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护士必须了解有关医疗卫生服务的方针,明确护理专业在整个预防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城乡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的建立和健全,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等综合性的卫生服务。专科医院主要承担专科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任务。

第四章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卫生服务系统是指提供卫生保健服务的所有健康科学部门的总称,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防病治病的活动,增进人类的健康,是由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为主要功能的不同层次的组织结构所构成的整体。

第一节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治疾病、保障人类健康和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护士必须了解有关医疗卫生服务的方针,明确护理专业在整个预防保健体系中的作用。

一、医疗卫生体系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根据我国医疗卫生的功能和工作性质,医疗卫生体系的组织设置大致可分为四类:卫生行政组织、卫生事业组织、群众卫生组织和其他卫生组织。

(一)卫生行政组织

目前,我国卫生行政组织的体制为:国家设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相应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局),市、自治州、县设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乡镇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设卫生专职干部,负责所辖地区的卫生工作。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是主管省、自治区、市、自治州、县卫生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

(二)卫生事业组织

卫生事业组织是具体开展业务工作的专业机构。按工作性质大致可分为:

1.医疗机构 是指各级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社区医院、门诊部等。主要承担各种人群的诊疗和预防疾病的任务,是我国目前分布最广泛、任务最繁重和卫生人员最集中的机构。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是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包括估计卫生防疫站、地方病、职业病、结核病、寄生虫病防治所(站)及国家卫生检疫机构等。主要承担预防疾病的任务,对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意外伤害、中毒等发生、分布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检测,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对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危险因素如环境卫生、食品行业、学校卫生等进行卫生学监测和监督;开展健康教育,促进社会健康环境的建立和人群健康行为的形成。

3.妇幼保健机构 是指妇幼保健院(所、站)、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及计划生育专业机构,包括计划生育门诊部、咨询站等。主要承担保护占我国总人口2/3的妇女和儿童健康的任务。负责制定对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的规划,计划生育技术质量标准的监督检查和新技术的开发研究与优生、优育工作。

4.卫生监督执行机构 是卫生行政部门行使卫生监督执法职能的执行机构,如卫生监督局(所)。主要承担运用法律、法规开展综合性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任务。

5.医学教育机构 是指各类医学院、中医学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卫生学校等。主要承担发展医学教育,培养医药卫生人才,并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任务。

6.药品监督管理、检验机构 包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自治州)、县(市)各级药品监督管理局(所)、药品检验局(所)。主要承担发展我国医药学和保证安全用药的任务。

7.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包括医学科学院、中医药研究院、预防医学中心及各种医学研究所等。主要承担对医药卫生科学进行研究,推动医学科学和人民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任务。

8.传统医学机构 我国政府十分关注中医的发展,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卫生政策,成立了许多研究机构,包括中医医院、中药制药厂、中医药大学或学院等,主要承担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培养高、中等水平的现代中医人才,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任务。

(三)群众卫生组织

群众卫生组织是在政府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由专业或非专业人员组成的机构,按人员组成的活动内容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1.由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代表组成的卫生组织 由各级党政组织和群众团体负责人参加,主要承担组织有关单位、部门共同做好卫生工作的任务,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血吸虫病或地方病防治委员会等,协助有关各方的力量、推动群众性除害灭病、卫生预防。

2.由卫生专业人员组成的学术性团体 包括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及全国各地成立的分会或地方性学会等。主要承担提高医药卫生技术、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和培训学习、交流经验、科普咨询等任务。

3.由广大卫生工作者和群众卫生积极分子组成的基层群众卫生组织 中国红十字会就是这个组织的代表机构,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以人道、博爱、和平、进步为宗旨,主要承担协助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开展群众卫生和社区福利救济等工作的任务。

