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果树—根菜类套种模式

果树—根菜类套种模式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播马铃薯1月下旬至2月上旬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于5月底至6月初采毕。春播品种湖北省和长江中游地区选用鄂马铃薯4号、鄂马铃薯5号等品种。马铃薯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各种土壤上均可生长,但疏松的土壤有利薯块膨大,肥沃的土壤有利产量提高。因而种植马铃薯时应选择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其中以马铃薯的病毒病最为严重,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湖北北地区适合于果树间作套种。此模式适合大部分果树。

适合套种的根菜类主要有马铃薯生姜、莴苣等。

(1)茬口安排。春播马铃薯1月下旬至2月上旬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于5月底至6月初采毕。秋播马铃薯在鄂西北汉江中上地带的低海拔区,可选择在9月中旬播种,高海拔区的播期在8月底至9月上旬,11月底收获。马铃薯忌重茬,在生产中应注意倒茬,合理安排茬口,豆类和油菜由于有肥地效果,也是较好的前茬;茄科作物与马铃薯有相同的病虫害,对土壤养分消耗大体相当,因而要避免在茄科后茬种植马铃薯。

(2)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春播品种湖北省和长江中游地区选用鄂马铃薯4号、鄂马铃薯5号等品种。秋播马铃薯品种选择费乌瑞他、大西洋和东农303等。

2)整地施肥。马铃薯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各种土壤上均可生长,但疏松的土壤有利薯块膨大,肥沃的土壤有利产量提高。因而种植马铃薯时应选择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结合翻耕整地,亩施农家肥3000~5000千克。

3)催芽。秋播马铃薯播种量为200千克/亩左右。春播马铃薯播种量为100~200千克/亩。对精选的种薯,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伏在块茎内的晚疫病菌。其消毒处理方法是:用2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种4~6分钟.然后把种薯堆积,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堆闷2~3小时,堆闷后再摊成薄层晾干。将消过毒的种薯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催芽。

4)播种催芽后的种薯按芽眼切块后再播种,株行距20厘米×50厘米。播后覆土5~8厘米厚,随后覆地膜,待薯芽顶膜时破膜放苗。齐苗时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后施提苗肥,每亩施人畜粪肥300千克,硫酸铵15千克;苗高10厘米进行第2次中耕并培土,同时每亩追施人畜粪肥300千克和硫酸钾10千克;10~15天后进行第3次中耕培土。注意田间排灌,及时防治好病虫害,同时防止施用含氯元素的肥料。

5)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的病虫害较多,主要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黑胫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马铃薯瓢虫、蚜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其中以马铃薯的病毒病最为严重,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马铃薯病毒病用病毒A兑水600~800倍喷杀。马铃薯疫病发病初期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马铃薯蚜虫用蚜虱净或大功臣1500倍液喷杀。环腐病和黑胫病田间发生病害可喷洒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地老虎用5%抑太保乳油2000~2500倍液或40.7%毒死蜱乳油100~150毫升加水40~75千克喷洒地面。

(3)效益分析。该模式马铃薯平均亩产超过2000千克,卖价不低于1.5元/千克,亩产值3000多元,扣除生产成本1000元/亩,每亩纯收入2000多元。

(1)茬口安排。在长江流域生姜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3月下旬催芽,10月份收获。

(2)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山农一号、湖北枣阳姜、恩施来凤凤头姜等。

2)选种。应选择姜块肥大丰满、肉质新鲜不变色、表皮色泽金黄光亮、不干缩、不腐烂、无病虫危害的健康姜块做种。贮藏于室内沙堆中,盖上草以保温保湿防寒。种植时,用刀将块根切成小块,每块重50克左右,并保证每块上有1~2个健壮充实的芽。切口用双效灵或草木灰封口,以防病菌侵入。

3)种植方法。生姜在整个生长期间喜温暖、阴凉、湿润的环境,忌高温、烈日和霜冻。因此,在湖北北地区适合于果树间作套种。生姜产量高,需肥量大,因此底肥要施好,每亩用腐熟的有机肥4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复合肥100千克作基肥,施后深翻作畦。果树留1米直径树盘后进行间作,行株距为60厘米×30厘米。在畦内按行距挖东西向播种沟,沟深10厘米。在播种沟内以株距30厘米将姜块按入沟内泥土中,要求种芽倾斜朝上,然后,填平播种沟。

