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年果树—药用植物模式

成年果树—药用植物模式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药用植物,在果园行间可种植喜阴多年生药材,充分发挥主体作物和间作物的经济效益,增加果园整体收益。由于为喜阴作物,可在成年果树行间套种栽培。魔芋最适宜荫蔽度为40%~60%,可以与成年果树如柑橘、梨进行间作套种,形成立体种植模式,既满足魔芋遮阴的要求,又能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随着果树树冠的扩大及产量的增加,田间的经济效益逐步转移到主体作物果树上来,但果树行间仍然还有可以利用的空间,还可以进行间作套种。对于药用植物,在果园行间可种植喜阴多年生药材,充分发挥主体作物和间作物的经济效益,增加果园整体收益。套种药材栽培时应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根据树冠情况套栽。树冠及树叶较稠密的果树,如柑橘、桃、樱桃、葡萄、柿子、杏等,可套栽麦冬、天麻、川芎、半夏、天南星等喜阴湿环境的药材;树冠较稀疏的果树,如梨、苹果等,可套栽百合、丹参、天门冬等药材。

(2)根据果树的物候期套栽。枣树、柿子等发芽较晚的果树,可套栽喜光但有夏眠习性的药材,如贝母、元胡、石蒜等;果实成熟期在最热月份来到之前就结束的果树,如桃、杏、樱桃等,可套栽喜热怕踏的菌类药材,如茯苓等。

(1)生态适应性。麦冬为多年生草本,喜温暖湿润、较荫蔽的环境。耐寒,忌强光和高温。7月见花时,地下块根开始形成,9—10月为发根盛期,11月为块根膨大期,2月底气温回升后,块根膨大加快。种子有一定的休眠特性,5℃左右低温经2~3个月能打破休眠而正常发芽。由于为喜阴作物,可在成年果树行间套种栽培。

(2)应用效果。麦冬作药材,套种后第3年开始产生效益,亩产可达到150千克,亩收入2000多元,除此之外,麦冬还可用于城镇地面绿化、盆花两用,经济效益好。加上主体果树带来的收入,效益更好。

(3)间作麦冬种植技术。麦冬忌连作,前茬以豆科植物如蚕豆、黄花苜蓿和麦类为好。

1)选地、整地。宜选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壤土种植,积水低洼地不宜种植。每亩施农家肥4000千克,配施100千克过磷酸钙和100千克腐熟饼肥作基肥,深耕25厘米,整细耙平,作为1.5米宽的平畦。

2)繁殖方法。以小丛分株繁殖。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栽种,结合收获,边收,边选,边栽。选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壮苗,剪去块根、须根、叶尖和老根茎,拍松茎基部,使其分成单株,剪去残留的老茎节,以基部断面出现白色放射状花心(俗称菊花心)、叶片不开散为度。按行25~30厘米、穴距20~25厘米开穴,穴深5~6厘米,每穴栽苗8~10株,苗基部应对齐,垂直种下,然后用土踏紧,并及时浇水。每1000平方米需种苗1000千克左右。

3)田间管理。①中耕除草:一般每年进行3~4次,宜晴天进行,最好经常除草,同时防止土壤板结。②追肥:麦冬生长季长,需肥量大,一般每年5月开始,结合松土追肥3~4次,以农家肥为主,配施少量复合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以利块根膨大。③排灌:栽种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7—8月,灌水降温保根,但不宜积水,雨后应及时排水。

4)病虫害防治。①黑斑病:选用健壮种苗,栽前用1∶1∶100倍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浸苗5分钟;发病期,可将严重病株的病叶割去,再喷1∶1∶100倍的波尔多液,每隔10~14天喷1次,连续喷3~4次。②根结线虫病:深翻土25厘米以上,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种植前土壤用1.8%虫螨克乳油1~1.5毫升/平方米,兑水6升消毒,或每亩用米乐尔3%颗粒剂4~6千克,拌干细土50千克撒施,沟施或穴施;生长期用1.8%虫螨克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1~2次,间隔10~15天;收获后田间彻底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绝不可用以沤肥。

