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师生职业环境和就业形势分析

幼师生职业环境和就业形势分析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幼儿园招收3—7周岁的幼儿,并纳入学校教育系统,中国的幼儿教育开始了它新的生命,从而使幼儿园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新《纲要》的发布与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第二节 幼师生职业环境和就业形势分析

一、当前国内外学前教育状况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做是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晰的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权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

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为别的,只为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

(一)当前国内学前教育状况

我国政府向来都高度重视儿童教育事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11月,中央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设立幼教处,这是我国政府教育部门中首次设立幼儿教育的专管机构。196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幼儿教育为我国学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明确幼儿园负有教育幼儿和解放妇女劳动力的双重任务。幼儿园招收3—7周岁的幼儿,并纳入学校教育系统,中国的幼儿教育开始了它新的生命,从而使幼儿园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到1965年,全国有幼儿园1.92万所,入园幼儿171.3万人。然而,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幼儿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把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指出: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恢复、发展、整顿、提高各类托幼组织。幼儿教育事业在积极恢复、整顿和发展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得到恢复和发展。1987年转发的《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请示》,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管理幼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办园的新格局。1992年,我国参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全球目标和《儿童权利公约》,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儿童为主体、促进儿童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制定政策,采取措施,认真实施,基本实现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使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取得历史性的进步。2001年5月22日,国家又依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根据我国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促进儿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儿童身心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和造就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从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法律保护、儿童与环境4个领域,提出了2001—2010年的目标和策略措施。新《纲要》的发布与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学前教育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实践,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农村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园模式,也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我国学前教育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1.重视学前教育的国际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了学前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师赴外学习、观摩、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而幼儿园管理层也非常重视让教师外出学习。中国有句古话,“见多识广”。外出考察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的一个好的途径。同时,加强了对国外学前教育的研究,使得国外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在我国广为传播,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以及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重视学前教育与社区和家庭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社区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已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和社区联系,近年来不少城市的社区学前教育也有所发展,农村社区学前教育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3.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性

中国的学前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在理论和实践中,强调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儿童的交往,培养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儿童分享、公正等社会性行为。

4.注重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

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将学龄前儿童根据年龄分为0—3岁和3—6.7岁两个阶段,我国幼教工作者已经意识到3岁前儿童的教育十分重要,也提出了“托幼一体化”的建议,托儿所教育将越来越受到重视,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5.转变儿童学习观

从重视幼儿的知识掌握转变为不仅重视幼儿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幼儿园的积极实践下,到2004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2 089.4万人,增长了4.5%;幼儿园比2003年增加了4 638所,增长了4%;班级数量增加了28 876个,增长了4%;3—6岁幼儿入园率为40.75%,比2003年提高了3.35个百分点;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为71.8%,比2003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

但是,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均GDP的发展现状,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与之不相适应,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国外相比,国内学前教育状况却不乐观。

1.农村幼儿的低入园率导致全国幼儿入园人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1995年,全国幼儿园总数为18.04万所,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1996年开始,我国幼儿园数逐年减少,在2001年出现大幅度减少。一些大中城市的幼儿入园率已基本达到85%,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幼儿已全部入园,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入园率偏低,有的地区幼儿学前一年的入园率还不到50%,从而导致全国入园率水平偏低。

2.多主体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但管理比较混乱

2001年教育部门办园和民办幼儿园比1995年分别增加了9.2%和16.1%,教育部门办园增长缓慢,民办园数量增长速度比较快。2004年民办幼儿园达6.22万所,在园幼儿数584.11万人,入园人数已占总数的21%。社会力量办园正在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各级地方政府对幼儿园的教育还不够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管理或撒手不管的状态。

3.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总体上稳步上升,但城乡差距大

2000年全国幼儿教师114.4万人,而专任教师为94.65万人,占74%。城市幼儿教师数为44.6万人,农村幼儿教师数为69.8万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72.99%。2001年一年间,专科毕业以上的教师就达到31.9%,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中等师范和职业技术学校改制为专科而其幼师学生毕业人数大增的缘故。因此,到2002年,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猛增到93.82%。2003年,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70.91万人,比2001年增长了7.9万人,增长幅度比较大,这说明幼儿教师队伍也在走向专业化。但城乡差距大,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还不到40%,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是非公办教师,学历较低,而且稳定性也比较差,这对于幼儿比例较大的农村地区是极为不利的。

