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教育性规律

教学教育性规律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永远具有”这四个字体现了教学具有教育性,不是一种暂时的偶然现象,而是一条规律。教学是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与教师和同学形成各种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对学生提出学习、纪律的要求,并对其进行不断的督促、检查和管理,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过程。

三、教学教育性规律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永远具有”这四个字体现了教学具有教育性,不是一种暂时的偶然现象,而是一条规律。正如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主要体现在:

(1)从教学内容看,科学知识本身具有教育的因素。

科学知识本身就有教育性,就有育人的作用。首先,从科学知识的来源而论,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学内容包含着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崇尚、尊重、热爱、追求真理和热爱生活、追求人生幸福美满的道德情感,这是科学知识具有教育性的根本依托。其次,从科学知识的功能而论,正如卢梭所说:“向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不在心中装填谬误。”读书求知能够充实人生,克服无知和偏见,完善道德人格,这是科学知识具有教育性的落脚点。

(2)从教师看,教师是具有一定思想观点的人,在教学中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立场、观点、个性特征,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

教师的劳动有其特殊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他自己也作为周围世界的一个重要成分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到学生的认识过程中。正如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实的态度。”这是因为教学不仅是知识的输出,也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展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自然流露的思想、品德、风貌、学识、个性特征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心灵。许多研究都表明,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向师性。所以,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客观和必然的。

(3)从教学形式看,集体生活本身就有教育性。

教学是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与教师和同学形成各种人际关系。这种种关系中包含有道德因素,如对师长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遵守纪律和对集体的荣誉感等等。这里要特别强调“集体”的作用,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彼此交往,互相鼓励,形成着集体主义的上进心与责任感,并培养着良好的班集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旦形成,就会像熔炉一样对每一个成员美好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陶冶和塑造作用。

(4)从教学过程看,它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辛勤而严谨的脑力劳动,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钻研精神、勤奋作风等良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上课、复习、作业、考试等方面的表现,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而且与学生的作风、品德也是分不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对学生提出学习、纪律的要求,并对其进行不断的督促、检查和管理,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过程。总之,学生思想品德在教学活动中的形成和发展的客观现实是不容置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