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人和孩子

成人和孩子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自由自在,另一方面又要求孩子服从,这些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很多教育上的问题。如今我们发现的所谓教育问题,特别是那些与孩子的个性、性格发展和智能发展相关的问题,事实上全都起源于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冲突和对立,成人在孩子发展道路上所设下的难关,不但难以计数,而且很有伤害力。这些问题从大人传给孩子,又从孩子传给大人,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我们常说,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门需要全社会都研究的艺术。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教育,不仅科学家和教育家对教育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长和公众也表现出了同样的关切。现代教育理念有两项主要原则,第一是了解和培养孩子的个人特质,即了解每个孩子的本性,并透过孩子特有的性格来引导他;第二项原则是解放孩子。

看上去教育科学领域硕果累累,似乎是攻克了许多难题,但是要领会现代教育的宗旨,还需要克服不少难以克服的困难。在现代教育中,“问题”这个词常常被当做研究的主题,例如,人们常提到学校问题、性格问题、兴趣和能力问题等。但在其他的科学的研究领域却是“原理”两个字用得比较多,例如,光辐射原理、地心引力原理等。相对于科学领域而言,它的问题往往产生于不明确的地方和外围部分,科学研究的核心则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在具有实验性的现代教育方面,却不去正视重要的问题,这等于偏离了科学的轨道。

假如有哪个疯子说:“我已经把教育的问题全部解决了,我在人类精神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将教育置于明确、单纯的境地。”显然,没人会理会这样的疯言疯语。社会有一股无形的压力,迫使人们不得不去适应一些令人无法想象的事,也必须适应那些维护社会安定的礼教束缚,因此,每个人都得或多或少地牺牲一些自我。我们的孩子也如此,在学习的义务下,他们不得不有所牺牲,不管我们多么希望孩子们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孩子们必须努力地学习,但又不能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自由自在,另一方面又要求孩子服从,这些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很多教育上的问题。

教育改革往往最后会变成一声沉重的叹息,人们感慨孩子们的命运和未来,但却无法施以援手。所有的学校教育改革,其本意都是为了缓和沉重的教学所造成的伤害,例如,重新修改教学课程和教育制度,强调体能运动和休息的必要等。然而,这些方案并未达到使孩子自由发展的效果。无论如何,我们还是不能对教育问题熟视无睹,教育改革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一定要进行真正的改革,一定要开拓出一条崭新的教育之路,因为目前的教育仍是一条死胡同。

我们常常惊叹于其他领域的惊人成就,但是教育界多年来却一直默默无闻,至今未能有什么可喜的成就。在教育研究的领域,每一个正在探讨的项目都只限于对外在现象的研究。借用医学术语说,就是治标不治本。各种不同的症状,可能都是由同一个病因引起的,想要解除病痛,如果只是一项一项地分开治疗,而不找出病源所在,到最后可能就徒劳无功。

就拿心脏病来说吧,心脏如果有异常,那么甚至其他器官也会出现功能的紊乱,如果我们只是治疗其中一个器官的病症,而不想办法使心脏功能恢复正常,那么所有的症状仍然还会出现。再举一个和神经官能有关的例子,假如一位心理分析师发现,患者是因为情绪和思想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使得神经超负荷而产生的病症,那么这位心理分析师就必须寻找病症的根源,追查深埋在潜意识中的病因。一旦查到发病的主要原因,所有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据此拟出的治疗方案才会使所有的病症逐渐消失或者转为无害。

