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理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同化原有的知识、概念而形成新的观点、新的概念、新的知识。因此,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对于成功就业和成就事业越来越重要。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不存在固定的、普遍适用的模式。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具有这样的知识结构模式。不能期望建立一个一劳永逸的知识结构。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能够根据客观需要

第二节 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它反映了客观世界各个领域里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也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知识是一切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即外在的知识体系经过求知者的输入、储存和加工,在头脑中形成的由智力因素联系起来的多要素、多系列、多层次的知识组合情况,其中包括各种知识的比例、相互间的联系、作用和协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整体。知识结构是文化素质的质的方面,它与知识程度二者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

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

按照人才学基本原理,一个人的文化知识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渊博和精深程度,即知识的量的方面;二是知识的结构是否合理,即知识的质的方面。两者相比,后者更重要。因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同化原有的知识、概念而形成新的观点、新的概念、新的知识。不同的知识只有处于一个合理的结构之中,才能使其静有其位,动有其规,各显其能,优势互补。因此,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对于成功就业和成就事业越来越重要。

一、知识结构的常见模式

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不存在固定的、普遍适用的模式。目前,就国内外人才领域的研究成果来看,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种模式:

1.宝塔型知识结构

这种知识结构的组成成分的权重各不相同,其中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宽厚扎实,构成宝塔的底部:然后从下到上,依次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学科前沿知识构成宝塔。塔顶是主攻或从事的职业目标。

这种知识结构模式强调基础扎实和专业精深,比较容易把所具备的所有知识集中于宝塔顶部的专业知识上,把所具备的知识集中于主攻目标上,有利于迅速接近学科前沿和从事纯理论以及应用科学的研究工作。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具有这样的知识结构模式。

2.网络型知识结构

这种结构也称为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中心,其他与该专业相近的、有着较大相互作用的知识为网络连接点,形成适应性较强、能够在较大空间发挥作用的知识结构。该结构能使专业知识处于网络中心,并重视与专业相关联的系统知识的辅助作用,是知识广度与深度的统一,既强调专业知识的中心作用,又强调与专业相关联的系统知识的辅助作用,更注重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整体知识的协调作用。

具有这种知识结构的求职者,能增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往往会受到青睐。

3.帐幕型知识结构

这种结构的具体含义是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对其成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总体的要求,而作为该组织的个体成员由于所处的层次不同,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着一些差异。以一个企业为例:企业对其成员的整体知识结构要求是具备财政、会计、安全、商业、保险、管理、生产等知识与具体技术,而对企业中处于不同层次的个体来说,如厂长或一线工人,显然要求掌握上述知识的比重是明显不同的。这种知识结构强调个体知识结构与组织整体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它对求职者的启示是:在求职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所选职业类型在整体上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所选职业岗位在其所在社会组织中的具体位置及层次,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择业时的适应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尚未真正涉足职业领域的学生来说,不能因此就在学习过程单攻某一种知识领域而使自己偏科。因为学习期间所设想的职业岗位能否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愿。即使能够如愿,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一个人择一业而终其一生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二、知识结构的特征

上述三种知识结构虽各有不同,但每一种模式都表现出博而不杂、专而不偏、基础雄厚、适应性强的共同特征。具体讲,这些共同特征表现在:

1.核心层次特征

作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有从低到高、从核心到外围几个不同的层次。从低到高是指由基础到专业乃至目标,要求知识的积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核心到外围是指在确定目标的前提下,将那些对目标实现有决定意义的知识放在中心位置,一切相关的知识放在整体结构的相应的位置,主次有序、轻重分明。

核心决定知识结构的基本功能,然而仅有核心知识的知识结构不是完善的知识结构,还必须配合核心以外的诸层次知识,如辅助性知识、生活性知识等。辅助性知识是紧密围绕核心知识,与之配合发挥知识结构应有功能的知识。核心知识相对价值较高,应学精学透;辅助知识主要用于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也应努力掌握。

青年学生要从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职业目标出发,分析和确定哪些知识是核心知识,哪些是辅助知识。有的学生知识结构杂乱无章、主次不分,容易造成没有专长、知识的整体作用发挥不出来的缺陷。有的学生核心知识坚实,但辅助知识不够,知识面狭窄,思路不够开阔,也限制了自己将来的进一步发展。

2.整体相关特征

整体相关性体现的是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必然性。知识的内在结构和体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应当是彼此能够协调、相互适应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之间协调得好,则可能会在已有的知识之间爆发出新的思想火花,使人产生独创性见解,这时,知识的积累就不是简单的各部分知识数量上的相加,而是在整体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增值的效应。如果知识的掌握不能从一种知识与另一种知识之间发现并灵活运用它们的相互关系,那么这个人的知识结构就是低效的。

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拥有知识的量和深度,而且要求其拥有的知识还必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重组,并发挥出最优化的功能。如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则说明在其知识结构中,知识与知识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不能产生互补增效。

3.动态调整特征

动态调整特征追求的知识结构决不应当处于僵化状态,体现的是知识的发展规律,知识结构是在求知的过程中,经过量的储存、积累而逐步形成的。不能期望建立一个一劳永逸的知识结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对知识动态调整特征最通俗的注释。这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优化渐进、日趋合理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的更新更加频繁,一个人昨天建立的知识结构,如果今天不充实更新,它的价值就会降低。要保持知识结构的最佳状态,就更应该体现知识结构的动态性、可变性和根据实际需要的可调整性。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能够根据客观需要进行流动转换,在内部进行调整、充实和更新,这往往是成才的重要条件。调整知识结构一靠反馈,二靠预测。反馈即是主体在学习、科研的过程中,经过实践,明确自己缺少什么知识,及时弥补。预测即是通过分析现有资料和信息,把握社会发展大趋势,预测未来的各种可能性,作出如何调整自己知识结构的决定,以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来说,这种预测更为重要。

虽然知识结构具有可变性、动态性和可调整性,但实际上对每个人来说,其知识结构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说明,对任何模式的知识结构,宽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都是不可缺少的。

三、就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对未来人才知识的综合性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讲,社会对知识结构的原则性要求是:

1.效能原则

效能原则是指用自己的所学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效能的高低是衡量其知识结构是否优化和完善的标准之一。

为了在未来的事业中能更好地发挥其效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应选择主攻方向或奋斗目标,构思个人的知识结构。如果对本专业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兴趣,或就业后经过一段时间改变了工作,那就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的岗位要求。

2.适应原则

适应原则是指知识结构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点。

毕业生已被推向市场就业,市场的“双向选择”既是个体选择社会,更是社会依据某种需求选择个体。由于社会职业变迁、产业调整以及社会资源供需状况的急剧变化,个人与社会的双向选择会经常性地发生。在这种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中,一个人的职业、角色、收入、地位、待遇乃至工作与生活空间都会产生变动。这就意味着个体知识结构必须具有适应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有能力把知识重新整合,适应新的要求。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时代赢得主动,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在校期间要关注和吸收世界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在刻苦钻研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扩大知识领域,开阔视野,以便将来适应工作任务的变化,顺利地调整知识结构。

3.创新原则

创新原则是指人的知识结构可以不断地在某一领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取得创造性成果。

创造的意义和价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各国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教育家所重视。创造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潜力的发挥依赖于创造意识和创造热情的激发和调动;成果的形成有赖于创造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因此,青年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有利于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4.人格优化原则

如果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谈,知识结构的构建目的还在于最终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即尽可能使人成为更善于思考、更有好奇心和洞察力、更完满和充实的人,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因此,人文教育在知识结构中应居于基础的地位,它在塑造面向未来、富有独立创业精神的现代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