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殊类型的心肌梗死

特殊类型的心肌梗死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右心室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心房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心房支的急性闭塞,使部分心房肌因缺血而发生损伤和坏死。因此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又称无Q波型心肌梗死或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合并LBBB时心电图可能出现下列改变。病理性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和缺血性T波倒置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但应与临床其他情况或疾病所引起的类似的心电图改变相鉴别,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则提示前间壁心肌梗死。

(一)正后壁心肌梗死

心室的后壁是指左心室后基底部,又称正后壁。常规12导联中没有对向后壁的导联,因此不能直接反映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变化,而只能在相对应导联(V1~V3)反映其“镜面像”,故较易漏诊。其心电图表现为:

(1)右侧胸前导联V1~V3出现高而略增宽的R波,R/S>1。V1导联R波下行支粗钝或有切迹。

(2)V1、V2导联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可达0.04s。

(3)V1~V3导联ST段凹面向下移,T波直立高耸且对称。

(4)V7~V9导联出现异常Q波,Q波≥0.04s,深度>0.1mV,V8导联Q/R>1/2,V9导联Q/R>1。急性期ST段抬高,T波倒置。

单纯正后壁心肌梗死较少见,常与下壁、侧壁心肌梗死合并发生(图7-9)。

图7-5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图7-6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图7-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图7-8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二)右心室壁心肌梗死

单纯右心室壁心肌梗死较少见,多与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发生。当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发右心功能不全时,应考虑合并右心室壁心肌梗死。右心室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

(1)V1、V3R~V7R导联ST段抬高≥0.1mV,以V4R导联ST段抬高≥0.1mV为主要依据。

(2)V1、V3R~V7R导联出现异常Q波或QR波。

(3)Ⅲ导联ST段抬高>Ⅱ导联,且Ⅲ导联ST段抬高≥0.1mV。

(4)V1、V3R~V7R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并且符合演变规律。

图7-9 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

(三)心房梗死

心房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心房支的急性闭塞,使部分心房肌因缺血而发生损伤和坏死。临床上右心房梗死较左心房和双房梗死多见。单纯心房梗死少见,多与心室梗死并存。

(1)心房除极异常:P波增高、增宽呈M形、W形,或出现切迹双向或不规则。

(2)心房复极异常:P-Ta段偏移。

①右心房梗死:P-Ta段在Ⅱ、Ⅲ、aVF、V1~V3导联下移≥0.1mV,在aVR、aVL导联上移>0.05mV。

②左心房梗死:P-Ta段在Ⅱ、Ⅲ、aVF、V1、V2导联下移≥0.1mV,在aVR、aVL、Ⅰ、V5、V6导联上移>0.05mV。

③P-R段下移或上抬呈水平型,使P波与P-R段之间连接角变锐。

(3)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可出现房性早搏、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窦房传导阻滞。

(四)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心肌坏死范围仅限于心室壁厚度1/2以内的心内膜下心肌。正常时的心内膜下心肌,由于希-浦肯野纤维自不同方向激动除极,其激动的形成和传布又几乎同时发生,不同方向的电力互相抵消,故不参与QRS波群的形成,故当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后,在心电图上不产生病理性Q波,仅表现ST-T变化。因此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又称无Q波型心肌梗死或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此外,梗死范围局限或多部位梗死亦无Q波产生,亦称无Q波型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常见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而且有多次梗死趋向。其心电图表现为:

(1)R波为主的导联,ST段普遍呈缺血型下移>0.1mV,T波双向或对称型倒置。

(2)R波为主的导联,ST段无明显变化,只有T波对称型倒置。

(3)部分导联R波振幅可降低,但无坏死型Q波。

以上ST-T改变至少持续24h以上,并有梗死性动态演变规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应结合临床其他指标及心肌酶学检查、肌钙蛋白测定以协助诊断(图7-10)。

图7-10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五)心肌梗死合并束支传导阻滞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只影响QRS终末向量而不影响心室初始0.04s向量,当其合并心肌梗死时,不影响坏死型Q波的形成,可同时具备二者各自的心电图特征。初始向量表现心肌梗死特征,终末向量表现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特征,一般不影响两者的诊断。

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心肌梗死和左束支传导阻滞都影响QRS波群初始向量。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室间隔除极方向发生改变,从正常的自左向右转为从右向左,可完全掩盖或改变心肌梗死的病理Q波。此外,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继发性ST-T改变也可抵消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发性ST-T改变。心肌梗死合并LBBB时心电图可能出现下列改变。

