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展从业人员安全与危机认知

会展从业人员安全与危机认知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参展者安全认知是指参展者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关注与反应。参展者因其个体的差异而对会展安全与危机表现出不同的认知。主要包括制订会展活动计划时的安全考虑,会展活动前的安全信息监测与应急设施物品准备,会展活动中的安全防范、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技巧,会展活动结束后安全事项与危机善后等。培养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防控能力,通过会展从业人员向参展者进行教育、引导和示范,是向参展者传达会展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

第3章 会展安全与危机认知

3.1 参展者安全与危机认知

3.1.1 参展者安全与危机认知的内容

参展者包括会展会议项目的参会者、展览项目的参展商、节事项目的参展观众以及奖励旅游项目的奖励旅游者。参展者安全认知是指参展者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关注与反应。参展者因其个体的差异而对会展安全与危机表现出不同的认知。

参展者安全认知的内容,即参展者应掌握的安全知识,主要包括会展参展商应注意的基本安全事项、会展活动中特殊危险的应对与处理、不同会展项目的安全与危机知识、不同会展项目的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特殊会展场所的安全问题等。

1)参展商应注意的基本安全事项

主要包括制订会展活动计划时的安全考虑,会展活动前的安全信息监测与应急设施物品准备,会展活动中的安全防范、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技巧,会展活动结束后安全事项与危机善后等。

2)会展活动中特殊危险的应对与处理

主要包括会展活动中应对特殊危险情形的技巧、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些特殊危险情形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台风使会展活动临时取消或延期等;恐怖主义,如暴乱、斗殴等的应急处置;传染疾病,如流感、食物中毒现象的应急救助等。

3)不同参展者群体的安全知识

参展者主要包括会议的参会者、展览的参展商、节事活动的参展观众、奖励旅游的旅游者,这四类参展者群体分别处于不同的会展项目活动情境下,对会展活动有着不同的安全须知。比如,会议参会者应高度重视会场的领导缺席导致的滋事捣乱行为、会场的应急通道、会场的监控设施设备等安全事项;节事活动的参展观众应注意活动期间的盗窃、人员拥挤踩踏等问题。

4)不同会展项目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会议、展览、节事和奖励旅游四个项目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管理。比如奖励旅游者关注的安全事项较多,一次完整的奖励旅游活动涉及饮食、住宿、交通、购物、游览、娱乐六方面的安全事项,旅游活动六要素中牵涉的安全内容较多,只有六方面都保持安全稳定,才能使奖励旅游者达到满意。

5)会展项目中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知识

会展项目中除了需要关注基本的安全知识外,还需要关注四个会展项目中的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知识。主要指会议、展览、节事和奖励旅游项目中的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知识与应急处置办法。比如会议主办方发放的资料和礼品基本相同,并使用统一的资料袋,这样与会人员参会期间就容易误拿、拿错别人的资料袋,一旦与会人员在资料袋中还装有私人的物品时,这样往往给与会人员造成财产损失,而且也带来尴尬。

6)不同会展场所的安全知识

会展活动的四个项目可能会在不同的场所举办,主要包括会议场所、展览场馆、歌舞演艺娱乐场、大型赛事场所与表演场所、奖励旅游地等,诸如上述会展场所举办的活动时安全知识也是不同的,因此,会展参与者需要结合会展场所的类型,了解其安全知识。

3.1.2 参展者安全与危机认知途径

1)会展主管政府部门的公共宣传

公共宣传包括严格的审批制度、媒体宣传、行业交流、学习培训、宣传板展示以及进驻社区等方式。

现代社会,随着会展活动日益增多,会展安全事故的频发,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大众传播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因此,公共安全宣传在社会心理学意义上已具有了广泛的可接受性。特别在当今的“传媒时代”“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的社会效果无疑使大众传媒成为会展安全宣传的首选。

会展主管政府部门可结合当前会展安全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度审批、媒体宣传、行业交流等及时报道会展安全的各项工作。目前,会展主管政府部门更多地是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来规范和监督会展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会展主管政府部门还通过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设、监督检查、安全风险评估、预案制定、消防设施、安保措施等方面和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特别要进行全面集中的报道,全面规范会展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力。大力倡导会展业共创和谐安全局面的氛围。

会展主管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常设性的会展行业安全经验交流总结大会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邀请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得较好的会展企业负责人介绍安全工作的理念和做法,以点带面,促进其他会展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同时,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邀请会展安全专家为会展经营管理者讲授会展安全专业知识,从而提高会展企业和社会大众的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

2)会展企业自身宣传

责任的会展企业应积极进行会展安全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可以通过经营场所、企业网站、产品手册、行为指南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向会展参与者进行安全宣传、警示和教育,提升会展参与者的安全观念。也可以根据会展活动的内容和参展者群体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会展活动专题安全培训,提升会展参与者的安全素质与应急处置能力。

3)会展行业协会的安全教育宣传

当前,在整个会展安全管理行业体系中,会展协会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作为会展行业的职业协会,会展协会应该担负起教育、培训、监督和管理的重要职责。邀请业界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危机的影响,为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使会展相关企业充分认识到危机的影响,及时调整安全管理策略。行业协会要负责会展安全的宣传工作,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安全教育宣传。

