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工培训政策发展的成就

农民工培训政策发展的成就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疑,这就为农民工培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2001年以来我国农民工培训政策建设步伐的加快,使我国农民工培训的政策体系得以初步形成。农民工培训政策体系的框架结构初具雏形。这两个层次的农民工培训政策的有机结合,构建了我国农民工培训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民工培训政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

1.为农民工培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外延式发展道路。乡镇企业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民工强大的吸纳和消化能力,主要是源于对用工数量的一种刚性需求,农民工培训的意义并不明显。因此,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并没有真正纳入政府的政策视野。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转型时期。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民工队伍在不断壮大;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对农民工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党和政府开始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待农民工培训问题。从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无论是国家颁行的农民工培训政策文本的数量,还是各级政府实际采取政策行动的力度,都远远多于和大于此前的任何历史阶段。无疑,这就为农民工培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初步形成了农民工培训的政策体系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2001年以来我国农民工培训政策建设步伐的加快,使我国农民工培训的政策体系得以初步形成。这主要表现为:

(1)现有的农民工培训政策覆盖了农民工培训的主要方面。在我国农民工培训发展初期,农民工培训政策较少,且多为一种导向性政策,通常既缺少具体的政策举措,也缺乏相应的执行资源。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目前,我国的农民工培训政策已经覆盖了农民工培训活动的各个主要方面,如培训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举办者资质、组织形式、项目管理、经费投入、技能鉴定等,并逐步废除了一些歧视性条款,基本实现了职业培训对农民工群体的“全覆盖”。

(2)农民工培训政策体系的框架结构初具雏形。现有的农民工培训政策大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颁行的各种农民工培训政策;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包括省(区)、市、县、乡(镇)颁行的地方性农民工培训政策。这两个层次的农民工培训政策的有机结合,构建了我国农民工培训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3)推动了农民工培训规模的不断壮大。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农民工政策还不够明晰,曾一度在“管、控、放”之间摇摆,农民工培训发展缓慢。但进入新世纪后,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农民工培训规模迅速扩大。

2003年,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6部委联合下发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提出了农民工培训的具体目标:2003年到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

2006年至2010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为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中央政府相关部委,如农业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科技部、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团中央等,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应职能部门,都直接参与并组织实施了相应的农民工培训项目。

特别是 “十一五”以来,随着培训经费和培训项目的不断增多,培训农民工的人次也在急速增加。据国务院农民工办初步调查统计,仅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民工培训的资金就达到了44.15亿元,地方一些自筹资金的培训项目为5.04亿元,各地实际组织开展的技能培训农民工人约有1950万人,其中人力资源部门“技能就业计划”培训900万人,农业部门 “阳光工程”,培训950万人,扶贫部门“雨露计划”培训约150万人,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150万人,科技部门“星火计划”培训200万人。除大型的培训项目外,各地政府还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引导性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以及一些企业开展的岗位培训和部分农民工自费参与的各种技能培训。正是这些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农民工培训规模的不断壮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