(1)前间壁心肌梗死合并LBBB

①V1导联r波明显增高,急性期ST段下移,T波对称倒置。

②V4、V6、I、aVL导联在高宽的R波前出现q波,q波≥0.02s。急性期ST段抬高,T波倒置。

(2)前侧壁心肌梗死合并LBBB

①V5、V6导联R波降低,出现S波,S波可有挫折或切迹。QRS波群可呈RS、rS或qRs型。

②V1~V6导联r波振幅递减。

③V5、V6导联ST段抬高,T波对称型倒置。

④Ⅰ、aVL及V7~V9导联呈现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3)右下室间隔梗死合并LBBB

①V1导联出现起始r波,Ⅰ、V5、V6导联出现q波,q波≥0.02S。

②aVL导联可出现q波,但q波必须大于梗死前原有的q波。

③V1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Ⅰ、V5、V6导联ST段抬高,T波倒置。

(4)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LBBB

①V1导联出现起始r波。

②V5、V6导联出现QS波,可伴显著切迹,QRS波群振幅明显降低。

③若梗死波及右室间隔,所有胸前导联出现QS波。

④V7~V9导联呈现左束支阻滞图形。

(5)下壁心肌梗死合并LBBB

①Ⅱ、Ⅲ、aVF导联R波降低,可出现Q波及S波,S波有切迹其电压≤0.5mV。

②Ⅱ、Ⅲ、aVF导联QRS波群呈QR型。

③Ⅱ、Ⅲ、aVF导联ST-T有梗死的动态演变。

④I、aVL、V5、V6导联呈现左束支阻滞图形。

(六)心肌梗死合并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图形既类似心肌梗死图形,又可掩盖心肌梗死图形。其心电图表现为:

1.预激综合征 ST-T改变为继发性,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可出现原发性ST-T改变。例如,“A型”预激综合征,右胸前导联出现ST段下移,T波倒置,当其合并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时,ST段可呈弓背型抬高,T波对称直立,且有心肌梗死的动态演变。

2.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在间歇期可呈现典型心肌梗死图形。

3.持续性预激综合征 可用药物阻滞旁路传导,使预激波消失,可呈现典型心肌梗死图形。

(七)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

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的心电图表现为:在梗死区导联上,ST段持续抬高2周以上,T波多不出现倒置的缺血型改变,应考虑发生室壁瘤的可能。可做心脏彩超检查以明确诊断。

(八)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病理性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和缺血性T波倒置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但应与临床其他情况或疾病所引起的类似的心电图改变相鉴别,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1.病理性Q波和QS波的鉴别诊断

(1)位置性Q波:正常人心电图中可见到单个导联或多个导联出现Q波,通常Q波宽度<0.04s,深度<1/4R波。无心脏疾病患者由于心脏位置变化等因素在某些导联Q波≥0.04s,深度>1/4R波,称为位置性Q波,易误诊为前侧壁、下壁及前间壁心肌梗死。

①心脏呈垂位时,aVL导联出现QS型或Qr型,此时如不伴有ST段抬高及T波倒置的深度>0.5mV,Ⅰ导联和左胸壁导联无异常Q波出现,则属正常变异性Q波。

②心脏呈横位时,Ⅲ、aVF导联可呈QS、Qr或QR型,但通常Ⅱ导联无Q波出现,Ⅲ、aVF导联无明显ST-T改变,吸气时Q波缩小或消失,aVR导联呈QR或Qr型。若aVR导联有起始的r而呈rS型,Ⅰ导联出现Q波且有ST-T改变,则提示下壁心肌梗死。

③V1、V2导联出现QS型。正常人,V1导联可出现QS型,偶见于V2导联,罕见于V3导联,且QS型波形光滑锐利,无明显STT改变。如V1~V3导联同时出现QS型,V,1~V,3导联描记不消失,QS波形出现顿挫或切迹,伴有ST段偏移和(或)T波倒置的深度>0.5mV,则提示前间壁心肌梗死。

(2)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应与前间壁心肌梗死相鉴别。单纯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点为:①QS型局限于V1、V2导联,偶见于V3导联,极少见于V4导联,而V5、V6导联,q波不消失,R波振幅增高;②若左心室肥大伴有室间隔肥厚,q波增宽(Q波时间<0.04s)、加深,右胸前导联出现凹面向上的ST段抬高,T波高耸,无动态变化,V1、V2导联可能出现rS型。

若心电图表现为:①V1、V2导联和(或)V3导联出现QS型;②V5、V6导联q波消失,R波可降低;③右胸前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有动态变化。则提示前间壁心肌梗死。