(四)其他卫生组织

目前,我国的其他部门也成立了一些卫生机构,如邮电部、铁道部、交通部等,其行政管理权归属于相应部门,卫生专业活动受主管部门与当地卫生管理组织的双重制约,并接受隶属于卫生部的卫生机构的指导、协作和帮助。这些卫生机构为该行业员工以及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护理与公共保健服务,随着社会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行业的卫生机构已脱离企业,由卫生管理组织统一管理。

军队卫生机构如军队医学院校、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基层部队卫生服务机构等,在我国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它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卫生组织领导,如管理组织、军事医学图书馆、出版社等。

二、城乡三级医疗卫生网

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城乡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的建立和健全,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等综合性的卫生服务。

(一)城市医疗卫生网

中小城市的医疗卫生机构一般分为市、基层二级,大城市一般分为市、区、基层三级(图4-1)。

图4-1 城市医疗卫生网

1.街道社区卫生站 承担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的任务。

2.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等医疗卫生服务的任务。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医务室、卫生所、门诊部等也属于城市基层卫生机构。

3.区医院 承担地区内医疗业务技术指导的任务,是市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纽带。

4.市级医疗机构 包括市直属医院、专科医院及市中心疾病控制中心等。市直属医院承担全市医疗业务技术指导的任务,一般由技术水平较高、设备比较完善、科别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医院或教学医院担任。专科医院主要承担专科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任务。市疾病控制中心主要承担常见传染病、流行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等工作的任务。

(二)农村医疗卫生网

我国约80%的人口在农村,因此,加强农村卫生事业的建设一直是国家卫生工作的重点。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农村逐步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以乡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网(图4-2)。

图4-2 农村医疗卫生网

1.村卫生室 是农村最基层的卫生组织,承担基层各项卫生工作,如爱国卫生运动、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的技术指导,进行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工作的任务。

2.乡卫生院 是农村的基层卫生组织,承担本地区的卫生行政管理,开展日常的预防、医疗、计划生育工作,对村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的任务。

3.县级卫生机构 包括县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站、县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等,承担全县预防、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的技术指导及卫生人员培训的任务。

三、我国的护理组织系统

护理组织系统是医疗卫生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卫生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保障了护理工作的高效运转和护理事业的稳定发展,我国的护理组织系统已经初步建立并逐步健全。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护理管理组织结构我国护理行政管理组织结构如下(图4-3):

图4-3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护理管理组织

1.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护理管理机构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设的医政司护理管理处是我国护理行政管理的最高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全国城乡医疗机构制定和组织实施有关护理工作政策、法规、人员编制、规划、管理条例、工作制度和技术标准等;并配合教育、人事部门对护理教育、人事等工作进行管理;通过“卫生部护理中心”进行治疗控制、技术指导、专业骨干培训及国际交流等。

2.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护理管理机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局)均设有一名厅(局)长分管护理工作。除了个别省(市)外,地、市级以上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局)在医政处(科)均配备有一名主管护师或其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负责本地区的护理工作。各级卫生行政组织的护理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在各级护理管理者的领导下,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护理工作的具体方针、政策、法规和护理操作标准;提出和实施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听取护理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组织经验交流等。

为了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各级护理管理部门还积极组织了由管理经验丰富和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专家组成的“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努力提高护理质量整体水平。

(二)护理工作的参谋与咨询机构

1.卫生部护理中心 卫生部护理中心是卫生部领导的全国护理工作的参谋与咨询机构,于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2000年并入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主要承担协助卫生部加强对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的领导与临床护理质量控制及技术的指导工作,组织一定区域内的护理教学师资及在职护理骨干的培训工作,开展护理科学研究,收集、整理国内外的护理科技情报资料,与中华护理学会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为我国护理专业建设提供咨询和指导工作的任务。

2.中华护理学会 中华护理学会是我国护理科技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受中国科协和卫生部的双重领导,主要承担组织广大护理工作者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项目论证、鉴定,组织重点学术问题的探讨和科学考察,普及、推广护理学的新知识、新技能以及开展对会员的继续教育,编辑出版《中华护理杂志》等护理专业科技期刊和书籍,发动会员对我国重要的护理技术政策、法规等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会员的权利等的任务。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成立分会并形成网络,相互合作或独立进行各种学术活动。

