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士的审美心理活动

护士的审美心理活动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护士的审美感觉是护理审美活动的初级形式。因此感觉是护患双方最直观的审美体验,为其他审美心理活动奠定了基础。1.审美想像的表现形式 审美想像是一个内容广泛的心理范畴,它包括初级形式的联想和高级形式的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如护士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让人联想到慈母、姐妹。

护士的审美心理活动是通过护士审美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一)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指审美对象刺激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感受,是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的总称,是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走向高级审美心理的第一步。

1.审美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起点。审美感觉是人所特有的获得精神享受的感觉,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没有此中间环节,就不能构成审美关系。因此审美活动始终不能离开具体、生动的感觉,一切高级、复杂的审美心理,都是在审美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护士的审美感觉是护理审美活动的初级形式。护士在接触病人、询问病史、观察病情等沟通实践活动中,端庄的仪表、优雅的举止、优美的语言往往会给病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护士能够亲身感受到病人的身心痛苦和生理、心理需要以及强烈的求生欲望。因此感觉是护患双方最直观的审美体验,为其他审美心理活动奠定了基础。

2.审美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审美知觉并不是简单地把审美感觉的个别属性进行综合的过程,而是融入审美主体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个性情趣、情感体验的能动的反映过程。因此,面对同一审美对象,审美主体由于其社会生活实践经历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审美知觉。

护士的审美知觉是护士作为审美主体借助于自己的审美经验,将自己关于审美对象的各个分散的、不系统的、单一的感性材料加工整理,形成整体认识的过程。

3.审美感知的特征

(1)整体性:在审美感知过程中,审美主体并不是感知审美对象的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通过各个器官的协调活动,把审美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比如我们欣赏一幅画,不是孤立地去感知它的颜色、线条或形体,而是感知由各部分构成的这幅画的整体形象。

(2)选择性:在审美感知过程中,审美主体不可能对所有的客观事物全部清晰地感知,也不对所有的事物都做出反应,而是对自己感兴趣的、引起自己审美注意的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感知的格外清晰,而对其余的事物或事物的其他方面则感知的比较模糊,即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选择性的敏锐程度与人们的职业训练有关,如画家对色彩和线条、音乐家对节奏和音响、医护人员对疾病的病情变化都有敏锐的感知力。

(3)理解性:在审美感知过程中,审美主体总是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审美态度,对审美对象作出解释和判断,并赋予其一定的意义。

(4)情感性:在审美感知过程中,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往往能够唤起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主体的情绪反应,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5)愉悦性:在审美感知过程中,一方面是审美感觉器官感性的感官性愉悦,另一方面又有包括信仰、价值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等多种因素的理性的精神性愉悦。

(二)审美想像

审美想像是审美主体在直接观察、体验、审视审美对象的基础上,调动大脑中积累的审美表象,对审美对象进行丰富、完善和创造出新的审美对象的过程。审美想像是以审美感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重要的、深层次的、创造性的审美心理活动。

护士的审美想像是以知觉为基础,结合护理活动中的积极主动交流,在护理审美主体中形成对护患双方合作信心的预测或憧憬;对病人护理效果的美好设想或对该项护理措施可能达到的效果的估测。

1.审美想像的表现形式 审美想像是一个内容广泛的心理范畴,它包括初级形式的联想和高级形式的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

(1)联想:联想在审美活动中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或记忆中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它们在审美想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①接近联想。指联想对象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时候,人们依据有关经验形成较稳定的条件反射。如护士的外在美:五官端正、体态匀称、着装得体、气质高雅、步履轻盈等,让人联想到白衣天使。②类似联想。指对一件事物的感受引起对和该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护士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让人联想到慈母、姐妹。③对比联想。是对某一事物的感受引起对和它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联想。

(2)再造想像:再造想像是审美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通过再造想像所产生的美感可以淡化病人的忧郁心理,促进病人身心康复。

(3)创造想像:创造性想像无需依据现成的描绘,只需根据自己记忆储存的表象,重新进行组合、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颖、独特形象。创造想像是以无数次的感知、大量的观察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文化艺术休养、思想观点和个人品格等为基础的想像,贵在自由、新颖和独特。

2.审美想像的特点

(1)形象性: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利用想像的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对表象加工制作,形成新的形象。

