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文后有的新的理解。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信息技术整合应追求的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标,而不应是技术方面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追求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为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借助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从整合内涵中寻求实施对策——学习《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解

陆丽秋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应该以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宗旨。”对这一理念是我学习了《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文后有的新的理解。

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一、整合的内涵

在当今信息时代,以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带来了根本性变革。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整合,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

二、学科整合的内涵

“学科整合”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信息技术整合应追求的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标,而不应是技术方面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追求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

三、整合的原则

整合过程中有一些共性认识,并遵循这些共性是做好整合的前提条件。专家学者们关于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运用先进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是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建构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2.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核心整合

新型的教学结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主体型”的教学结构,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这样的整合是有意义的。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4.运用“学教并重”的设计理论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进行课程整合,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我认为可以概括如下基本原则:

原则一:信息技术作为学科教学的基本工具的原则

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原则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

在课程整合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同时,在学科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要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以落实。

原则三:现实学习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原则

学科整合要求,学习的重心不仅要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要转到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和远教资源与学科整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以求终身发展。

四、整合中的问题

学习了《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后,我也意识到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有限

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与作用极为有限。长此以往,必然造成计算机教学的新专制化。

2.网络资源与课程资源结合不足

3.多媒体系统超文本特性技术开发与网络特性的结合不足

由于各学科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相对比较低,导致学校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技术开发不足,对各种教学信息、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极不便于检索、阅读,同时也直接影响了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

4.计算机技术完美恰当地融入课程的实验活动不多

5.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还不高,意识还不强

五、实施整合的对策

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状,学习《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后我认为必须采取有效对策:

1.开展科学研究

利用课题研究活动,学习先进理念,讨论问题,解析研究课案例,形成全新的培训方式,使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以提高教师课程整合的科研水平。

2.提升师资水平

教师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出发,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策划和设计教学环境和过程,促使教师在整合的实践中,关注并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

3.抓校园网建设和应用

培训教师上网技术和下载网上资源,第二次加工成教学运用的能力,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备课、上课的良好习惯,为课程整合开辟有效的渠道。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点,继续进行封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仍然以知识教育作为追求目标,那么现代化学校是一句空话。

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现代化,不仅仅是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也不仅仅是改变学习方式,它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文化环境,先进智能环境的创设,更是体现人的终身学习这一长远目标。为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借助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本文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2009年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