(三)医院内的护理管理组织结构

1986年,在卫生部召开的在全国首届护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强护理工作领导理顺管理体制的意见》,对医院护理管理体制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实行护理部垂直领导体制,从组织上保证了护理管理结构的健全。

1.医院护理管理组织框架 县级及以上的医院均要设立护理部,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护理部是医院管理的职能部门,与医务、行政、教学、科研、后勤管理等部门并列,并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医院的各项工作。护理部的主要职能:在院长或主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的领导下,制定并实施医院护理工作的长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等;建立、健全护理工作制度及护理岗位职责;设定护理岗位,选拔护理管理人员,组织和参与护士考核录用、职称晋升等工作;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护理质量评价;组织疑难病例护理会诊、查房以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积极开展护理科研以及新业务、新技术的管理等。

2.护理组织管理层级 目前,我国医院根据其功能和任务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护理管理层级存在差异。三级医院实行院长(或分管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负责制;二级医院实行三级负责制或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负责制。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直接由院长聘任;副主任则经主任提名,由院长聘任;病房护士长由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聘任,与病房主任配合做好病房管理。

第二节 医院

医院是对个体或特定社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提供诊治和护理服务的医疗事业机构,配备有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相应的医务人员。

一、医院的性质与功能

(一)医院的性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中第一条明确指出:“医院是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服务单位,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遵守政策法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公益性、生产性、经营性这是我国医院的基本性质。

(二)医院的功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中第二条明确指出:医院的任务是“以医疗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因此,医疗、教学、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科学研究是医院的功能。

二、医院工作的特点

医院工作是以患者为中心,组织医务人员运用医学知识和技能,对患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这是医院系统区别于其他组织系统的本质特点,如果离开了对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医院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此,医院有以患者为中心、时间性和连续性、科学性和技术性、随机性和规范性、社会性和群众性、复合型劳动等特点。

三、医院的类型和分级

(一)医院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条件,可将医院划分为不同类型。如按收治范围划分可分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按所有制划分可分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和中外合资医院,按经营目的分类可分为非营利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等。

(二)医院的分级

1989年,我国卫生部颁发了《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综合性医院开始实施标准化分级管理制度。按照医院的功能、任务、技术力量、设施条件、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将其划分为三级(一、二、三级)十等(每级医院分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

1.一级医院 指直接向具有一定人口(人口在10万以下)的社区提供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指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街道医院。主要功能向社区提供一级预防,进行多发病、常见病的管理,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做好住院前后服务。

2.二级医院 直接向多个社区(人口在10万以上)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主要指一般市、县医院及直辖市的区级医院以及相当规模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主要功能是提供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参与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医院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

3.三级医院 直接向几个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的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技术中心。主要指国家、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及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主要功能是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和高水平的专科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医院转诊,能指导一、二级医院业务工作和相互合作。

四、医院的组织机构

我国医院的组织机构是按卫生部统一颁布的组织编制原则规定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模式。虽然不同级别的医院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和服务功能有所差别,但医院的机构设置基本类似。

1.医院行政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行政管理组织包括诊疗部门、预防保健部门、院长办公室以及行政部门。一级医院院长办公室可设人事、文秘、档案、保卫等岗位;行政部门可设总务组、财务组等;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可设院长办公室、医教科、护理部、门诊部、预防保健科、膳食科、设备科、人事科(处)、信息科、财务科(处)、总务科(处)、保卫科(处)等。

2.医院业务组织机构 主要有临床业务组织和医技组织两个机构组成。一般包括内、外、儿、妇产、中医、眼、耳鼻喉、口腔、皮肤、感染、麻醉等业务科室。各级医院中的临床科室的开设数量可根据本院的专业特色、人才情况进行调整(图4-4、图4-5)。