4)旅游从业者的强化教育

培养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防控能力,通过会展从业人员向参展者进行教育、引导和示范,是向参展者传达会展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会展企业既要针对从业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观念和技能,也要定期将国家的安全法规、行业的安全案例和本企业的安全工作经验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员工能不断更新会展安全观念和技能,提升安全工作素质。

5)网络教育

信息网络革命对会展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比如,越来越多的展会通过网络进行,越来越多的参展商通过网络查寻展会信息,通过网络寻找合作伙伴,通过网络预订参展产品。网络在会展业发展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网络阵地宣传会展安全知识也具有综合性优势,网络会展安全知识可以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录像及模拟等功能于一体,有利于吸引参展者,并有利于面向更广泛的散客参展者。

3.1.3 参展者安全与危机意识与认识误区

从会展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发现,我国会展参展者的安全与危机意识存在不足,对会展安全与危机的认识含糊,对会展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存在诸多缺陷,同时加上会展项目的内容多样,参展者的安全与危机意识存在更多误区,具体表现在:

1)参展者注重参与的主要目的,对安全与危机认知忽视

参展者包括的会议参会者、展览的参展商、节事活动的参展观众以及奖励旅游者,四类参与人群各自参与的目的不尽相同。会议参会者等的目的是参与会议,结交朋友,而且会议的期限一般较短;展览的参展商的目的是商贸洽谈;节事活动参展观众的目的是娱乐放松;奖励旅游者的目的是旅游与工作探讨等,参展者都有各自的目的。因此,参展者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其目的而来,这样就容易放松安全警惕,对会展场所的安全不太重视。会展场所集聚了大量人员——会展工作人员、参展商、参展观众,他们中大多数人互不相识。这样给部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给参展者带来安全风险。

2)参展者对会展场所的安全认识不足

参展者对会展场所的安全认识存在问题,例如在展位设计方面,在很多展会上都设有开放式展台,让参观者进出展台或查看展品。所以,在展会人流量很大的时候,就不可能监控整个展台,而这也就可能导致一些安全风险,尤其是当展台上陈列了一些贵重物品的时候。展位的设计也可能遗留安全隐患。地面或地毯不平整,升降台或展台摇摇晃晃等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所以在展会的规章制度中应该对此类问题作出规定。又如在很多情况下,参展商在确定的最后期限进驻展品,导致混乱。在大多数情况下,展会都有明确的时间安排,说明何时将物品搬入展会,何时将其搬出,但是参展商、装修商、独立承包商几乎同时到达。再加上压力因素,因此很容易出现混乱。

3)参展者的危机意识与应急技能欠缺

不论在哪里举办展会都可能会有相关的风险。目前很多的参展者明知存在风险,但自身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技能缺乏。会议的参加者可能对会议场所的应急通道不熟悉、逃生的技能欠缺,一旦发生火灾,导致的伤亡将很惨重。参展商对展览地的气候、参展场馆的布局不熟,遇到突发暴雨、火灾等时,展览损失巨大。

2009年12月3日下午1时许,天津琶洲会展中心2号馆内一汽车展位在进行撤展施工时,上千平方米的展棚因拆除时受力不均突然发生倒塌,施工被迫中断两个多小时,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圣保罗页报》报道,2013年11月27日,世界杯揭幕战所在的圣保罗伊塔克大球场发生严重的顶棚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原因在于一台起重机在起吊体育场顶棚时发生倾斜,致使该配件坠落并砸坏体育场部分结构。

节事参展观众拥挤、踩踏事故时常发生,没有很好的应急技能往往导致伤亡惨重。

2010年11月22日是柬埔寨为期三天传统送水节的最后一天,当时全国各地约有300万人涌向金边观看在王宫前的洞里萨河上举行的龙舟大赛以及在金边钻石岛等地的庆祝活动。当地时间22日23时左右,由于游人太多,金边市区连接钻石岛的一座桥产生晃动,引起人们恐慌,导致相互拥挤踩踏事故,截至23日死亡人数已攀升至375人,受伤人数达755人。

2012年11月1日凌晨4点左右,在西班牙马德里阿雷那体育场通宵举行的万圣节舞会上发生了踩踏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伤亡者均为18~20岁的年轻女性。据警方调查,发生踩踏事件可能是因为有人向体育场中央投掷了一枚焰火,一些观众以为是枪声从而引发恐慌,四处拥挤,而体育场当时只有一个出口,最终导致踩踏事故。

4)参展者过于放心陷入误区

参展商的过于放心是展会管理人员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安全问题之一。许多参展商错误地认为,展会管理人员、总服务承包商或者安全承包商会处理所有问题。由于一次展会上有众多的参展商,根本不可能对每一家参展公司进行监督,也无法对每一个情况进行监控,这就为展会留下安全隐患。

参展商在包装货物、贴标签和运输货物中的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问题。而将货物运到展台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留下隐患。

许多参展公司都提供各种各样的促销礼物,如赠送参观者各种手袋等。这些手袋既有广告的作用,也可以方便参展者放置从展会上收集的资料。但是,这些手袋也为盗贼们提供了藏匿赃物的地方。而且一些警戒心不强的女性参观者还会把皮包放进手袋中,而这无疑会吸引扒手。

