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大街小巷桂花开始飘香,院子里柿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似乎在暗示我收获的季节已经到来.当长宁初职校沈校长、甘霖初职校李校长交给我这份沉甸甸的说课稿,忽然意识到又一批青年教师在两位中心教研组长有序的组织、精心的培育下成长起来了,的确,收获的季节真的来到了!
这一轮初职校中心教研组的研究主题是“基于精准学情分析”,在由两位校长担任中心教研组长的两年中,他们一起策划了以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为主体,以说课这个教学基本功为载体的主题教研活动.从教研方案研制到组织实施再到成果总结,集聚了各所初职校的教研力量,集合了各所初职学校青年教师的精华.“基于精准学情分析”紧密围绕着市教研室于2012年提出“基于多元化评估开展个别化教学”的教研主题,在分析初职校教育教学特点以及教师队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随着近几年初职校青年教师人数递增,对于特殊教育的陌生感急需我们搭建校级教研平台,增强校级之间交流,帮助他们了解面向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基本规范、掌握特殊教育教学技能,使他们的教学更适合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说课比赛经历了学校与市级中心组层面的初赛、复赛,青年教师对说课的基本要素有了清晰的认识,对说课过程有了丰富的历练.“说课”是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具体课题,采用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地分析教材和学生等,并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精彩的说课能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维内核.简单地说,说课稿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因此教案是平面的、单向的,而说课是立体的、多维的.在这两年以说课比赛为平台的主题教研过程中,刚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在学校教研、校级教研共同体的指导帮助下,进行教学设计、提炼说课要素、制作说课PPT、练习说课表达,再由同行评议,反复修改调整,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锤炼着他们的教学基本功,现在他们基本能够围绕着“说学生、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学依据、教学理念也更加清晰和丰满起来.
这一份编辑而成的17篇说课稿就是在这两年主题教研过程中经历层层比赛后反复修改凝练而成的成果.说课稿中有各校烹饪、面点、园艺等职业技能课程,还有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心理、语文等非职业技术课程,充分体现了初职校教师在文化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方面的教育教学知识结构,特别在这次“基于精准学情分析”主题的引导下,各篇说课稿在学生情况这部分分析得比较细致、透彻,每一篇说课稿都包含对学生先前学习经验分析与学习本课时具有的基础.烹饪、面点等职业技能类的课,教师比较着重分析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点心制作课会从学生工具使用与推、捏等精细动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文化类课程教师比较着重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认知特点,如语文课、英语课从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进行学情分析,心理课着重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这些说课稿在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分析,确定了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了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过程中运用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一篇篇可供其他青年教师参考学习、可供教研组教学研究的教学设计.
在收获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说课只是教师基本功与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环节,通过磨稿可以使说课稿成为比较完美的一份文案,但它好比是一场演出的脚本,好的脚本还需要好的演员去演绎,因此在说课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实施的研究是刻不容缓的,对青年教师而言是更具挑战性的.期待初职校中心教研组在新一轮的教研中再接再厉,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蔡蓓瑛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特教教研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