4.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1998年,幼儿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最高水平,也仅为1.36%。在1996年至2002年间,幼儿教育经费仅占教育总经费的1.3%左右,这与在园幼儿占全国普通教育总人数的9%的比例相比,经费的比例过小,政府对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还是明显不足。

(二)当前国外学前教育状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正这种认识上的偏颇。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第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

在美国,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20世纪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3.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社区化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一般说来,社区教育须以发达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社区学前教育都较为发达。社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非正规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等。社区学前教育设施大致有三种:有专为儿童设立的,如儿童馆、儿童咨询所、儿童公园等;有为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服务的,如图书馆、博物馆、儿童文化中心和各种终生教育中心等;还有所谓“父母教育”,如母亲班、双亲班和家长小组会议等。20世纪70年代左右,英国就出现了“玩具馆”,到1996年已发展到1 000多家。它实际上集社区中心、收藏馆和学校为一体。玩具馆的设立者充分认识到游戏和玩具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玩具馆酷似图书馆,所不同的是书架上陈列的是玩具而非书籍。玩具馆给儿童带来了欢乐,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对学校的愉快体验,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4.倡导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多元文化教育实际上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国内,二是国际。就国内而言,多元文化教育即在多民族的各种文化共存的国家社会背景之下,允许和保障各民族的文化共同平等发展,以丰富整个国家文化的教育。这是一国以内为了解各民族文化而实施的多元文化教育或跨文化教育。它的目的或中心在于满足少数民族儿童的需要,促进民族团结。从国际上讲,是要加强全球观念的培养。一方面,世界文化多元并存,各文化有其独特价值。文化多元主义强调尊重异文化,鼓励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以促进世界和平。另一方面,今天的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人口过剩。艾滋病及其他疾病的蔓延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世界性的合作,而这种合作的前提是要求人类对多元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为适应未来世界各国之间联系和交往日益频繁的趋势,各国普遍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全球教育或国际理解教育。教育家们提倡在婴幼儿教育阶段,就应开始多元文化教育。教师应尽量保证所使用的教具(玩具、音乐、书籍等)能反映多元文化的要求。此外,在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时,也应尽量使用具有不同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图片等。教师应教育儿童尊重所有的人及其文化,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儿童,促使他们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愉快交往。

(三)当前教育事业发展前瞻

随着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运用,正在以极为罕见的速度改变着现实社会,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而教育不可替代地成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第一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在世界各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等关系问题,教育肩负着重要责任,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时代的发展为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作为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教育更应顺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积极实践和拓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教育将会呈现以下趋势。

1.终身教育(学习)将成为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今社会信息急剧增加,知识更新换代加快,需要人们具有不断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稍有停滞,就会落后。

2.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内涵包括教育的机会平等与教育的管理平等。特别是推进教育公平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起点公平,即就学机会与求学条件公平;第二,过程公平,能受到使个人潜能充分发展的教育等;第三,结果公平,即所受教育对日后发展机会影响的公平。其中,起点公平是最基础的。

3.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携手共进。由于受现代工业社会的影响,整个社会偏重于科学技术,导致学校教育只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而轻视甚至是忽视人文精神及素质的培养。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学会关注自我、关心他人、关注社会,要关注自己生存的价值,关注人类的存在。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科学精神是立世之基,科技知识是生产力之源,科学思想是正确思维的基础,科学方法是办事成功的前提,科学可谓育人的硬件;而人文则是育人的“软件”,常与民族存亡、国家强大、社会进退等大是大非相关连,同时也关系着个人思维智愚、人品高低、言行文野和事业成败。

4.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

5.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将加强。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对教育的投资作为对国家未来的投资,目前有一百七十多个国家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政府在公共财政方面将给教育以大力支持。同时通过教育政策和法律对教育予以控制和引导,并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6.职业教育成为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教育就是要为生产生活服务,特别是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加之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掌握一定职业技术的劳动者需求较旺,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而且缺口较大。因此,职业教育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和上升的空间。

总之,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将会在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幼师生职业环境

环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幼师生,面临未来就业,更应该科学地分析自己所处的职业环境。

那么,什么是职业环境呢?所谓职业环境就是职业行为、职业知识、职业类型及就业政策、就业形式的统称。

1.职业行为

职业行为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工作岗位时所表现出来的职业能力、劳动技能、工作方式及职责的总和。在社会经济快速变革的巨大冲击力作用之下,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工作的形式及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幼儿教师的职业行为更为专业化。专业化意味着职业岗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幼师生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并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后才能担任幼教工作。当然这并不等于幼师生一进入幼儿园就能胜任幼教工作,能否胜任与其自身的职业适应能力、专业经历、工作态度、人际交往以及创造性密不可分。