大多数展会都会安排展览期间的食物供应。许多展会还专门在展馆内设立就餐区,当然也有些展会不这么做。如果展会设立了临时的就餐区,那么就引起了另一种隐患——食物引起的疾病。通常在这些展会临时就餐区出现的问题诸如:食物加热不均匀、食物没有冷却、交叉感染等。

5)参展者的安全与危机的防范及风险化解意识缺乏

会展活动是一项人员高度密集、人流量较大的活动。会展活动期间临时汇集了大量人流、物流等,参展者又具有各自的参展动机,往往对会展安全与危机的防范较少,因而,参展时经常发生被盗现象。

参展者通常经过网络报名参展,对网络风险辨别缺乏,在实际中往往出现被骗现象。

参展者的风险化解意识缺乏,会展保险认识欠缺。尽管有参展者认为存有风险,但不少参展商至今却尚未认识到保险对展览会的风险保障作用,多数人仍以侥幸心理对待可能发生的风险。一旦安全问题发生后,主办方、参展商之间又常常会互相推诿责任,致使受害者的损失无法得到及时弥补。

3.2 会展从业人员安全与危机认知

3.2.1 会展从业人员安全与危机意识培育和管理的现状与意义

1)会展从业人员安全与危机意识培育和管理现状

近年来,会展安全问题已受到业界广泛重视,在会展宏观管理、监督和保护自身利益的双重力量驱动下,会展企业加强了安全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会展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会展安全事故屡见报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育和管理重视不够、安全意识培育不到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有如下表现:

①在从业人员安全与危机意识培育方面,仍存在培育内容不全面,培训时间无计划、无定制,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尽管各个会展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安全意识培育,如岗前基础知识培训、治安管理条例学习、消防模拟演练,但是这些培育往往都是重过程轻结果、走过场,因而培育效果较差。另外,许多会展企业没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跟踪调查和培育的长期计划,会展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完善的会展与危机信息通报制度。会展企业常出现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不稳定的问题。

②在对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培育与管理方面,存在工作不到位、浮在表面的现象,不同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控能力有较大的差距。在会展宏观管理与监督下,会展企业基本上都配置了较完备的安全设施设备,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许多会展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会展安全与危机意识不到位,安全与危机管理工作存在很多漏洞,如不重视日常安全操作管理,不能贯彻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不同会展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就会参差不齐。

③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对会展企业从业人员安全与危机意识培育与管理的干涉力度薄弱。在会展安全管理方面,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偏重于监督和管理会展企业安全设施设备的配置状况,却较少涉及会展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育和管理。会展行业协会在这方面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诸如安全意识培养与管理的信息通报、集中培训、定级考核、检查监督等作用。

2)会展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培育与安全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会展企业安全管理的常用手段有很多,如购置先进的安全设备、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管理措施、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等。相对这些管理措施和手段,会展企业培育会展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加强对会展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对保障会展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具有特别的作用与意义。

(1)更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导致会展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有:主办方的不安全行为、参展商的不安全行为、设施设备不安全、不可抗拒自然因素等。这些因素与会展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例如,2008年4月14日,济南匡山汽车大世界内的一个汽车展厅发生火灾,消防队员及时赶到,迅速控制住火势,虽然展厅和部分待售车辆受损,但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火灾是因一家汽车专卖店装修时使用电焊点燃了装饰材料而引起的。这类事故就是会展从业人员没有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又如,若某会展场馆不小心着火,而灭火器又不能使用,导致火灾发生。这类事故就与参展商和会展管理者对这些设施检查保养不善有关。另外,许多安全事故是会展参展商和服务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服务操作不规范而直接导致的。

(2)降低会展企业经营成本

培育会展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具有降低会展企业经营成本的作用与意义。首先,它能降低会展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会展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大小往往与处理事故所采取的措施有紧密的联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损失。会展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的员工,经常是安全事故的当事人或者是赶到现场的第一人,因而他们的安全意识与安全事故防控能力、处理能力也是有效处理事故、降低事故所造成损失的关键。提高他们的安全与危机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则是提高从业人员这种能力的基本手段。

其次,它能降低会展企业购置及维修保养安全设施设备的费用。企业的安全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与维修保养水平有关。从业人员在日常的服务工作中,如果安全意识较强,就能重视安全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从而节省企业维修费。如果能延长设施设备使用寿命,还能减少企业购置费用。

最后,它能降低人力成本。会展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强,能主动预防和发现隐患,并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能降低企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安全部门的工作量,从而节省企业人力成本。

(3)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会展安全是会展参与者在会展活动中的基本需要,是衡量会展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会展参与者来说,会展安全主要通过会展参与者的心理安全需要(会展安全心理,指会展参与者在会展活动过程中,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忧虑、紧张的心理状态)来体现。会展心理安全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到会展参与者对会展企业服务的评价。相对于会展企业的其他安全管理措施,如购置先进的安全设施设备、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等来说,会展从业人员在与会展参与者的“面对面”的服务工作中所表现出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严谨、高效的服务作风与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往往是最有效的“治疗”会展参与者这种心理安全的良药。因而,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是提高企业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4)提高员工的素质

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培养会展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就是提高了企业从业人员的个人基本素质。