5)采收与加工。麦冬栽后2~3年可收获。一般于4月下旬选晴天,用铁耙将块根挖起,切下块根,洗净,翻晒3~5天,如此反复多次,至七八成干时剪去须根,再晒至全干。

(1)生态适应性。魔芋喜温,好湿,对光照要求不严,为喜阴作物。适应性强,林间、坡地、房前屋后均可种植,因含有多种生物碱,禽、鼠、畜都不伤害它,因此容易栽培,易于管理。魔芋最适宜荫蔽度为40%~60%,可以与成年果树如柑橘、梨进行间作套种,形成立体种植模式,既满足魔芋遮阴的要求,又能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应用效果。果树株行距为4米×6米的,每条果行间可种6行魔芋,魔芋株行距为40厘米×40厘米。间作物魔芋产量高,见效快,一般亩产鲜芋2000~3000千克,按1~1.2元/千克计算,亩产值可达2500~4000元。

(3)间作魔芋种植技术。

1)播种。①播种期:气温稳定在10℃以上开始栽种魔芋,一般春分至清明播种。②播种量:一般以种芋0.05~0.10千克为宜,若选择种芋0.20~0.35千克。③播种方法:种芋块茎上端有一凹陷的芽脐,栽培时不能倒栽,应选择向东倾斜下种,既可避免雨水积留于芋脐周围,又可尽早接受阳光,提高温度,促进出苗。④栽培方式:按40厘米的行距开沟起垄,垄高15~20厘米,垄底宽20厘米左右。株距40厘米,每株种芋的周围施腐熟的有机肥2千克、过磷酸钙0.1千克,覆土10厘米。

2)田间管理。①施肥:魔芋需肥量大,应重施底肥,亩施腐熟的有机肥400~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草木灰100~300千克。出苗后每亩用150~250千克腐熟的人粪尿、尿素2.5~5.0千克,掺水1倍以上,施一次促苗肥;第2次追肥在7月中旬后,块茎开始膨大,每亩用腐熟圈肥5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2.5~5.0千克,混菜园土800千克左右撒施。②除草培土:魔芋为浅根作物,不宜深中耕,以防止伤根,结合施肥,培土厚度6~10厘米,拔除杂草。③水分管理:魔芋怕旱又怕涝,应适时灌水,以早晚为宜,在雨季注意排水。④覆盖:覆盖是魔芋栽培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以杉叶、野草、麦秆、谷草、落叶等进行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板结,防治干旱,并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般覆盖厚度为10厘米左右。

3)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白绢病、软腐病、炭疽病、根腐病等。重点做好种芋处理,以农业防治为主,开展综合防治。虫害主要有天蛾、斜纹夜蛾等,用糖醋液(糖∶醋∶白酒∶水∶90%敌百虫以6∶3∶1∶10∶1配制)诱杀。

4)适期采收。最佳采收期在11月中下旬,此时地上部全部枯死,根状茎与球茎已完全分离。

(1)生态适应性。天麻适合生长在疏松、透气、沥水的砂壤土中,适宜温度为15~28℃,当地温低于8℃、高于30℃即停止生长。天麻不能自养,靠吸收蜜环菌的养分而生长发育,即蜜环菌生长在木材上,天麻再吸收木材上的蜜环菌再生长。利用砂壤地果园可间作天麻。

(2)应用效果。栽培300平方米,年效益可达到1万元以上。

(3)间作天麻种植技术。

1)原料的准备。除对蜜环真菌有抗性作用的松、杉、樟等芳香油脂树种外,多种阔叶树如栎树、白桦、青冈、樱桃树合欢树、化香树、板栗、槐树、榆树、杨柳、桑树及各种果木树等均可用作培养蜜环菌的木材。选择直径5~10厘米的树木枝干,锯成50~70厘米长的木段,晾晒待水分散失20%后,每隔5厘米砍成一鱼鳞口,深达木质部,然后将白色的蜜环菌种塞到鱼鳞口里面,备用。

2)间作园选择。选择疏松、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挖深30~40厘米、长宽各80厘米的坑穴栽培。

3)栽培技术。栽前将坑底挖松,整平后铺上一层树叶及腐殖土,再将木材均匀摆在坑底,材间距离6~8厘米,每坑放6~8根木材。栽时将蜜环菌枝紧靠放在木材两侧鱼鳞口处,把天麻种子放在菌枝和木材处,使两者建立共生关系。然后将剩余的白色蜜环菌种分成大豆大小的颗粒,均匀散放在木材中间,用腐殖土或细沙填平,压紧,不留空隙,并在上面覆盖细土15厘米左右,上盖枯枝落叶,成龟背形,略高于地面,以利排水。