正如上面所说,教育问题不是简单的表面现象,而有着深刻的内部原因,这种因素与我们的潜意识无关。我们的教育,一直都与当代的“病态教育”格格不入,我们是朝着一个“治本”的方向前行的。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出现,使教育问题的起因被克服,问题也消失了。如今我们发现的所谓教育问题,特别是那些与孩子的个性、性格发展和智能发展相关的问题,事实上全都起源于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冲突和对立,成人在孩子发展道路上所设下的难关,不但难以计数,而且很有伤害力。成人在设置这些困难时,总是携着道德和科学的名义,并且想要操纵孩子的意志来满足自己的意愿。所以,最接近孩子的成人——母亲或是我们,在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中,反而成了最可能有危害的人。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教育有关,也是造成儿童成年以后精神错乱、性情异常以及情绪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这些问题从大人传给孩子,又从孩子传给大人,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所谓追本溯源,教育的首要问题在教育工作者,当然也包括孩子的父母或者监护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理清自己的思想观念,抛弃一切偏见,最后还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接着就是准备一个有利于孩子生活的环境,一个没有障碍的学习空间。对于环境的设计要符合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能够得到心灵的解放,使孩子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并显露出自己的非凡品性。以上两个步骤是奠定成人和儿童新道德观的基础。

我们自从为孩子们设置了适宜的环境之后,亲眼见证了他们创造力的自然流露。孩子们生活得很开心,他们之中屡屡有佳作出现。这些孩子一旦投入到工作之后,显示出更强的纪律性。一个与孩子精神上的基本需求相匹配的环境,能让他长时间潜藏着的态度浮现出来,因为过去和成人之间的一再抗争,使孩子不得不武装自己,表现出压抑的精神状态。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孩子内心其实有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一种非常积极,他们极富创造力,显现出孩子正常、善良的一面;另一种是因为受到成人的压制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这一发现让我很受鼓舞,让我看到了教育之路的一丝希望之光。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纯真、勇气和自信,皆出自于道德的力量,也是孩子融入社会的迹象;而孩子的缺点如行为缺陷、破坏性、说谎、害羞、恐惧以及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对抗方法,一下子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现在,完成与成人的沟通,可以有效地改变孩子的性格和命运。我们教师也应该以全新的态度来审视他们,千万不要再把威严和权力集于一身,要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既然我们已经觉察到孩子的心理层面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当我们开始讨论教育方针时,就不能不先理清讨论的基本对象,我们应该是以受到成人压制的孩子为讨论对象呢?还是以在良好环境下自由成长,得以发挥创造潜能的孩子为讨论对象?

对于孩子的诸多无法解决或者十分恼人的问题,其实都是完全由成人一手造成的。但对于那些自由成长的孩子来说,成人则扮演着一个对自己的错误充满自觉性,而且能和孩子平等相待的角色,成人能够轻松愉悦地与孩子相处,并且和孩子共享温馨且充满爱意的新世界。应该在科学的氛围下平等地教育每一个孩子,而所谓科学就是先假设一个真理的存在,然后才能有一个向前发展的巩固基础,才能够发展出一套确实可行的办法,进而减少错误的产生。孩子本身就是引导我们的人,孩子希望大人能够给予他们有用的协助,换个角度看,这也是成人在帮助自己。

孩子成长于形形色色的环境之中,但除了活动,他们还需要得到一些物质上的接触。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的指导不可或缺。成人首先必须提供孩子发展需要的硬件设备,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动手,假如大人做得不好,孩子就没有办法顺利地发展。如果大人做得太多,也可能阻碍孩子的发展,使他们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而这之间的平衡点,我们叫做“准入门槛”。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增加,这个“准入门槛”我们会准确地找到,这时候孩子和家长或教师之间也会有个更好的了解。

孩子的活动必须伴有物质接触,因此我们需要精心挑选一些教具放在儿童身边,让他们随意把玩。关于文化传承的问题,也会由于这种做法而得到解决,这样的做法不但减少了大人的介入和干预,也保持了较为传统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依据自己的发展所需,摸索着学习。每一个从活动中获得自由的孩子,可以发挥自己的最佳创造力,也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所以,个体的发展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教师保持着指导者的角色,只有在必要时才出现,孩子的个性循着自己的规则展现,演绎着行为的各项能力。

