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集体的建设与管理

班集体的建设与管理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陆老师曾经接过一个五年级班,这个班级的学生绝大部分成绩较差。陆老师召开了多次学生座谈会,查找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结果发现,许多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此,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自己越发缺乏信心。班集体中的组织机构主要是班委会,班委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是班主任做好各项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

第三节 班集体的建设与管理

一、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内容

(一)确立班集体目标

班集体目标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马卡连柯认为,真正的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在自己面前具有一定共同目标的那种集体。正确的奋斗目标是维系师生情感的共同纽带,是班集体前进的动力,它不但为班级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而且为班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班集体建设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首先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是建设班集体的第一要素。

班集体目标应包括班集体的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目标及学生个性发展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三种。长期目标是指全班同学经过较长时间的共同努力而达到的目标,是班级的最终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在教育目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文化知识水平提出的,要以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实现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中期目标是指阶段性的或者专项性的奋斗目标,通常指一个学年度的目标。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制定出相应的学年度班级奋斗方向。近期目标是指向于当前的奋斗目标,通常指一学期以内的阶段性目标。许多优秀的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级近期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因为每一个近期目标的实现,都会使班级在前进的道路上发生小的质变,若干个小的质变的集合,就会引起班级质的飞跃,进而实现班级的最终奋斗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它们之间关系密切,相互衔接、相互影响。

案 例

陆老师曾经接过一个五年级班,这个班级的学生绝大部分成绩较差。该班大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课,总爱开小差;下课喜欢追逐打闹;不交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经常不做卫生值日。陆老师召开了多次学生座谈会,查找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结果发现,许多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此,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自己越发缺乏信心。陆老师首先帮助同学们制定近期目标,如争取当年考试成绩赶上全校平均分,在校内的各项评比中努力争取优胜,然后再找一些在班级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谈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以此引导他们不断进步,最后陆老师再发动他们带动大家一起前进。这样“以点带面”,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整个班级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该班在毕业时因进步最快被学校授予“文明班级”荣誉称号。

这个案例说明,长期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最终目标,但它的实现有赖于中期和近期目标的达成。因此,班集体建设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设置与实现上。

班集体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制定班集体目标有以下基本要求:

1.体现时代精神

班集体目标既要符合教育方针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又要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2.有明确的指向性

班集体目标是全班同学共同奋斗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应让学生明确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把集体的大目标和个人的小目标统一协调起来。

3.注意目标的层次性

长期目标是终极目标,也是最高层次目标,是中期、近期目标提出和设计的重要依据;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也是实现长期目标的条件和保证;近期目标是长期、中期目标的具体化,是最具体、最明确的目标。

4.有可行性

目标是否有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可行。因此,确立班集体目标必须依据班级实际,目标要求过高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消极作用。只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班集体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并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才能产生激励作用,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的方法要因班而异,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师生共商法

这是一种既科学又民主地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的方法。第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师生共同献计献策,共同畅想未来,有了统一的认识,有利于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第二,切合班级实际。因为它来自师生的共同要求,有利于班级目标的实现。第三,班级奋斗目标的商讨过程也是师生感情的交流过程,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师生共商法适合于一个发展良好的班集体。

2.班主任定夺法

此种方法是由班主任作出决断,向班级提出要求作为班级的奋斗目标。与师生共商法相比,它缺少民主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实施中会有困难或阻力。因此,在制定目标前,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班情,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使目标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的内心需要。在制定目标后,要大力宣传,使之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并变成师生共同努力方向。

(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

班集体中的组织机构主要是班委会,班委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是班主任做好各项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班委会由学生干部组成,学生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是沟通师生之间关系的桥梁。正确选拔、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不仅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也有利于班主任组织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础和保证。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中的作用,带动全班同学和班集体不断前进。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担任班干部呢?选择学生干部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标准:

1.具备担任班级干部的基本素质

学生干部应当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积极分子,思想品德良好,热爱集体,关心同学,愿意为班级服务、为同学服务;有吃苦精神和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能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同学的表率,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号召力。

2.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成绩

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在学生中就可能形成较高的威望。而一个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在班级中也称不上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也就不适合做学生干部。

3.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如学生干部身体素质不好,动辄就请病假或休学,这样班干部在班级中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不仅班级干部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班级工作也不能顺利地开展。