4)栽后管理。天麻栽种后不需要施肥,但应保持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地温15~28℃。夏季高温季节应用遮阳网或树枝遮阴,若遇干旱,应适量浇水。雨季应注意排水。

5)采收加工。一般在10—11月采挖。挖出后用淘米水洗净泥沙和天麻表面的菌索,蒸10~25分钟后直接晾晒或烘干即可,阴雨天应注意防止霉变。

(1)生态适应性。川芎又名香草,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祛风止痛、行气活血等功效。川芎喜温暖湿润气候,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微酸性砂壤,忌连作、涝洼地。幼苗生长期忌强光和高温,需要遮阴。川芎多在海拔500~1000米丘陵或山区培育。在山地果园可间作栽培。

(2)应用效果。间作川芎每亩可产200千克,以市场价27元/千克计算,亩效益可达5400元。

(3)间作川芎种植技术。川芎忌连作。

1)繁殖。川芎用茎繁殖。栽种前深翻土地,每亩施磷肥120千克、农家肥1500千克,将地整平,作畦。取健壮茎节作种,去尖,剪成约3厘米长小块,每块带有一个节盘,两端长约1.5厘米。剪后保湿,用1000倍多菌灵浸种。然后堆放,盖上麻袋,3~5天后当节盘发白芽即可栽种。栽种时期宜在立秋前后。按株行距25厘米×35厘米挖穴,穴深3~7厘米,每穴放1~2个种秧,芽口向上,覆盖3厘米,栽后浇水。

2)田间管理。苗高10厘米时用清粪水浇灌1次,并补苗,每隔1个月除草中耕1次,施肥1次。第1次追肥在定植后10天进行,勤施薄施,以氮肥为主,第2~3次多施。第3次施水肥后,在霜绛前用土粪、草木灰、油饼、过磷酸钙等拌匀,撒在植株周围。次年1月中旬返青后,应在2月底或3月初用粪水施春肥1次。

3)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块根腐烂病。预防该病主要是选择无病害的茎作种,并经常排水松土,保持田间不板结、不积水。发病株可用石硫合剂防治。虫害主要有棉虫和茎节虫,用敌敌畏、敌百虫等农药喷雾防治。

4)采收加工。川芎在栽后第2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去掉茎叶,挖起全株,抖去泥沙,晒干即成商品,遇阴雨天可用无烟柴火烘干。

(1)生态适应性。百合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坡地中生长较好,喜微酸性的砂壤土,喜干燥,怕涝,耐旱,一般自然降雨即可满足百合的生长。百合可在梨、葡萄果园间作栽培。

(2)应用效果。间作百合的收购价为规格50克以下鳞茎8~10元/千克,100克以上鳞茎14~16元/千克,以平均亩产750千克计算,亩产值可达1万元,亩纯收入可达7000元。

(3)间作百合种植技术。百合忌连作,前作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

1)整地。栽植前耕翻30厘米,每亩施入腐熟厩肥2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作基肥,整细耙平,作畦1米宽,畦沟宽30厘米,并开好排水沟。

2)移栽。栽植前,选取鳞片紧密抱合、无损伤、无病虫害的小鳞茎,按株行距15厘米×25厘米开沟定植,沟深12厘米。

3)田间管理。①中耕、除草、追肥:春季出苗后进行1次中耕除草,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千克。开花前,每亩施入氮磷钾复合肥10千克加饼肥500千克。开花后,每亩再施入氮磷钾复合肥12千克。每次追肥,应避免复合肥液与种茎接触,以免引起鳞茎腐烂。②摘花蕾:现蕾时,及时剪除花蕾,使养分集中于鳞茎,以增加产量。③水分管理:百合忌积水,在雨季及时清沟排水,遇天旱及时浇水。

4)采收加工。栽植的次年“立秋”后,茎叶枯萎时即可进行采收。挖时除去泥土、茎秆和须根,大鳞茎作商品,小鳞茎留种用。加工时,将大鳞茎剥离成片,沸水烫煮10分钟,待鳞茎边缘柔软、背面出现极小的裂纹时捞出,洗净后暴晒,干品以肉厚、色白、质坚、半透明为好。

