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兼有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教育性双重特色。高职院校在办学中只有坚持教育的高等特性和突出教育的职业特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办学条件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双师型”教师紧缺的问题已成为困扰各学校的严重问题。

三、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

(一)认清形势,明确定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高职院校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兼有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教育性双重特色。高职院校在办学中只有坚持教育的高等特性和突出教育的职业特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从发展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四个方面明确学校定位的内涵。

1.发展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是大专层次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既不应不顾条件盲目地追求升本,放弃自己培养社会生产一线急需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鲜明特色,也不能有意无意地降低标准,把高职院校办成中职中专,缺少与高等教育相对应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科技和知识含量,而应该集中精力,挖掘潜力,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提高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做到自我约束,规范管理,形成特色,创办一流高等职业教育。

2.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应达到的状态和标准。培养目标有层次、类别、范围的限定。不同类型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人才的定位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与经济建设主战场紧密相连,具有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涵。高职院校应围绕这一总目标,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竞争力。

3.专业设置定位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学校对社会的适应与服务是通过专业设置来实现的。高职院校一般是按专业设置来开展教学、培养人才的,专业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学生今后的工作领域和当前的学习范围。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目的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并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生就业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将专业设置定位为:专业口径宽窄并举,因地制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主动适应社会潜在需要,并预测和跟踪社会的未来需要,做到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

4.服务方向定位

高职院校要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各类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提供培训和教育基地。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会有生命力,形成办学规模,办出特色,创出质量和效益,才能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互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二)创新办学机制,确保办学条件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办学条件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来看,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政府包揽全部办学经费的做法已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发展的地位观,创新办学机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拓宽社会性资金来源渠道,主动寻求校企合作等,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高职院校与产业部门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密切的联系,具有鲜明的产学研合作特性。多年的实践探索也证明,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解决办学条件问题的理想选择。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三)优化专业结构,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专业实力上,专业实力是学校竞争的基础。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紧紧盯住市场,盯住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例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社会需要,开设老年人服务、现代殡葬服务与管理、戒毒康复等专业,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学生就业率达到100%。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力,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观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质量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改革。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情况,灵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又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要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衔接,努力构建有特色的、科学可行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要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采取笔试、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把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要逐步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性发展。总之,教学改革要服务于学校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只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真正受到欢迎,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才会不断提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比较复杂,有不少人对高职院校教育还有这样或那样不正确的理解。因此,要通过宣传、引导,使全体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观、高等职业质量观,摈弃传统的单纯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适应性。

二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聘用问题。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双师型”教师紧缺的问题已成为困扰各学校的严重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一方面必须抓好校内教师培养、培训,合理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锻炼,依托企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兼职,为教师获得“双师证”提供便利条件,注意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梯队,让他们在教学第一线挑重担;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积极引进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校兼职,对聘请的兼职教师可适当进行师范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发挥社会专业人才对学校专业建设、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等方面直接或潜在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