4.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班集体组织机构发挥其职能作用,从而影响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选择学生干部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主要有:

1.任命法

即由班主任推荐并任命,这种形式多见于班级刚刚组建时。采用这种方法,班主任应先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本班学生总体情况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查阅学生档案,与学生干部接触与交往,并加以分析,排队物色干部,要选拔那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这样的班干部既能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又能圆满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工作。

这种方法还可用于班级干部需要增补时。班主任有时会遇到班级干部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而无法履行班级干部职责的情况,为了使班级工作正常开展,需增补或更换个别班干,此时可采用班主任任命法。另外,为了转变某些具有鲜明个性特长的后进生,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也可采用任命法任命他们担任班干部。但这种情况班主任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不仅不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反而会给班级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选举法

即通过学生提名和投票民主选举产生。通过民主的方式产生的学生干部,能代表大多数同学的意愿,有利于开展班级工作。选举形式可采用无记名方式,差额选出学生干部,或者可以让学生主动报名,参加竞职演说,根据竞选人平时表现和演讲情况,通过民主投票产生学生干部。

3.轮换制

即根据一定的规则,班级干部轮流担任。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给每位同学以锻炼自己和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也能培养班干部能上能下的优良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体现学生高度自觉的班级主人翁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参与和竞争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

相关链接

班干部轮换制的实施

班级的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是否得力,是否能认真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班干部一经选举出来并不是“终身制”,而是要实行定期轮换制。如何在班级定期轮换班干部,使他们始终处于饱满的工作状态,让他们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是班主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学期,我们班面临班干部轮换。轮换前,我先让参加竞选班干部的同学上台进行“竞选演讲”,阐述自己的“施政纲领”,阐明自己有什么才能,一旦当选怎么做等等,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结果,每个职位都有很多学生竞争,气氛十分活跃。接着进行无记名投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他们信得过的同学担任班干部。通过这种做法,很多学生在平等竞争的气氛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其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得到了加强,一些有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走上了班干部岗位

学生干部一经确定,便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要使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班主任还应加强对他们的培养。班干部的培养,应注意以下方面:

1.加强对班干部的教育引导

首先要教育班干部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担任班级干部工作是光荣的、艰巨的,要做好工作应该任劳任怨;懂得班干部是同学的表率,自己处处要以身作则。其次要对班干部进行团结友爱教育。班干部之间要互相支持,共同协作,彼此信任,齐心协力搞好工作,团结全体同学共同去完成各项任务。另外还要教给他们工作的方法。班主任可以通过举办班干部培训班,组织定期的学习与交流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干部掌握工作方法,使之更好地开展工作。

2.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热情

集体活动是培养班干部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主题班会、节日庆祝会、各种文娱体育活动,还是春游、社会实践等活动,都是学生展现其才干的舞台。在这些活动中,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组织、去设计,让他们在“台前”亮相,班主任要当好参谋,当好“后台老板”。对他们为班级所做的有益工作,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对偶尔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班主任要主动出面予以解决,并为其承担责任,班干部就不会因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而打退堂鼓。这样,学生干部既展现了他们的才干,又在班主任的精心扶持、热情帮助下,不断增强自己当干部的积极性和为集体服务的热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3.帮助班干部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学生干部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除了要完成学习任务以外,还要承担班级工作,从时间和精力上都付出较多。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教育班干部合理支配时间,使他们学习、工作两不误。对一些学习上确实存在困难的班干部,班主任要发挥班级科任教师的作用,对其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闯过学习上的难关,坚定当班干部的信心。

4.热情关心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干部,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工作情况,更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身体,特别是当学生干部遇到各种困难时,班主任要全力帮助,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同他们共渡难关。但是关心不等于放纵、袒护,班主任不论是对学生干部,还是对普通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偏袒学生干部不仅不利于他们树立威信,还会拉大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滋生自满情绪。因此,要在关心学生干部的同时,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对班干部既要交给任务,又要教给方法;既要大胆使用,又要小心扶持;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在培养中使用,又要在使用中培养。

