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样的“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要尽自己所能来扭转这一局面,让学生不再害怕数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进行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数学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数学课堂充满活力[1]

陆海鸣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很熟悉的话语。虽然一直在提倡这样的教学观念,可在老师的潜意识中,学生似乎仍然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就怕少讲一句话。面对教学改革,许多数学老师不知所措,更不知如何应对,大部分人仍然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或者所谓的改革也只是一些形式。因此,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仍处于畏惧的状态,数学课堂仍有些“死气沉沉”。这样的“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氛围的“死”

许多学生会提及在小学时数学成绩的优异,说不知为何到了初中或高中之后就变差了。大部分人将这归结为小学的数学简单,初中之后就变难了。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也不尽然。数学的学习是根据各个年龄特点来学的,现在我们认为的简单,是相对于我们如今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当时。为何我们当时会认为他们不难,会很有兴趣的学呢?我认为是由于我们在小学时的学习方式不一样,在小学课堂上所营造的学习氛围不一样。在小学启蒙教学时,老师会通过各种我们所熟悉的事例,我们所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我们去学。如今的数学课堂之所以氛围有些沉闷,或许是因为学生在潜意识中就排斥学习,更有一原因就是我们教师没有寻求到一种合适的教学方式去促使他们投入学习。因而,造成许多同学对学习数学的排斥。

2.学习知识的“死”

有部分同学在上课时能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但到了课后或考试,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就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或者是与例题相关的就会,换一个说法就不会了。有人将这一现象归结为这些学生不聪明。其实,这些学生没有将知识灵活运用。课堂上看似听懂,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听懂的只是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3.学习思维的“死”

有些公开课上,许多老师为了凸显课改的理念,而将整个课堂变得格外的活跃,看似每个人都在动,可是说到教学效果,却没有多大。那只是纯粹的表演课而已。真正的知识仍需课后再花时间去进行强化,或者动只是说明手动而不是脑动。所谓的讨论只是个别同学的发言,部分只是听听而已,更有过分者甚至利用讨论的时间进行聊天,并没有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其中,由于过多的追求课堂的活跃,而失去了应有的“数学味”。

以上的一些方面造成大部分同学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畏惧,使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枯燥、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知识的挑战和对好胜心的刺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要尽自己所能来扭转这一局面,让学生不再害怕数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进行情境创设

进行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对知识进行重组。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境的创设。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将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把握解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切身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指数函数的应用时可让学生讨论分期付款买房的问题。

3.创设故事情境

不管多大的学生对故事都是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的。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数学史有些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些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4.创设知识情境

由旧知导入新课,是大部分老师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在复习旧的知识,巩固旧知的同时引入新课,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甚至能帮助学生在脑中构建了完整的知识框架。

5.创设竞争情境

在每位学生的体内都有一股不服输的意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小组竞赛、个人比赛。让他们在比赛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重视情感交流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包括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等,这也就是学生认识世界,接受文化熏陶,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过程。因此,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数学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深切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自豪感,继而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善于培养师生间的融洽的感情,创立一种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如果每一位教师能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真诚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学生也会用他们的真诚来对待教师,相应的也会喜欢你所教的课程,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2.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地热情,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给每一位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面向全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数学为大众”的时代背景下,数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次,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数学产生了需要。为此,数学教学必须教给所有学生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生活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课改的核心理念。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采用合适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通过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然而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初中和小学,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不同,往往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考试的成绩更是让他们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而要通过其他如课堂评价、作业等方式多方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要通过鼓励、表扬为主的方式让他们接受数学,慢慢地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来。只要他们能感受到乐趣,自信心得到增强,自尊心得到满足他们便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其中。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作为教师我们应尽自己所能,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沉闷,让学生不再畏惧数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何小亚.与新课程同行——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阶梯式学习法课题组.习惯第一——北大清华学生学习习惯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

[3]杜玉祥等著.数学差生问题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金堂.优秀中学生的16个学习习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注释】

[1]原载《新课程研究》.201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