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试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培训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的能力普遍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专业化水平”的宏伟目标和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教师们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选择性地运用教育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试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黎仰安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培训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的能力普遍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专业化水平”的宏伟目标和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差距尤为突击,要提升他们的能力应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学习理论

虽然人们现在对教育技术的概念已经比以往熟悉多了(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也知道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含义(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我们一般可以说教育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因此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应从提高信息素养入手,我们首先要分析它的内涵。

在前一阶段,什么是信息素养也有各种流派观点。信息素养这个术语最早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美国的Christina Doyle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自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并细分为以下十种能力:

①能辨识自己的信息需求。

②能了解完整的信息和智慧决策之间的关系。

③能有效地陈述信息问题,表达信息需求。

④知道有哪些可能有用的信息资源。

⑤能制订妥善的信息检索策略。

⑥能使用印刷方式及高科技方式存储的信息资源。

⑦能评估信息的相关及有用程度。

⑧组织信息使其能有实用性。

⑨组合新信息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

⑩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初稿),认为信息素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只指信息能力。

由此看来,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高级能力,也是进入信息化社会的必备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发展提高的。根据教师的特点,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信息意识、技术能力、实践运用。

(1)信息意识主要指的是对信息的敏感度。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具有良好信息意识的人,能快速在问题和所需信息间建立联系,善于存储、分析、加工、组织信息,具有辨别信息优劣的能力和强烈的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信息意识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与人的学习风格和思维方式紧密相连,可以通过有意的训练来提高。

(2)技术能力是指对信息源的熟悉和对设备能进行操作。技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外在表现,也是信息技术实现的前提。包括熟悉VCD、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等设备,会使用电脑进行阅读、画图、写作、上网查询、交流及制作教学实用的电子作品,知道会谈、访问、参观、调查的大致形式。信息意识能促进对技术的掌握,在教学中使学习者能更快地提高技术能力,更迅速地学习新技术。

(3)实践运用是指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独立完成某项工作。实际运用将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学习者的独立思考、主动建构、理解探究结合起来,是学习者信息意识和技术水平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同时在反复的尝试体验中,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实际运用是信息素养的高级阶段,是前两个方面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的,同时,实际运用能力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最终目标。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每个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也随时面临更新知识的迫切需求,如何从中找有价值的信息,并利用它使我们的工作、事业有所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对信息的及时掌握和正确评估、使用。只有具备信息能力的人才拥有不断学习、持续发展、实现终生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作为教师应具备信息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容

从上分析可知信息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因此,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也决不能只学习几门关于计算机的课程,而要把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应于他们信息素养各个方面的内容,教师教育的信息化教育应从下面的内容和形式展开:

1.信息意识的培养融入各门课程中去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膨胀扩大,每门学科都产生了大量新的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学科的相关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为了解决学科内容无限增多和学生时间及精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学生必须学会学习,能自我更新知识结构。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改革原来的教学形式,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纳入各种层次的课程范围之内,增加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关联。其实质就是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们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选择性地运用教育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在这种形式中,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培养学生信息意识。(1)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的工具。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或选择多媒体素材;上课时,运用电脑、投影、VCD、视频展示台等设备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这种多媒体的教学信息传播环境,改变了传统的线性呈现信息的方式,使学生逐步适应多渠道的信息呈现方式,熟悉面对大量信息的情境,提高了学生同时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从已有知识体系中寻找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表达出来。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师只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就能使学习者积极地进行思考,从自己的信息库中提取相应的信息,并努力做出清晰的陈述。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可促使学生平时留意观察生活、丰富积累,遇到问题主动思考、创新,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寻找信息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选择、加工、组织信息的能力。将信息意识的培养融入平常的学科学习中,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自觉地寻求信息的支援,并善于对信息进行存储、分类、选择、加工,把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迁移,转换为自己的知识,随时加以利用。

2.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技术水平

信息虽然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但要迅速找到所需的内容仍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能帮助学生提高处理信息的技术水平,缩短其查询和加工信息的时间。信息技术手段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教师要引导学习者通过学习能知道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源,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网络运用技术和图书资料查询技术等。每个学生都能独立使用一台电脑。教学的主要模式为示范-模仿-作业,教学的步骤为:(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操作,并通过投影展示教师机的操作情况;(2)学生通过在自己的电脑上模仿教师的操作进行学习;(3)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必须是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能独立完成的,其完成情况显示了学生对所学操作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教师教学生用画笔画大树,还可以布置学生独自解决某一个问题等。在这种形式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逐渐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并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收集、处理、制作信息及运用计算机进行交流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注意到,学生是否具有技术基础,安排内容时要循序渐进,从操作系统的认识,到工具软件的运用,最后到网络的熟悉;布置任务时要由简到繁,作业要由少到多。初学者好奇心重,初上电脑,很容易被游戏或上网漫游等所引诱,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监控学生上机情况,积极进行引导,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操作,又不能放任他们沉迷在非学习活动之中。