(三)完善班集体规章制度

班级规章制度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规则、章程,是班集体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矩,是班级管理的准绳,班级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必须有一个人人都必须遵守的班级规章制度。完善的班集体规章制度不仅是建设优良班风的有力保障,而且也是实现班级团队目标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制订班级规章制度对班集体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班主任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以规范班级工作,提高班级工作的透明度,引导班集体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班级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依班情有针对性地制定班规

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班情,所以制定班规的侧重点和奖惩的尺度就不一样。有的班可侧重于民主管理,以“法”治班为辅;有的班可侧重于学习方面的严格要求;还有的班可侧重于“养成习惯”的培养。

2.班规应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班规不能由班主任或班委会闭门造车,而应在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如有的班主任规定:上课讲话达三次者停课一天,结果引起大多数学生的不满。所以只有得到学生普遍理解和认可的班规,学生才会认同并自觉维护和执行。

3.做好班规的宣传工作

要想让少数不理解的学生也认可班规,班主任还得做好制度的宣传工作。通过主题班会、办黑板报、开展班规知识竞赛、轮流值日、角色换位小品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在体验基础上认可班规。如规定学生不得将手机、MP3带入教室,开始很多学生不理解,这时可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要学生谈将手机、MP3带入教室的好处和弊端;还可请两位成绩相当的同学同时做一道数学题和背书,一位边听MP3边做,一位专心做,然后比较结果;最后让学生讨论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工具等。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和实际体验,让学生认可了班规。

4.班规条款要明确

班规条款如果让学生产生歧义,则会让学生找到违反一些新规定的漏洞。如上课学生可以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最好规定可以小声讨论;如有事必须请假,但最好规定要注明有正当理由,并写好请假条找班主任批准。只有条款明确的班规才有可操作性。

5.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班规

班规中不应只有惩罚,也应有适当的奖励措施,如每月评选“卫生标兵”、“守纪标兵”、“优质作业标兵”、“显著进步模范”等等。当班级中发现一些新现象时,应及时补充完善班规条款,如午休时,有些学生借在家休息之名在外打球、上网,可作此规定:午休期间学生一律在教室午睡,并保持教室安静,由班干部在讲台上值日,并做好相关记载,如有特殊情况,须由家长予以确认。

6.班规制定应有可操作空间

如果学生迟到一次,不论何原因就惩罚,似乎过于武断或缺乏人性化。如果学生因特殊的不可抗拒的原因迟到,可规定让其轻手轻脚从后门进教室入座,不影响他人正常学习,即使因睡懒觉而迟到者也应给予他改掉坏习惯的机会,毕竟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然教师也可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承受能力提供违规后可供选择的处罚条款。

相关链接

弹性惩戒单

学年初,我和学生们共同制定班级管理细则,详细规定了各种违纪行为和落后表现应该受到的惩罚。和其他班级管理细则不同,这些违纪行为所对应的惩罚措施并不只有一条,而是有相对并列的多条。如果学生违纪,他可以从相应的惩戒措施中进行选择,并认真执行。例如,某学生上晚自习时和同桌吵闹,扰乱课堂纪律,值日班长根据班规,很快就会开出“惩戒通知单”。

惩戒通知单

××同学:今晚自习上课时,你和××大声吵闹,不仅耽误了自己学习,而且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你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我们的班规第20条,为使你进一步认识自己的错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请从以下几条惩戒方式中选择一条,并在班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下认真接受惩戒。

1.说明情况,向大家公开道歉,争取同学们原谅;

2.写一份呼吁同学们认真读书学习的倡议书,张贴宣传;

3.完成一份违纪心理剖析,并在班级中宣读;

4.为同学们唱首歌,活跃一下班级气氛;

5.找两篇关于宽容或自律、换位思考的文章在班上有感情诵读;

6.到操场锻炼,跑步5圈,强化认识。

年 月 日

7.应以教育、引导为主

当学生违规时应尽可能多地评价、分析其违规的原因、违规的影响及找出今后整改的措施,万万不能简单地训斥。即使照章处罚也应首先让其认识到自己的违规性质,从而心甘情愿地主动受罚。因为学生犯错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犯错不知错”。在执行惩罚条文时应引导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二是“犯错不自觉”。在执行制度时我们重点应放在学生自制力的培养上,要有耐心教育。三是“知错也犯错”。这种情况后进生出现的状况要多一些,应分析原因,根据具体原因,改善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真心帮助每一位学生,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制度对全班师生的言行举止起着调节、指导、教育的作用,但是制度制定后,并不是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制度的宣传和落实。在执行班级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好开头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尤其新生刚进校,一定要做好宣传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校纪校规,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2.师生合作