3.2.2 会展从业人员安全与危机意识培育的内容与方法

会展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培育包括安全意识培育的内容和培育方法两个方面。

1)会展从业人员安全与危机意识培育的内容

会展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强与不强,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了解多少安全防范知识;第二,掌握多少安全操作技能;第三,树立安全意识的愿望程度怎样。从这三方面出发,会展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培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会展参与者安全至上的意识

会展参与者安全至上的意识指一切工作以会展参与者的安全需要为基础,全面地满足会展参与者的安全需要,要做到这一点,会展从业人员首先要重视和理解会展参与者安全需要,其次要了解会展参与者安全需要内容。

重视和理解会展参与者的安全需要要求从业人员从内心上认同参与者的安全需要,尊重个别参与者特殊的安全需要,它是从业人员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全面了解参与者的安全需要,要求从业人员要全面地认识参与者所需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隐私安全、心理安全等安全需要的程度与类型。会展从业人员只有了解参与者的安全需要内容,才可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的能力,从而为参与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服务。

(2)会展服务安全操作规范意识

规范会展服务安全操作,具有预防和及时控制安全隐患的作用。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认可会展服务安全操作程序与安全的关系,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及程序,自觉防范安全隐患。

(3)安全设施设备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意识

只有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安全设施设备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和作用。会展从业人员如果不能深刻地理解这一点,在日常工作中,总认为安全设施碍眼、碍事,或者随便将之挪作他用,就会损坏这些设备,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安全设施设备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内容包括:实行计划维修检查、坚持每天保养、检查安全设备专项专用等。

(4)安全工作集体协调意识

会展活动涉及面广、复杂多变,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集体协调意识。对安全隐患,要讲集体协调预防原则和落实到位原则,实行越级汇报制度。从业人员要养成不轻易放过任何安全疑点或隐患的习惯,对任何安全隐患不管是谁的责任,要求问到底、管到底。

(5)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意识

应急处理能力是由人的心理素质、安全处理技能和对安全事故心理准备状况这三方面决定的。旅游从业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强还是弱,是其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安全隐患、应对突变事故的关键。对企业而言,要提高企业的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对每个员工而言,要讲究个人的安全处理技能;对每个岗位而言,要讲安全应急预防;对重点岗位而言,要由应急能力强的员工当班;对安全管理而言,要做到事事有准备,人人有准备。

(6)安全责任追究意识

会展安全事故危害很大,一次事故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甚至会导致一个地区会展业的衰退。安全责任追究是促使会展从业人员树立安全意识的保障和动力。会展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安全责任意识,企业要通过与员工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追究安全事故责任、总结表彰安全事故等手段,强化员工的安全追究责任意识。

(7)安全知识自觉修养意识

树立会展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仅靠会展企业培训是不够的,它还要靠从业人员重视安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处理安全事故方法,点滴积累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其自身的安全防控能力和素质。

2)会展从业人员安全与危机意识培育的方法

会展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培育方法很多,会展企业应结合企业的性质与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培育方法。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培育方法:

(1)基本安全知识课堂讲解方法

课堂讲解是员工岗前培训和在岗短期强化培训的常用方法。它具有费用低、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可以集中培训等优点,适用于传授会展基本安全知识。同时,它也存在一些不足,诸如参与度低、不生动、留给受训者的印象不深等。克服这些缺点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要求讲解内容尽量结合实际,结合实例,以增加吸引力,使受训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②要求讲授方式多样化。采取播放幻灯片、录像片等形式授课,或者采取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授课,让员工参与讨论,发表见解,以提高员工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③将课堂教育和其他形式教育配合进行,提高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安全技能模拟培训方法

安全技能模拟培训也是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安全应急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实践性强、能较快地提高员工实际防范能力等优点。有针对性地对会展从业人员实行模拟训练,能迅速提高他们运用有关防范和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技巧的能力,但它只适用于具有操作性的内容,诸如防火、防恐等安全防范,而对于诸如企业基本安全制度、安全隐患的预防等安全基本知识,就不能全部采用模拟培训的方法。另外,模拟培训所花时间和费用都很高,因而,它一般要结合课堂教育进行。

(3)安全信息通报的方法

要使从业人员保持较强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培育必须经常进行,但频繁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不仅成本高,而且易遭到受训者反感和心理抵制,培训效果不好。安全信息通报具有及时、可以分散进行、易操作、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它能够有效地弥补上述不足。

安全信息通报的基本做法是:由会展主管部门通过公报、通讯等形式,不定期地发布其所收集到的有关会展企业和相关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安全隐患等信息。会展企业以这些信息为基础,通报相关内容,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并组织相关部门学习和讨论。这种安全信息通报和学习方法,有助于会展企业每位从业人员及时了解安全信息,学习相关知识,保持较高的安全警惕。

(4)安全责任规范方法

规范安全责任,公平合理追究会展安全事故的责任是促使员工树立安全意识的动力,也是会展企业培养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其责任心的有效方法。首先,要规范安全责任制度。制定出合理、明确的安全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岗前培训、岗位学习,使从业人员树立安全责任追究意识。其次,要实行岗位安全责任制。要求员工在上岗、换岗、晋升时签订岗位安全责任制,使他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最后,要坚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严格地实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总结通报等安全责任保证措施。

