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对口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及对策

浅谈对口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及对策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起了极其突出的作用。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必须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发现作者、发现自我进而理解文本,创新自我。在现行阅读教学模式下,绝大多数学生的语感能力极其低下。阅读的直面对话、双重发现理论的实施,对教者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阅读教学中,教者须先于学生直面文本进行双重发现,这种直面发现直接关系着学生直面发现的质量。

浅谈对口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及对策[1]

孙 花

摘要:目前阅读教学偏重知识讲解,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与文本对立的“二元”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在教师规定的框架内进行,以教者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衡量学生的接受。现代阅读理论认为,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然而,我们普遍采用的“二元对立”教学模式却严重地背离了阅读本意。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必须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发现作者、发现自我进而理解文本,创新自我。

关键词:“二元”教学模式 心灵对话 理念 创新自我 课内外阅读教学 兴趣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等职业语文教学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近年来的对口单招应试教育的干扰,现状不容乐观。阅读教学偏重知识讲解,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与文本对立的“二元”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在教师规定的框架内进行,以教者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衡量学生的接受。

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个体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能力。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起了极其突出的作用。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阅读的本质是“读”。“读”是一种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活动就是一个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在这“活动”中作者潜藏于作品之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为媒介发生心与心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这就要求读者与作者之间发生直面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对作品不断思考、创新,作品的意义在自主阅读的对话过程中生成,发现作者,发现自我。然而,我们普遍采用的“二元对立”教学模式却严重地背离了阅读本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最多只能成为“海绵”,学生始终不能成为其自己,仅能成为教者的影子。这种教学模式是有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个性和特长的充分发展。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必然导致个体阅读数量少、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差、阅读时间浪费,对文本提供的信息极为不敏感,不能产生自己的思想,仅能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对于有思想的个体而言是非常可悲的。

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必须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发现作者、发现自我进而理解文本,创新自我。

只有让学生直面文本进行直接对话,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现行阅读教学模式下,绝大多数学生的语感能力极其低下。语感能力包括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要靠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多读、熟读来不断提高。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就是这道理。这种直面对话,有利于提高个体悟性。《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在文本中隐含了对生与死等重大问题的深层思考,这些思考如果教师直接告知学生,那么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这种哲学思想只有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次多角度领悟,才能真正有所得。虽然每个人所悟的东西不一样,但经启发终会是有悟,这比灌输的效果好上若干。只有在多次直面中才能完成感知到感悟。让学生与文本直面对话,有利于培养个体自学能力。语文教学应是终身教学,语文教学很大部分在课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个体在与文本的屡次直面过程中才能体会到什么方法得当什么方法不适宜,这对其自身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将来才能进行自主阅读,完成自我解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创新自我。

因此我们必须在这种正确的阅读理念指导下,实施课内外阅读教学。

首先,教者要修炼内功,不断提高完善自我。阅读的直面对话、双重发现理论的实施,对教者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说挑战,是因为学生的自主阅读、个体品味、独特感悟,其获得、发现、疑惑,再也不是教者能全然明白,可早早预设。教者再也不能靠捧一本教参吃饭,用标准答案来压学生。因为那样做的结果只会造成学生主体性丧失,“直面”无法进行。说机遇,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必然促使教者转变角色,苦练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功。直面对话的“对”是“相对”“对等”的意思,既然如此,教者就要把自己修炼成一个有平等意识、有真实感的人。阅读教学中,教者须先于学生直面文本进行双重发现,这种直面发现直接关系着学生直面发现的质量。因此教者要有独立钻研教材能力,要能于教材钻研中获取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文本“僵死的意义”转换为“富有活力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最能点燃学生之情的就是教者自己真情激动、极富个性的“讲”,即教者对教材的独到的感悟、理解,有了这种独到的感悟、理解,教师才能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构想。同时,教者要重塑自我,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学生于文本不但有“倾听”,还要有“言说”,既能抱虚心的态度去感知文本,获得体验,又能独立思考有“回音”,勇于“言说”自己的意见。这种境界的实现离不开教师能以平等的、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说“单纯地听教师讲解,不能调动学生的精神力量”,只有在和谐、民主、轻松的气氛中,才能调动学生个体精神力量积极地阅读、自由地想象和大胆地创新。

其次,要激发蕴藏于个体内心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进入阅读天地。不难发现,每学期初,学生看得最多的是语文课本,这是个体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兴趣。可见,绝大部分学生是存在着阅读兴趣的。然而,随着课堂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消失。探其原因不外是:在课堂教学中教者为追求操作程式花样,而让学生意识处于不自觉状态,让学生身不由己地带着压力进行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消失殆尽。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做个有心人,可搜集一些典型的材料,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一些阅读能优化人生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教者尽可能地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就会被激发。喜爱表扬是人的天性,在阅读教学中教者可以结合学生阅读实践,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如学生因阅读而思想提升了,思维创造能力提高了,都可给予表扬,通过表扬引导,来促使他们认识阅读重要,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再次,要构建张弛有度的阅读环境,使学生逐步适应与文本直面进行双重发现的阅读方式。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里培养。教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维护学生在阅读中“言说权”。

最后,要针对不同文本内容,运用不同阅读方法,达到最佳效果。阅读有浏览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借鉴性阅读、探究性阅读等诸多方式。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要做有心人,教给学生多种方法。《鸿门宴》(苏教版职业高中语文第二册)如进行细细分析讲解,那么必然会浪费很多时间,不妨选用浏览性阅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情节表现,然后再请学生复述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不难领会人物性格。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也缩短了教时。可谓“一石三鸟”。《雷雨》(苏教版职业高中语文第三册)教者可以采用理解性阅读方式,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全剧,使学生对戏剧冲突有一定了解,再结合周朴园的30年前后表现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进而让学生来理解感悟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这样定会比单单地讲读效果来的明显。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者一定要采用多种模式,实施常规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并进的阅读策略,使学生与文本直面对话,进行“双重发现”。

教师如能长期坚持让学生直面文本、进入文本进行双重发现,那么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一定会大有收获。

【注释】

[1]原载《知识窗》.201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