班级的主体是学生,要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宣传、执行和检查,只有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努力,班规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3.坚持执行

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要注重落实到位,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公平公正

制度是针对所有集体成员的,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平、公正。但是,公平不是僵化,制度的执行总是与个别化紧密联系的,任何一个行为的发生都有内在的原因,教师不能仅凭行为的结果去处理问题,这样会失去制度的教育意义,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因此,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又须因人因事制宜才能体现真正的公平与公正。

总之,班级内的规章制度主要是约束学生的某些不良习惯,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田恒平教授的话说:“制度的运用应达到的教育是以外在制度造型——达成规范,以内在制度导行——达成自觉,以文化认同塑神——达成自发。”

(四)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抑邪、奖善罚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具有健康正确的集体舆论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重要特征,而这一舆论导向的培养需要班主任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班集体的舆论和班风建设方面,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树立班级中正确的舆论导向。

1.在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进行舆论导向

培养正确的舆论,最根本的在于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班主任要经常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守则上规定的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提高自身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和道德评价能力,以指导自己的言行。同时,还要经常结合国际国内大事,更重要的是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以及学校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自觉分析其中的是非善恶、荣辱美丑的习惯,使他们面对各种复杂的舆论,也能坚持真理,明辨是非。

2.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表扬和批评,为正确舆论的树立创设良好氛围

班主任要经常注意班级的舆论倾向,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或否定评价,以及为什么要肯定或否定,把舆论中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使集体中的大多数人,至少是班级中的优秀学生,有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观念。例如,班级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不论是大是小,是先进学生还是后进学生做的,都应当及时予以表扬,这样才能有助于形成人人想做好事、争做好事的风气。久而久之,就能让那些无视集体活动和荣誉的学生在强大舆论压力下,逐渐变得自觉与主动。

3.要充分利用学校与班级的舆论阵地与宣传工具,扩大舆论影响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诸如班会、团队活动、墙报、黑板报、思想评论栏等可供利用的舆论阵地,发挥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作用。在管理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来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话题,反映健康思想和情趣,表扬班级中涌现出的先进,鼓励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发挥集体舆论的促进作用和约束作用。同时,还可利用学校的广播,对班级中特别突出的好人好事进行大力宣传,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内心的进取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从而在班上形成一种大家争做先进、争着进步的良好态势。

4.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集体舆论与自我思想斗争的关系

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舆论,对学生来说,都只是一种无形的外部压力,而自我思想斗争才是学生进步成长的最重要的内部动力。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教育班级学生通过自己对各种问题的不断的反复思考和权衡后,能把感受到的正确舆论的影响,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正确舆论的作用才算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健康的班级舆论是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的重要保证,是全体同学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保证。一个班级若没有健康舆论的引导,就不可能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不可能有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因而也就缺乏凝聚力。可以说,没有健康的班级舆论,就没有良好的班集体。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级活动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内容。班集体的形成,需要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而集体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促使集体目标的实现、集体纪律的增强、同学友谊的发展,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集体的形成、发展、巩固。班级的共同努力目标要靠班级每个成员参与共同的活动而实现。没有经常的集体活动,集体的生命是孱弱的,整个班级没有生气,导致集体发展停滞以致“窒息死亡”。中小学生喜欢参加各种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集体活动,其集体观念、集体的义务感和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发展。集体活动增强着集体凝聚力,调动着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形成着健康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良好风气。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因此,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如何设计和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将在下一章专门讲述。

二、班集体管理的基本原则

所谓原则,就是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班级管理原则是根据班级管理目标和管理规律而确定的关于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它既是班级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又对班级管理实践起着指导作用。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指导班级管理人员合乎规则地去确定管理目标、内容,选择管理方式、方法,而并不解决具体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1.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原则

