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川陕革命根据地妇女运动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

川陕革命根据地妇女运动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全川妇女运动的情形观之,在这八九百名女共产党员中,川东北地区显然占有较大比例。正是有了这种基础,当地妇女运动才会有后来的迅猛发展。川北妇女因公婆虐待,丈夫吸毒,而被逼得自缢、服毒、跳崖者时有所闻。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为了把妇女进一步组织起来,苏维埃政权在乡以下成立了“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使其成为广大劳动妇女的组织,苏区参加该组织的妇女达30多万人。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妇女运动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

川陕苏区在1933年初到1935年4月两年多时间中,妇女运动得以迅猛发展,究其原因,笔者以为:

(一)川东北地区在红四方面军入川以前已有一定的妇女运动的基础

争取妇女解放,是五四运动以来反封建斗争的主题之一。此风吹沸巴山蜀水,一些有识之士,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便在四川奔走疾呼,提倡男女平等,鼓吹妇女解放,开展妇女运动。早在1921年,四川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袁诗尧应张澜先生邀请到南充中学任教务长,兼端明女中的课。他常对女学生讲秋瑾烈士、居里夫人、蔡特金等的事迹,勉励她们做有用的人,不靠父母的钱财,不依赖丈夫,要独立自主,走向社会,树起为人类、为无产阶级谋解放的思想。曾在上海北京等地从事社会考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李家俊,1924年回到家乡接办万源县厚坪小学,聘请进步教师,讲新课,提倡天足,男女平等。在他的主持下,厚坪学校焕然一新,远近闻名,许多青年女子反对缠脚,并开办了女子学校。他还把自己的两个妹妹送到远离家乡三百里外的达县读书。1928年元月,王维舟到开江县普安场,建立了中共宣汉特别支部,成立了广福乡妇女协会,并举行了1000余名妇女参加的集会、游行。喊出“打倒封建主义!”“男女平等!”“妇女要解放!”等口号。在这些先进人物的倡导和组织下,川东北地区的妇女运动逐步开展起来了,《国民公报》1928年10月20日曾报道:“四川共产党查有四千余名,女党员约八九百人”。从全川妇女运动的情形观之,在这八九百名女共产党员中,川东北地区显然占有较大比例。正是有了这种基础,当地妇女运动才会有后来的迅猛发展。

(二)旧社会川陕边妇女受尽了压迫和剥削,她们渴望自由和解放

红军解放川陕边地区前,当地的妇女被反动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这四条粗大的绳索和“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紧紧地束缚着,她们的劳动和生活也十分困苦。统治川北的军阀刘存厚强迫农民种鸦片,不种者要抽所谓“懒民捐”,拒吸者,要纳“禁烟捐”。男子大量吸毒(估计占男子人数的2/3以上),出现了农业生产劳动主要靠妇女的反常现象。通江就有“要吃通江饭,妇女打前站”的谚语。不仅如此,川北的劳动妇女连做人的地位都比男子低,当地有俗语:“只有男州,没有女县。”妇女就更没有其他方面的自由了。川陕边妇女在婚姻问题上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买卖婚姻,毫无自由。同时,川北流行童养媳制,年幼体弱的少女,一旦成为童养媳不仅要砍柴担水、放牛喂猪、挑割野菜、推磨扫地、下田耕种收割,还时常挨打受骂,忍饥受饿。川北妇女因公婆虐待,丈夫吸毒,而被逼得自缢、服毒、跳崖者时有所闻。在反动政府的统治下,妇女处于社会最底层,受尽压迫和欺凌,过着非人的生活。因此,他们渴望早日解放,尽快翻身。一首名为《盼望红军早来到》的歌谣,充分反映了劳动妇女盼红军,望解放的心情:“花萼山上松树高也,幺妹爬上松树梢,不是家中没柴烧也,是盼红军早来到。”妇女们一旦获得解放,她们的革命热情就高涨,革命态度更坚决、更彻底。

(三)共产党和红军解放了川北妇女,她们政治经济地位得到大大提高

1.政治上,她们有选举和被选举权,有参政议政权

《红色战士丛书》第四种规定:“穷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有选举权,只要十六岁以上的就有被选举权。”川陕苏区各级苏维埃政府都有妇女当选为主席或部长、委员的。达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雷明珍就是女同志。在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各委员会工作的大小职员中,妇女有150人以上。当时苏维埃各级政府的民政和文教部门,妇女占绝对优势的席位。如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内务委员会(相当于今天的民政厅)正副主席都是妇女(张廷福、聂焕林)。据统计,川陕苏区政府机关干部中,妇女干部约占1/4。苏区各区域每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妇女都有相当大比例数的代表出席。如,1933年2月,在通江召开的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20人,女代表30余人,占1/4强;第二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160余人,女代表340余人;第三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440余人,女代表360余人。可见,妇女在苏维埃政权之下获得了解放,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了。

2.经济上她们与男子一样,分得土地,有参加工作的权利,待遇同男工一样,在某些方面还得到一定照顾

川陕省委印制的《妇女斗争纲领》规定:女工和男工“得同样工资”,“女工产前产后休息八星期,工资照给,另给补助费,医药费!”等等。工厂中实行保护女工,特别强调“女工不得做重活。”农村劳动妇女“都分得好田地。”土地革命后,广大劳动妇女“抬起头来走上历史舞台,做了苏维埃政府的主人。”

此外,在文化教育方面,妇女与男子平等;在婚姻问题上,妇女得到了解放,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保护妇女婚姻条例,在苏区里面,“婚姻是自由”的。

由于广大劳动妇女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文化知识的增长,婚姻的自由,她们的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斗争中“表现非常勇敢,要求武装,要求参加游击队。”

(四)妇女组织的建设,妇女干部的培养

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为了把妇女进一步组织起来,苏维埃政权在乡以下成立了“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使其成为广大劳动妇女的组织,苏区参加该组织的妇女达30多万人。1934年9月以后该组织更名为“女工农妇协会”。此外,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各级内务委员会(乡为劳工内务委员会)为分管妇女婚姻等工作的专门机构;共青团省委各级组织设有领导青年妇女工作的妇女部;省工会设有女工部,领导妇女工人的工作。

为了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中共川陕省委于1934年在通江创办了省委妇女学校,集中培训县、区妇女干部。学员主要学习当前形势、党的工作,妇女运动、军事知识、文化知识,每期训练100多人,时间为五六个月,最长的有八个月。它培养了数百名妇女地方工作干部和妇女武装骨干。川陕省委党校也培养了大批的妇女工作干部,培养后的妇女有知识、有文化、有阶级觉悟,她们在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及红军反“围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