(1)生态适应性。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多年生,除高寒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其根供药用,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在年平均气温17℃、相对湿度77%的条件下生长较好,冬季气温在-5℃以下时,茎叶受冻害。丹参为深根性植物,在排水较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由于丹参不与果树争营养,也不需要太精细的田间管理,适合在梨园间作套种。

(2)应用效果。丹参抗病、耐寒性好,适应广,而且药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好。一般亩产丹参干货200~250千克,高产田可达300~400千克,折干率30%。目前市场价格10~12元/千克,效益高的达到3000元/亩以上,纯收入每亩2000元以上。

(3)间作丹参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砂质壤土。地块深翻30~40厘米,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将土块耙细整平,作高15~20厘米的畦。地块周围挖排水沟,使其旱能浇、涝能排。

2)良种选择和移栽。注意选用优良品种。品种春播后,幼苗培育75天左右即可移栽,春栽于5月中旬,秋栽于10月下旬进行。栽种时,在畦面上按株行距23厘米×33厘米挖穴,穴底施入适量粪肥作基肥,与穴土拌均匀后,每穴栽入种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后浇透定根水。

3)田间管理。①中耕、除草、追肥:4月上旬齐苗后,进行1次中耕除草后追施稀薄人畜粪水,每亩1500千克,5月上旬至6月上旬,再追施1次腐熟人粪尿,每亩2000千克,加饼肥50千克;第3次于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结合中耕除草,重施1次腐熟、稍浓的粪肥,每亩3000千克,加过磷酸钙25千克、饼肥50千克。采用沟施或开穴施入,施后覆土盖肥。②除花薹:丹参4月下旬开始陆续抽薹开花,应剪除花薹,使养分集中于根部生长。③水肥管理:雨季及时清沟排水,遇干旱及时进行沟灌或浇水。

4)病虫害防治。叶斑病:发病初期,7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洒。根腐病:发病初期,喷50%托布津800~1000倍液。

5)采收加工。种子繁殖的丹参第2年秋后或第3年春季萌发前收刨,选晴天土壤半干时挖取。在阳光下晒至半干,集中堆闷“发汗”,4~5天后,再晾堆1~2天。然后晒至全干,再用火燎去根条上的细须根,即成成品,用麻袋或筐包装,贮于干燥通风处,防霉防蛀。

(1)生态适应性。天门冬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丛状扁形似松针,花白色,花期6—8月。喜温暖,忌高温,不耐寒。在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年平均气温16~25℃的地区适宜生长,在海拔300~1000米的地区可种植。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生长。可在山区果园间作套种。

(2)应用效果。由于对天门冬药材的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递减,当前,天门冬药材在市场上较为紧俏,栽培前景看好。三年生天门冬每亩可产干货450~500千克。市场价20元/千克,年亩效益可达3000元以上。

(3)间作天门冬种植技术。天门冬忌连作。

1)繁殖。采用分根营养繁殖。冬季在果园行间深翻30厘米以上,整地起垄,垄宽60~120厘米,高20厘米,在垄上按株行距40厘米×30厘米开穴,施入厩肥、草木灰2~3千克,与土混匀。宜在3月萌芽前种植,将种根切成小块,每块3芽以上,切口蘸上石灰或草木灰,放入种植穴内,深度为6~10厘米,种后覆土,浇足水。每亩约栽4000块。

2)田间管理。①适时浇水:栽后1个月内保湿,促进幼苗生长。②中耕除草:幼苗生长期间经常除草、松土,注意浅锄,以免伤根。③搭支架:当茎蔓长至50厘米时,应设立支架或支柱,让苗攀缘向上生长,避免枝蔓相互缠绕,以利通风透光。④适期追肥:每亩施厩肥2500千克,每年追肥2~3次,第1次在苗长40厘米以上时进行,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千克,或沟施复合肥10千克。

3)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红蜘蛛,用克螨特、螨危、达螨酮、阿维菌素、溴螨酯等农药防治柑橘红蜘蛛。药品交替使用,每周喷1次,连续喷2~3次。

4)采收加工。栽植3~4年后可收获,11月至翌年早春2月采收,将茎蔓在离地面7厘米处割断,挖出全株,将直径3厘米以上的粗块根作药,留母根及小块根作种。块根洗净后,在沸水中煮12分钟,将皮剥干净,清水洗去外层胶质,烘干。