2.职业知识及变迁

职业知识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必备的社会知识。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职业知识的内容及体系会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幼儿教师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紧密相关,知识经济主导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变革性给幼儿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高向度化、经济运行过程的高科技化与高知识化促使职业的半衰期越来越短,相应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曾经指出,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80年代是每3年增加一倍。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知识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据测算,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上的数字化信息每8个月就会翻番。知识、信息技术的快速推陈出新必然要带来职业技能、职业知识需求的变迁。因此,幼师生必须加强学习,积极拓展知识,提高技能,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3.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

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逐步形成了在国家就业方针指导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劳动者再就业问题上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同时,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劳动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机遇。国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进而把儿童的教育视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幼儿教育将会得到长足发展。因此,作为幼师生,更应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近年来,幼师生的就业状况一直看好,就业的形式和渠道较多:毕业生除了进入幼儿园,还可以到各级各类早教机构、学前教育管理教研部门、幼教师资培养培训机构、社区教育咨询部门、少年宫、少儿图书馆、少儿出版社、媒体少儿部等儿童社会服务机构、幼儿园教科研部门担任教师和管理人员、幼儿园双语教师及幼教经营管理策划型人才。甚至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选择自主创业,自己创办相关幼教和早教机构等。

当然,在就业形势看好的情况下,社会对幼师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有学历上的要求,而且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等素质。因此,幼师生更应在在校期间积极拓展自身素质和能力。

资料一  我国就业政策主要围绕四条渠道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年的探索、实践表明,解决就业问题有四条主要渠道:一是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二是由企业吸纳就业;三是由政府开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四是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分流安置富余人员。

我国积极的就业政策主要就是围绕这四条渠道,对不同的就业对象进行相应的扶持和帮助。

今后三到五年,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也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又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就业的压力非常集中,迫切需要广开就业门路,扩大就业机会。因此,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通过推动创业来促进就业。这是促进就业的一条主干道,也是解决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主攻方向。

据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能力促创业计划。在2006年至2010年5年内,对200万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每1人创业平均可带动3人就业。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而推动创业来促进就业,正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切入点。这位负责人如是说。

据了解,最近两年,全国1 460万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中,230万人成为个体工商户,22万人创办了私营企业,两项合计共有17%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资料二  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条件选择

img3

数据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

与06届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关心招聘人员的“潜力”(第三位;06届毕业生:第四位)更甚于关心招聘毕业生的“学校名气”(第六位;06届毕业生:第三位)。

资料三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八批新职业

第一批(9个):形象设计师、锁具修理工、呼叫服务员、水生哺乳动物驯养师、汽车模型工、水产养殖质量管理员、汽车加气站操作工、牛肉分级员、首饰设计制作员。

第二批(10个):动画绘制员、景观设计师、宠物健康护理员、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员、会展策划师、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模具设计师、商务策划师、客户服务管理师、家具设计师。

第三批(10个):信用管理师、网络编辑员、房地产策划师、职业信息分析师、玩具设计师、黄金投资分析师、企业文化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微水电利用工和智能楼宇管理师。

第四批(11个):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芳香保健师(SPA)、宠物医师、医疗救护员、计算机软件产品检验员、水产品质量检验员、农业技术指导员、激光头制造工、小风电利用工、紧急救助员。

第五批(10个):礼仪主持人、水域环境养护保洁员、室内环境治理员、霓虹灯制作员、印前制作员、集成电路测试员、花艺环境设计师、计算机乐谱制作师、网络设计师、数字视频合成师。

第六批(12个):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体育经纪人、木材防腐师、照明设计师、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咖啡师、调香师、陶瓷工艺师、陶瓷产品设计师、皮具设计师、糖果工艺师、地毯设计师。

第七批(12个):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轮胎翻修工、品牌管理师、医学设备管理师、农作物种子加工员、报关员、机场运行指挥员、社会文化指导员、宠物驯导师、房地产经纪人、酿酒师、鞋类设计师。

第八批(9个):会展设计师、婚介师、珠宝首饰评估师、手语翻译员、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修工、劳动保障电话咨询员、灾害信息员、孤残儿童护理员、创业咨询师。

注:就业准入制度要求劳动者从事相关职业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2.作为一名幼师生,面对自己所学专业,更应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深入了解。请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

3.近年来,幼师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但同时对幼师生学历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这些要求客观分析自身情况,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