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原则是指在班集体管理中,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积极发展为最终目标,体现的是“以生为本”的思想。学校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指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班级管理和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着显著的不同,因为良好的秩序和高效率并不是管理的终极目标,教育管理中的管理恰是为了教育,而教育又是为了发展,只有在学生发展需要得到普遍满足的班级组织中,班集体的特征才会显现,班集体建设目标才会实现。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是指在班集体管理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鼓励学生的自主性行动,调动所有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角色不能是纯粹的教育者,学生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学生应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或者说,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管理应该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在自我管理中进行自我教育,进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班主任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体性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有了这种责任感,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获得发展,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班主任的职责应该是协调、引导,而不能是包办一切,也不能是幕后操纵,应该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

3.民主性原则

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原则是指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和组织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它反映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它要求班主任必须正确处理班级内部教师与学生、集中与民主、纪律与自由、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实施者,其思想、作风往往影响、决定着班级管理的性质、方向、方法,影响着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实际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虚心地听取领导、老师、家长、学生的意见,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和全班同学商量,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具有凝聚力,人人当家做主,个个出谋划策,当然切忌放任自流。有民主性才能反映学生的发展需要,才能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民主性为“以生为本”思想的贯彻与保证学生在班级组织中的主体地位提供了条件。班级的民主管理要求把涉及班级管理的所有成员真正当成主人,处处尊重他们,努力为他们创造班级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使所有成员把班级管理看成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贯彻民主的原则,还必须注意正确处理、疏导与管理的关系,避免陷入放任自流的另一个极端。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班级管理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调动班级内外力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民主和开放的四种意识,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获得充分的自主发展。民主的必然是开放的,民主倡导多样化,开放才有多样化。班集体不是一个封闭的集体,班集体的活力在于它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班集体在生动的社会生活中汲取养料,又能自主应对复杂多样的环境。在班集体建设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关心身边的事情,关心学校的发展,关心家庭的发展,关心社会的发展,让学生认识“大环境”,从开放的环境中汲取营养,增强对自己、对他人、对班集体、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开放性班级管理就是要改变传统教育的封闭单一、脱离实际、教师管理过于注重说教、学生被动接受管理的局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索多样化的、开放的管理方式,超越学校“围墙”,打破课堂“壁垒”,跨越学科“鸿沟”,突破时间“界限”,融校园、家庭、社区乃至大自然和社会于一体,实现学生个性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三、班集体管理的基本方法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建制,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广大班主任积累了班集体建设的丰富经验,总结出了一些班级建设的方法,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是指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带领学生依据学校总体目标共同制定集体奋斗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并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以实现目标推动班集体建设的方法。目标管理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彼得·德鲁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方法。它以组织的总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被管理者的能动性来有效地完成组织的任务。其目的是通过目标的激励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目标;其核心是强调成果,重视成果评定,提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个人能力的自我提高;其特点是以目标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指南,并以实现目标的成果评价学生,使班级管理中充满了人文色彩。实践证明,在班级中实施目标管理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最适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运用目标管理法要注意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制定目标

班级目标是有层次的,包括班级总体目标和个人目标,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个人目标依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与总体目标保持一致,班主任在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总体目标时,要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

在学期初制定目标时,要根据本班的总体目标作合理规划。例如,班级第一学期的目标是:实施养成教育,争创文明班级。一月目标是:卫生、出勤、纪律、板报等方面进入年级总评前三名,夺得流动红旗。一周目标是:近期目标各项工作创“最佳”。此外班主任与学生商定班级目标时从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针对有碍于班集体的因素来确定目标。班级目标要得到绝大部分同学的认可,否则目标将失去对学生的凝聚和激励作用。班级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应该让学生感到经过一定努力确实是能够实现的。

2.实施目标

这是调动全班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促进班级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若发现班级目标一时难以实现,班主任在既定目标之前再设置几个小目标,通过这些小目标再达到既定目标;当教育情景有所变化时,可不失时机地调整原定目标。例如,有一次我带了一个纪律松散、集体观念淡漠的班级,当我带领全班两周实现了第一个近期目标——全校班级纪律总分第一名,接着向另一个近期目标迈进时,学校临时决定举行一次队列体操比赛,我认为这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观念的难得机会,于是召开全班会议,决定调整近期目标,提出力争在队列体操比赛中夺第一名的近期目标,经过努力实现了这个目标,并为实现下一个目标打下了基础。