图4-4 一级医院的业务组织机构

图4-5 二、三级医院的业务组织机构

第三节 社区

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内不同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个人、家庭及团体集合在一起,相互沟通、交流,一起参与社区活动,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共同维持社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有地域、人口、生活服务设施、管理机构和制度、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社区将在卫生服务方面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一、社区及相关概念

1.社区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团体、共同。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将其引入我国并定义为: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WHO曾指出一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人口数在10万~30万,面积为5000~50000平方公里。在我国社区一般指城市街道、居委会、乡(镇)、村等。综上所述,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共同体。

2.社区服务 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数字社区等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即一个社区为满足其成员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性福利服务活动。主要应包括:老年人服务、社会保障服务、优抚服务、残疾人服务、安全防范服务、卫生保健服务、青少年服务、家政服务、中介、信息服务等。

3.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

4.家庭 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狭义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社会单元;广义的则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家庭是构成社区的基本单位。

5.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6.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又称家庭医师或家庭医生,是健管家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全科医生具有独特的态度、技能和知识,使其具有资格向家庭的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

二、社区的卫生服务

(一)定义

社区卫生服务是指社区内基层卫生机构和相关部门根据社区内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基本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人、慢性患者、残疾人为重点,融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中一种基本的、普遍的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社区服务之中。

(二)原则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据社区人群的需求,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方筹资,公有制为主导。

3.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健康促进。

4.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引进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努力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做到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益,方便群众。

5.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发展相结合。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6.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以上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逐步完善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解决主要健康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广泛性 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为个人、家庭和社区,包括各类人群,即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患者群,特别是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等。

2.实用性 社区卫生服务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为宗旨,因此其服务的内容和价格、开设的时间和地点等都必须考虑实用性,以确保社区居民能充分享受社区卫生服务,从而真正达到促进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3.连续性 社区卫生服务贯穿于生命的始终,覆盖服务对象生命的各个周期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4.综合性 社区卫生服务由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而成,并涉及与健康有关的生物、心理、社会各个方面。

(四)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范围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健康中心等。社区卫生服务依托现有的基层卫生机构,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其他卫生机构为补充的服务体系。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范围包括:①开展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工作;②深入社区和家庭,提供综合性卫生服务,积极探索全科门诊服务;③开展科普教育工作;④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⑤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⑥妇女、儿童、中老年的心理卫生与精神保健工作。

三、社区护理

(一)定义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社区内个人、家庭及人群的健康。社区护理以社区为基础,以服务为中心,综合应用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广泛的持续的护理活动,向个人、家庭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服务。社区护理工作涵盖了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护理等,根据护理服务对象的不同侧重内容不同。

(二)社区护理服务的特点

1.预防保健为主 通过一级预防途径达到促进健康、维持健康的目的,减少社区人群的发病率。

2.工作范围的分散性及服务的长期性 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使得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更广。社区中的慢性患者、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服务对象对护理的需求具有长期性。

3.综合性服务 由于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求社区护士的服务除了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等基本内容外,还要从整体全面的观点出发进行综合服务。

4.可及性护理服务 要求护理服务具有就近性、方便性、主动性,以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

5.强调群体健康 社区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包括健康人群和患患者群。

6.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广,要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来预测和发现人群中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这就需要护士具有一定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社区护士需经常上门服务,采取“一对一”的服务形式。对其他各方面的知识、技术及职业道德水平要求较高,护士必须具有慎独精神。

7.多学科协作性 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社区中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可能需要联合多个部门解决。

第四节 卫生服务策略

一、全球战略目标

(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977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依据当时世界卫生状况、社会发展趋势、社会经济问题以及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发展状况提出了世界各成员国政府在未来20年的主要战略目标:到2000年使全世界所有人的健康状况能在社会和经济两方面都享有卓有成效的生活水平,即“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二)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总目标