(3)慢性肺气肿伴有右心室肥大:慢性肺心病患者,常有肺气肿伴有右室流出道肥厚为主的右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极度顺钟向转位,V1~V4导联均可出现rS型或QS型,且T波可深倒置,酷似前壁心肌梗死。其心电图表现为:①V1~V4导联出现rS型或QS型;V,1~V,4导联可能由QS型转为rS型;②各导联QRS电压均降低;③额面QRS电轴右偏;④可出现“肺型P波”。结合临床上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及肺气肿体征,不难鉴别。

(4)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Ⅱ、Ⅲ、aVF、Ⅰ、aVL、V5、V6导联可出现异常Q波,是因为室间隔明显肥厚形成QRS初始向右前的除极向量明显增大所致,可类似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为:①Q波通常深而窄,Q波时间<0.04s,R波正常或增高;②出现Q波的导联T波多呈直立;③V1、V2导联多呈高R波。

若当在有Q波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时,心电图在短时间内有动态变化,提示有心肌梗死的可能。

(5)左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应与前间壁心肌梗死相鉴别。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为:①V1、V2甚至V3导联出现QS型,有时Ⅲ、aVF导联可出现QS型,但V4导联不会出现QS型;②V5、V6导联无q波;③右胸前导联ST段呈斜坡形或凹面向上抬高,T波直立;④V5、V6导联呈粗钝的R型,其波顶平坦且伴有明显的切迹;⑤各导联QRS时间均≥0.12s。

若心电图表现为:①V1、V2或V1~V3导联呈QS波,V5、V6导联无q波,呈RS型,可伴有电压降低;②V1~V3导联呈QS波,而V3R导联呈RS波;③急性期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T波倒置。应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6)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时,部分患者左室后壁先除极,QRS起始向量向下向后,V1、V2导联在rS型之前出现q波(q≤0.02s),呈qrS型,类似前间壁心肌梗死图形。左前分支传导阻滞V,1、V,2导联q波消失,而前间壁心肌梗死q波保持不变。

(7)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的delta波向量产生的预激波酷似病理性Q波,由于旁路的部位不同,可出现类似某部位心肌梗死的图形。如左侧旁道可类似高侧壁心肌梗死,后间隔旁道类似下壁心肌梗死,前间隔旁道类似前间壁心肌梗死等。预激综合征具有特殊的心电图特点:①P-R间期缩短<0.12s;②QRS增宽≥0.12s;③QRS起始部可见预激(δ)波;④P-J间期正常;⑤出现继发性ST-T改变。

如Q波导联伴有T波倒置或ST-T动态改变,提示心肌梗死,若同时伴有P-R间期缩短,则提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肌梗死。

(8)急性肺梗死:急性肺梗死可引起SI、Q、T,即Ⅰ导联突然出现S波,呈RS或rS型,Ⅲ导联出现Q波伴有T波倒置,类似下壁心肌梗死;有时V1、V2导联可呈qR或QR型,ST段抬高,T波倒置,类似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肺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①病理性Q波出现在Ⅲ导联,很少出现在aVF导联,一般不出现在Ⅱ导联;②aVR导联出现qR或QR型;③右胸前导联ST段抬高程度较轻,且不会超越V4导联;④心电图改变持续时间短暂,呈一过性。

若Ⅱ导联出现Q波,aVR导联呈现rS波,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且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演变规律,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如V1~V3导联均出现异常Q波,ST段明显抬高,且ST-T符合心肌梗死的演变规律,提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2.ST段抬高的鉴别诊断

(1)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可出现ST段抬高,类似损伤型ST段抬高。其心电图表现为:①ST段抬高的部位广泛,除V1、aVR导联ST段下移外,其他导联ST段均呈凹面向上型抬高,且抬高程度较轻,一般≤0.5mV;②无异常Q波出现;③Ⅱ、Ⅲ、aVF、V5、V6导联可出现P-R段压低,aVR导联P-R段抬高。

若某些导联ST段呈弓背型抬高>0.5mV,有异常Q波出现,ST-T变化符合心肌梗死的演变规律,应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2)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可引起ST段斜形抬高及高耸的T波,类似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其ST-T改变呈一过性,只出现于相关的几个导联,如下壁Ⅱ、Ⅲ、aVF导联,心绞痛缓解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

(3)高钾血症:高血钾患者心电图上可出现ST段抬高,T波高尖,类似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改变。其心电图表现为:①偶可在右胸前导联、aVR导联出现ST段抬高;②T波高尖,基底部变窄,Q-T间期缩短;③P波增宽,QRS增宽,或P波振幅降低甚至消失,出现窦室传导。

若ST段抬高,T波高大,基底部增宽,Q-T间期延长,提示诊断心肌梗死超急性期。

(4)早期复极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有ST段抬高及高大T波易导致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表现见第二十二章。

(张允恭 张 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