(5)安全能力自觉修养的方法

安全能力自觉修养的方法也是会展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培育的方法之一。很多安全知识需要从业人员通过读书、读报、看电视点滴积累。会展企业应该出台各种激励措施和政策,鼓励员工自觉研修安全知识,培养安全防范能力,并为他们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等方面提供条件。如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比赛、安全操作观摩等活动,提高员工自觉学习、提高安全防范技能的积极性。

(6)检查和考核的方法

检查和考核既是了解会展从业人员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保证培训质量的常用方法,也是促进从业人员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遵守安全规范的有效措施。

检查主要是在日常工作中,检查会展从业人员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的规范性。对不规范的现象要找出根源和追究原因,要分析出现这些现象是技术原因还是思想原因、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并视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个别教育、集体培训等方式及时解决。

考核一般有基本知识书面考核、操作技能模拟考核、安全事故表现考核三种形式。一般来说,发生安全事故总是偶然的,从业人员容易忽略安全操作规范,犯麻痹大意的毛病,因此,考核工作要配合培训定期进行。另外,为了加强考核的效果,还应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员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3.2.3 会展从业人员安全与危机管理与制度安排

会展从业人员安全与危机意识培育与管理,从内涵来讲包括推动和拉引两个方面,如果说促使从业人员树立安全意识是建立拉引动力,那么对会展从业人员进行安全与危机管理则是建立推动动力。它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1)建立会展从业人员安全操作程序规范、安全协调、安全控制、安全事故处

理体系

(1)操作程序安全规范管理

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程序和标准是会展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许多事故是从业人员或管理者认为安全操作程序烦琐、浪费时间,而自以为是或者麻痹大意所导致的。因此,首先要求从业人员认识严格遵照操作程序的重要性,向员工解释每一条操作程序规范的安全意义,以事例向员工说明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的原因,促使员工从心里接受安全操作规范。同时,应广泛地听取从业人员的建议,对操作规范中不合理的内容视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使操作规范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员工愿意接受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和规范。其次,在实际工作中,应采用强制化的手段,要求员工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对故意违反操作规范的员工按照制度严惩。

(2)安全协调规范管理

会展活动涉及面广,人员复杂,环境多变。一次会展活动涉及多个企业、多个岗位和众多服务人员。安全问题常隐含在这种多企业、多岗位、多服务人员的服务过程的衔接与协调中。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衔接过程的协调管理。首先要制定严谨的衔接规范,从制度上保证协调的通畅。在实际工作中,会展服务环境总在不断变化,协调规范再完善,也难免出现脱节,以致产生一些安全隐患。因此,还要加强从业人员安全责任心管理,将安全责任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来要求。要求从业人员对个别环节的疑点问题,不管是谁的责任,也要越过岗位过问和追究,共同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安全控制管理

安全控制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一般采用目标控制、关键点控制和现场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目标控制主要根据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求,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分阶段设立安全管理目标,制定安全管理标准,定期检查和考评,以求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点控制是指安全隐患多的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点(如重点安全岗位人员的配置、安全培训考核、重要接待任务布置等)实行重点要求、重点控制。

现场控制是指管理人员及企业的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的现场中,要树立良好的安全责任心,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以减少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4)安全事故处理规范管理

重视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具有提高企业安全事故处理能力,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同类安全事故发生的作用。安全事故处理规范管理有以下内容:

①培育会展从业人员“客人安全至上”的意识。从业人员的服务工作要事事为客人的安全着想。在处理安全事件时,要将客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尽量减少客人的痛苦,降低客人的损失。

②提倡“应急能力第一”的原则,提高会展从业人员“应急能力”,特别是对在安全事故发生率高的岗位上工作的员工,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熟练地处理一些常见的安全事故,对安全隐患保持较高的警惕。

③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原则。通过建立严格的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培育员工安全责任追究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

④坚持“安全事故总结”的原则。发生了安全事故,不仅要找出原因,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还要总结和评价事故的处理方式,把一件事故作为一次真实的演习,对事中人、事外人的表现都要进行评价,表现好地人员予以奖励,好的处理经验予以学习推广。

2)构建会展从业人员对客服务安全引导教育体系

许多安全事故与会展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有直接关系,会展的安全管理应包括对会展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培育员工预见和发现会展参与者不安全行为的能力,以及引导会展参与者正确的参展行为,也是会展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培育的重要内容。

(1)要求会展从业人员对会展参与者行为进行安全引导与教育

“客人总是对的”这句服务行业的至理名言本身是不容置疑的,但认为任何时候,对任何客人,必须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而不能说“不”,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在会展活动中,会展参与者不仅对会展活动信息的了解少,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也不完全清楚,对安全的警惕不高,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时可能做出威胁到自己甚至是其他客人安全的行为。因此,会展从业人员要从客人的利益出发,对会展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引导与教育。恰当的指导和暗示不仅有助于客人充分享有服务产品,而且能得到客人的理解和认同。培育从业人员对客安全引导、教育方法主要有:

①提倡员工用暗示和间接的方式,倡导会展参与者文明参展、安全参展。如在不安全的地方,使用警示牌。在会展参与者可能做出不安全的行为前,举出实例,引导他们不要重犯。

②经常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和讨论会展参与者的行为规律,提高从业人员发现安全隐患、应对会展参与者的不安全参展行为的能力。

③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语言技巧。要求从业人员学会利用语言技巧,在会展参与者能接受的情况下,教育与引导会展参与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或直接委婉地阻止会展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

