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改革的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培养中职毕业生物理课以及其他后续课程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当前中职物理课设计与教学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讲授重力加速度的内容时,会涉及超重和失重问题,这类问题与现实联系也比较紧密,因此可以就此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思考。授课的重点为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及重力加速度的应用,然后给学生讲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改革的思考[1]——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

王春生

摘要:物理课是中职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物理课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创新能力提升,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的创新能力。当前中职物理课偏重于应试教育,却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思路下中职物理课课改的建议与对策,并就超重和失重课程的讲授探讨了课改的相关方法。关键词:中职 物理课改 创新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课在中职课程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物理课是中职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由公共课向专业课过渡的重要课程。物理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中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观,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职业教育思路下,中职课程已开始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而物理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很强,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意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益处。因此以物理课程为契机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学生整体创新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的意义。但是当前的中职物理课还没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虽然经过几年的改革,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却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物理课是中职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物理课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创新能力提升,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劳动力有极强的创新精神,才能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中职毕业生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缺乏创新精神势必会极大阻碍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此,培养中职毕业生物理课以及其他后续课程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当前中职物理课设计与教学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物理课属于全校公共课,大都实行全校统考,因此教师往往迫于考试成绩的压力而牢牢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备课并讲授课程,而无暇顾及创新能力的设计。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设计,教师也不愿意在创新能力设计上牵扯太多的精力,由于对课程的创新能力改革需要重新设置教案,教师的授课方式也需要改变,而学校往往不会对教师进行补偿,这也造成教师不愿意进行物理课创新能力的改革。而一些老师对创新能力认识不足,认为物理课是专业基础课,只要按照大纲讲授足够,没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而有些老师对于什么是创新能力根本就不了解,更不用说进行物理课程改革了。由此可见,中职物理课改任重而道远,本文即探讨如何借助中职物理课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中职物理课改的思路

1.改革物理课的实验课程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往往直接来源于物理课的实验。但是当前课本上的实验设计大都是验证性实验,即学生大都知道实验结果,只是验证已经知道的结果。有的物理实验甚至连实验步骤都有精确的说明,这种验证性实验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更说不上了。因此需要改革物理课的实验,努力把实验课程由传统的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也可以让学生不拘泥于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设计更好的实验来完成对现有理论的验证。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合作完成物理实验。通过物理课的实验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2.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兴趣

随着教育技术水平的发展,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进入各个层次的学校。而物理学又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例如原子物理、光现象、磁现象、力学现象等许多物理现象都是无法捕捉和触摸到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物理课的形象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难以理解的内容给予直接展示。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动画软件等现代化设备对物理规律以及其来源、发展、实验和应用进行演示,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使得学生的思维激活,记忆力得到强化,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通过多媒体设计成课件和动画的形式,可以让抽象的物理现象形象化,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认识能力。

3.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由传统填鸭式教学向引导式教学转变

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教案数十年如一日,紧紧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做,对学生的讲授也是以考试为主,不是考试范围的内容略讲或者一概不讲。这种课学生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了。我以为应当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引导式教学转变。教师应该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等方法,使学生既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教师在新课的教学中,还应该多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的方法,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讲授新知识时应该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这既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4.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多数教师认为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只要重视对实验的学习就能学好物理。实际上物理也是一门实践性科学。物理课教学时通过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访问、开展主题讲座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例如讲到“交流电”章节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发电厂观看发电机组,引导学生探讨交流电是如何产生的。并参观输变电器,让学生现场讨论电力的输送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方式,再引导学生探讨变电器的工作原理。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聘请发电厂的专职工程师做次专题讲座,并给学生出些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做必然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还可以扩展到资源保护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加深对资源保护的认识。

三、案例——以讲授重力加速度为例

在讲授重力加速度的内容时,会涉及超重和失重问题,这类问题与现实联系也比较紧密,因此可以就此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思考。

1.引导学生

在讲授课程之前,先放我国神舟7号宇航员出仓的录像,以及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录像,然后介绍当前国际上空间宇航发展的情况,使得学生的兴趣大大增加。然后引导学生,为什么在太空中这些宇航员会出现失重现象?出现失重现象会有哪些表现?引导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还会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例如坐电梯、坐过山车等)。

2.课程讲授

对学生进行完第一步的引导后,教师开始授课。授课的重点为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及重力加速度的应用,然后给学生讲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要让学生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知道超重与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并没有变化。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加入演示实验,教师可以用一个弹簧秤拉起一个砝码,然后让学生知道先观察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然后再观察砝码静止、缓缓上升、缓缓下降、突然上升、突然下降时弹簧秤的示数,然后得出结论。

3.探索性实验

提问学生,超重和失重的程度与什么有关系?什么条件下会出现完全失重?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电梯当场试验,安置体重秤,学生测算电梯上升和下降时,体重计的指数,然后通过观察电梯运行速度与体重指示的变化,得出失重和超重与自身运动的速度有关,同时让实验者描述当出现超重和失重情况生人自身感觉。然后再引导学生解释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宇航员为什么会出现失重状态?最后得出结论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其中的人和物将处于失重状态的原因,是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可以近似认为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由于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因而物体是具有加速度,而且它的大小等于卫星所在高度所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这跟在以重力加速度下降的电梯中发生的情况类似,于是造成了航天器中的人和物都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

4.去天文馆,探索天文现象,开展宇宙探索的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课程的了解。

当讲授完上述课程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带领学生去当地的天文馆,观察天体现象,引导学生探讨我国载人航天的进展,并激发学生爱国、爱科学的热情。最后再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相关的小论文,探讨学习这一章的体会以及对我国未来航空事业的发展进行展望。如此一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本章的知识和内容。

【注释】

[1]原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