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识人和用人

识人和用人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其实,最可贵的是鲍叔牙,他不仅主动让贤,而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心甘情愿地做他的手下。用人之前先要识人。所以这也是在教我们怎么去识人。这种用人评价人的制度是产生不了管仲的。用人用得好,未必要亲自去做。中国历史上一直讲明主、贤臣,这两者是相依相成的。如果你是一个老板或主管,作为提高自己的修养,就要多想想怎样做到豁达大度,怎么能够识人、知人、用 人。

讲“交友,识人和用人”前,先插入《史记·管晏列传》里的一段记 载: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做生意),分财利多自予(每次分利时,我都给自己多分一点),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运气有好有坏)。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本事),知我不遭时也(没遇到机会)。吾尝三战三走(逃),鲍叔不以我怯(胆小),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我宁可被囚受辱也不自杀),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胸怀大志,不怕道德上有小的缺失,而只担心不能建功立业,名扬天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赞扬)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这一段跟《小匡》的第一段,说的都是历史上流传千古的“管鲍之交”。人生不能没有二三知己,但是朋友有不同,有在一起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大难临头就各自飞,甚至不惜卖友求荣。也有因利益需要聚在一起的生意朋友,分利不均就翻脸,朋友变成了仇敌。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朋友典范就是像管仲和鲍叔这样,始终不渝地互相信任,互相帮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其实,最可贵的是鲍叔牙,他不仅主动让贤,而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心甘情愿地做他的手下。按照现在的公司文化,某人介绍进来的人就要跟他一起,就要听他的,不然就不够朋 友。

话说回来,你要交到一个像鲍叔牙这样的朋友,或者你要推荐一个像管仲那样的人给你的老板,你首先就要像鲍叔牙那样懂得看人识人。用人之前先要识人。所以这也是在教我们怎么去识人。怎么看一个人?要看长远,看大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你公司的一个员工谈一笔生意,没谈成,明天就解雇他。最麻烦的就是引进那套西方管理制度,推出月度、季度、年度考核考评。马上要出成果,急功近利,有多少政绩业绩,就可以升官加薪。这种用人评价人的制度是产生不了管仲的。按照这套制度,他又贪又笨又胆小又没有道德,身上几乎没有优点。鲍叔牙看到的却是他真正的长处:宽惠爱民;治国不失秉;忠信可结于诸侯;制礼义可法于四方;介冑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这就是会“识人”。用人用得好,未必要亲自去做。“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鲍叔因推荐管仲而让齐国由一个弱国一跃成为天下霸主,所以福佑子孙,千古传诵。可见要治理一个地区或企业,未必一定要任何事都亲力亲为。如果能起用一个比自己更厉害的人,自己也会受益。但中国人的习惯是企业家族相传,父传子,子传孙,即使没有子孙,也要找个女婿来管理。这样一来,不出两三代就败了。西方有经理人制度,找个能人来管,这就比较高明 了。

说到用人,就不能不佩服齐桓公的豁达大度。对一个几乎要了自己性命的仇敌,不但能够原谅他,而且还充分信任他,用他做自己的宰相,成为自己成就霸业的主要助手。在今天的世界有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豁达大度?有人给你提几条意见,其实也是为你好,说不定你就耿耿于怀,恨不得把他撤职、下狱或赶出国门了。中国历史上一直讲明主、贤臣,这两者是相依相成的。没有豁达大度的开明君主,人才也出不来;没有贤臣,君主不能知人善任,也不能成为明主。如果你是一个老板或主管,作为提高自己的修养,就要多想想怎样做到豁达大度,怎么能够识人、知人、用 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