(2)鼓励会展从业人员满足会展参与者的心理安全需求

会展参与者对安全的需求常表现为会展心理安全需求,如参加会展前,担心会展不可靠、不诚信、受到欺骗;在会展过程中,担心被盗、火灾、突发事件等。会展参与者这种心理安全需求几乎伴随着其整个会展活动过程,能否满足会展参与者这种心理安全需求直接影响会展参与者的精神享受。因此,要鼓励和提倡会展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尽量满足会展参与者的心理安全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

①提高会展从业人员通过客人细微的表情、动作来了解客人安全心理需求的能力,要求员工能及时发现客人对安全的疑问,有针对性地消除客人的疑问。

②加强对会展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的管理,提倡严谨、稳重、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和热情、好客的服务态度,使客人通过从业人员的作风和态度,感到安心、放心。

③提高从业人员与客人沟通的能力。要求会展从业人员善于与会展参与者沟通,有针对性地消除参展者的不安全心理。

④提倡从业人员使用有形物品间接地向会展参与者展示企业的安全状况和安全保障能力。如向会展参与者展示服务指南之类的说明手册,间接地告诉参展者企业员工安全培训管理、安全记录、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等情况,以提高会展参与者对企业安全管理的信心。

3.3 会展行业与企业的安全与危机认知

3.3.1 会展行业的安全与危机认知

1)会展行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根据《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会展作为大型社会活动的一种,其安全管理是会展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重要职责,条例通过严密的组织结构来有效实施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会展等大型社会活动的安全举办。我国目前会展行业的安全管理一般由当地人民政府各自规定实施,常见的会展安全管理体系如图3.1所示[1]。本着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会展主办单位和会展场地提供方为会展安全管理的主体,相关的国家政府机关,如公安、消防、公安交通、质量技术监督、商务、文化、体育、教育、旅游、园林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对会展活动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图3.1 会展安全管理行业体系

2)会展行业安全与危机认知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会展行业相关法规条例的指导下,我国会展行业安全管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但是会展行业对安全与危机的认知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统一的领导机构未建立,难以发挥全面指挥作用

目前,中国会展活动安全管理仍分属各地区政府管理,各地区政府分别制定适宜自己的管理条例。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常常举办跨区域的会展活动,一旦发生会展安全事故,往往给跨区域会展活动安全管理带来难度。

(2)资源整合意识不足,整体协调性不强

会展活动需要整合当地公安、消防、公安交通、质量技术监督、商务、文化、体育、教育、旅游、园林等政府机构的相关资源,会展活动的正常开展离不开上述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但是,目前,我国会展活动举办当地的各个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各自为政,信息沟通不通畅,一旦发生会展安全与危机事件,会展安全与危机管理的整体协调作战能力无法实现。

(3)行业协会未发挥作用

在整个会展安全管理行业体系中,会展协会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作为会展行业的职业协会,会展协会应该担负起教育、培训、监督和管理的重要职责。

(4)公安机关职责不明

在我国现行的会展安全管理体系中,公安机关既是会展安全管理的监督部门,制定安全许可和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又是会展安全管理的执行部门,直接参与会展活动的保安管理,出现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情况,难免引发矛盾和其他相关组织的不满。

(5)危机预警功能缺乏

从安全管理体系各组成部门的职责和权力来看,监督管理的职能突出,预警管理的功能缺乏;工作重点在于事后处理而非事前预防;重静态的安全管理,轻动态的预警管理;没有发挥预警预控的功能,虽然实现了强化安全观念、预防事故的目的,但是无法实现动态监测、识别和诊断会展活动安全事故的早期征兆,不利于及时报警和采取预先控制对策。

3.3.2 会展企业的安全与危机认知

1)会展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对会展活动主办方的调研发现,会展活动主办方多数采用如图3.2所示的组织结构[2]。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企业根据职能分为:会展部、市场部、行政部、工程部、公关部和财务部这六大部门。会展部主要负责会展活动的策划、招商、场地租借和具体运营等工作;市场部主要负责会展活动项目的投标;工程部则负责会展活动现场的设计和布置,但目前有很多会展公司将工程部门的职责外包给其他单位实施。

图3.2 会展企业组织结构图

2)会展企业的安全与危机认知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会展行业相关法规条例的指导下,我国会展企业对安全与危机的认知仍然存在以下问题[3]

(1)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力

所有会展活动场地提供方都根据当地人民政府对会展活动安全管理的要求制定了自身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很多被调研者认为这些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虽然比较完善,但是落实不到位或不太好,这说明会展场地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是好的,关键在于难以落实。以入场安全检查为例,有的会展场地上岗执勤的安检人员工作时间不足一年,现场辨别和应急处理能力相对较弱;有的企业为了减低企业成本,聘请的安全人员数量较少,造成他们连续工作时间长,而无法实现高效工作;有些活动安检免检范围过宽,免检人员过多。

(2)安全机构和岗位设置不合理

从图3.2所示的会展企业的组织结构来看,会展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并不包括安全机构和岗位的设置,更不用说什么会展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是否清晰,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如何。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安全监察岗位,但是形同虚设,不仅该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能不明,而且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通常是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根本无力进行安全隐患或事故征兆的分析工作,更谈不上安全预警和预控管理。