3.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使学生能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是教育的一大目标,因此多给学生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形式中,我们主要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即教师先设计一些有意义的课题,这些课题一般是一些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或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然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题,自由组合成课题小组,确定任务进度表和分工情况。接着学生开始收集资料,对所得信息进行分析、取舍、处理、加工,并形成最终成果(电子作品)。最后,学习者把成果和自评书一起交给教师,教师展出成果,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评价。

此种形式需要的时间较长,一般可以安排一两个星期或更久。学校要把更多的自习时间给学生自己支配,并且向学习者开放图书馆和网络教室,提供指导教师随时为学习者提供帮助。此外,教师还必须意识到,实践的过程并不仅仅是应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还包括学习者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去相关场所参观考察,对相关人员进行访问等,是发展学习者综合信息素养和综合社会活动能力的过程。在这种活动设计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的实施者,同时也是以下的多重角色和身份介入学习活动:资源供应者、评价者、建议者、技术专家、管理者以及自身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而后教师自身及群体不断的反思总结,在行动中学习、研究,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最终达到可以创造性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在实际运用中,多种新的教学形式并没有明显的界线,教师可以作适当变化,并能结合使用。比如:(1)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中与实际生活有较密切联系或涉及知识面较广的章节作为对象,在课堂上提示本章节的重难点,提出需要解决或澄清的问题。(2)开放网络教室,学习者根据教师提示,上网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3)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再组织,制成作品,如Powerpoint或Authorware课件等。(4)教师在课堂上请学生发言,学习者边演示其作品边讲解自己的观点,其他人可以提出意见或补充。(5)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总结和评价,总结时可以配合教师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当然除了以上基本信息素养外,教师还要适度地扩大信息素养的延伸能力,它包括:教育资源开发的能力,在数字化校园对各种应用系统运用能力以及对校校通等网络硬件建设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三、在培训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信息素养多种形式的运用并没有减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而仅仅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实际上教师的作用更重要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博文多识,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同时能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和执教方式。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而言,教育技术的环境较差和条件有限,从上面来讲要加大投入力度,对下面而言要因陋就简,创造条件。

新的教学形式不仅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学习者实践活动的增多,学习者不再拘束在一间教室,一个课堂,而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相应的学校管理也势必变得更加社会化,更加民主。学校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小组,让学习者在教师的宏观指导下自己进行管理,安排各种实践。

提高教育者的信息素养是教育者和研究者共同密切关注的问题,它没有绝对的定势。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注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尝试,可以注意以下几条: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首先是使教师了解掌握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育理论和新的教育观念。其次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最终是要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育中去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开发数字化教学平台,不光是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要向深、向广发展。

(2)情景一致性。要为受训者创设必要的情景,让教师经历信息化的学习过程,做到师生互动,人人参与。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度,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支持者等多元化角色转换,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中解放出来。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3)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对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考试大纲等都要统一;但课程形态、培训内容、形式、时间、考核方式等又可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做出灵活安排。不能只重培养、轻应用,培养是手段,应用才是目的。

(4)按需施教,讲究针对性。上条是从宏观上考虑,而本条是从微观上指导,因为所有的教师中有不同的年纪、性别、职位、专业和学校等。可以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远程平台和暑期面授的方法相结合。校外培训可充分发挥校外的优秀资源,并可加强校际间的交流;而校本培训则有省时、省力、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等优点。

(5)计算机媒体与其他现代教育媒体相结合。信息技术是应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覆盖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而成为一门综合技术。因此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不应该仅仅是学习计算机媒体的教育应用,还应了解其他现代教育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在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下,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训培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多方面的困难,我们要上下统一认识,扎实工作,潜心研究,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和胜利。

参考文献

[1]杨晓宏,黄兰芳,孙新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初探.中国电化教育,2008(1)

[2]朱益明.促进西部教育发展的远程教育实践探索——对“加强中国西部基础教育能力建设”项目的分析.中国电化教育,2008(1)

[3]詹青龙.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结构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8(2)

[4]刘鹂.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问题归因分析与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8(2)

[5]申灵灵,张舒予.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媒介素养培养途径探析.中国电化教育,2008(3)

[6]马宁.余胜泉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新发展.中国电化教育,2008(5)

[7]荣曼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