3.评价目标

在这个环节,班主任与学生一起评价预定时期内班级目标的实现程度。如果达到了班级目标,就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去迎接下一个目标的到来;如果没达到班级目标,就要分析原因,总结教训,重新调整目标,确定新的努力方向。

(二)制度管理法

制度管理法即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作用。制度总是相对于管理目标存在的,是为管理目标服务的,是对管理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因此,它还应成为对学生进行道德约束的一种力量。

优秀班主任魏书生一直坚持“依法治班”。由全班同学根据本班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班规班法,然后在监督检查系统的保证下,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班级是个规则结合体,是由大大小小各种层次、类型的规则组建起来的,学生就是在这样一个规则网络中活动的。在班级管理中,除了校纪校规,班主任还需要组织制定许多适宜的、行之有效的班级制度,制定规章制度必须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群众性和严肃性。它使班级管理过程有章可循,在评价时也有统一的标准。它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班集体的规章制度应符合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和学校的整体教育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德育工作的思路。班主任应该向学生介绍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学校教育要求和工作思路;介绍教育的发展形势,引导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各项规定。制定的规范应具有全面性、层次性、针对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性,是指班级规范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学生的主要行为规范。

班级规章的制定,必须有全班同学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确保规章成为全体学生能够自觉执行的行为准则。集体规章制度如果脱离实际,不切实可行,或者只是班主任或班干部等少数人的思想,而大多数成员不认同,就难以转化为全体成员的约束力,实施起来,效果肯定不佳,甚至形同虚设。

为了使班级规章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要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和评比,可以采用自查和互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自查,是指要求学生对照班集体的规章制度和班级公约等反省自己的言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互查,就是在自查的基础上,互相检查、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执行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为每个成员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那种动辄处罚、以罚代教的管理必然是失败的管理。实践证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出科学的、合理的行为要求,并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和训练,巧妙地运用形成规范的心理机制,就能够逐步将管理目标转化为集体的价值观和集体的习惯与传统,进而形成训练有素的班风。

(三)系统教育活动法

系统教育活动法即在班集体建设中,围绕班集体奋斗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使班集体建设通过各项活动来实现的方法。集体活动能发挥导向、娱乐、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与班级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建立起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许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表明,“寓教育于活动中”对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对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行之有效的。

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常常扮演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则常常扮演服从者和参与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乏创造热情,从而机械地或被动地成为听话和服从的“好学生”。这样,就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压抑了,不能重复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班主任在班级活动方案实施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讨论,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就形成了一个浓厚的、宽松的交流氛围。班主任肯定、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建议和见解,久而久之,会促使学生标新立异,具有向一切人和事挑战的勇气。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活动的管理中,可以是“参与型”的,绝对不能选择“包办型”。班主任要适时、适度发挥引导作用,提高班级活动的管理水平。

(四)自主管理法

自主管理法即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班主任指导学生充分发挥管理作用,使班集体在学生自我管理氛围中健康发展的方法。自主管理包括个体的自我管理和集体的自我管理。通过自主管理法,可以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觉性、自信心。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和自主、自律的意识,是素质教育所力求实现的一个目标,也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实现班级自主管理,把班级管理权交给学生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有效形式。

传统的班级管理只重管理思想的灌输,学生很少有角色体验,管理局面要么是死气沉沉,要么是策略太活失去控制。研究表明,未来的班级管理策略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班级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才能启动其他管理要素的运作,班级管理才算抓住了根本。作为班主任,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达到管理自动化。

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一般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等四个阶段。计划阶段主要是向全体学生做思想动员,明确自主管理的目标。班主任应多方动员,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管理的主人,从而增强管理意识。实施阶段和检查阶段是自主管理班级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应针对学生特点和班级实际,引导学生依法有序管理班级,并在具体实施中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引导提高。总结是班主任根据学生自主管理的实际,及时总结效果,并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自主管理班级的新目标和要求。

自主管理班级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自律的形式多样,一般有让学生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等,即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重大事情、重大事件由班主任引导学生集体作决策,寻找解决方案,并在运行中形成一整套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自动化操作系统。

思考与探究

1.概念解释:班集体、集体舆论、班风。

2.简述班集体的内涵和特征。

3.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需具备哪些条件?

4.试概述如何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5.班集体的建设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采取哪些方法?

6.如何理解班集体管理中的制度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