(3)安全工作人员的岗位适应状况不佳

由于会展企业的安全工作人员都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所以大多数人都无法适应该岗位的工作、不了解该岗位的工作要求,甚至部分安全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落后,知识不足,业务不熟,技能不强。调查表明,78.47%的被调查安全工作人员都不具备该岗位要求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仅有一成安全工作人员被认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完全适应岗位的要求。例如,有的安全工作人员认为安全管理就是监督照章办事,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局限于执行层次;有的基层安全工作人员对会展活动的安全要求几乎一无所知。

(4)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缺乏

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反映所在会展场地会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这表明会展场地还是比较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但近90%的被调查者反映,所在会展公司没有定期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只有在事故出现后,或是政府关注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活动之前才进行相应的宣传和教育。同时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针对性还不够,不能形成一种“安全文化”的氛围。

(5)安全管理力量专业化程度低

我国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通常采用从各个部门抽调警力的方法临时组建安全管理队伍,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专业技能缺乏,处置能力低,紧急救援工作有待改进。90%被调查者认为所在会展活动场地基本能够顺利完成紧急救援工作。但被调查人员认为急需改进硬件设施的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训、紧急救援的模拟演练、紧急救援工作的有效组织、紧急救援工作的计划等。如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亚洲杯足球赛上,中国队负于日本队,结果比赛后在现场发生球迷骚乱事件。虽然现场有相当的警力,但由于赛前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演练,加上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致使警方的现场处置很被动。由此可见,我国在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力量的专业化方面还有待提高。

3.3.3 社区与政府的安全与危机认知

会展当地的社区与政府对会展安全与危机的认知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申请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对活动的具体内容、安全保卫措施承担责任,并制定安全管理的方案。”由此可见,我国在会展活动的安全管理中倡导“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公安机关是承担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原则还远远没有在理念和行动上得到贯彻。一些党政机关的领导在安全理念上,把安全管理看成是公安机关的责任。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公安机关在大型活动中承担了很大的责任,承受着很大压力。为了确保活动的安全,警方不得不包揽安全管理,导致了我国警力资源的滥用。此外,我国会展活动的预警系统不成熟,通常遇到会展活动就出动大量的警力进行保卫,人力资源严重浪费。公安机关的一些领导认为“人海战术”是最稳妥的方式,为了达到以大规模的着装警察来震慑犯罪分子的目的,常出现执勤民警的数量超过参加活动的人数,背离了活动欢乐祥和的主旨,更没有体现出安全管理人性化的理念。

2)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会展活动安全管理的领导体制还不完善,普遍存在着领导层繁杂,指令缺乏权威性的情况。我国会展活动的领导体制,在公安机关内部往往就会分成多个指挥层,加上有时政府机关领导也会分管,权威指挥者定位不明确,造成基层的安全管理指挥者对问题的处理持观望态度,一旦发生问题,可能因职责不明而延误战机。

另外,我国大型活动应急机制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应急措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警方及其他部门就会措手不及。北京市密云县灯展发生的惨剧就是一个血的教训,在这场特大事故中,由于游人的拥挤踩踏导致37人死亡,24人受伤。在活动之前,没有对活动作出正确的评估以及缺乏应急预案是这起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安全管理科技含量低

从目前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现状看,我国安全管理对科技的运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装备科技含量低。目前公安机关所使用的安全管理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勤务的需要。二是领导不重视科技投入。由于我国已经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和平状态,在我国大多数人心目中,恐怖主义还是个比较遥远的名词,没有亲身的感受,一些领导长期在安全环境下产生麻痹思想,对于高科技的技术防范缺乏重视,认为把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防范建设是一种浪费。三是我国安防产业自身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自主开发的安防产品少,缺乏研发创新能力,不能满足大型活动对优良安全管理产品的需求。

4)法律保障滞后,难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我国当前许多的会展活动安全管理都是在沿用过去的法律条款,由于受时代的限制,有些法律条文已经和当前的社会现实有了较大的差距,现实作用性减弱。比如,在公安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颁布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中,对体育比赛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治安管理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退出活动场所或者强行带离现场;违反治安管理办法的行为,依照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过去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仅在第二十二条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的条款中对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等行为作了处罚规定,对围攻、殴打裁判员、运动员尚未造成轻微伤害的以及向赛场内投掷杂物等扰乱大型活动场所秩序的行为没有作出相应的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目前,随着我国大型体育活动的增多,球迷骚乱等事件层出不穷,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制约,许多大型体育活动存在着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我国在大型活动上的法律规范远远不够,与一些规章制度产生矛盾,致使法律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我国大型社会活动相关的法律依据主要是《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公安机关按照其第六条作出规定,对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设定行政许可。而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原则上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才能够设定行政许可,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的规章只能设定部分或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也就是说部门规章无权设定行政许可项目。因此,公安机关不能再根据公安部制定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对不按规定申报和不落实安全措施的活动主办单位进行处罚,由此造成活动安全系数下降,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3.4 会展业的安全与危机管理

会展危机管理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具体来说,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三个层面在会展危机管理中需要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

1)政府层面:建立国家层面的经济安全体系,政府就要在会展业危机应急

机制中扮演如下角色

(1)成立会展危机管理机构

树立危机意识,借鉴发达国家危机管理模式和体制,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和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反危机管理机构。危机管理机构是组织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掌握会展危机管理的情报,及时预测危机并协调其他部门制定出有效的应对危机的措施。这种危机管理组织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企业内部长期存在的一个部门。

