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限期治理的内容

限期治理的内容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限期治理就是强令污染企业治理污染。限期治理的期限即国家机关为治理者所设定的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时间。关于限期治理的期限,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尚无具体的规定。限期治理的期限不宜过长,促使排污单位尽可能快地进行治理。因此在实践中,确定限期治理的期限,应从实际出发,应充分考虑限期治理项目的类型、规模、环境污染的程度、被限期治理者的资金和技术实力等综合因素。

(一)限期治理的内容

限期治理就是强令污染企业治理污染。但治理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建设防治污染设施、改变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污染物的回收利用、直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用替代原材料、改进生产设备或排污设施等。凡是责令企业采取以上方法来达到限期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都应属于限期治理的范畴,都应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进行。但实践当中的做法却比较混乱,上述措施有些被当做限期治理的措施由政府决定和下达,有些则被当做其他措施由环保部门或其他部门决定和下达。我们认为,凡是对企业事业单位发出在限定期间内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及改善环境状况的命令均属限期治理,都要依照限期治理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而不管具体采用的方式有何不同。

(二)限期治理的要求

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行政要求,政府或者环保部门提出限期治理,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在治理任务方面,环保部门一要明确要求,二要突出目标。治理任务可以是达到某一排放标准,也可以是完成一定量的削减指标,还可能是恢复某一环境功能。而且这种任务应当是以可以考核的目标形式出现,一般应避免指定具体采用某种工艺、技术或者设备;在具体期限方面,应当明确限期治理的具体期限属于政府或者环保部门的裁量权范围内。行政机关在实际确定具体期限时,一不宜过长,二要合理,要综合考虑治理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工程实际进度。

(三)限期治理的期限

限期治理的期限即国家机关为治理者所设定的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时间。关于限期治理的期限,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尚无具体的规定。1996年8月《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对限期治理的期限只提出了原则性要求,该决定指出限期治理的期限可视不同情况定为1~3年。限期治理的期限不宜过长,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如计划性限期治理项目多为1年,也有2、3年的,随机性限期治理项目期限较短,一般从几个月到1年不等。同时,法律规定的是可以履行的义务,依法采取的行政措施也必须考虑其可行性。排污单位类型复杂,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各异,不可能在法律规范中规定限期治理的统一期限,期限也需要由具体执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的精神因地制宜加以确定。在确定治理期限时,应当综合衡量排污单位的污染严重程度和治理能力,做到科学合理。限期治理的期限不宜过长,促使排污单位尽可能快地进行治理。因此在实践中,确定限期治理的期限,应从实际出发,应充分考虑限期治理项目的类型、规模、环境污染的程度、被限期治理者的资金和技术实力等综合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