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质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质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这种理解的战略管理模式常常同正式的规划、集中控制和垂直管理相联系,对大学组织的构造、任务的规定以及管理者的思路有着十分基础的意义。广义的理解是把大学战略管理当作一种管理思维。基于这种理解的战略管理模式强调大学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要求,通过对自身资源与条件的统筹规划,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而在竞争中赢得优势,进而实现组织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一)对战略管理实质的两种理解

学术界关于大学战略管理的含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狭义的战略管理,一种是广义的战略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将“战略”本身纳入管理的范畴,是对大学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更新进行的管理;广义的战略管理则强调管理过程的战略性安排或管理模式的战略性色彩,是针对整个大学所进行的战略性管理。

狭义的理解倾向于把大学战略管理当作一种管理方法。基于这种理解的战略管理模式常常同正式的规划、集中控制和垂直管理相联系,对大学组织的构造、任务的规定以及管理者的思路有着十分基础的意义。然而,在大学组织快速发展的当下,这种狭义的战略管理模式含义至少面临着三个主要问题:其一,大学决策层所制定的战略与组织中实际存在的资源往往是脱节的;其二,长期在结构上的苦心设计容易导致组织的支离破碎与官僚主义;其三,严密而繁杂的组织结构层次牺牲了组织的灵活性与成长性。

广义的理解是把大学战略管理当作一种管理思维。基于这种理解的战略管理模式强调大学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要求,通过对自身资源与条件的统筹规划,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而在竞争中赢得优势,进而实现组织的长期生存与发展。其实,广义的理解包含着狭义的概念,两个层面的战略管理在大学进化过程中是统一进行的:一方面,战略管理活动重视统筹规划人、财、物、信息等关键性资源运作的规范程式;科学地预测组织的发展环境,合理规划发展目标与发展路线;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采用精确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等。另一方面,将大学发展置于环境的依托之中,始终将环境作为战略管理的变量,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战略,保持大学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匹配。

(二)从生态位理论看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质

从生态位的角度看,大学组织的进化过程就是不断选择、扩展和跃迁自身基础生态位以及使自己的实现生态位不断接近基础生态位的动态过程。相应地,大学战略管理的任务就有两个:一是在大学进化的某一时点上组织与环境互动匹配,正确选择生态位并采取措施巩固生态位;二是使大学在进化的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寻找和创造新的生态位。可见,大学组织既要与环境相谐又要通过改变环境实现主体性的张扬,大学战略管理活动同时涉及并处理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双重问题。

从共时性的角度看,大学在某个特定阶段的发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大学要根据自身客观条件,制定合适的战略,以实现在相应生态位上的适应与发展。“战略着重于一种根本性的视点:即给组织以正确的定位,以面对未来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24]一般来讲,在大学进化的某个横切面上,采用传统的战略规划管理方式,即由大学管理层组织力量按照必需的程序和方法把战略制定出来,通过组织系统把战略贯彻下去,变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行动,通过战略评估促使员工正确地贯彻既定战略,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战略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内,大学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活动的模式没有改变,作为大学适应性调节机制的战略也就保持不变;相反,如果这一时期大学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或者大学组织的文化、结构和能力构成的价值创造模式发生了变化,大学战略就要随之而改变。“战略既永恒又转化,它不仅涉及个人的认识,也涉及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以及相互冲突……所有这些都必须对环境作出反应。”[25]在动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只有那些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适应变化创造出价值,并勇于利用变化、创造变化的组织才能够在未来持续成长。因此,大学在战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不能静态地对待战略,而是始终要用一种动态、权变的思维方式,适时地检测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状态:当环境变化不利于大学发展时,要因势利导,善于转化,在积极学习与不断创新中推动大学向前发展;当环境变化能给大学发展带来机遇时,要敢于竞争,一马当先,在调整和转换战略中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从历时性的角度看,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大学战略伴随着大学的成长而不断演化。在大学成长的初级阶段,战略管理的重点是大学愿景和使命的设计,重视办学特色和大学文化的培育,战略的作用就是充分掌握外部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寻找大学成长的“突破口”。随着规模扩大和组织结构的完善,大学对于资源的掌控能力增强,同时大学对于外部环境变化开始主动适应,大学便会进入快速成长期。在这一时期大学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战略选择表现为大学对生态利导因子的争夺,包括对未被利用的资源、环境的开拓和不同大学间的竞争过程,旨在追求发展的速度或效率。这时,大学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特色竞争和速度竞争,谁抓住了需求和资源环境中的矛盾集中点,抢先一步采取行动,抢占生态位的“制高点”,谁就占据了主动,从而获得了相对的竞争优势。随着生态位的迅速被占用,利导因子容量逐渐饱和,于是大学发展的速度就会受到抑制,战略逐渐转变为对环境的妥协和突破过程,包括对各生态因子的再搜寻与能动创造以及大学之间的协同共生、积极寻求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建立和利用有利的生态系统、丰富自己的生态资源、改善生存和竞争环境,从而占据有利的生态位。随着大学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程度加大,大学对环境变动的响应会有较大时滞,此时,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继续引导大学发展,更多的时候是战略的发展滞后于大学的发展,大学无法继续进行既定的战略搜寻。如果大学能够及时实施战略并调整以保持战略的先进性,就可实现蜕变,从而淡化大学生命周期的界限,迎来另一个发展高峰,实现持续成长;如不能或无意识进行战略的转变以提升战略的指导能力时,大学就会进入衰退期。当然,这里关于大学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战略演变只是一种抽象的总结,并不是每一所大学都会经历如上所有过程,如有些大学可能在其诞生后还没有来得及明确其发展战略就死亡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质理解为:大学组织根据自身客观条件以及对所处生态位的认识与把握,通过运用战略协调自身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选择、扩展和跃迁自身基础生态位,以及使自己的实现生态位不断接近基础生态位的动态过程。具体来讲,大学首先要对自己有深刻的了解,明确和把握自身的愿景和使命;其次,大学要了解自己的生态位,对自己和环境关键要素信息有较准确的把握;然后,要根据大学的实力和能力辐射范围,同时考虑系统均衡的动态性和演化性,制定与之相符的发展战略;最后,根据大学实力变化和发展状况,寻找新的生态位目标,并根据此目标进行大学内部的整合,实现生态位的跃迁。

需要强调的是,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对于大学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而言,稳定性和适应性都是必不可少的,稳定是相对的,而变化是常态的。为了能够迎接挑战和利用已创造的时机,大学需要将以不确定性为基础的未来思考与传统的战略规划方法进行整合。即一方面帮助大学实际或潜在占据、利用着自己最适应的那部分战略要素资源,根据生存环境的变化不断调节自身系统结构,坚持自己价值观的同时满足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主动地适应环境;另一方面,战略贯穿于大学的整个生命周期,在大学进化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战略调整实现大学战略有机体和外部客观环境的动态匹配,实现大学的持续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