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诚信,先从领导开始

企业诚信,先从领导开始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诚信对于一位领导者来说至高无上。所以,管理者要规范自己和员工的行为,使广大员工认识到,维护企业信誉是自己的神圣职责,自己的行为会给企业的声誉和经营带来影响,自己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形象。作为管理者,只有做到表里如一,诚实守信才能得到身边人的认可,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至此,下属和顾客对张先生的不信任感愈加强烈。事后,由于情况变化,或本身判断失误,导致发生执行上的困难,而失信于下属。

3.企业诚信,先从领导开始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诚信对于一位领导者来说至高无上。有了它,他才能够领导人们到达“承诺之地”;没有它,他就会在期望失落中徘徊不前。诚信一旦失去,也许就无法重新获得。因此,对于任何一位希望有所建树的经理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护好你的诚信,照顾好它,永远不要让它丢失。孔子指出,作为一个管理者,身居官位,就要勤政爱民,以诚信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把“诚”这个德行用在管理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以诚信的态度来对待下属。

作为主管应该言出必行,切莫给下属乱开空头支票。既然答应的事就应该给予兑现,无法实现就别乱答应。别让你的下属感觉到寒心,没有威信的主管是很难出成绩的。原本你给下属很好的承诺,下属也努力做了,达到目标,你却反悔不给予兑现。最后的结果是,下属敢怒不敢言,更有甚者会因此辞职了事。

给下属鼓励是一种激励,你开出支票,就要兑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别以为你是主管,下属就不敢做违背你的事。如果下属被你伤透了心,就有可能与你作对甚至存心给你使坏。因此,做人要言而有信,要令人信服,自身就要做榜样。主管不守信,下属只会有样学样。

所以,管理者要规范自己和员工的行为,使广大员工认识到,维护企业信誉是自己的神圣职责,自己的行为会给企业的声誉和经营带来影响,自己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形象。一位资深管理学研究者曾说:“世界上最容易损害一个经理威信的,莫过于被人发现在进行欺骗。”李嘉诚说:“坚守诺言,建立良好的信誉,一个人良好的信誉,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作为管理者,只有做到表里如一,诚实守信才能得到身边人的认可,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

某外贸公司地区市场负责人张先生很想将分公司的销售问题解决好。于是他向销售部门提出了种种计划。每一次出差到总公司时,他就向销售科长说:“我那边的产品B销售的不是很好,还是减少一些该产品的供应量吧。”“目前我那边产品C销售量增加,应该快些增加货源”“很多顾客普遍要求送货上门,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开办这项业务,方便顾客也能保持稳定的客源。”每一次他提出这些问题时,销售科长都会回答他说:“是这样啊!晓得了,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或“我会向上司反映的,以后再说好了。”就这样,一拖再拖,总是无法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

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张先生负责的销售计划并未很好实施。张先生遂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厂长向总公司的常务董事提出报告。常务董事听后说:“原来是这样,我晓得了。我会好好安排,让销售科长去办妥此事。”张先生从常务董事处听到此消息后,非常高兴,以为销售问题即将得到圆满解决。又过了三个月,销售市场却毫无变化,到了第六个月,才有了一丝变化,不过,只是些表面的变化而已。至此,下属和顾客对张先生的不信任感愈加强烈。

这个例子很具有代表性。很多时候,当主管听到下属请求时,往往认为事情颇易实现,便一口答允,而不详加考虑各种情况。事后,由于情况变化,或本身判断失误,导致发生执行上的困难,而失信于下属。此时,唯一的解决之道即是真诚地道歉,以谋求下属的原谅。如此,下属必能释怀。可惜,大多数管理者都不愿意认错,而是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因此下属不信任这样的管理者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日本著名企业家土光敏夫说:对企业员工“为了真正做到相互信赖,首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可以信赖的’,不要一味要求对方信赖自己”。给员工的许诺要慎重,既提出,就要按照孔子所说的“言必信,行必果”去做。很多管理者都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成功,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只有征服他人,并赢得他人信任,才能轻松地成为一位好的企业家、好的管理者。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以大胆的行为,使敌人的精壮降兵,都变成自己的骁勇战士。在他起兵攻破采石矶后,长驱直入集庆,水陆并进,先攻破陈兆先的兵营,随即就招降他们。在降兵中挑选精壮骁勇的士兵500人,直接归纳于军中。这500人都感到惊恐不安,朱元璋察觉到他们内心的想法后,便筹划着如何才能让他们安心而不害怕,信任而不怀疑。最后,决定采取自己先对他们信任,再使他们对自己信任的策略。在晚上让他们进入营区环卫侍候,自己也解甲就寝,而且把自己原来的人员调开,仅留冯国用一人侍睡在床前。此后,人心大定,降兵们都相信了他的至诚。攻打集庆时,冯国用就率领这500降兵,首先冲锋陷阵,在蒋山下打败元军,威逼城下。朱家军各路兵马快速奔进,一举攻克南京,这500人确实出了大力,立了大功。所以说,没有威信,就不能役使人;没有威信,就不能使人信服。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领导者的信誉是一种巨大无比的影响力,也是一种无形的财富。领导者如果能赢得下属们的信任,众人自然就会无怨无悔地服从他、尊敬他。反之,如果经常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表里不一,别人就会怀疑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过:“想要使下属相信自己,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你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兑现所承诺的每一件事,诚心诚意地做事,让人无可挑剔,才能慢慢地培养出信任。”假如你要增进更多的领导魅力,必须努力做好一件事:让你的伙伴称赞你是一位言行如一的人。

再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唐代贞观年间,有人上书奏请废弃邪佞的人,唐太宗对他说:“我所任命的人,都认为是贤人,你知道邪佞的人是谁?”那人回答说:“臣在民间,不能确切知道邪佞的人是谁。请陛下假装发怒去试验群臣,如果能够不畏惧陛下盛怒,直言进谏的,就是正直的人;顺从陛下喜怒迎合心意的,就是邪佞的人。”唐太宗对封彝德说:“流水的清和浊,在于它水源如何。国君是国家政令发出者,好比水的源头,百姓像流水一样。国君自身搞欺骗,要想臣下办事诚实,就像水源浑浊而要流水清澈一样是不可能的。我时常因为魏武帝多搞诡计诈骗,很鄙视他的人品。用这样的方法试探群臣,怎么能够作为施行教化的办法呢?”唐太宗拒绝了上书人的主张。唐代吴兢编著的《贞观政要》一书,对历史上的治国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证明“君之所保,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能竭忠,必在于外内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在矣!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所以,“信,国之宝也。”“信”是国家获得治理、安宁、和谐的法宝。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妨好好思考一下,如果一个管理者,在他下属的心目中是一位值得完全信赖的人,那么他一定会是一位成功的领导者。在领导与改革方面研究最有成效的管理学大师华伦·班尼斯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宁可跟随他们可以信赖的人,即使这个人的意见与他们不合,也不愿意去跟随意见与自己相合,却经常改变立场的人。前后一致与专心致志是人成功的两大因素。班尼斯所称的前后一致,就是指领导人要言行一致,让人觉得可以信赖。

尊重承诺等于建立了你这个人的个人信誉,这是一个人的品牌效应。如果周围的人都认为你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你做事的“交易成本”就会大大减少,人际沟通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管理者,一定要讲诚信,对下属说的话要说到做到,言出必行。如果你对下属都不讲诚信,又有何理由让下属对你、对客户讲诚信呢?所以在与下属的相处中,即便是一时兴头的话语,也要记得将自己的承诺坚决的履行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