4)肥水管理。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肥、钾肥为主。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水量过多应及时排除,土壤干旱时,要及时灌水。从姜苗出齐至6月下旬,每周灌水1次,遇雨可少灌。7月下旬扒除母姜,随后离姜行20厘米挖追肥沟,沟深10厘米,每亩追施钾肥1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3天后灌水,以利扒除母姜后愈伤,避免烂姜。8月上旬,再追肥1次,亩施钾肥5千克、磷肥7千克。施肥时,应集中施于姜头下,以减少肥料的损失,施后灌水。在收获前2~3天(10月下旬),充分灌水,以利收获和贮藏。

5)病虫害防治。生姜以腐烂病(姜瘟)为主。防治方法是在下种前用铜铵500倍液浸种,晾干后下种。在夏秋高温季节,在做好中耕、除草、遮阴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辅助于药剂防治。每隔15~20天,喷1次双效灵1500倍液或铜铵1500倍液。虫害主要有螟虫和星毛虫等,可用农药防治。

(3)效益分析。湖北省的生姜每亩产量大约只有2000千克,来凤的凤头姜个头较小,每亩产量仅有1500千克左右,每亩产值3000~4000元。

(1)茬口安排。此模式适合大部分果树。莴苣,喜凉怕寒,基本上没有与果树同期、同寄主相互侵染发生的病虫害,果园小气候恰好为其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适度采取遮阴防寒措施,便可周年种植。

(2)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湖北地区秋季气温较高,一般莴笋品种在高温下易抽薹,致使茎秆细长,商品价值低,因此必须选择耐热性强、晚熟不抽薹、对高温长日照不敏感的品种。适宜早秋栽培的品种有成都二白皮、孝感大青皮等;适于秋季栽培的品种有南京紫皮香、杭州圆叶、长沙细尖叶、上海大圆叶等。

2)浸种催芽。莴笋属喜冷凉型蔬菜,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20℃,最佳生长温度为14~18℃。一般应根据当地情况,将苗期安排在旬平均气温为25~26℃时为宜。湖北地区此温度时间段在8月下旬日至9月上旬之间。低温能打破莴笋种子的休眠,催芽时,应先将种子浸泡2~4小时,然后用湿纱布包好,保持温度在10~20℃。也可将种子吊挂在深井里,离水面30~40厘米处。催芽期间,每天用清水洗种,4~5天左右种子露芽,可取出播种。

3)遮阴育苗。秋莴笋播种时温度高,种子发芽困难,不易全苗,幼苗易徒长,花芽分化早,抽薹迅速。培育壮苗及防止未熟抽薹是关键。可搭建阴棚,播种后用遮阳网或草垫子遮阴,或者利用果树天然遮阴,一般每10平方米苗床播种20~25克。苗床土应选择疏松肥沃的壤土,并施腐熟的猪、鸡、鸭粪为基肥,精细整平土地,保持苗床湿润;从出苗至定植,用500倍75%百菌清喷雾,每隔7~10天喷施1次,防止猝倒病及疫病的发生;出苗后及时间苗,间苗后应用腐熟稀淡粪水或磷酸二氢钾0.1%溶液追肥1~2次促壮苗。移栽前7天,用助壮素10毫升,兑水15千克喷雾,防止莴苣在苗床未熟就抽薹,苗期用吡虫啉等防治蚜虫,用辛硫磷等防治地下害虫。

4)定植、管理与适时收获。苗龄25~30天,4~6片真叶时定植。苗龄过长、苗高超过20厘米时,易造成未熟先抽薹。移栽前要施足底肥,选用壮苗,秋莴笋生长快、生长期短,可适当密植。一般株行距20厘米×28厘米。定植后,浇透水缓苗。7~10天后再浇1次提苗水,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5~30千克,促苗复壮,然后进行中耕蹲苗,少浇水,浅中耕,促进根系发展。团棵后,即叶片由直立转向平展时,结合浇水追施开盘肥,即进行第2次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每亩施用尿素25~30千克。在收获前15天左右停施追肥。防止秋莴苣由于水分过量,造成茎基炸裂,影响外观质量和商品品质。在笋茎膨大期可喷洒0.035%的矮壮素,能防止窜苣抽薹,提高莴苣的产量和质量。

5)病虫害防治。莴苣菌核病可用甲基硫菌灵800倍液进行防治,螟蛾类害虫用2%的阿维菌素1000倍液防治。莴苣组织脆嫩,易被农药灼伤。果树施药时,应防止泄漏或直接喷溅,以免影响莴苣品质、产量,造成损失。

6)采收。为保证陆续上市,除安排分期播种外,也要分期采收。当莴苣植株生长至心叶与外叶齐平时为最佳采收期,晚霜到来前,采收完毕,确保莴苣不受冻害。

(3)效益分析。每亩平均收获莴苣3000多千克,增产值4000多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