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交流不要在儿子心中留下阴影

语言交流不要在儿子心中留下阴影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得在卡尔大约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他不想学习语言、数学等知识了,他想成为一个英勇的武士,想成为一个威武的将军。八九岁的孩子都有成为英雄的欲望,这几乎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情结。我本人在八九岁时也是这样。这个阶段,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指导特别重要。否则,孩子会在不成熟的心理中做出错误的选择,浪费宝贵的时光。

记得在卡尔大约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他不想学习语言、数学等知识了,他想成为一个英勇的武士,想成为一个威武的将军。

八九岁的孩子都有成为英雄的欲望,这几乎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情结。我了解孩子的心情,他们这时正处在既懂事又不懂事的阶段,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而又显得太着急,他们想成功,想征服世界,几乎所有孩子的远大抱负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我本人在八九岁时也是这样。这个阶段,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指导特别重要。否则,孩子会在不成熟的心理中做出错误的选择,浪费宝贵的时光。卡尔想当武士,想成为将军就是基于想做英雄的情结。为了让他在内心深处懂得做人的道理,我并没有像一些父母那样简单地否定他,而是先给他讲当武士必需的条件后,再来慢慢开导他。

“儿子,你忘了我给你讲过的那些故事吗?那些东方的武士是多么的英勇啊!”

“是啊,我就是想成为那种英勇的武士,行侠仗义,杀富济贫,救助穷人。”儿子充满憧憬地说。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是怎样成为武士的?”我问道。

“他们从小苦练武功,访遍名山拜师求艺,最终成为大英雄。”

“你想当武士很好,但我又不会武艺,在我们这里又没有那些身怀绝技的老师,你怎么学呢?”我问道。

“我就去东方,去中国,去日本……”

“那当然好,可是到了东方,你就一定能找到那样的老师吗?找到后他就一定会教你吗?还有更重要的,我给你讲的那些故事毕竟是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你想想,一个人能够一下子跳得几十米高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那是人类的极限无法达到的。那些故事是为了给人娱乐,给人想象力。我之所以给你讲那些故事,是为了让你学习那些武士的勇敢精神,并不是一定要让你成为武士。”

这时,我看见儿子的表情显得特别失望,于是又继续开导他。

“再说,现在的时代已经与古代完全不同了。古代的英雄和将军,必须亲自赤膊上阵,必须自己拿着刀剑上战场上拼杀,因为那时的科学比较落后、原始。现在的将军必须要有过人的智慧,必须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不是仅仅凭自己的武艺去拼杀。

“儿子,你要记住,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自己的缺点。你要清醒地把握住自己的长处。你看,你的数学、语言、文学都是非常优秀的,干吗要放弃它们呢?每一个领域里都有英雄,而不单单是在战场上。如果你成为文学家,会为人类带来极大的精神财富;如果成为发明家,会为人们创造出多少有用的东西啊。只要你发挥自己的长处,你就会在不同的领域中成为不同的英雄。一些你不适合做的事,你应该勇敢地放弃。其实,能够真正面对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大英雄。”卡尔听我这样说,顿时恍然大悟。他这时对英雄的涵义有了真正的认识,也懂得了既会争取又会放弃的道理。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面临怎样的境况,他都能够凭自己的理智做出正确的选择。

只要我愿意付出时间与威特交流,他就会感到亲情的满足,并愿意把自己的事说给我听。有了这种真诚的坦白,我就很容易地对自己的孩子有真正的了解。威特能够让我完全了解他,是因为他知道我是最爱他的人。成年人都知道,没有人愿意让陌生人或不相干的人了解自己,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心扉向无关紧要的人敞开。孩子更是如此。

很多自以为了解孩子的父母并不是真正地了解孩子,因为他们不愿花时间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只是凭借自己的臆想去判断孩子。他们宁愿花时间去和知己诉苦,诉说孩子不听话、不老实,却不愿去和孩子进行耐心的交谈。我认为这样的父母是无责任心的人,他们的做法其实愚蠢之极。

卡尔4岁的时候,在有一段时期他显得非常淘气。他每天似乎是有意把房间中的各种东西扔到地上,并且动不动就发脾气。

有一天,我看见他又开始“发作”了,就走过去问他:“卡尔,你这是在做什么?为什么总是把房间搞得这么乱?”儿子听我这样说,并没有立刻停止下来,反而当着我的面把桌上的一本书故意扔到了地上。

“这是干什么呀?快把它捡起来。”我指着地上的书说道。

“就是不捡。”