(1)生态适应性。天南星是名贵紧缺的中药材,为果药间作的好品种,也是一种有毒植物,但其毒性不能控制鼠、虫、兔对果树的危害。适宜在华北、华中、华东地区夏季种植,但天南星是阴生植物,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怕阳光直射、忌雨水浸泡,需要与高秆作物间作遮阴,否则会大片晒死。宜套种在肥沃、含腐殖质多的果园中,黏性过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宜栽种。可以与成年桃、杏果树间作栽培。

(2)应用效果。夏播天南星亩产干货250~300千克,时下市场价大个天南星10~11元/千克,小个天南星21~23元/千克,按20元/千克计算,亩效益为5000~6000元。

(3)间作天南星种植技术。天南星忌连作。

1)选地整地。选好地块,先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然后结合平整土地,在果树行间起垄,以利排水。

2)繁殖。①块茎繁殖:可在9—10月结合采收,选取中、小块茎,放在窖内或温室内细砂中埋藏保存。次年4月中下旬按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开穴移栽。穴深4~6厘米,每穴放入块茎1个,芽头向上。栽后覆细土。每亩需块茎30~50千克。②种子繁殖:可在秋末选当年成熟的种子,采后置清水中除去果肉,捞出种子,立即播种。播种时可按行距12~15厘米开浅沟。播后覆土、镇压、浇浅水,约15天即可出苗,待幼苗长到10厘米高,即可移栽。每亩需种子2.5千克。

3)田间管理。①除草、追肥:苗高8~12厘米时,松土、除草,并每亩追施人畜粪水1500~2000千克。7月下旬生长旺季,结合松土除草,每亩追施堆肥2000千克,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盖肥。8月下旬,每亩再追施尿素15~20千克,在此期间,摘除花穗,只留部分作种用。②水分管理:天南星喜湿,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

4)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红天蛾幼虫,用90%敌百虫800倍液防治低龄幼虫。红蜘蛛发生时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5)采收加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晴天时挖取块茎,去掉泥土、残茎叶和须根,去皮,洗净,晒干即成商品。

(1)生态适应性。茯苓为一种中温型、好气性、多年生真菌,主产云南、广西、福建、安徽及河南、湖北等省区。适应能力强,多生长在干燥、向阳、坡度10~35度、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砂壤土层中,一般埋土深度为50~80厘米。茯苓菌丝生长温度为18~35℃。对水分的要求为以寄主(树根或木段)的含水量在50%~60%、土壤含水量以25%~30%时为最好。可以与成年桃、杏、樱桃等果树间作栽培。

(2)应用效果。间作栽培时,每亩可产鲜茯苓1200千克,按市场价2.5元/千克计算,亩产值3000元左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3)间作茯苓种植技术。目前生产区,主要是利用茯苓菌丝为引子,接种到松木上,菌丝在松木中生长一段时期后,便结成菌核。茯苓忌连作。

1)苓场准备。选坡度10~25度、背风向阳、土质偏砂、中性及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在冬季挖窖,窖宽1.1米,深1米,窖间距为20~30厘米,连排种植,苓场四周开好排水沟。

2)培养料准备。于头年秋冬,砍伐松树,削去树皮,自然晒干,然后锯成1米长的段木。

3)菌种准备。①原种分离和培育:将配好的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装入试管,在高压灭菌锅(压力1.47×105Pa,温度121℃)内灭菌30分钟,稍冷却后摆放斜面,备用。选择体重2.5千克左右、新鲜菌核作种苓,在无菌室内,挑选大豆大小的肉苓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上,在25℃的培养室中培养7天左右,茯苓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即为原种。②母种培育:母种培养基:小麦粒(用1%蔗糖、0.5%硝酸铵配制的营养液浸泡)与10%松木屑混匀,装瓶,在压力1.47×105Pa、温度121℃下灭菌2小时,冷却备用。在无菌室内,将原种块接种至母种培养基上,进行培养,15~20天后菌丝生长旺盛即为母种。③栽培菌种培育:将原种再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上,栽培种培养基的重量组成为:松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熟石膏1%,蔗糖1%,加水调匀,使含水量在65%左右,匀后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常规灭菌后接入母种。25~28℃条件下培养1个月后,菌丝充满培养基各部,即得供接木段用的栽培种。