(2)制定和完善应对危机的法律

加快法制建设步伐,为安全管理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我国相关的安全管理法律要更多地考虑国际因素,尽快跟上国际步伐。韩国在日韩足球世界杯期间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严惩支持、协助、窝藏恐怖分子的罪犯,并且修订了有关出入境的法规,加强对签证的审查,断绝恐怖分子进入国境的途径。我国在法律方面也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反恐的法律,严格边境管理。在加强打击恐怖分子力度的同时,我国在法律法规上还应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和公民的权利,树立我国执法人员依法管理的形象。为了改善我国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普遍滞后的现象,立法部门对法律还必须及时地废、立、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建立一个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和有效的指挥体系

危机信息对于会展活动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会展活动危机应急指挥工作必须建立在及时、准确的信息分析基础上。目前,会展活动危机管理信息传递不畅,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报喜不报忧、信息公开程度低、各部门间信息交流少。因此,会展危机管理需要尽快建立信息情报收集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并广泛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在危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下,完善危机应急指挥体系,在危机应急指挥体系中建立警情分析中心,将各类信息汇总、分析、筛选、分类,并及时地传递到各职能部门。指挥中心要在充分占有情报信息的基础上,从全局的高度分析危机状况,准确、果断地作出决策,及时协调各参战部门。随着会展活动的增多,建立一个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和有效的指挥体系十分必要,为会展活动的危机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和组织保障。

(4)建立危机管理的资源保障体系

会展危机管理离不开应急资源的保障。会展危机管理的资源保障体系包括财政、人员等方面,把危机管理纳入国家预算之中,建立各种专项资金和基金制度,及对基金的监管制度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的制度。

(5)加强国际合作,整合国际资源

借鉴国外先进的会展危机管理知识和经验,加强国际合作是确保会展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国外有许多成功的会展安全管理经验和理论知识可借鉴。如2004年,希腊政府在举办第28届奥运会期间组建了奥林匹克七国顾问团,以寻求国际安全援助,该顾问团多方面地参与了奥运会安全力量的培训,并对安全管理方案提出了积极的建议。这届奥运会进一步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组委会共动用了45 000名保安工作人员。我国在会展安全与危机管理方面,需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整合国际资源,推动会展业稳定发展。

2)会展企业层面:树立危机意识,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1)加强会展企业从业人员的危机意识教育

作为会展企业的管理者或者参展商,要时时刻刻地认识到危机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付诸实践,要经常、系统地通报形势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将危机教育与组织内部的政策结合起来,通过改革使员工树立市场意识、危机意识、服务意识等,提高抵御各种危机的能力。

同时,会展企业和参展商还应建立起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市场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处理,客观地评价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便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加强会展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会展活动的安全管理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考核,建立严格、统一的安全培训标准和考核规范,保证每个安全管理人员都能胜任岗位。在安全管理的培训中,要分专业进行针对性训练,如从交通疏导、反恐防暴、专业指挥、信息传递等方面开展,在培训中可邀请各行业的专家进行指导。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实战演练也是安全管理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战演练可以增加安全管理人员的实战经验,并在演练中堵住安全漏洞。

(3)突出主营业务,开展多元化经营

由于会展业非常敏感,易受业内、业外突发事件影响,这样就需要会展企业在经营好主营会展业务的基础上,向其他产业或领域拓展,开展多元经营,防范经营危机。

(4)实行客户关系管理

实施CRM就是以单一客户为单位,对客户行为进行追踪和分析,发现每个客户的偏好和要求,进而提供相应的配置和服务方案,符合每个客户的个性要求。同时,会展业要建立起客户数据库,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客户信息,从而把潜在的客户转变为忠诚客户,直至发展为终生客户,防范会展活动出现参展商临阵逃脱、骗展、欺诈等危机事件。

(5)加强会展业的危机公关

会展业联动效应大、带动效应强,公关显得特别重要,主要包括与政府、其他产业、业内各参与主体以及媒体等各主体的联系,为会展企业树立形象和品牌。

3)会展行业协会层面:一个有效的会展行业危机应急机制,要充分发挥行

业协会的作用

①通过行业协会加强会展各参与主体的合作。成立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使协会各成员都深刻认识到自己和其他企业命运休戚相关,在危机时刻,会展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紧密合作,整合协调资源,积极应对。

②行业协会是重要的信息中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在危机出现时,行业协会可及时公布有关信息,与媒体通力合作,加大会展目的的宣传和报道,以消除参展各方的恐惧心理。

③负责制定行业规范,进行自律性管理,协调各地区利益关系。这样,自下而上分层协调,有利于全国各地区会展业的良性竞争和共同发展,规范会展业,为今后会展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④邀请业界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危机的影响,为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使会展旅游企业充分认识到危机的影响,及时调整会展企业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行业协会要负责专门的数据收集工作,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理论分析。

⑤加强会展行业协会人才的培养,改变目前行业协会人员素质差、专业人员比例低、专业人员老龄化的现状。

【注释】

[1]嵇方.会展活动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模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7.

[2]嵇方.会展活动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模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7.

[3]嵇方.会展活动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模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