我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很多教育心得,其中一项重要提纲便是:成人对儿童的干预、教具的使用和学习环境都必须有所限制。教具提供得太多或太少,都可能对儿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教具的缺乏可能会导致儿童学习上的停顿,教具过多则容易使他举棋不定、精力涣散。为了进一步讲清上述概念,我们不妨举一个和食物有关的例子,食物如果缺少营养会导致我们的营养不良,相反一旦吃得过多就会造成消化不良,身体同样不舒服。过去人们总觉得吃得多是好事,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吃饭不是多多益善那么简单。以前的错误观念被清除以后,医生才能够拟定维护身体健康的食物质量标准,营养学寻求的则是更加精确的计算方式。

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很多人过于迷信教具,认为教具是教育儿童的重要辅助器材,所以他们不惜重金大量购置教具,认为这一方法很好。除了玩具制造商,我估计没人觉得这是个好办法。道理很简单,跟前面吃饭一样,不是说越多就越好,关键是适量。两者之所以可以相提并论,是因为它们同样都涉及“喂养”,一个关系到身体,一个则关系到心智。而今,我们关于智力发展的方式,也就是在教具上的研究表明,限制教具的使用更能够激发起儿童自觉性活动和全面的发展。

有一部分人认为,心理因素可以运用的只有语言表达能力及心智,这其实完全忽略了婴幼儿,哪怕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也完全具备了那种独特性。他们觉得婴儿只需要身体上的照顾,完全忽视最重要的概念。然而当成人放下架子试着去理解孩子心理的时候,就会清楚地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远比大家认识到的丰富和成熟。事实上,曾有研究报告详尽地指出,即使是很小的婴儿,也能够和环境水乳交融。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更胜于他的肌肉的发育能力。孩子的内心存在着一股鲜活的精神力量,即使他的肌肉收缩或语言能力的发展尚未开始,但他仍然需要我们的协助和精神上的呵护。

很容易得出“二元论”的推断,即孩子的成长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他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是身体的成长。这一点和其他动物没有本质区别,动物一生下来就这样发展,无一例外。人类的一个独特优势就是自我必须启动身体用来动作的复杂器官,这些动作最终又会显示出个体的独特性。人必须创建自我,拥有自我,最终要能控制自我,所以我们的孩子其实是一个连续发展变化的个体,他必须循序渐进地在行动和精神活动中求得平衡的发展。成人的行为通常是经过思索而产生的,而孩子则必须设法让思想和行为取得一致。思想和行动是否保持一致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关键。

所以说,假如我们人为地阻止孩子的行动,就等于在孩子的人格构筑途中设立了障碍。思想有其独立性,而行动有时会听从他人的指挥。动作并非只是对某个精神做出反应,假如这样,人的性格会变懦弱,内心的不协调则会减弱每一个行动的效果。这是一件需要高度重视的事,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深思的首要课题。孩子的精神其实很高尚,至少比我们想象得要高尚得多。孩子经常感到痛苦,不是因为不想做那么多事,而是不愿意做那么多毫无意义的事。孩子渴望做的是那些与他们智力和尊严相符的事情。我们的学校在全世界有上千所,在这里看到了很多孩子,他们做出的许多事情连父母都难以想象。孩子工作时的表现,证明他们能够长时间地做一件事而不觉得疲劳,能够专心到几乎与世隔绝,这些都是孩子人格发展过程中的一方面。孩子在文化方面显得特别早熟,4岁半的孩子已经学会写字,并且非常热衷于享受其中的乐趣,我们将这一时期孩子热衷于绘画和写字定义为“画写爆发”。

他们看起来很享受这一过程,一点也不觉得劳累,看上去是那样的健康、安静、纯真而快乐。由于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当,以至于他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天赋。是成人让他们变得执拗、孤僻和一无是处。成人简单粗暴的管教方法严重破坏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发展。很多成年人热衷于挽救孩子,试图弥补孩子所犯的错误,殊不知这一切恰恰是成年人一手制造的。我发现成人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似乎陷入了一个迷宫之中,不停地徘徊,但却始终无法找到出口,也就是无法从中走出。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和错误,并将错误完全改正,这样才不至于将错误延续到下一代身上,否则他们教育子女之时,又会沿着我们的老路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