4)接种定植。在挖好的种植窖内,于3—4月将干的培养料放置在种植沟内,再放菌种,然后放一层培养料,最后覆土、封窖。

5)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和清沟排水。病虫害方面注意防治白蚁危害。

6)采收加工。茯苓接种定植6个月左右即可采收。采收后在干净环境自然晾晒,待全干后挑选、分级、称量和包装。

(1)生态适应性。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浅根性植物,又名麻芋头、三步跳、野芋头,为常用中药,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能。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半夏喜温和、湿润气候和荫蔽环境,15~26℃为最适生长温度,怕干旱,忌高温,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现象,夏季宜在半阴半阳环境中生长。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土壤含水量在20%~40%时生长较为适宜。生产中可与葡萄间作套种栽培。

(2)应用效果。半夏生长期很短,4月种植,9月即可收获。生长期在130~150天之间。半夏亩产200千克,按市场价40元/千克计算,亩效益在8000元左右。

(3)间作半夏种植技术。前茬宜选豆科作物,可连作1~3年。

1)品种选择。狭叶型半夏产量较高,选其作栽培用种。

2)选地、整地。选疏松肥沃、湿润、具排灌条件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半夏根系浅,喜肥,播种前施基肥,每亩施农家肥5000千克、饼肥150千克和过磷酸钙80千克,浅耕细耙,整平作畦,畦宽1米。

3)繁殖。生产上多用块茎和珠芽繁殖。①珠芽繁殖:珠芽遇土可生根发芽,可于5—6月采收成熟的珠芽,在畦上按株行距3厘米×10厘米播种,覆土2厘米,当年可形成1厘米左右的块茎。②块茎繁殖:采收时,选直径0.5~1.5厘米的块茎作种,春季3月中下旬或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下种。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20厘米开约5厘米深的沟,并按株距3厘米将种茎交叉2行摆入沟内,芽头向上,覆土。每亩用种茎60~80千克。

4)田间管理。①追肥:5月下旬或6月上旬,当珠芽长成并有脱落时,每亩追施圈肥600千克、尿素5千克拌匀撒于沟内,并培土2~3次。在生长后期,每10天进行叶面施肥1次,用0.2%磷酸二氢钾+0.3%尿素或500毫克/千克的萘乙酸。如不留种应及时摘除花穗。②水分管理:播种后,春季一般20天出苗,如遇干旱,适当浇水。5月随气温升高,应保持畦面湿润,延迟倒苗。雨季应及时排水,防治烂根。③遮阳:苗期利用葡萄叶片可起到遮阴的效果。

5)病虫害防治。①根腐病:应注意排水,拔除病株,并用5%石灰水处理病穴或浇灌根部,亦可在播种时用0.5%~2%石灰水浸种1天。②红天蛾:以幼虫为害叶片,5月后发生较多。可用敌百虫等胃毒性农药喷雾防治或进行人工捕杀。

6)采收加工。半夏在9月下旬叶片枯黄时进行采收。采收后及时去皮,洗净晒干或烘干,即为生半夏。折干率为30%,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粉足者为佳。作种用的半夏可进行沙藏。

(1)生态适应性。湖北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较强,喜凉爽湿润环境,耐寒,怕炎热干燥;适宜在土层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中生长;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在湖北利川、恩施、鹤峰、宣恩等地可栽培。与成年枣、柿等落叶果树间作套种,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应用效果。湖北贝母富含贝母碱,有清热利肺、止咳化痰之功效。目前市场价高达90元/千克,每亩产量150千克左右,亩效益可达1万元以上。

(3)间作湖北贝母种植技术。

1)繁殖方法。以鳞茎繁殖为主。于植株枯萎后挖起鳞茎,收获后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种,种茎用湿沙贮藏过夏,在9月上中旬栽种。在整好的畦上,横畦开沟,深10厘米左右,依种茎大小,株行距5厘米×10厘米,栽后覆土与畦面齐平,每亩需种茎200~300千克。

2)田间管理。重点为荫蔽过夏和除草施肥。利用枣、柿等树冠较大的果树遮阴过夏,秋季栽种应采取必要的荫蔽措施。生育期要注意及时揭除盖草,中耕除草要求浅锄。在出苗后和开花后适当追肥。