(1)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2)在国家间和内部改进健康的公平程度。

(3)使全体人民获得可持续的卫生系统和服务。

2.价值

(1)承认享有最佳健康水平是一项基本人权:健康是充分享有一切其他权利的前提,要确保全体人民能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服务体系,使其发挥最高健康潜能。

(2)公平:消除个人和群体之间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差别,实施强调团结的、面向公平的政策和战略。

(3)伦理:继续和加强将伦理应用于卫生政策、研究和提供服务,指导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伦理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政策和实践的基础。

(4)性别观:体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必须将性别观纳入卫生政策和策略。承认妇女与男性的同等需求,是卫生政策最基本的要求。

二、初级卫生保健

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在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把推行初级卫生保健作为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宏伟战略目标的关键途径和基本策略。

(一)概念

1.狭义概念 是指主要由基层卫生人员提供居民最基本的保健服务,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和康复服务。一般由社区卫生工作者承担。

2.广义概念 包括四层含义:

(1)从居民的需要和利益来看 初级卫生保健是居民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是居民个人、团体和家庭均能获得的、费用低廉、群众乐于接受的卫生保健。

(2)从政府职责和任务来看 初级卫生保健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职责,体现了政府对群众疾苦的关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卫生保健工作的有效形式。

(3)从在卫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初级卫生保健应用了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的方法和技术,是最基层的第一线卫生保健工作,也是国家卫生体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与通常所讲的卫生服务不同,其工作领域更宽广,内容上也更加广泛。

(4)从社会和经济发展来看 初级卫生保健是社会经济总体布局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

(二)要素

根据《阿拉木图宣言》,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可分为四个方面、八项内容。

1.四个方面

(1)促进健康 包括健康教育、合理营养、保护环境、促进心理卫生、改善卫生设施、饮用安全卫生水、开展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等。

(2)预防保健 在研究社会人群健康、疾病的客观规律及它们和人群所处的内外环境、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

(3)合理治疗 及早发现疾病,并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和有效药品,避免疾病的发展与恶化,促使早日康复痊愈,防止带菌(虫)和向慢性发展。

(4)社区康复 对丧失正常功能或功能有缺陷者,通过教育、医学、职业及社会的措施,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2.八项内容

(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3)供应足够的安全饮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

(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8)提供基本药物。

1981年,在第3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又增加了“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通过影响生活方式和控制自然、社会心理环境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和促进精神卫生”一项内容。

三、健康新视野

面对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等一系列问题,1994年,WHO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提出了建立健康新视野的战略框架,并于1995年发表健康新视野的重要文献,文献明确指出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是未来年代的两个核心概念。具体实施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生命的培育 确保婴幼儿不仅能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内得以存活,并适当培育,使其在一生中能发挥潜能。

2.生命的保护 支持个体全面发展和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他们免受潜在有害环境所引起的疾病的困扰。目的在于尽可能以最经济有效和公平的方式,延长富有创造力、健康及没有伤残的生命。

3.晚年的生活质量 使所有老年人获得并保持充满创造力及有意义生活所必需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知识链接

网上社区

网上社区又称为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论坛。1978年在芝加哥地区的计算机交流会上,克里森(Krison)和罗斯(Russ Lane)一见如故,因此两人经常在各方面进行合作。但两个人并不住在一起,电话只能进行语言的交流,有些问题语言是很难表达清楚的。芝加哥冬季的暴风雨又使他们不能每天都见面,因此,他们就借助于当时刚上市的调制解调器(Modem)将他们家里的两台苹果Ⅱ通过电话线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世界上的第一个BBS。这就是原始的BBS的雏形。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BBS的功能得到不断扩展,并迅速成为全世界计算机用户的交流信息的园地——网上社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

思考题

1.医院的性质与功能有哪些?

2.我国的医院有哪些特征?

3.初级卫生保健的要素有哪些?

(王 琰 柳 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