“怎么这么不听话。”

“就是不听话。”

听孩子这样说,我当时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我走后,卡尔更加放肆起来。我听见他在房间中大吼大叫,不时地将东西乱扔,房间中传来了“砰砰”的声音。

我极力按捺住自己愤怒的情绪,控制自己不要发火。

不一会儿,卡尔的吵闹声突然停止了,代替它的是伤心的哭泣声。

这时,我又一次走到了儿子的房间中,并用温柔的语调对他说:“怎么啦,卡尔,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孩子并不回答,仍然伤心地哭着。

看着他那伤心的样子,我忍不住产生了怜爱之心,把他从地板上抱了起来。

“我一直认为你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所以你乱扔东西时没有骂你,我想你一定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告诉爸爸好吗?说不定我能够帮助你。”

听我这样说,卡尔的心情似乎好了许多,但仍然在哭泣。

“好了,不要再哭了。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呢?你本是个聪明的孩子,再加上爸爸的帮助,我想什么问题都能够解决。”

儿子突然扑到了我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说:“我觉得自己好孤独呀!”

“怎么会呢?爸爸不是每天都陪着你吗?”

“可是,你总不理我,成天就在书房里写字,你一点儿不在乎我……”

我当时突然感觉到孩子的内心是多么的敏感,他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复杂。这是在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这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很多父母在与孩子交谈的时候总会用这样的语调:当孩子在问“您是不是生气了”、“您是不是不高兴啦”的时候,父母会绷着脸说“没有”。当孩子关切地问“您怎么啦”的时候,有些父母会极不耐烦地说:“不关你的事。”这些表情和语气显示出父母是在生气,在发怒。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能很快地分辨出大人在讲话时所要传达的真正意思和态度。可是,做父母的似乎并不敏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同孩子讲话时运用了不同的腔调。

很多人都认为应当尊重孩子,应当与孩子交流。但事实上,很少人能够做到与孩子真正地交流,因为他们不能够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父母们总是以教训的口气、哄人的口气、引诱的口气来和孩子说话。这样能够与孩子平等地交谈吗?这样的方式,不可能让孩子完全信任父母,也不可能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我认为,只有父母从内心去改变自己,以平等的、对待朋友般的方式对待孩子,才能够顺利地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父母总是希望能利用一切机会向孩子灌输道理,而这种强行灌输的道理根本不可能让孩子接受,不仅如此,这种强硬的方式还会使孩子产生厌恶和反感之情。父母们总是盼望孩子事事听自己的,要求他这样,要求他那样,但并没有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这不但不能让孩子“服从”,还会使他们产生抵触的情绪,甚至是反抗、抵制。同孩子的谈话应该讲究合理的方式。从某方面来说,坦诚的交流是一门艺术。做到这一点的条件是认同、理解与尊重孩子。

卡尔6岁生日时,我准备为他办一个生日晚会。在发邀请卡的时候,我和儿子发生了一次小小的争吵。

“威廉的地址是什么?”我问儿子。

“我不想邀请他参加。”儿子没有回答我。

“为什么?他可是你最好的朋友啊。”

“不,他不是。”

“你怎么能这样说呢?这样可不太好。”

“我不管,就是不想请他。”儿子不耐烦地对我说。

见他这样,我有些生气了:“如果你不高兴,干脆不要搞生日晚会了。”

“可以,不搞就算了。”说完,他就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忽然,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威廉是儿子的好朋友,今天这样一定是有什么原因。我感到我的谈话方式很不妥,一定是在语气上惹恼了儿子。

过了一会儿,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之后走到儿子的房间。

“怎么,你们闹矛盾了?”

“是的,他总是随便乱动我的东西,上次来的时候还把我的小提琴的琴弦给弄断了。”

“他那样做令你不高兴,是吗?”

“是的,我同他讲过许多次,但他总是这样,我很不喜欢。他每次都要去弄我的小提琴,真讨厌。”

“那么,要不要想个办法让他避免动你的小提琴?”

“我可以把琴盒锁起来并放到你的卧室去,那样就没有人能动了。”

“这可是个好主意,如果是这样,可不可以请威廉来?”

“我想是可以的。”

由于我改变了对儿子说话的口气,把他当成我的朋友来与他交谈,使儿子敞开了心扉,把自己心中的不快说了出来,并让他自己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了生日晚会被取消的不良后果。

所以,要想孩子能够完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做父母的一定要首先以真诚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他。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够真正地做到了解孩子,并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