3)病虫害防治。①线虫病和尾足螨:夏秋季发生,引起鳞茎腐烂。应精选无病种茎,栽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泡种40分钟。②立枯病和猝倒病:多在苗期为害,引起地上植株枯死。苗期喷1∶1∶100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4)采收加工。贝母收获期在5月下旬。当地上茎叶全部枯萎后采收。选晴天挖采,去净泥土,晒干或烘干即可出售,小的可留种。

(1)生态适应性。元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茎入药,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之功效。为典型的阳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干旱和强光,生长较快,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收获仅200天左右,生长期100天左右。在生长期保证水肥的供应可提高产量。元胡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句话:即“三喜”(喜阳光、喜温暖、喜湿润)、“三怕”(怕积水、怕干旱、怕连作)、“五不种”(黏性大的黄泥土、碱性土不能种。低洼浸水田不能种。重茬不能种。没有灌溉和排水条件不宜种。种茎未经消毒不能下种)。成年枣、柿等落叶果树树冠高大,生长期可提供遮阴环境,与元胡间作套种,发挥立体种植模式的作用,可增产增收。

(2)应用效果。每亩间作地可产元胡干品120~150千克,亩收入1500元以上。

(3)间作元胡种植技术。元胡忌连作,一般种过的田块要隔3~4年才能再种,前作物以玉米、豆科作物为好。

1)选地整地。元胡的根系较浅,集中分布在5~10厘米深的表土层中,选择湿润、疏松、富含腐殖质、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种植。及时耕翻整地,作成畦宽1.0~1.5米、沟宽30厘米的龟背形畦。

2)播种。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先在整好的畦面开深6厘米的浅沟,将块茎按株行距15厘米×150厘米放入畦内,芽眼向上,覆土5厘米。最后将土杂肥、磷肥(基肥)撒于畦面,再覆盖一层泥土。每亩用种量为75千克。

3)田间管理。①施肥除草:施足基肥,每亩施饼肥75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草木灰2500千克。12月上中旬,每亩施人畜粪2000~2500千克,以促使地下茎生长。“立春”前后,当幼苗长出地面时,结合松土除草,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千克。②水分管理:元胡喜湿润怕积水,应疏通排水沟,“谷雨”前后处于块茎膨大期,遇天旱浇水。积水过多时,应及时挖沟排水,收获前1周停止浇水。

4)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锈病等病害。霜霉病、菌核病用65%的代森锌1000倍每5天喷雾1次,连喷2~3次。锈病多发于4月上旬,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每隔5天喷1次,连喷2~3次。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撒毒饵防治,也可用辛硫磷、地虫快杀等药剂灌根。

5)采收。4月下旬至5月上旬,植株完全枯萎时为适宜采收期,选晴天收获,先除去畦面杂草,然后细翻土地,拣收元胡,放室内摊开晾干即可,严禁暴晒,以个大、饱满、断面色黄者为佳。

(1)生态适应性。石蒜原产华东以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以至西南各地,适应性广,耐寒性强,喜阴,也耐暴晒,喜湿润,也耐干旱;在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偏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鳞茎夏季有休眠习性。宜与成年枣、柿等落叶果树间作套种。

(2)应用效果。石蒜既是观赏园艺植物,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作为药物原料,比观赏作物更具有高的种植效益。市场对石蒜的需求量大,国内每年需求原料5万吨以上。若与果树间作,每年每亩间作总效益3500元以上。

(3)间作石蒜种植技术。

1)繁殖。以分球繁殖为主,春季叶片刚枯萎后或秋季花后将鳞茎挖起分栽。栽植后隔3~4年后再行分球。

2)栽培。一般在春季栽培,在长叶以后的冬季或早春不要移栽。栽培地作畦,挖深沟,及时排水。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覆土时,使球的顶部露出土面。一般每年施肥2~4次,第1次在落叶后至开花前,采用有机肥或复合肥。第2次为10月底11初在开花后生长期前。采花之后继续施肥,主要增施磷、钾肥,使鳞茎健壮充实。秋后不再施肥,使其逐渐休眠。

3)采收。选择晴天挖球,除去泥土,略加干燥后贮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