(2)新颖性:新形象的出现同时也体现了新颖性,使审美活动不但冲出感知的范围,而且在审美理性的指导下,使自己的情感奔放,产生新的审美观点。

(3)融合性:是指多种想像力、多种形象和知觉的重合交叉,从无序进入有序,演化出更多的新形象。

(三)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一定的主观态度和体验,是与人的审美需要、审美愿望和审美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度社会化的情感。审美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具驱动力、最为活跃的因素,它广泛地渗透于感知、想像等心理因素中,使整个审美过程具有情感色彩。

护士的审美情感是护士作为审美主体在护理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的心理关注的深层体验和主观态度,是建立在对生命的热爱、对人格的尊重基础之上的,是一种高尚、纯洁、理智的职业美德情感,是对待病人如亲人的护理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是护士将其自身利益与病人切身利益融为一体的情感活动过程,是个人与社会高度统一的情感追求。当护士是审美主体时,她会时时刻刻为病人着想,并为每一次的护理成功感到自豪而激发工作热情;她也会为每一次克服各种护理障碍而付出巨大努力,使护理提高生命质量的作用得到施展。可以说,病人的欢乐与生命的延续,包含着护士的辛劳与付出;病人的痛苦与死亡,也包含着护士的无奈与内疚。

1.审美情感的特点

(1)精神愉悦性: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始终处在愉快、喜悦、满足、陶醉的情感状态之中。审美情感不仅使人感到赏心悦目,而且能够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是一种审美的精神需要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通过审美活动得到的情感上的愉悦比生理快感包含着更为广阔、深刻的社会内容,它是精神上获得满足的一种愉悦、欣慰。

(2)社会功利性:审美情感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化的情感,具有深沉的体验性,它超越了狭隘的个人功利,而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功利,引导主体进入一个更高的审美境界,使主体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3)情感适度性:审美情感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情感,不像日常生活中的情感那样锋芒外露、强烈外向。感情太强烈,过于愤怒,过于悲伤或者过于喜悦,都不能使审美活动正常进行。审美情感融合了更多的理性因素,讲究适度性,表现得相对平和、持久。

2.审美情感的品质

(1)审美情感的倾向性:指个体审美情感经常指向审美对象的心理倾向,它是审美情感品质的核心。护士审美情感的倾向性表现在护士作为护理审美的主体,其审美倾向性往往指向病人的身心康复,即护理康复美。

(2)审美情感的深刻性:指个体的审美情感及其行为方式的广度与深度。若一个人的审美情感能渗透到自身生活的各个方面,说明其审美情感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达到了广度与深度。护士审美情感的深刻性不仅体现在她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还渗透在她的职业生活中,具体表现在她履行护理实践过程中全心全意为其所服务对象付出的爱心。

(3)审美情感的稳定性:指个体审美情感在时间上的持续程度。审美情感的稳定性也是评价审美情感品质高低、优劣的重要指标。现代护理专业要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而稳定的审美情感,对待人类的健康事业始终能保持持续的专业情感,并产生精神上的愉悦。

(4)审美情感的效能性:指个体审美情感在自身生活实践活动中能发挥作用的程度。审美情感的效能也是审美情感品质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护士审美情感效能的高低,反映护士在自身的职业活动中,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热爱,并将这种爱转化为为病人服务的动力。

(四)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是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事物内容、形式的审美特征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是对审美对象本质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审美理解是审美感性活动中的理性因素,是审美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过程。“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正是这一过程的生动写照。只有理解,才能领悟事物之中的美意、才能深化美的感受、体验美的真谛。

护士的审美理解是护士作为审美主体在一定的护理审美实践活动中对人、环境、健康、护理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和判断,也是护士对美的事物、美的行为、美的理念、美的操作欣赏和评价。护士只有懂得护理工作的价值,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表现出不平凡,才能将普通的工作升华到创造性活动的高度,才会有护理实践活动中的无私奉献。

1.审美理解的特点 在审美心理活动中,审美理解广泛渗透于感知、想像、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之中,并和这些因素交错融合为一体,构成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审美理解具有直接领悟的特点,是在直觉过程中对审美对象理性内涵的直接领悟。

2.审美理解的条件

(1)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静观态度:所谓静观态度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具有有意识的观赏态度,达到能自觉地意识到自身处于非实用的审美状态。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追求的不是实用,而是精神上的愉悦。审美主体虽然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却仍然保持静观状态,不做出现实反应。

(2)审美主体具有与审美客体相关的必要的知识储备:审美理解要求审美主体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对审美对象的来历、背景、象征意义、题材、典故、技法以及各类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有所认识,这是审美理解的潜在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